摘 要:在國家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筆者經(jīng)過對著名學者、專家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和近幾年高中生物實踐教學中的摸索,逐漸形成了主體主題課堂教學模式。文章對該模式產(chǎn)生的理論支撐、模式中師生關系、模式的課堂應用、模式中教師作用的轉變等四個方面對主體主題教學模式進行了闡述,以期更好地提高學生生物學科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
關鍵詞:主體;主題;教學模式;情境;導學案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高等教育和職業(yè)發(fā)展做準備,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教師作為教育任務的落實者,要圍繞“未來社會需要怎樣的人才?學生終身發(fā)展需要什么?”問題思考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模式、落實教學任務,達成“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目的。下面筆者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模式角度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 主體主題課堂教學模式的提出
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教學生。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提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tǒng)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最好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兩周后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nèi)容。
主題:學會學習(包括學習的品格和學習的方法)是未來社會的需要,也是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學會學習的前提是產(chǎn)生問題,有了問題就找到了研究的主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國學者袁振國教授針對課堂教學改革方向闡明了他的觀點,即“去問題教學”向“生問題教學”轉變。課堂不應該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而是學生提出問題,老師解惑;我們在檢測教學效果時,少點“都聽懂了嗎”,多點“都有哪些想法”。
二、 主體主題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課堂教學中有兩條線:明線和暗線。明線——學生教學生。課堂教學分若干“小主題”,教學組織、知識傳授、問題解答、課堂小結等分別由學生完成。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的舞臺,交流的平臺,知識應用的土壤,思維培養(yǎng)的主陣地。暗線——教師引導學生。教師課前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學習,提出問題,設計微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形成結論,并研究如何“教會別人”。
三、 主體主題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以《群落的結構》為例)
(一)配樂配圖朗誦創(chuàng)設情境
配樂《呼倫貝爾草原》,學生朗誦。朗誦內(nèi)容:呼倫貝爾草原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東北部,大興安嶺以西,因呼倫湖、貝爾湖而得名??偯娣e約為1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場,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國旅游二十勝景之一。春天,冰雪融化了。小草飄動著細細的嫩芽,花兒在風中散發(fā)著無限的幽香,草原的野草野花開始盛開了,五顏六色的,就像一塊漂亮的地毯,披在呼倫貝爾的大地上。夏天這里空氣清新,氣溫涼爽,一場細雨過后,美麗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邊,藍天白云、碧草綠浪、湖水漣漪。茂盛的草原為棲息在草原上的動物提供了食物,牛羊成群。草原上的馬、羊、牛、野兔、田鼠直接以植物為食,野兔、田鼠會成為蛇和老鷹的食物,牛、羊會成為狼的食物。它們互相制約,植物繁茂,動物繁多形成一幅美麗畫卷。
(二)啟動主體主題模式教學
1. 分小組承擔微主題
具體實例:A組代表1:我組的微主題——群落的概念及研究的問題。
代表1提出問題1:草原上的馬、羊、牛、野兔、田鼠直接以植物為食,野兔、田鼠會成為蛇和老鷹的食物,牛、羊會成為狼的食物,這些生物共同形成一個草原群落,什么是群落呢?——請B組同學回答(略)。
代表2做出解釋:理解群落概念要注意:(板書)同一時間(春天或夏天)+同一地點(呼倫貝爾)+各種生物種群(所有生物)。
代表1提出問題2:在研究呼倫貝爾草原群落時,主要研究哪些內(nèi)容?下面我說同學們搶答:呼倫貝爾草原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東北部,大興安嶺以西,因呼倫湖、貝爾湖而得名。描述的是?(學生:地理位置)。總面積約為10萬平方千米,描述的是?(同學搶答:群落大?。2菰系鸟R、羊、牛、野兔、田鼠直接以植物為食,野兔、田鼠會成為蛇和老鷹的食物,牛、羊會成為狼的食物。描述的是?(同學搶答:草原上的生物種類、它們之間的關系等)。它們互相制約,植物繁茂,動物繁多形成一幅美麗畫卷。說明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關系怎樣?(同學:復雜、不是1+1=2、形成一個統(tǒng)一整體等)。草原群落的主體是誰?(同學:動物、植物、草原等)。代表1:準確答案是:草原(優(yōu)勢物種)。
代表2作出解釋:注意不同生命層次研究問題不同,學習種群時,我們研究的內(nèi)容有種群的特征、種群的數(shù)量和種群的空間結構。今天我們學習的群落,我們要研究的內(nèi)容有群落多大(邊界)、有多少種群、優(yōu)勢物種、空間結構、群落演替等,請同學們注意區(qū)別。
2. 提煉微主題核心知識點
代表2:核心知識點:群落、群落由種群構成,它是一個有機整體。
3. 微主題過關檢測
(1)下列實例中,依次符合種群和群落概念的是( ?)
A. 某水庫中所有的魚類和所有的鯉魚
B. 蛇島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類
C. 一座山上所有的草和一個果園中的全部生物
D. 臥龍自然保護區(qū)中的全部大熊貓和全部生物
答案:D
(2)下列不屬于群落水平研究范疇的是( ?)
A. 池塘中有多少種群,哪些種群在數(shù)量上占優(yōu)勢
B. 池塘中各個種群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怎樣的
C. 池塘中鯽魚種群的種群密度
D. 池塘中各個種群分別占據(jù)什么位置
答案:C
以此模式為例,其他知識點的學習也如此展開。
四、 主體主題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用的改變
(一)教師做課堂教學的引領者
要實現(xiàn)課堂“無形勝有形”管理,就更需要教師課前下功夫,深思熟慮。其中課前導學案至關重要。導學案設計與傳統(tǒng)導學案區(qū)別在于要遵循“掌控大方向,留出思維空間”的原則。如《群落的結構》模塊2 群落的物種組成中情境2的導學案設計。
模塊2 群落的物種組成——情境2 沙漠群落與森林群落導學案。
(1)給學生資料:沙漠群落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干燥。沙漠亦作“沙幕”,地域大多是沙灘或沙丘,沙下巖石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有些沙漠是鹽灘,完全沒有草木?;哪锶郝涞南M者主要是爬行類、嚙齒類、鳥類以及蝗蟲等。它們同植物一樣,也是以各種不同的方法適應水分的缺乏。大部分哺乳動物由于排尿損失大量水分而不能適應荒漠缺水的生態(tài)條件,但個別種類卻具有非凡的適應能力。
大興安嶺森林群落中有許多優(yōu)質(zhì)的木材,如紅松、水曲柳等。由于這里的樹木十分稠密,只有拼命地向上長,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到陽光,這里的樹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在浩瀚的綠色海洋中繁衍生息著寒溫帶馬鹿、馴鹿、駝鹿(犴達犴)、梅花鹿、棕熊、紫貂、飛龍、野雞、棒雞、天鵝、獐、麋鹿(俗稱四不像)、野豬、烏雞、雪兔、狍子(矮鹿、野羊)等各種珍禽異獸400余種,野生植物1000余種,成為中國高緯度地區(qū)不可多得的野生動、植物樂園。
(2)導學案問題引導:教師設定學生提問的方向。如:請你對比大興安嶺森林群落與沙漠群落,你有哪些想法?讓學生填寫以下內(nèi)容。
①本模塊微主題:
②問題1及其解釋:
③問題2及其解釋:
④講授時核心知識點:
⑤微主題過關檢測題目:
這樣的導學案設計,既由教師引導掌控了方向,又給學生留出自由想象的空間。
(二)教師做課堂教學的助力者
學生的教學資源是有限的,繁重的學習任務,使他不可能用過多時間來準備教學內(nèi)容。所以教師要提前為學生提供課件、視頻、優(yōu)選習題供學生篩選使用,解決后顧之憂,使課堂內(nèi)容豐富多彩。
(三)教師做課堂教學的聆聽者和評價者
教師要準備一本隨堂教學記錄本,認真聆聽每位授課者過程,記錄授課者的精彩片段;觀察聽課學生的狀態(tài),記錄課堂有價值的問題;與同學們一起欣賞分享課堂閃光點。如A組代表感情真摯朗誦精彩,根據(jù)情境層次設計問題,思維縝密、邏輯性強等。對同學提出的疑難問題做出輔助答疑,如同學提出地理課中有隨海拔高度上升,植被出現(xiàn)垂直分布現(xiàn)象,這屬于群落的什么結構。絕大多數(shù)同學爭論是群落垂直結構。D組代表求助老師,老師引導學生重新回顧D代表講授的群落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產(chǎn)生的原因及特征,引導討論最后得出答案:群落水平結構。認真傾聽會感染學生,使其自覺投入學習,中肯的評價會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增加師生友誼,建立良師益友的情誼。
五、 主體主題課堂教學模式反思
主體教學:相信學生,將課堂還給學生,才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學生間的交流與辯論,將會更好地激發(fā)思維,產(chǎn)生智慧,才有更多的問題思考與探究,主動求知的欲望才會更強烈。組內(nèi)互助,分工合作,調(diào)控課堂,既提升學生組織能力又提升合作品質(zhì),使課堂更有生機活力,學習即生活,快樂學習。學生只有熱愛課堂,課堂才有生命力。
微主題教學: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學生在微主題情景中思考產(chǎn)生問題,在問題驅動下探究問題,在教會別人的壓力下理解應用問題。通過這一過程,既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究應用能力。同時提煉核心知識更能突出提煉歸納能力,以點帶面形成知識體系。
六、 結語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主體主題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地位,利用凝結了教師智慧的導學案,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團結合作能力,激發(fā)學生交流與表達的能力,讓學生變成“小老師”,利用課堂、掌握課堂,從而使參與其中的每個學生有成就感、有收獲!
參考文獻:
[1]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章青.根據(jù)學習金字塔理論優(yōu)化課堂教學行為[J].生物學教學,2016,41(2):30-31,32.
[3]杜英英.運用學習金字塔理論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J].中學教學參考,2013(2):106.
作者簡介:
董興軍,廣東省汕尾市,廣東省汕尾市林偉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