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炯 李熊熊
清代社會出現(xiàn)了一種經典的祭祀專用瓷盤。這種瓷盤的特點不在器型,而在于用一種神秘的梵文作為裝飾紋樣。本文就來探討一下這種紋樣蘊含的意味。
從遺存實物(圖1-圖8)看,清代祭祀瓷盤梵文紋飾分兩部分:一是在盤底書寫的一個梵文咒牌;二是在盤器壁上書寫的梵文咒輪。梵文咒牌有咒牌的含義,咒輪有咒輪的含義,而將它們組合在一起,當然又含有某種特定的用意。追溯起來,這種梵文紋樣與佛教法事“焰口施食”有關。
所謂“焰口施食”,是佛教的一個著名典故。據佛經所言,佛的弟子阿難有一次在半夜入定時,見到一個餓鬼(此鬼名“焰口”)來對他說“三日后汝命將盡,生餓鬼中”。阿難嚇到了,急告于佛,佛為他講《無量威德自在光明殊勝妙力陀羅尼》,告訴他念誦此“陀羅尼”(即咒語)就不會墮入餓鬼道,而且能夠增福添壽、遇事吉祥。佛還告知阿難,在修此法的同時,須布施水和食物給鬼魂,名為“放焰口”。這就是“焰口施食”的來歷。
唐代時,不空大師翻譯《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儀軌經》等,在中國傳播“焰口施食”一法。這項印度西來的佛教法事與中國傳統(tǒng)的孝道思想一拍即合受到歡迎,以至于民間亡故先人,往往選擇請僧人來做一臺“焰口施食”法會,以超度亡靈。唐代會昌法難之后,“焰口施食”一度衰落。但元代時,隨著藏傳密教傳入中國,《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等佛教經典重新翻譯流傳,使這項佛事活動得以復興。
到明代,佛教的瑜伽焰口施食法會十分盛行。這項佛事因為要與鬼神溝通,過程中有許多密教結手印、念咒語、觀想梵字等內容。這些操作頗為神秘,但也因此讓人感到敬畏,在民間影響巨大。施食法會傳承到萬歷年間時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主要是儀軌內容經多年使用,累積了許多差錯。晚明高僧蓮池大師對儀軌文本進行了重新修訂,尤其是對文本中梵文字的考訂,堪稱精良。
清代基本按照蓮池大師的《修設瑜伽集要施食壇儀》舉行施食法會。在清凈法界、布置壇場、驅除魔障、法師入定、奉請諸佛菩薩、召請餓鬼、施食供養(yǎng)等環(huán)節(jié),都要用到專門的梵文咒語。在眾多的梵文咒語中,有一句只有“唵、啞、吽”三個字音的咒語用得最多,稱“三字明咒”。這句咒語也可寫成“唵、阿、吽”,“阿”字的讀音與“啞”字相同,但拖音較長些。在施食儀軌中,“三字明咒”的作用十分重要,不光每個梵文字有特定的宗教意義,三個字合成一句咒語更有不可思議的神奇魔力。蓮池在《修設瑜伽集要施食壇儀補注》中解釋道:
“此名‘三字總持真言,凡諸作法,以此真言總加持之,皆得堅固廣大無窮無盡之用也?!惰べご蠼探洝吩疲骸沙执藛喿?,加持威力故,縱觀想不成,于諸佛海會,及供養(yǎng)云海,真實具成就,由諸佛誠諦,法爾所成故。由適誦阿字,摧滅諸罪障,獲諸悅意樂,等同一切佛,超圣眾魔羅,不能為障礙,應受諸世間,廣大之供養(yǎng)。由吽字加持,虎狼諸毒獸,惡心人非人,盡無能凌屈。如來初成道,于菩提樹下,以此印密言,摧壞天魔眾。是此三字,既具如斯妙用,是故文中重重念之。”可見,念誦“三字明咒”具有佛力加持、摧滅罪障、驅除虎狼毒獸、使念咒者受到佛法保護等神奇的功能。
因為“三字明咒”具有“總持真言”的妙用,佛教信徒對它特別看重,為便于觀想、記憶、念誦,將它制成梵文“咒牌”。所謂梵文“咒牌”,其實是梵文很有特色的一種表達方法。簡單地說,就是把一句梵文咒語的幾個梵文字疊加在一起,組成一個復雜的圖形。這樣,當人們一看到這個圖形(咒牌)就可以想到它所包含的豐富內涵,從而產生以一當十的表達效果?!叭置髦渑啤保褪菍ⅰ皢?、阿、吽”三個梵文字組合而成的咒牌。
咒牌這種表達方式,早在明永樂的古物上已經可以見到。北京現(xiàn)存一口銅鑄的“永樂大鐘”,上面有數千個梵文字,其中就有四個梵文咒牌,分別是“時輪金剛咒牌”“總佛菩薩咒牌”“金剛手簡咒牌”和“種子咒牌”?!皶r輪金剛咒牌”又稱“十相自在圖”,至今仍在藏區(qū)廣泛使用。
明代瓷器上,至少從弘治也開始出現(xiàn)少量的梵文咒牌紋樣。明代瓷器上的梵文咒牌可能是“六字大明咒牌”和“準提咒牌”。而清代瓷器上大量出現(xiàn)的梵文咒牌,則是“三字明咒”的組合,其創(chuàng)意靈感或是受到明代梵文咒牌的啟發(fā)。
下面,我們來看看“三字明咒牌”的書寫特點。圖9是永樂大鐘上的“三字明咒”,三個書寫標準的梵字“唵、阿、吽”。將它們組合成咒牌的方法:首先,咒牌的上部有一個圓點和一個變形月牙,這是梵文“唵”和“吽”兩字一橫上面的筆畫部分。其次,咒牌的左上角有一個近似逆時針轉了90度的“山”字,這是梵文“唵”的部分。第三,咒牌數條直線筆畫,是梵文“唵、阿、吽”三字豎筆畫的疊加。第四,咒牌最右側的一豎,代表“吽”字的最右側筆畫。仔細分辨可見最右側一豎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與上面的橫線不連在一起(圖1-圖4);另一種是與上面的橫線連在一起(圖5-圖8)。嚴格地講,與橫線不連的是正確的寫法,而相連的寫法是錯誤的。但梵文是拼音文字,它有一個特點叫“重音不重字”,文字的書寫常有許多錯誤,不能過于計較。
“三字明咒牌”具有“總持真言”的極重要功用,所以將它放在祭祀瓷盤的中心位置恰如其分。當參與“焰口施食”等祭祀活動的信眾看到這個圖形,就會意識到神秘的鬼神世界就在眼前,情不自禁地產生肅然起敬的心情。這樣,紋樣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在梵文祭祀瓷盤的器壁,與“三字明咒牌”相配套的毫無例外的都是梵文字,有的寫在內壁,有的寫在外壁。這些梵文字一圈一圈地書寫,寫得密密麻麻,但它們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梢娺@些梵文字只是意到而已,并不是正確書寫的文字。那么,這些梵文字又有什么意義呢?
按蓮池大師修訂的《修設瑜伽集要施食壇儀》,法會進行到最后,主持活動的法師必須要念三遍“金剛薩埵百字咒”。瓷盤器壁上的梵文字正是“金剛薩埵百字咒”。蓮池在《修設瑜伽集要施食壇儀補注》中解釋道:“此咒乃補闕之謂也。或行者手印不次第,觀想不專注,真言恐淆訛,如是等過,誦此咒已,悉皆清凈?!痹瓉?,舉行一次正規(guī)的施食法會需要一至數天,過程中法師難免有分心的時候,比如出現(xiàn)手印結得不對、觀想不專注、咒語念錯等情況,最后念三遍“金剛薩埵百字咒”,可以彌補這些差錯,使整場法會得以圓滿。可見,“百字咒”也是非常重要的咒語。
按梵文咒語的常規(guī)書寫方法,“金剛薩埵百字咒”的書寫需按輪狀排列。由于字數多,民窯瓷器上“百字咒”的書寫都是只求形似,不論對錯。法師與信眾看到這些梵文字輪,自然知道含義,能在心中默誦出整篇的“金剛薩埵百字咒”。所以,對祭祀瓷盤上的“百字咒”,知道它們是什么就行了,沒有必要去苛求書寫的對錯。
將“三字明咒”與“百字明咒”組合在祭祀瓷盤上,一個施加“總持”佛力在前,一個彌補法事欠缺在后,實在是絕妙的搭配!因其契合了民眾祭祀活動的心理需求,在清代應用極廣,同類瓷盤的存世量因此十分巨大。
到了近現(xiàn)代,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一定的變革,祭祀活動中對瓷盤的要求下降了,這種專用的瓷盤紋樣才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