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是將橡皮章融入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教學實踐過程與經驗總結,在對初中美術課堂現(xiàn)狀進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深入實踐,并總結橡皮章課程中的教學方法,以促進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橡皮章;版畫;藏書票;教學實踐;動手制作
橡皮章是一種以質地柔軟的橡皮磚為原材料進行雕刻、印制的休閑手作工藝形式,它在21世紀初的韓國、日本廣為流行,之后便傳入了中國大陸,受到廣大青少年的喜愛。橡皮章的表達題材廣泛,各類動漫、剪紙、印章、版畫、書法都可以表現(xiàn)。
版畫教學是中學美術課的必修課程。而事實上,在中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因為制作版畫所需的材料不易刻、可供操作不強、刻刀易傷手。專業(yè)刻刀必備大小幾支,價格昂貴。同時版畫由于對技術的起點要求比較高,器材的準備也相對比較復雜,導致學生工具材料準備不充分,同時,學習過程專業(yè)性強且見效慢,學生不感興趣,因而版畫教學通常流于形式或僅僅只停留在欣賞課的階段,絕大多數(shù)美術課教學并沒有把版畫教學落實到具體的實踐操作中。
為此,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橡皮章相較于木刻版畫材料更加便捷,更具DIY設計趣味,規(guī)格可大可小、更利于方便保存、制作體驗與木刻版畫最為相近等特點,所以選擇橡皮磚作為主要材料在初中課堂中進行橡皮章教學實踐??v使橡皮章的制作原理與版畫如出一轍,但相較于傳統(tǒng)的木刻版畫,橡皮章本身更具創(chuàng)意性,其規(guī)格大小更具靈活性,題材更具廣泛性,其本身更具有DIY的趣味性,所以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使原本昂貴的材料變得唾手可得,高深的版畫走近了學生生活。在教學實踐中我進行了以下探索:
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試橡皮章
在橡皮章最初的課中,由于初中學生大多都很喜歡卡通畫,我就從卡通圖案入手。并且很多同學是第一次了解并接觸橡皮章,好奇心與興趣都表現(xiàn)得比較強烈,對老師的課程也表現(xiàn)出較大的期待,所以我準備了橡皮章相關知識,在系統(tǒng)地講述了橡皮章的歷史、制作方法、圖案設計之后,將教師課前刻制完成的橡皮章給他們看,學生更為直觀地接觸到橡皮章,感受到橡皮章的獨特藝術魅力及肌理美感,學生們都對小小的橡皮章能印制出如此精美圖案而驚嘆不已,制作欲望也油然而生。我先讓他們從簡單的圖案入手,畫圖、轉印、刻制、印圖,對制作過程有詳細的了解,并且在制作時,對用刀方法、刻制方法、印制方法、圖案的優(yōu)缺點、注意事項等,有針對性的詳細講解。部分學生在最初的幾次制作時就完成得較好,為以后的課程增強了信心!
二、 層層深入,藏書票教學
藏書票,是版畫發(fā)展歷程中一個重要的分支。由于藏書票的尺幅一般不超過邊長10~15厘米,所以又被分類為微型版畫,有“指尖的珍珠”的美稱。藏書票板型小巧精致,寓意豐富,制作的版種與技法也不拘泥于形式,深受廣大版畫收藏家的喜愛。藏書票起源于西方,曾經盛極一時。橡皮章精致精細的藝術表達特點與畫面尺幅的限制卻完全符合藏書票的概念,所以我將橡皮章版畫的技法與藝術形式運用到藏書票創(chuàng)作上。讓學生對橡皮章的表現(xiàn)形式又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在藏書票的制作中,學生們的刻法,較之前幾課比較純熟,對橡皮這種材料的軟硬,以及用刀的力度都比較熟悉,所以在制作藏書票時,學生們大多表現(xiàn)較好。
三、 豐富的圖案,套色橡皮章版畫
由于橡皮章材質柔軟易于切割的特點,我選擇了多版套色的方法來制作,簡單來說套色,就是幾個不同的色塊相結合,先刻出完整圖案,然后在把圖案中的各個部分分開來刻,每塊印制不同的顏色,使畫面豐富好看。在上套色版畫課時,因為每個圖案需要刻的部分較多,印制時需要印臺顏色也比較多,在橡皮章的印制過程中,由于擔心學生材料準備不齊全,學生刻制完成后可以向老師進行舉手申請,由我向學生提供印臺,學生再進行印制。由于有了豐富的色彩,本課作品的效果更好了,學生們更加喜歡橡皮章課了。
四、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橡皮章版畫課中,我采用了講授與演示相結合的教學,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基礎理論、基本技法形象化,具體化。還運用了分類指導的方法,即在學生制作時,單獨有針對性的指導。運用了小組合作的方法,即四人一個小組,四人完成一個主題不同圖案的刻章,四人完成一組連環(huán)畫的刻章等,增強了學生們的合作意識,也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教學評價也很重要,我不僅在課堂中采用多種評價方式,還在結課后舉辦了橡皮章版畫展。
在橡皮章版畫教學的整個過程,都需要教師耐心細致輔導。同時,還可以把圖片、視頻、幻燈片等作為輔助教學的資料,通過這樣的直觀性教學,不但讓學生掌握了知識,開闊了視野,也增強了他們學習興趣。
五、 橡皮章版畫課程初見成效
橡皮章課程是學生所感興趣的課程。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為活躍的成分,所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橡皮章課程想要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真正大放異彩成為學生所喜愛的美術課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挖掘學生的關注點是關鍵。學生普遍被橡皮章靈活的表現(xiàn)形式、多樣的題材風格、獨特的印制效果所吸引,課堂氛圍活躍,課上討論熱烈,尤其在親自體驗了橡皮章的印制過程之后無不感到驚喜與驚奇,從而由單純對印制圖案的喜愛轉化為自主創(chuàng)作橡皮章的動力與期望。
在橡皮章版畫課程中,學生在繪制、刻制、印制過程中不僅是對動手能力的提升,更高層次的是對學生審美能力、手腦眼之間協(xié)調能力的提升。人們對美的感知能力是從生活實踐中而來,對美的感受與情感從來都不會是空穴來風,個體對美的感知具有差異性,這與先天的感官因素有關,但更為重要的是后天對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在健康的審美觀的指導下在審美的實踐中提高。橡皮章課程則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橡皮章作品的展示與欣賞中,選取的作品多為貼近生活、生動可愛、有趣的主題,可自然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到自己生活中各式可進行表達與創(chuàng)作的點滴細節(jié),從而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善于感受美。橡皮章作品的完成不是單純的動手刻制,更是手、腦、眼間協(xié)調合作的結果,對橡皮章主題與圖案的設計更是需要大腦的構思與整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1.
[2](日)濱野厚子.橡皮章休閑時光[M].韓立紅,譯.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3]王大根.中小學美術教學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4]許超,張堯.DIY手刻橡皮圖章的情感與形式[J].藝術探索,2011(2).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S].2001(6).
[6]津久井智子.品味橡皮章[M].陳玉華,譯.臺北:世茂出版社,2007.
[7]姜平.學校課程開發(fā)[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4.
作者簡介:
楊曉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