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學校把幾十名來自不同家庭,不同學校的年齡相當,身心發(fā)展水平相近的學生編成一個班級的時候,還不能說這樣的班級就是一個集體,它需要班主任有目的、有計劃地組建,培養(yǎng)而建設成為一個真正的集體。如何組織、建設一個真正的集體呢?筆者認為應該:遵循一個原則,狠抓一個重視,落實一個挖掘,構建一種模式。即遵循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為學生預備各種機會,使學生能夠組織起來,養(yǎng)成他們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生自我管理的原則,重視班主任老師的指導作用,挖掘學生自主管理的潛力,構建以“班主任老師為指導,學生同伴互助”的自我管理小學班級管理模式。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同伴互助
班級是學校教導工作的基本單位,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基層組織。學校的教學工作、思想品德教育、體育和勞動技術教育,主要是通過班級組織的,班級對教育工作能夠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至關重要。
一、 把了解學生和教育、培養(yǎng)學生結合起來,充分挖掘學生自主管理的潛力
在學生入學之際,采用分析書面材料,有目的、有意識地觀察、調查等多種方式全面了解學況,根據(jù)學生個性特點,組建臨時班委會。在2~3個月后,請各小班委進行溝通交流,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計劃,增強每個班委的自覺性和帶頭作用。經(jīng)全班同學民主評議,在班主任老師的指導下,組建班委會。在班級同學督促下,進行獎勵制和輪換制,讓積極分子及多數(shù)學生得到鍛煉。
這種“學生同伴互助”的學生自我管理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他們非常重視自己在同齡群體中的形象,他們把同齡伙伴的承認和贊評往往看得比父母、師長的評價更為重要。這種方式就使學生在自我意識、自我批評、自我體驗、自我激勵等方面,形成具有合作性和紀律性的向上班集體,形成積極自覺的要求,增強自我控制。
二、 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增強班級凝聚力
低段年級緊扣一個“聚”。一、二年級是學生由幼兒園向中學過渡的時期,作為班主任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在班主任老師的指導下,小班委會可以開展如:《向你介紹我》的主題班會,讓同學在充分展示個性的同時增強彼此的了解;或《我想在這樣的集體中生活》,從中了解同學向往的班級是什么樣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營造這些氣氛,使班集體具有凝聚力。
中段年級鼓勵一個“拼”。三四年級是萌動期,學生在此時面臨分化,為使兩極分化縮小,在班主任老師的指導下,班委會進行了《我最佩服的人是你》《我最想趕上并超過你》的主題班會。這可以使班級中只要在德、智、體、美、勞某方面有優(yōu)點的同學樹立自信,使班級中的所有同學能樹立“自尊、自重、自信、自強”的中學生該具有的正確的、良好的心態(tài),找準自己在中段的學習目標、能力發(fā)展目標和性格發(fā)展目標,使自己全面發(fā)展。
高段年級倡導一個“思”。六年級是學生第一次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他們既有對理想的憧憬,又有在現(xiàn)實中遭遇挫折、困難的感傷和失望,這時班主任老師應該關注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幫助他們戰(zhàn)勝挫折,面對現(xiàn)實。在這時班委會召開《書,我們的朋友》這一主題班會,大力提倡讀書,從而達到強化學風的作用。
實踐證明在班主任老師的指導下,班委會進行的這些有針對性的、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充分挖掘了學生“同伴互助”的自主管理潛力,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使同學們在團結、友愛、寬容、相互欣賞的環(huán)境里健康成長。
三、 在班主任老師的指導下,使“班委會”成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溝通的橋梁
一個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班主任老師在進行對學生教育的同時,如果能協(xié)調統(tǒng)一好和家庭教育的關系,那么對學生的教育合力就會更大,效果會更好。在班主任老師的指導下,班委會采取了以下形式溝通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一)面對面的形式
班委會根據(jù)學校教育工作計劃和班級教育工作計劃的實施情況,有權在和班主任老師協(xié)商之后定出請家長參加座談會的日期、地點和召開家庭座談會的目的。他們往往會把近期學生的學習成績、上課表現(xiàn)、出勤情況、班費的收支情況、操行評定的情況、作業(yè)完成的程度和次數(shù)及校內生活情況向家長作一個匯報。他們還會創(chuàng)造性地請學科帶頭人進行專題發(fā)言;請家長代表發(fā)言等。這種面對面的形式拉近了學校和家庭的距離,密切了家校之間的配合。
(二)說說看的形式
班委會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如需要對某個同學加大幫助的力度時,會以電話的方式把老師和他們對這個同學的擔心以及家長配合的要求一并通知家長。這種說說看的形式使家校之間的反饋速度加快,有助于幫助自制力差的同學培養(yǎng)其自主管理的意識。
(三)寫一寫的形式
班委會在遇到同學要進行一些大型活動時,要進行大考時,往往會在班主任老師的指導下,請一位書寫較好的班委把老師和班委會對此次活動和考試的要求,以及對同學的鼓勵和希望,通過給家長的一封信傳遞給家長。這種寫一寫的形式,加強了家校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家校聯(lián)系更加長久和和諧。
在時代發(fā)展的今天,在推行立德樹人,在以學生為本的今天,班主任老師應當在了解、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重視其指導作用,大膽放手,充分挖掘學生的自主管理的潛力。在師生的互動中,班主任老師也應不斷總結,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使以班主任老師為指導,學生同伴互助的自主管理小學班級管理模式更加成熟、有效。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2]馬延朝.陶行知論學生自治[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2(12).
[3]周洪偉.會診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3(7).
作者簡介:
朱躍利,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市中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