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洋
摘 要: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與路徑進行分析,可全面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使高校思想政治發(fā)揮出應有的教育效果,保證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落實。
關鍵詞:思政教育;立德樹人;高校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1-0009-02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019年8月1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無論在革命還是建設時期都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明確思政教育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作用是進行高校思政教育的首要問題。
1.立德樹人與思政教育
立德樹人,一謂“德”;二謂“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立德包含特有的兩個方面,一是之于學生的“三觀”教育,這是思政教育的本職工作;二是關乎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在黨中央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其中強調:“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备咝5乃颊逃嗳缡牵挥姓螐?、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教師才能講思政,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樹人就是培養(yǎng)人,而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就是保證高校自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原則,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2.高校思政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性
第一,塑造高校學生靈魂的主渠道、主陣地。高校大學生是黨和國家發(fā)展的重要人才資源,其價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高校大學生又處在“三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因此,積極引導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十分重要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塑造高校大學生靈魂的主渠道、主陣地,首要問題是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筑牢高校大學生的思想之基。
第二,引導高校學生實踐教育的重要途徑。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是制約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大學生普遍注重理論學習,忽略社會實踐,容易滋生眼高手低、脫離實際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理論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需要把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個人夢與國家夢結合起來,引導高校學生走出校門、接觸社會、了解國情,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實現知、情、意、行有機統一。
二、立德樹人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
1.高校對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教育,備受國家高度重視。但由于思政教育自身學科的屬性,在高等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重視程度不足、缺乏資金支持、高素質教師隊伍缺乏等,使得高校思政教育處于不利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進入新時期,在各方勢力不同利益交織下,社會出現了形形色色的錯誤觀念和價值傾向,不斷侵蝕著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尤其是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中,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通過文化輸出對我國思想文化領域進行入侵,對大學生的思想健康形成了威脅。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打贏思想上的“保衛(wèi)戰(zhàn)”,如果高校對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脫離學生思想實際,把思政教育工作停留在表面,敷衍了事,那么,勢必會對我國社會主義的健康發(fā)展造成威脅。教育是百年大計,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特色與優(yōu)勢,任何時候都不可忽略它的重要性。
2.高校思政教育課堂效果難以保障
所謂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效果就是讓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或過程后獲得的積極主觀的精神成效。為了達到這種精神成效,需要教師與學生的相互配合,然而,在實際上,高校思政教育這種配合并不“合拍”,導致課堂效果并不理想。高校思政教師往往只注重課堂上的理論灌輸,而這樣的理論灌輸對教師的能力與水平有著更高的要求,但卻忽略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接收能力,打破了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平衡點,此外,高校思政課堂大多是采取合班授課,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主要是靠學生自己的課上領悟或課下的自覺學習,難以形成師生之間的思想“大合唱”,因此,這樣的課堂教育效果自然也是無法保障的。
3.高校思政教師的質量和評價體系存在短板
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思政課教師承擔著全校范圍內思政公共課的教學任務,對各個學院各個專業(yè)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任務繁重。因此,缺乏時間進行研修來提升自身能力,甚至部分思政教師還存在著理論不強、理想信念不堅定、對時政關注度不高等問題,制約著高水平思政教師隊伍的建設。高校思政教師的評價體系存在著問題。高校思政教師隊伍質量的參差不齊使得教師的評價體系存在著不足,評價浮于表面,同質化現象嚴重,只為應付評價而評價,缺乏真實性和有用性,制約了高校思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熱情。
三、高校思政教育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路徑分析
1.高校宏觀把控,積極進行思政建設
2019年8月17日,《意見》指出:“強化‘馬院姓馬、在馬言馬’的鮮明導向,把思政課教學作為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基本職責,將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重點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為重點學科、思政課作為重點課程加強建設,在發(fā)展規(guī)劃、人才引進、公共資源使用等方面給予馬克思主義學院優(yōu)先保障?!甭鋵嵙⒌聵淙耸屈h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立身之本,高校肩負著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使命與重任。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學校予以重視,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帶頭抓思政教育,積極主動推動思政學科建設,在全校范圍內樹立起重視思政工作的氛圍,對思政工作予以大力支持,從而增強高校大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的重視程度,這是開展思政工作的關鍵一步。而此種重視程度一旦達到,學生便會通過自我反思,把思政理論內化于心,外化為他們的自覺行動,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增強對思政課的全新認識與理解。
2.實踐“三全育人”,提高教育效果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是新形勢下開展高校思政教育的要求,也是落實課堂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徑。高校思政教師的缺口大,需要全體教職人員的配合,鼓勵與思政相關的教師擇優(yōu)培訓進入隊伍,黨政干部轉崗為思政教師,動員政治素質過硬的相關學科專家擔任思政課。全程育人是將思政教育貫穿到立德樹人的全過程,這樣的貫穿就是從基礎教育的開始直到學業(yè)的完結,相互照應,相互連接。全方位育人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覆蓋到立德樹人的各個方面,以日常的思政教育為主體,在全社會營造思政教育的大環(huán)境,強化思政隱形教育,只有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者有機結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培育出立德樹人要求的人才。
3.優(yōu)化思政教師隊伍,明確責任擔當
在2019年3月習近平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绷己玫某尚枰獌?yōu)質的供給。高校思政教育成效取得的關鍵在于思政教師水平的提高。在高質量的課堂中,教師擁有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等素養(yǎng)是這個過程獲得成效的必要前提,也可以說,師資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能否打造出高質量的思政教育效果。思政教師要保證教學效果,就需要認真?zhèn)湔n,積極響應思政課教師“手拉手”備課機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學技能,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為實現立德樹人提供思政人才保證。
4.切實改革思政教師評價機制
高校思政落實立德樹人,需要健全機制的存在,探尋其規(guī)律才能有效運用?!兑庖姟仿暶鳎骸皣腊颜侮P、師德關、業(yè)務關,明確與思政課教師教學科研特點相匹配的評價標準,進一步提高評價中教學和教學研究占比?!痹谡麄€團體中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并不一致,各有長處與短處,需要建立健全學校對教師的考核評價機制,針對每個教師進行各項素質的測評,評定的結果與教師利益掛鉤,真正做到科研與職稱統一,績效工資與評價機制相結合,加大激勵力度增強思政教師職業(yè)認同感。讓思政教師通過評價機制了解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有針對性地提高,才能發(fā)揮出思政教育的功能與作用。
參考文獻:
[1]欒永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兵團日報(漢),2019(6).
[2]田志偉,趙常興.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必要性及實踐路徑[J].實事求是,2018(5).
[3]左玲.通識教育視域下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困境與革新[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3(3).
[4]《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編寫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