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把生活中的事用文學語言藝術地寫出來迅速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是語文老師當之無愧的責任,老師寫的好,學生寫的更好才是語文教育者的自豪。
關鍵詞:故事;教學;設計
自小受奶奶熏陶,對故事獨有情衷,上中學后接觸了大量的文學加上名師的精彩講述,深深的感到社會生活有多大文學就有多大,師范畢業(yè),登上三尺講臺,每天的語文課從故事開始又從故事結(jié)束,老師講的繪聲繪色,學生聽的津津有味,短短的四十多分鐘轉(zhuǎn)瞬即逝。其實課文里敘的故事全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只是這故事又高于生活,如何把生活中的事用文學語言藝術地寫出來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是語文老師當之無愧的責任,老師寫的好,學生寫的更好才是語文教育者的自豪。下面是一堂作文課教學全過程,記下來,已達到拋磚引玉之效果。
一、教學設計
題目:敘不完的故事寫不盡的人
目標:用文言形式寫故事
重點:情節(jié)如何安排。
難點:人物形象的塑造
手段:媒體展示
(一)故事直接引入:
吝人賣尸
一鄉(xiāng)之人,極吝致富,病劇牽延不絕氣,哀告妻子曰:我一生苦心貪吝,絕六親,今得富足。吾死后汝可剝皮與皮匠,割肉賣與屠夫,割骨賣與漆店。必欲妻子聽從,然后斷氣。既死半日,復蘇,囑妻子曰:當今情淺薄,切不可賒賬與其!
分析:短文可分為三層
1生前極貪絕六親2死后苦貪賣自己3復生念貪不賒賬
體現(xiàn)他貪的詞是:極苦心剝皮割肉剔骨賒
情節(jié):故事雖短,情節(jié)卻一波三折,似真似幻,其味無窮
人物:形象豐滿貪欲十足
手法:夸張
意義:為了錢可以用盡任何辦法,甚至出賣自己的一切。
討論:生活中有沒有如此之人?有的回答說有,理由充足。有的回答說沒有,理由亦充足。
體會: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二)擴大與加深:
哀溺
晉之氓皆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舟絕湘水。中濟,舟破,皆游。其一氓極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也,今何居后為?”曰:“吾腰有千錢,重,以致后?!痹唬骸昂尾蝗ブ??”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于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身且死,何以錢為?”又搖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乃作《哀溺》。
同樣用《吝人賣尸》的分析方法對此文簡單分析。
繼續(xù)討論:生活中有沒有如此之人?并說明理由。
繼續(xù)體會: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例文參考(教師的引路文)
秦婦貪吃
秦地一婦,自幼貪吃,粗茶殘羹具不費,皆入其口。
某日,鄰人治喪,一日三餐。主念鄰使其主勺,熟知餐均無余。主人疑,視其廚灶,鍋光碗空,而其婦肚鼓如艙。又一日,戚辦宴,宴其夫,夫外去。其婦替夫隨宴,宴末。十之八九皆為殘羹余菜,主曰:”棄之甚惜!”婦視之曰:吾可食之,少傾,碟空盆凈。
眾曰:“秦婦吃將也!”
作文要求:
1.以身邊人身邊事為原型,用夸張手法寫一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
2.反復提煉語言,力求以文言簡短句呈現(xiàn)短文。
3.故事要有波折,人物形象要豐滿,有個性。
(四)精彩展示(學生習作):
厭貓
楊麗娟
晉有一人,極其惡鼠。傾其家財求得一良貓。日食佳膏,蓋之狐裘。貓食飽則安,遂見鼠而無動,甚者與鼠嘻戲,鼠以此而更益暴。晉人極其憤,遂將其驅(qū),不復食焉,后逐與野。以此曰,天下無良貓。是無良貓耶?是不會食貓也!
二、教后側(cè)記
整個教學過程看是四個部分,其是只有三個部分。第一引入和加深。第二下水文引路、師生交流、明確寫作目標。第三學生動手寫作,生生交流,擇優(yōu)評獎。教學開頭沒有過多的理論鋪敘,而是單刀直入,這樣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集中了學生的精力。后邊設計的分析、情節(jié)、人物、手法、意義完全是為理解《吝人賣尸》這篇文章展開的。其目的在于讓同學們在短小的故事當中去感受特別的人物形象。討論的話題,旨在引出“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理論。也就是說文學藝術不能就生活寫生活,而是要在生活的基礎上加以提煉,拔高。
《哀溺》直接引用的是唐朝文學家柳宗元的諷刺名著,其目的完全是在擴大與加深學生理解夸張這一手法在文學當中的奇特效果。選文雖然是有點生疏,但很切合本節(jié)的教學實際。在加深中,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目標有了自己明確的路子,對自己的寫作也有了相當?shù)男判摹恼n堂同學們的種種表現(xiàn)看,大家有強烈的寫作欲望,教學的第一目標順利完成。
例文參考看似簡單,其實是最關鍵,最重要,最有效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眾所周知凡寫作課上好的老師,這一步都是必不可少重要部分,因為老師他受過專業(yè)的教育,也有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同時也了解自己的學生。所以他的下水文不僅僅是告訴學生故事,更多的是給了學生方法——學習寫作的方法,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靈感,再慢慢吹氧讓靈感的火苗燃燒成燎原之勢,這時我們就不怕學生寫不出好文章,但要寫出好上加好的文章,必須還要有明確、嚴格的要求。下面的三個要求,很切合實際。尤其是第一條,以身邊人身邊事為原型,用夸張的手法寫一段100字左右的小短文。因為要求到了身邊人身邊事為原型及杜絕了學生編作文的陋習,也達到了文學藝術源于生活本質(zhì),用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這就要求藝術高于生活,不能原模原樣的“照相式”的復制生活本身,而是要玩味加工,達到揭示諷刺之目的。字數(shù)要求也不多,短短100多字,這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是件難事兒。后面的兩條只是簡單的檢查一下平時最基本的寫作功底。
通過“故事引入”和“下水文”兩個環(huán)節(jié)正確高效的引導,學生寫好文言小故事應當是水到渠成。果然不出所料,通過十多分鐘的實踐寫作,90%以上的同學完成了寫作要求,而且相當一部分寫的十分精彩,由于課堂時間的關系,五、六個同學爭先恐后的展示了自己的佳作。他們寫的一個比一個好,《厭貓》只是眾多佳作中的一例而已。這一過程老師給寫作佼佼者也用藝術的語言給予相當?shù)馁澴u。
況且課堂時間的搭配相當緊湊、合理,全過程老師沒有一丁點寫作理論的講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學生的切身感受。教學能有如此的效果,完全取決于巧妙的設計。
寫到這里突然想起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的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作者簡介:王建國,男,(1972-09.)學歷:本科,研究方向:語文的教與學,單位:甘肅省渭源縣路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