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中,地理學科十分重要,因此地理教學中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問題也漸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以往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向學生講述相關的地理知識點,而學生則在講臺下被動的聽講,不僅僅不具備較強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習效率也不夠高。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必須要對教學方式進行轉變,對教學理念進行創(chuàng)新,結合地理知識點開展生活化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據(jù)此,本文分析了相關問題,希望能夠為廣大地理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地理知識點;生活化教學
前言:在高中教學階段,地理是十分重要的學科,不僅僅在高考文科試題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同時還能夠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yǎng),對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進行提升。然而,在對地理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很多高中生都不能夠深入的理解地理知識點,因為地理具備一定難度,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也較為缺乏,長此以往,學生會對地理產生抵觸感,不利于達成教育目的。為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高中地理教師有必要結合地理知識點開展生活化教學。據(jù)此,本文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具備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1.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價值
想要對整體問題進行研究,就必須要在一定程度上明確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價值。從地理學科性質的角度來看,其具有著較強的抽象性,學生在對地理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往往無法對其進行理解,長此以往就會減少學生的學習信心,甚至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厭學心理。而將地理知識點進行生活化處理則能夠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
除此之外,在教育不斷改革的背景下,新課程教學理念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核心,將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進行聯(lián)系,能夠讓學生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對地理知識進行充分理解。近幾年來,地理教學也不再是讓學生機械式的背知識點,而是考驗學生的分析能力,如果仍然在教學中應用傳統(tǒng)模式,就會導致學生無法從地理學習過程中受益。以上所述,基本就是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價值。
2.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策略
2.1以現(xiàn)實生活為切入點開展教學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以地理知識點為基礎開展生活化教學十分重要,而想要真正的做到這一點,對于高中地理教師來說,必須要以現(xiàn)實生活為切入點實施教學行為。地理涵蓋著人類生活中的所有地方與事物,所以教師可以將生活與地理知識進行融合,幫助學生對地理學科進行理解,對學生的興趣進行激發(fā)。在開展教學時應該將生活案例融入到教學當中,對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行提升。例如,在魯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中國氣候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在對這部分知識進行講解時,教師如果只是向學生機械式的講述,學生往往很難理解,而如果能夠以學校所在地為切入點,讓學生對所在地的氣候特點進行思考,就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列舉一些中國具備代表性的地區(qū),如東北地區(qū)等,讓學生思考東北地區(qū)的氣候特點,就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過程中,結合生活實際,學會融會貫通。
2.2對生活化內容進行合理引入
對生活化內容進行合理引入十分重要,十分必要,只有如此才能夠對教學的效果進行提升,幫助學生對地理知識點進行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學內容中,地球運動是重點內容,地球運動包括自轉與公轉兩種不同的形式,如果教師在上課時直接對理論知識進行闡述,學生往往無法對其進行理解,因為學生既不了解地球運動的概念,也不明白自轉與公轉是何含義,但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對生活化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引入,就可以較好的解決問題。例如,學校所在地在北方,教師可以先問學生,生活的地區(qū)是不是有四季變化,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四季變化也就是四季更替,之所以會出現(xiàn)四季更替的情況,主要就是因為地球公轉。此外,教師還需要問學生在生活中一般幾點起床,大多數(shù)學生都在六點左右起床,之后教師再繼續(xù)提問,冬季的早上六點和夏季的早上六點在天色方面是否不同,在獲得了學生的肯定回答后,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因為地球自轉,地球自轉引起了晝夜交替。
2.3對生活化情景進行創(chuàng)設
情景創(chuàng)設在各個學科教學中都十分重要,地理學科也不例外,再加上地理學科本身就與人們的生活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高中地理教師完全可以對生活化的情景進行創(chuàng)設,將學生引入到課堂當中。例如,在對工業(yè)區(qū)分布的問題進行講解時,大多數(shù)學生生活的地區(qū)都與工業(yè)區(qū)不相關,所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離學校較近的工業(yè)區(qū)進行觀察,讓學生親身體會工業(yè)區(qū)的基本特點,之后再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果不具備這類條件,教師就可以通過網絡對相關的數(shù)據(jù)信息進行下載,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偠灾?,地理教師必須要對各類資源進行歸納整理,無論是生活資源還是互聯(lián)網資源都應包括在其中,如此就能夠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結論:綜上所述,在對地理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很多高中生都不能夠深入的理解地理知識點,因為地理具備一定難度,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也較為缺乏,長此以往,學生會對地理產生抵觸感,不利于達成教育目的。除此之外,從地理學科性質的角度來看,其具有著較強的抽象性,學生在對地理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往往無法對其進行理解,長此以往就會減少學生的學習信心,所以對于高中地理教師來說,其可以嘗試將生活與地理知識進行融合,幫助學生對地理學科進行理解,對學生的興趣進行激發(fā)。在開展教學時教師還應該將生活案例融入到教學當中,對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行提升。
參考文獻
[1]陳自海.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J].新課程導學,2020(08):90.
[2]路建強.地理知識點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現(xiàn)路徑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181.
作者簡介:孫靜(1982.12-),女,漢,江蘇沭陽人,理學學士,中一,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