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賢
摘要:教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它包含學生學習過程,以及教師的講授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將教學的過程看做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過程。良好的溝通一定是有雙方都感興趣的內容,還有順暢、方便的溝通途徑其次是溝通過程中雙方都有較好的溝通技巧。將上述原理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出,好的教學過程要有高質量的教學內容,良好的教學平臺途徑,同時還要有優(yōu)秀的教學法。本文從以上幾個方面對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高效應用合作教學法闡述了自己的一點看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合作教學;高效
一、利用信息手段,豐富教學內容
物理是一門活潑嚴謹的學科,它同時具有嚴謹的邏輯性和趣味性。這樣的學科特點注定了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有較強的可塑性。初中生普遍活潑好動,他們思維敏捷,對自然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有著較強的求知欲。同時,初中學生普遍對枯燥的定理興趣不高,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們可以結合學科特點,學生年齡、興趣特點利用信息技術有針對性的對教學內容進行升級,改進將枯燥的定理寓于生動的生活情境中幫助學生學習。比如: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呈現(xiàn)生活中的某個現(xiàn)象,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電路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備顯示出夜晚城市閃爍的霓虹燈,引導學生思考閃爍的霓虹燈是如何進行連接的。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現(xiàn)實設備播放一些富有科學知識的科幻片,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比如:在學習重力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電影《流浪地球》中的片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結合片段中的內容向學生講述重力的相關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不斷擴充教學內容。比如,在學習了電路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搜集資料向學生講解手機、電腦中的電路知識,這樣的課程緊貼時代,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另外,在學生的角度,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利用網絡搜集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興趣,搜集知識開展學習。此外,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案例補充到教學內容中。比如:在學習完物態(tài)變化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將空調的工作原理作補充到教學內容中去。在上述的案例中,我們應用信息手段豐富、升級了教學內容。
二、更新教學思路,構建多元教學途徑
教學途徑是開展教學活動必備的要素之一,教學途徑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轉化率,影響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影響教育活動進行的順利與否。因此,在具備高質量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我們還應該優(yōu)選教學途徑。在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中受限于教學思想以及技術的發(fā)展水平,我們通常選用班級授課制,教師利用教室內黑板、各種教具以及實驗器材,向學生講解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整合有限的教學資源高效的向學生傳授了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有著較高的教學效率,但隨著教育學的發(fā)展,以及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更先進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我們教學任務從傳授知識開始轉移到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開始顯現(xiàn)出種種弊端,比如: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依賴教師講解,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隨著科技與社會的逐漸發(fā)展,這些弊端我們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和新穎的教學模式來彌補。
(一)升級教學模式,體現(xiàn)學生主體
我們可以轉變教學思路,打破原有的課程組織方式,教師精心設置導學課程,引導學生探索知識。如:在講解摩擦力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預習課本內容。一:嘗試說出摩擦力的定義。二:設計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三:設計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四:說出生活中摩擦力的利用與防止。引導學生分組利用課本與網絡查閱資料并交流討論得出以上問題的答案。在課上,教師引導學生分享問題答案,并讓學生說出獲得答案的過程。同時,教師可以結合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提問學生問題,引導學生給出答案。最后,教師可以加以補充總結,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這個過程中,教師以問題的形式將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呈現(xiàn)給學生,并引導學生通過組內、組間通過交流討論以及查閱資料的方式完成了自主學習。課上,我們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之間分享、討論。教學過程中充分的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學方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搭建出全新的師生溝通途徑。
(二)引入信息技術,搭建教學平臺
其次,教師還可以充分的應用信息化教學設備搭建師生溝通途徑。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借助課本與黑板向學生講解知識內容。交流過程依靠的手段單一且原始。而引入信息化教學設備后,我們可以建立模型,幫助學生學習。比如:在學習力的作用效果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開展仿真實驗模擬出理想條件下的小車模型,并讓學生在模型上分別施加不同方向、大小以及作用點的力,引導學生觀察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這個教學過程中信息化的教學設備為師生的溝通搭建了新的溝通途徑。信息化的教學工具既可以呈現(xiàn)出實物實驗的效果,同時又減少了搭建實驗設備的時間,提高了效率,在課堂輔助教學方面有著很大的優(yōu)勢,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實物實驗。其次,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構建網上課堂,將授課過程記錄下來并上傳到網絡上,供學生復習鞏固,并引導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時進行交流討論。鼓勵學生積極留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疑問有針對性的向學生進行講解??梢钥闯鲂畔⒒慕虒W工具構建了新的師生交流途徑。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給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思路,為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們應該緊跟時代發(fā)展。在新形勢下勇于嘗試探索不同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李運林.教育技術學科發(fā)展:走進信息化教育—五論信息化教育[J].電化教育研究,2015.
[2]唐一鳴.以物理講理和見物思理—談談中學物理的教和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王之芳.以生活化教學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