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中葉三大傳奇戲劇之一的《寶劍記》以《水滸傳》中林沖故事為題材,在繼承的基礎上,又有流變。一方面是沿襲了其故事框架、忠義思想和人神文化等因素;另一方面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滲透了改編者的思想意志,在文體轉化的過程中有所發(fā)展創(chuàng)新,使林沖的形象發(fā)生嬗變、內在的女性形象更加豐滿、故事的結局也發(fā)生了由悲劇向“大團圓”喜劇的轉換,滿足了民族喜好以及民眾心理的期待。
【關鍵詞】 《寶劍記》;《水滸傳》;林沖;源流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15-0027-03
《寶劍記》和《水滸傳》是同樣寫有林沖故事的兩部著作,然而二者在內容和具體思想方面卻存有很大的差異,因此二者之間的關系向來都成為研究者討論的重要課題。從時間的維度來看,《水滸傳》在《寶劍記》成書之前就已經有刻印版本流傳,因此,目前研究者們多數認為《寶劍記》來源于《水滸傳》。兩種故事之間雖有相同之處,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也許在兩種文本故事之前存有一個共同的故事原型,這兩個故事都由此原型故事滋生而出,但由于史料的缺乏,這也只是筆者的大膽揣測,有待進一步考證。所以本文基于現(xiàn)有事實研究資料,同樣贊成主流觀點,認為《寶劍記》是對《水滸傳》的繼承,并在此基礎上加入時代和作者自身的元素,進行改編再創(chuàng)造??梢哉f,《水滸傳》為源頭,《寶劍記》則為其流,二者是源與流的關系。
一、《寶劍記》對《水滸傳》的繼承
《寶劍記》從題材上汲取了《水滸傳》中林沖的故事,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改造加工。所以《寶劍記》與《水滸傳》兩個故事中含有共同的因子。首先就呈現(xiàn)出了一種繼承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
(一)故事框架
改編可以說是再一次創(chuàng)造,雖然《寶劍記》中林沖故事的具體內容與《水滸傳》中有差異,但是總體的故事框架還是一樣的?!端疂G傳》中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由于奸臣所害,被逼雪夜上梁山,與宋江等一百零八好漢義聚梁山,討伐奸臣,后接受招安。《寶劍記》中寫東京將領林沖,被奸臣所害,苦陷牢獄,被逼上梁山,也是與宋江等人共聚義,除奸衛(wèi)國,最后接受朝廷招安。兩者的故事主題可以說是相似的。其中的一些重要的情節(jié)也是沒有改變,如“誤入白虎堂”“高衙內調戲林沖之妻”“林沖刺配滄州”“魯智深大鬧野豬林”等等一些精彩情節(jié),雖然有部分情節(jié)發(fā)生的順序發(fā)生了改變,但是總體來說與《水滸傳》中的故事還是保持一致的?!秾殑τ洝穼τ凇端疂G傳》故事框架的繼承也是判斷二者關系的一個重點。
(二)忠義思想
“忠義”即忠貞義烈。忠義思想在中國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也深深影響著每一個炎黃子孫?!端疂G傳》最初為《忠義水滸傳》,又稱為《忠義傳》。后世文人評價其:“《水滸》而忠義也,忠義而《水滸》也?!泵鞔枷爰依钭课岱Q贊“水滸之眾,皆大力大賢有忠有義之人?!盵1]
忠義思想貫穿于全書的始終,并且在書中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全傳本《水滸傳》第五十五回:“忠為君王恨賊臣,義連兄弟且藏身。不因忠義心如一,安得團圓百八人?!笨梢钥闯觯爸伊x”包含了“為君王”而維護君權地位,因而“士大夫亦不見黜”,又在“忠”字中飽含著“除暴安良”“掃除饕餮之徒”等忠君報國思想;對“義”的高揚,體現(xiàn)了社會道德觀念的變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以宋江為代表的梁山好漢接受朝廷招安。
總之,“忠義”思想有著復雜的內容,它站在中國傳統(tǒng)倫理綱常的角度,同時又包含著普通勞苦大眾的精神和愿望。作者以此為“武器”來扭轉顛倒的乾坤,能被當時的社會所接受。
《水滸傳》這種忠義思想被《寶劍記》完全被繼承下來。在《寶劍記》中這種忠義思想體現(xiàn)為以林沖為代表的忠良以及梁山好漢與以高俅為代表的奸臣進行斗爭。最為明顯的是林沖,林沖早承父業(yè),仗劍投軍,手持家傳寶劍馳騁疆場,立下汗馬功勞,但小人弄權,貪功冒領,因上書諫言,乃被賊人誣陷,幸有賢臣舉薦,做了進軍教頭。權臣當道,陷害忠良,小人佞臣位居高位,使得有功之臣不能提拔,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林沖忠君為國,見此等情況每夜報劍哀嘆,最終受其娘子啟發(fā),上書直諫,怎奈帝王聽信讒言,反被小人誣陷,深陷牢獄,幾次將要丟掉性命,幸蒙賢臣楊清、義士魯智深等人相救,后被逼上梁山,雖然身在梁山,仍然不忘國家皇恩,將國家君主記掛于心,時刻想著皇帝招安。即使與梁山好漢四十萬大軍圍攻京都之時,仍然是只要求:除去奸臣,便招安。忠于國家,義于兄弟。這種忠義思想被《寶劍記》完全繼承了下來。
(三)人神文化
古代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人們的生產能力有限,對于神秘的和超自然界的現(xiàn)象更是始終保持著敬畏之感。人在遠古社會一直處于弱勢地位,人們?yōu)榱私忉専o法理解的現(xiàn)象以及為了求得強大的庇護和精神上的安慰,便將神秘的事物賦予“神”的色彩,宗教神仙也便陸續(xù)產生。
從上古流傳至今的神話故事便是最有力的佐證。在中國神秘的宗教神仙文化里,人和神是并存于世的,甚至可以進行位格的轉化,人可以通過修煉變成神仙,神仙因為某種原因也可以轉化成人。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神文化不僅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祖先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堅持不懈等優(yōu)秀品質,激勵著后代子孫,而且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蒙上了一條神秘的面紗。
《水滸傳》是從民間傳說和話本戲劇發(fā)展而成的一部英雄傳奇小說。在這部古典小說里有著豐富和神秘的人神文化色彩,增加了這部小說的傳奇性。首先義聚梁山的英雄好漢,本非凡人,上映天罡下合地煞,為星宿轉世,這也是他們能夠義聚梁山的一個直接原因。
小說開篇第一回就是張?zhí)鞄煛澳荞{霧行云”“羅天大醮,祈禳瘟疫”,被封印的“魔君”“遇洪而開”;第四十二回“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還道村神廟顯靈,三救宋公明,九天玄女傳給宋公明三道天書,并傳下玉帝法旨,說明了宋江等人的來歷和將來的命運。
第六十五回晁蓋夜間托夢宋公明,“賢弟有百日血光之災,則除江南地靈星可治。”[2]
第一百二十回中一百零八好漢招安后的結局,有絕句一首,詩曰:“天罡盡已歸天界,地煞還應入地中。千古為神皆廟食,萬年青史播英雄?!盵3]
除此之外,《水滸傳》中還有將人瞬間傳千里,法術高深的羅真人、入云龍公孫勝、神行太保戴宗等等會法術之人。這些充滿神話色彩的情節(jié)使得小說具有神秘性和傳奇性的特點 。
《水滸傳》這種人神文化被《寶劍記》很好的繼承下來了。首先表現(xiàn)在主人公林沖的身上,《水滸傳》中林沖是天雄星,《寶劍記》中是武曲星,二者都是天上的星宿。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也有著很多人神文化色彩。
《新編林沖寶劍記》第三十七出,當賊人追殺在伽藍殿休息的林沖時,護法之神提醒林沖,有官兵追來,速速逃命。
第四十八出,“夜來伽藍祖師夢中換老僧,今日午時三刻,林下有一節(jié)婦尋死,急急救他一命,若還有誤,難免雷誅?!盵4]伽藍托夢于尼姑,使得林沖之妻免受于難。人神文化的繼承使得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更加合情合理,增加了《寶劍記》這部傳奇戲劇的神秘性與傳奇性。
二、《寶劍記》對《水滸傳》的發(fā)展
《寶劍記》雖取材于《水滸傳》,但能夠成為明朝中期三大傳奇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并非是簡單的“翻刻”“復讀”了林沖的故事,而是在新的社會歷史背景下,滲透了作家主體的思想,又加之小說和傳奇戲劇之間的不同敘事方式的轉換,使得《寶劍記》有了新的發(fā)展。
(一)林沖人物形象的嬗變
《水滸傳》中的林沖可以說是一個被動的英雄人物,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當妻子受到高衙內羞辱時,因怕得罪上司而一再忍讓。刺配滄州仍對朝廷抱有幻想,渴望能夠官復原職與妻兒團聚;當高俅等人一再設計逼迫時,仍然是逆來順受,只有當忍無可忍時,才進行反抗,手刃仇人,夜奔梁山。林沖完全是被動型人物,如果沒有小人奸臣一再設計,步步緊逼,他仍然是得過且過,過著自己的生活。妻子被高俅父子逼死后,更是心灰意冷,在梁山中林沖更是一心想著向高俅父子報仇,但因患上疾病,郁郁而終。林沖的一生中生活在“壓迫”和“復仇”的生活中,也可以說是一個悲劇英雄。
《寶劍記》中的林沖同樣是八十萬進軍教頭,但呈現(xiàn)的確實一個忠君愛國,憂國憂民,文武雙修的儒將形象。手持家傳寶劍,投身軍門,立下汗馬功勞,卻被小人權臣冒領功名。林沖有感于朝廷小人當權,朝政衰敗,直言上諫,主動出擊。林沖一心為國,即使被逼上梁山仍是有感君恩,遲遲不肯落草為寇。希望有朝一日平反昭雪,重回朝廷。林沖與眾好漢率領數十萬大軍圍攻汴京城時,只要求除去高俅父子,為民除害,報仇雪恨。
《寶劍記》中的林沖與《水滸傳》是有很大不同的,林沖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化被動為主動,從“個體”上升到“國家”,從草莽英雄變成了忠臣義士。
(二)女性形象更加豐滿
《水滸傳》中的女性形象描寫的并不是十分的詳細,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潘金蓮、潘巧云等“紅顏禍水型”,另一種是母夜叉孫二娘、一丈青扈三娘這樣的“彪悍型”。
總之,水滸故事中沒有“正?!钡呐?,并且對女性的刻畫也十分的簡單。到了《寶劍記》中,對女性的刻畫就十分豐富了,典型人物就是林沖之妻——張貞娘。
《水滸傳》中是因為高衙內喜歡上了林沖的妻子從而對林沖進行陷害,也可以算得上是“紅顏禍水”,而李開先筆下的張貞娘則是一個美麗賢惠,知書達理,有勇有謀的貞潔烈女形象。當面對丈夫是否要上書彈劾小人猶豫不決時,引用“朱云折檻”的典故激勵丈夫直言上諫。面對高衙內苦苦相逼,寧死不屈,幾次尋死。貞娘對待林沖的感情至死不渝,侍奉姑婆初心不改,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女性的典范。
在《寶劍記》中忠誠剛烈的錦兒、知情達理的林母、熱情好心的王婆等女性形象雖不如貞娘寫的細致,但是相對于《水滸傳》的描寫已經十分豐富了。
(三)結局由“悲”轉“喜”的變化
前文已經提到林沖是一個悲劇英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在仇恨與疾病中郁郁而終,是一種痛徹人心的“悲劇”。《寶劍記》中的林沖則是與梁山眾好漢率領數十萬大軍圍攻汴京城,手刃仇人,加官晉級,封妻蔭子,寶劍傳名,是一種“喜劇”的結尾。這種由“悲”到“喜”的轉換符合我們的文化心理。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人們更喜歡這種“大團圓”的喜劇結局,同時也是民族的美好愿望,這也是這部傳奇喜劇為人們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
總體觀之,《寶劍記》雖取材于《水滸傳》,但前者對后者并非是“復制”與“粘貼”那么簡單,而是由于時代和創(chuàng)作主體的差異性,使得這兩部具有相同題材的作品呈現(xiàn)出了不同意蘊,這種意蘊“互有出入或差異,構成相互’闡釋’或’對話’的關系”。[5]
《寶劍記》對《水滸傳》的繼承與發(fā)展,就是另一主體在不同背景下對同一故事題材的新的“解讀”,這種“解讀”在幫助研究者們全面把握林沖故事的主題內涵的前提下,對了解民族心理和作家心理的變化也是十分有益的。
參考文獻:
[1](明)李贄.忠義水滸傳序//李贄文集.第一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1.
[2][3](明)施耐庵.水滸傳[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6:526;922.
[4]卜鍵.李開先全集箋校(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022.
[5]董上德.古代戲曲小說敘事研究[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0.
作者簡介:
呂行,男,滿族,遼寧綏中人,遼寧大學文學院2018級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