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意象圖式理論視角下《桃花源記》的認知分析

2020-09-09 07:27陳國浩
海外文摘·學術 2020年7期
關鍵詞:桃花源記認知語言學

陳國浩

摘要: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一生創(chuàng)作無數(shù),其作品不僅富有獨特的田園氣息,而且字里行間體現(xiàn)了“五柳先生”的高尚情操。在其眾多作品中,《桃花源記》更是為后人口口相傳,名垂千古。當中對桃花源里平淡自足,安寧和樂生活的描寫,令人向往。本文以認知語言學中的意象圖式理論為指導對《桃花源記》解讀賞析,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意向圖式,希望能從認知的角度對其有進一步的深入了解,為后續(xù)認知研究打下基礎。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意象圖式;《桃花源記》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0)07-0007-04

0引言

意象圖式(Image Schema)是一種具有抽象意義的認知能力,在認知模型理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Lakoff和Johnson(1987)首次提出了意象圖式的概念,他們認為:意象圖式是感知互動和運動活動中不斷再現(xiàn)的動態(tài)模式,這一結構給我們的經(jīng)驗以連貫性和結構性[1]。國內學者楊俊峰(2011)曾提到:“任何存在與其所在空間的關系都可以分解為一個或若干意象圖式”[8]。Lakoff(1987)強調了意象圖式中的動態(tài)特征,他認為意象圖式的形成主要來自于感覺運動,以人類體驗世界為導向[2]。Lakoff對意象圖式進行分類:容器圖式(Container Schema)、部分-整體圖式(Part-whole-Schema)、連接圖式(Link Schema)、中心-邊緣圖式(Center-Periphery-Schema)、始源-路徑-目的地圖式(Source-Path-Destination Schema)、前景背景圖式(Back-front Schema)、上下圖式(Up-down Schema)、線性序列圖式(Linear Order Schema)[6]。本文主要從容器圖式、始源-路徑-目的地圖式和部分-整體圖式來對《桃花源記》認知現(xiàn)象進行分析。容器圖式是將所言的目標視作是一個容器,心智中馬上形成界限作為容器,構成兩個區(qū)域,容器里和容器外;部分-整體圖式是通過人類親身體驗抽象而來的;始源-路徑-目的地圖式是由:始源(Source)、路徑(Path)和目的地(Destination)組成[4]。

1意象圖式理論下認知現(xiàn)象分析

1.1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這一句有三個對象:漁夫、溪、桃花林,三者構成一個路徑圖式。路徑圖式(見圖1):起點(小溪的一頭)-路徑(小溪)-目的地(桃花林)。意象圖式能準確呈現(xiàn)空間位移的連續(xù)動態(tài)軌跡,清晰描繪意象的層次關系。這句話非常具有畫面感,漁夫在小溪中劃船慢行,走到溪中,以前一直走的環(huán)境頓時變得陌生,繼續(xù)劃行,卻在不遠處隱隱約約看到一處桃花林。在1.1當中,“忘”字特別有韻味。從圖1的路徑圖式可以看出,漁夫在走到小溪的中間,忘記來路,摸不清去向,仿佛迷失在一個空間里邊?!巴弊至芾毂M致地透露出漁夫的迷茫,孤零零地飄在小溪上,幸好見到一處桃花林,頓時整個意象就顯得十分的安心和舒服。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陶淵明在尋找他自己的桃花源的路途中,也遭遇過迷茫的痛楚,也備受煎熬。

1.2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這是1.1句子后半部分,1.2同樣有三個主要對象:漁夫、小溪,桃花林出口。此處有一個路徑圖式(見圖2):起點(小溪)-路徑(通往出口的小路)-目的地(桃花林出口)漁夫順著溪水行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的散在地上。漁人對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繼續(xù)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根據(jù)路徑圖式(見圖2),可以清晰看到漁夫的行走軌跡,同時該句中對路徑的景色描寫,渲染出目的地平靜安和的特征。在路徑的途中,漁夫所見到的“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是指落下的花五彩繽紛,鮮嫩美麗,極具視覺上的沖擊,勾勒出一幅恬靜清幽、美麗和諧的景色,同時這里也是預示著漁夫正在走入下一個空間。1.2還可以從容器圖式(見圖3)來進行解讀。如圖3所示,1.2中的漁夫是意象圖式當中突出的射體(tr=trajector),桃花林是相對于動態(tài)射體的靜態(tài)界標(lm=landmark),過程就是射體tr所經(jīng)過的路徑-小溪(Path)。在這個路徑圖式中,路徑path所描寫的景色“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極具畫面感,屬于田園大自然的風光,這個意向能安撫急躁的心。由此可見,陶淵明是多么向往這種田園生活,對這種生活充滿熱愛。從陶淵明桃花源入口的細節(jié)描寫,可以體會到陶淵明對大自然有仔細認真觀察,把大自然每一個細節(jié)都銘記于心,寫出來的文字才會使人向往不已。

1.3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桃林的盡頭也就是小溪的源頭。頓時一座山映入眼簾,山上有一個小洞入口,隱隱約約有光線散發(fā)出來。漁夫于是下船,走進洞口。剛開始的時候,洞內的小路頗為狹窄,慢慢小路大小才能剛好經(jīng)過一個人。漁夫又走了十幾步,頓時變得豁然開朗。1.3中有三個主要對象:漁夫、山、桃花源(山的出口)。三者構成一個路徑圖式。路徑圖式(見圖4):起點(山)-路徑(山中小路)-目的地(桃花源/山的出口)。1.3 中的“仿佛若有光”,“光”能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光”給人的感覺就是希望、美麗、和平的意象。同時表達陶淵明對這種安逸生活的向往。漁夫要穿過山,就要必經(jīng)狹窄的小路,陶淵明在此添加了“初極狹,才通人”的細節(jié),對圖式進行加工,表達若想過這種和平舒適的生活,就要經(jīng)過艱苦奮斗。也在不忘提醒自己,幸福的生活是奮斗出來,激勵后人要為自己心儀的生活而努力。

1.4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1.4當中所涉及的事物很多: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雞犬、男女、黃發(fā)垂髫。這些景物能在漁夫和讀者腦里形成一個空間,在意象圖式理論當中,這是一個容器圖式(見圖5)。在這個容器圖式當中,每一個事物都是屬于田園風光的范疇,富有強烈的生活氣息。所有事物所構成的意象,給人一種安逸和諧、舒適平和的感覺。1.4當中也可以用路徑圖式(見圖6)進行解讀。根據(jù)圖6,我們可以看出漁夫在進入桃花源的路線,以及所見所聞。先是從景入手,再到人,由遠到近,從大到小。陶淵明沒有先從人入手描寫,而是從景色開始。這也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先從宏觀背景,再到微觀事物,更能勾勒出一幅和平的田園風光景色。該圖式所呈現(xiàn)出來的畫面,不僅生動有趣,更能體現(xiàn)桃花源里的村民十分淳樸,可以看出陶淵明是多么喜愛這種簡單的田園生活。

1.5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黃發(fā)垂髫轉喻老人和小孩。古人認為黃發(fā)是長壽的象征,所以用指老人。垂髫,則是垂下來的頭發(fā),用來指代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發(fā)。這里同樣也是構建了一幅意象圖式,部分-整體圖式(見圖7),黃發(fā)和垂髫分別是老人和小孩身體的一部分,用身體的一部分來轉喻人的個體[7],更能顯示出文字的生動性,以及更具有畫面感。這里同時也是轉喻意象。隱喻與轉喻是我們人類不可或缺的思維方式[3]。意象圖式結構和隱喻結構是人的思維結構的重要部分,是人們進行新的聯(lián)想,形成新的經(jīng)驗的基本方式[9]。在古漢語當中,轉喻隱喻的使用尤為頻繁,不僅可以讓行文更具特色,也能與讀者感情共振,因為轉喻與隱喻的對象多為人類生活中的事物,能讓讀者產生畫面感。黃發(fā)和垂髫能勾勒出一種其樂融融,四代同堂的和諧畫面。

1.6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里的村民聽有漁夫的到來,都紛紛來打聽消息。村民們說道,自從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南北兩朝了。1.6中,村民對為什么會在桃花源生活闡述了原因,主要是對往事的回憶。這里構成了思緒路徑圖式(見圖8)。首先,是漁夫的出現(xiàn),激發(fā)村民們對祖先的回憶,祖先們?yōu)榱颂颖軕?zhàn)亂而不得不來到桃花源避難,從此再也沒有出去過。這一圖式體現(xiàn)了村民們以前的生活十分凄慘痛苦,與當下他們所處安逸舒適的環(huán)境生活形成強烈的對比,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村民們不再出去的原因。同時1.6可以從時空容器圖式(見圖9)進行解讀。根據(jù)圖8所得,村民們對時空朝代的認知,僅僅停留在秦朝(及其祖先逃難的年代),對于當今是何時何年代,完全沒有概念,對漢朝、魏晉南北朝更是一無所知。從這里可以看出,村民們在桃花源與世隔絕,不諳世事。從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桃花源也難以為外人所知,村里人也沒有出去過桃花源以外的地方,可見生活是多么舒適而令人向往,令讀者產生共鳴。同時也給桃花源蒙上神秘的面紗,讓人十分向往和好奇。

1.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漁夫出來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便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氐搅丝こ?,到太守那里去,報告了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往桃花源,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終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1.7所描述的是漁夫出來桃花源后的行動軌跡。這里可以用路徑圖式(見圖10)進行解答。根據(jù)圖10,可以看出漁夫先走出桃花源,找到自己的船,沿路做標志,回到郡里,道出經(jīng)歷。然后,郡里派人,根據(jù)標志,找桃花源,但最后是無果。根據(jù)這個路徑,可以清晰看到漁夫的行動的先后順序,這個意象同時可以讓人感受到,漁夫在做標志是十分仔細,且不放過任何一個能做標志的地方。(“處處”可以看出漁夫做標志十分認真。)但后續(xù)根據(jù)這些標志,為何又找不到桃花源呢?這不禁讓人深思,是什么原因導致回不去桃花源?究竟是漁夫標志有誤?還是有人存心在標志上做手腳?這個就不得而知。不過還可以看出,漁夫人品不守信用,在出桃花源前,村民千叮囑萬吩咐,不要讓外面的人知道桃花源這個地方。而漁夫沒有信守承諾,反而“處處志之”,究竟動機是什么?不過以筆者之見,漁夫的動機只是為了想證明自己的經(jīng)歷是真的,證明桃花源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才處處標志,方便日后尋回。從這圖10的路徑圖式,我們還可以讀出陶淵明的內心對世外桃源的看法。陶淵明當時可能過著一種類似于桃花源般的田園生活,與世隔絕。在他看來,這種生活是不容干擾,一旦被打破,再去尋找是十分困難。陶淵明當時身處社會人事及其虛偽黑暗的時代,他也很想擺脫官宦之職,找一個無人的地方,簡單生活,安度余年。而他卻一直不能完全擺脫官宦生涯??梢娝鞘窒蛲唵蔚奶飯@生活。另外,世外桃源是陶淵明極其向往的世界,是內心所想的“烏托邦”。他一生都在為該生活而努力,正如漁夫般努力地記下標志??上н@種生活僅能活在幻想之中,現(xiàn)實的無奈讓他對這種生活,只能讓他不斷向往,而現(xiàn)實中一直無法實現(xiàn)。

2總結

《桃花源記》,街知巷聞,名垂千古,不僅得益于文章中的文字之美,更是字里行間中所蘊含對美好生活的真摯感情。意象是中國詩歌意境的一個重要載體,是詩人情感寄托和詩歌靈魂所在[5]。陶淵明一生清貧,過著隱居貧苦生活,他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桃花源記》,而文中的桃花源正是他內心所想的美好世界,由此可見陶淵明十分向往這安樂的生活。本文通過用認知語言學意象圖式理論來分析《桃花源記》中的各處意象,其中包括路徑圖式、容器圖式和整體與部分圖式。通過分析各處意象,可以看出每一個圖式能很好地引起讀者的共鳴,而且所描述的事物更具畫面感,賦予桃花源真實性,讓讀者身臨其境,豐富閱讀體驗。同時,這些圖式能讓讀者感受到陶淵明的內心世界,讓讀者們像陶淵明般對這美好世界極其向往。本文通過認知語言學意象圖式理論來分析文言文,希望對日后詩詞以及文言文認知研究帶來啟發(fā)。

參考文獻

[1]Mark Johnson.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Imagination,and Reas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2]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董成如.轉喻的認知解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2):6-9.

[4]李福印.意象圖式理論[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1):80-85.

[5]李亞峰.詩歌對外翻譯中的文化意象翻譯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6,16(2):89-92.

[6]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7]文旭,葉狂.轉喻的類型及其認知理據(jù)[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6):1-7.

[8]楊俊峰.從古典詩歌中的意象翻譯看意象圖式理論的闡釋空間[J].外語與外語學,2011(4):66-70.

[9]趙艷芳.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及形成過程[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0(1):29-36.

(責編:王錦)

The Cognitive Analysis of? The Peach Colo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age Schema Theory

CHEN Guo-hao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1)

Abstract:Tao Yuanming, a well-known writer during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of China, created numerous classics in his lifetime. The pastoral atmosphere permeates his works which demonstrate his noble characteristics. Of all his marvelous works, The Peach Colony is always on the lips of Chinese people, figuring prominently in his works and spreading through the age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plain and self-sufficient, peaceful and happy life in The Peach Colony is extremely tantalizing. This article applies the image schema theor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 a guide to interpret Tao Hua Yuan Ji, analyzing its schema.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would facilit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from cognitive perspective and have a solid bedrock for the research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Key words:cognitive linguistics;image schema;The Peach Colony

猜你喜歡
桃花源記認知語言學
試論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桃花源記》與一文多選現(xiàn)象、多種文體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讀(上)——基于清末民國教科書的考察(1908-1921)
《桃花源記》與一文多選現(xiàn)象、多種文體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讀(中)——基于清末民國教科書的考察(1922-1937)
《桃花源記》
認知語言學翻譯觀及其對英語翻譯教學的啟示探索
基于圖形一背景理論的英語簡單句的認知分析
基于認知語言學“事態(tài)把握”的視角分析日語學習者授受表達的使用
認知語言學在日語慣用語教學中的應用
人教版語文教材《桃花源記》注釋商榷
英語虛擬語氣的認知研究綜述
灵丘县| 赣州市| 读书| 洛隆县| 德钦县| 武平县| 南宫市| 新泰市| 乐清市| 江安县| 沙湾县| 曲周县| 东台市| 商河县| 扶沟县| 临清市| 汉寿县| 兴安县| 剑川县| 沐川县| 吉首市| 定南县| 红桥区| 共和县| 陕西省| 洞口县| 霍州市| 筠连县| 吴江市| 嘉黎县| 七台河市| 酒泉市| 新泰市| 安龙县| 潼关县| 宁河县| 宝坻区| 中阳县| 大同市| 无极县| 乌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