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梅
摘 要:作文教學不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而且是培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這已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界的共識。小學階段是學生寫作能力的奠基時期,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學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努力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有效地實現(xiàn)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共融。文章就如何實施生活化作文教學來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1-17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5-0051-02
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不但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然而在現(xiàn)實中,很多學生常常在寫作時產(chǎn)生一種“無從下筆”之感,要么可能只是簡單地記流水賬;要么可能只是照搬他人的作文段落;要么可能只是對他人的作品進行一種簡單的模仿等。顯然,如此寫出來的文章必然缺少真實感與生動性。細細分析學生“無從下筆”的主要根源,除了沒有掌握寫作技巧外,還有一個更關(guān)鍵的因素就是沒有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生活是一個多姿多彩的素材庫,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生活化是作文教學的應然訴求。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引領學生走進生活,將生活中的各種酸甜苦辣的體會與五彩繽紛的畫面當作寫作素材,從生活角度切入寫作,勢必會有“情動而辭發(fā)”的效果,從而打開學生寫作的思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與興趣。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更要倡導作文教學生活化策略。下面筆者就自己多年來對作文教學生活化的一些思考,結(jié)合具體的案例談談些許見解,與大家共商榷。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課堂情境,提升情感體驗
知識來源生活,又高于生活。寫作更是如此,正所謂“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人們在下筆之前先得有豐富的情感體驗,才能激發(fā)其寫作的沖動。作文課只是純粹地提供一個題目,或者直接規(guī)定使用哪種寫作方法,學生很難進行真情實感的表達,還可能會存在部分學生生搬硬套的現(xiàn)象,這無形中會限制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就是提取生活中某一典型場景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能結(jié)合生活場景進行文字語言描述,并沉浸其中,實現(xiàn)自我感悟與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語文老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一個能夠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的生活化情境,從而有效地避免課堂作文教學單一化、模式化。
例如,在教學“我的母親”這一主題作文的寫作時,教師可以這樣做到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個別學生真實錄制有關(guān)自己母親的真實視頻,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讓全班學生一起觀察交流視頻中各個母親的言行舉止。在學生分小組進行充分的交流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視頻中的母親回憶自己的母親,并進行開放式撰寫。因為有對真實的母親角色的充分觀察與體驗,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學生“下筆”的欲望。在之后學生提交的文章中,有的學生通過回憶自己與母親之間發(fā)生的一件事進行描寫,將自己母親溫柔的愛的教育進行了富有感情的敘述;有的學生通過寫自己與母親出去游玩的畫面,寫出了“親子”之間其樂融融的場景;有的學生通過觀察自己母親“一天的作息時間”,細致地描述自己母親的勤勞……一篇篇充滿人情味的文章, 無不彰顯出學生對母親的熱愛與感恩之情。
正是通過充分的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才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的寫作做足了情感鋪墊,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搭建生活化活動途徑,積累寫作素材
如果學生只是有寫作表達的沖動,而沒有一定的寫作素材的積累,那么學生照樣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生活是寫作素材的重要源泉。教師不但要正確引導學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走進自然去觀察并積累寫作素材,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帶著正確的價值判斷與情感態(tài)度觀察生活現(xiàn)象。只有學生積累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認知,那么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真實。
(一)開展校園活動,積累寫作素材
校園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積累寫作素材的地方。當學校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各項校園活動之中,在親身體驗校園生活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能時時、處處運用文字表達自己的快樂感受。例如,當學校召開“迎新年文藝晚會”“慶國慶才藝比賽”或是“猜燈籠迎中秋”等活動時,教師可以事先就讓學生邊參加活動,邊關(guān)注、積累可用于寫作的素材,如以“活動中最開心的事”“最難忘的一次活動”“最有意義的一次活動”等為主題,要求學生在活動之后動手撰寫文章。平時校園生活中一些細小的事件,也可以成為學生的寫作素材,如某日某同學幫助了其他同學,教師就可以抓住契機,在班級里以“友情”為題,引導學生說話寫話,此事件不但可以被當作學生寫作的素材,而且可以滲透思想教育。又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到底可不可以帶手機進校園”等熱點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并記錄整理全班的討論內(nèi)容,形成自己富有個性的議論文章。
(二)開展課外活動,積累寫作素材
事實表明,絕大部分的學生,尤其是小學生,都非常期待能在教師的帶領下一起參加一些課外活動。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種興奮點,給他們一些收集寫作素材的任務,在具體的任務驅(qū)動下,這樣的課外活動就更有意義、更有價值了。例如,教師在教學生寫關(guān)于動、植物之類的文章時,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天氣,有序地組織學生帶上筆記本到學校附近的公園,學生可以分小組選擇一種自己感興趣的植物(如榕樹、太陽花之類)或喜愛的小動物(如小昆蟲之類)進行有針對性的細致的戶外觀察(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開展這樣的活動,在豐富學生寫作素材積累的同時,不但可以讓學生與大自然零距離地接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欲、求知欲,還可以發(fā)展學生的團隊意識。這樣貼近生活的任務驅(qū)動型活動,能夠真實地觸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想法,積累生動豐富的素材,從而使學生可以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往后若再碰到類似的作文主題,學生便可以記憶再現(xiàn),而不會覺得“束手無策”。有了在教師任務驅(qū)動型的引領下積累寫作素材的經(jīng)歷之后,學生在身邊觀察到的一些趣物或趣事,也就能自覺儲存入腦海中,待寫作需要時便會才思泉涌。
(三)開展社會實踐,積累寫作素材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因而“絕知此事要躬行”。寫作亦如此,文章主要來源于生活,只有深入實踐并體驗生活,才能積累最具新意與鮮活生動的生活素材,才能達到“下筆如有神”之境界。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親身參與社會生活進行“實彈演練”,如根據(jù)福建省莆田市政府決策開展“木蘭溪治理”,于是筆者便讓六年級的學生分成幾組展開活動。其中一組的學生主要完成調(diào)查報告,讓學生請教科學教師,深入訪問水利部門了解身邊的水質(zhì)情況,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份調(diào)查報告;第二組的學生寫倡議書,讓學生對在木蘭溪旁邊私自飼養(yǎng)家畜的居民進行說理勸說,并嘗試寫倡議書,帶著所撰寫的倡議書走進社區(qū)進行宣傳,在宣傳的過程中不斷地對原先撰寫好的倡議書進行再修改;第三組的學生根據(jù)所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寫活動報道;第四組的學生對各個小組開展的活動進行細致的觀察,記錄感人的事例,并分別寫出不同的作文。有的學生以“最難忘的一次活動”為題;有的學生以“我重新認識他”為題;有的學生以“一次有意義的活動”為題;有的學生以“我是小小護河者”為題;有的學生以“我在木蘭溪打卡”為題等。這樣的實踐性活動,讓學生親身走進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豐富多樣、多維度的活動,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通過活動中人與事的描述,結(jié)合當前的生活現(xiàn)狀,學生也能深刻地感受到祖國的發(fā)展變化。讓學生置身于生活實踐,感知并體驗生活實踐,在不斷積累生活經(jīng)驗中儲蓄寫作素材,讓學生在下筆時能真情實感地進行表達,從而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
(四)開展主題競賽,積累寫作素材
教師可以經(jīng)常性地開展以生活為主題的作文競賽,學生不斷地參與競賽訓練,能積累寫作素材,寫作水平能得到大大的提高。比賽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可以是進行句式、句段或語篇的仿寫競賽,也可以是想象描寫、故事續(xù)寫、文章改寫等生活化的寫作活動。
例如,在景色描寫技巧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這樣生活化的寫作競賽活動,即事先選定學生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某一景物,然后讓學生通過細致觀察與回憶想象,規(guī)定一定的時間,鼓勵他們靈活運用擬人、排比、比喻、夸張等多種手法描寫指定景物的形狀、顏色、姿態(tài)等特點,然后在全班進行展示匯報與相互點評,并對共同評出的寫得最好的文章進行品賞。
三、引導生活化語言表達,養(yǎng)成寫作習慣
教師常常會看到有的學生在寫文章時總是會編造一些生活中根本沒有發(fā)生過的事例,這種扭曲生活事實的做法是不提倡的。因此,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養(yǎng)成隨時隨地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并記錄生活的良好習慣,寫作習慣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養(yǎng)成,就可以有效地鍛煉寫作技能。鼓勵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細心留意周圍的“人、事、物”,并及時地用文字記錄下當天當時的事與人,建立自己的素材庫。這種做法,其實就是讓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這種日記式的長期積累,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而且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寫作習慣,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結(jié)語
一言以蔽之,教師應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文章寫作源于生活,并表達生活。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基于生活,著眼實際需要,拉近熟悉的生活與文章寫作之間的距離,打通生活與作文之間的通道,致力讓學生通過校園活動與社會實踐不斷地積累素材,通過寫作訓練,逐漸養(yǎng)成寫作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徐瑞香.整合·開掘·創(chuàng)生——讓語文教學走向生活[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5(5):54.
[2]許 燕.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刊),2017(6):57.
[3]吳球輝.關(guān)于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新校園(中旬刊),2017(1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