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摘要:《不要和青蛙跳繩》是兒童文學作家彭懿聯(lián)手畫家九兒創(chuàng)作的一冊圖畫書。在一年級的課堂上講述這個故事,通過觀察封面和圖片、模仿動作、創(chuàng)編故事、起書名等活動,引導學生用想象化解日常生活中的親子矛盾,走出負面情緒。
關鍵詞:《不要和青蛙跳繩》故事講述想象
《不要和青蛙跳繩》是兒童文學作家彭懿聯(lián)手畫家九兒創(chuàng)作的一冊圖畫書。我先是買來給正上幼兒園大班的女兒和未滿3周歲的兒子讀,兩個孩子都特別喜歡這個故事,甚至背出了書上大段的文字。我決定把這個故事帶給剛上一年級的學生。
上課伊始,我并沒有出示書的封面,而是先問學生:“你們玩過跳繩游戲嗎?你會和誰一起跳繩?”學生紛紛舉手,有說和爸爸媽媽一起跳繩的,有說和兄弟姐妹一起跳繩,也有說和同學一起跳繩的。我告訴學生:“有一個小男孩,他和你們差不多大,他也特別喜歡跳繩。”隨后,屏幕出示小男孩跳繩的畫面?!翱?,他跳得多高?。∫豢淳褪莻€跳繩高手,那么,他會和誰一起跳繩呢?”學生的胃口被吊足了,故事的講述也就開始了——
星期三放學回家,拉開抽屜一看,我的寶貝跳棋不見了。“我的跳棋呢?”我沖進廚房問媽媽?!叭恿?。”媽媽說,“你不是說缺了好幾顆棋子嗎?”那也不能扔,那是爺爺送給我的生日禮物??!我真想大哭一場,可是我忍住了,我又不是三歲小孩,我都上一年級了?!皻ぃ灰谖堇锾K!”我就知道媽媽會這樣說,我故意氣媽媽。可是沒想到,我把媽媽最喜歡的花瓶打碎了?!澳憧茨?,你給我出去!”
讀到這里,我停了下來,問學生:“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有的學生說會在家里生氣;有的學生說會氣得跑出去,一邊說,一邊還鼓起腮幫子,甚至跺腳,做出一副十分生氣的樣子。他們可能想起了自己和媽媽吵架的情形。
我把這一頁中的文字隱藏,請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猜一猜殼殼接下來會干什么。有的學生觀察到了殼殼生氣的表情;有的學生注意到了書的側邊畫的殼殼向外邁出的小腿,由此猜測殼殼應該是跑出門了。我表揚了仔細看圖的學生,并強調讀圖的重要性,然后,順勢翻頁——殼殼果然扭頭朝外邊跑去,氣呼呼地喊道:“我最討厭媽媽了!”
繼續(xù)讀故事:
哐哐哐哐!有人敲門。媽媽說過,一個沒有禮貌的人,才會使勁敲門,才會不敲三下敲四下。
我請學生一起來模仿敲門,他們顯然不敢在課堂上“放肆”,小心翼翼地用拳頭敲著課桌。我故意“撩撥”他們:“你們敲的聲音好小啊,你看‘哐字這么大,敲門的聲音一定——”“很大!”學生開心地回應我?!八昧藥紫卵剑俊薄八南?!”“不要敲錯了,我們一起再來敲一敲吧。”這時,教室里發(fā)出了整齊的、震天響的敲門聲。“哇,你們敲門的聲音好大啊,怪不得這字這么大呢?!比绱?,學生注意到圖畫書中的字也是有自己的脾性的,會隨著發(fā)出聲音的大小而變化。
“放肆”一下,舒展了筋骨后,我接著講故事:“敲門的會是誰呢?你從圖中找到了答案了嗎?”有學生說看到了門縫中露出的大象的腳。學生天生就是細節(jié)的發(fā)現(xiàn)者。我將大象的腳圈出來,引導所有學生注意觀察細節(jié)?!笆谴笙髥??”我放慢了語速:
我打開門,一頭大象擠了進來。大象給我行了個禮,禮貌地問我:你說你討厭媽媽。請問,你可以把她送給我嗎?我正好沒有媽媽。
我接著問學生:“如果你是殼殼,你會送嗎?”“不送,送給大象,我就沒有媽媽了?!薄安凰?,大象怎么可以有人的媽媽呢?”
殼殼當然也不同意,那接下來會怎樣呢?
大象生氣了,它用長鼻子把我推到一邊,要沖進屋里去搶媽媽。那怎么行!我勇敢地攔住了它?!拔覀儊硪黄鹛K,你要是能跳過我,我就把媽媽送給你!”“你說話算數(shù)?”
“算不算數(shù)???”“算數(shù)!”學生笑盈盈地回應我。隨著故事的推進,學生的興致也越來越高。接著發(fā)生了什么?殼殼和大象比賽跳繩,結果大象摔了一跤,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繩子還掛在了他的耳朵上,大象輸了。
第一回合,殼殼贏了。優(yōu)秀的圖畫書總是有節(jié)奏的。接著,動物一個接一個前來敲門——獅子、鱷魚……故事的情節(jié)還是那個模式。學生一起酣暢淋漓地敲門:敲五下,敲六下……他們一邊聽一邊猜,一邊驗證自己的猜測和老師的講述是否一致。
我停下來和學生梳理情節(jié)特點:來的動物,都先“哐哐哐哐”敲門,然后要殼殼“把媽媽送給自己”,接著“比賽跳繩”,結果他們都輸給了殼殼。我讓學生猜測,接下來還會有哪些動物來找殼殼跳繩,然后借機讓學生看封面:長頸鹿、鴕鳥、小鹿、小烏龜、企鵝……學生搶著回答,仿佛自己就是那些小動物,要和殼殼比賽跳繩了。
此時,讓學生選一個動物創(chuàng)編一段故事可謂水到渠成。他們不但能將故事很有條理地表述清楚,甚至已經(jīng)記住書上大段的語言。這讓我想起了語言學家史蒂芬·平克在《語言本能》一書中指出的,“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語言的人”,“他們在語言方面是天生的學習者,有巨大的語言學習的潛能”。
故事繼續(xù)?!澳敲炊嘈游锒稼A不了殼殼。這時候,又來了誰呢?”屏幕切入一只跳躍的青蛙。精彩的“意外”來了!一場比賽開始了。殼殼跳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快,青蛙也跳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快,結果究竟會怎樣呢?
我請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說說誰輸了,并說明理由。有的學生說殼殼被其他小動物圍住了,應該是殼殼輸了;有的學生說殼殼的臉紅紅的,他很不好意思,所以是殼殼輸了。學生懂得猜測要有理有據(jù),不能“胡思亂想”。
殼殼輸了,殼殼反悔了。殼殼趕緊朝屋里逃去。動物們也都呼啦啦地跟了進來——讀到此處,我讓學生為殼殼出出主意,想想辦法。
繼續(xù)翻頁。
爸爸下班回來了,媽媽已經(jīng)做好了一大桌菜,殼殼會怎么做呢?殼殼有了一個好主意,他大聲地宣布:“以后每個星期三你們都來我家吃晚飯,我讓媽媽給你們當一個晚上的媽媽!”動物們全都歡呼起來。
“故事讀到這里,你覺得殼殼還生媽媽的氣嗎?請你猜一猜,此時此刻,殼殼最想對媽媽說的真心話是什么?”
“媽媽,我不生你的氣了?!?/p>
“媽媽,我原諒你了?!?/p>
也有學生說出了那句最動聽、最經(jīng)典的話:“媽媽,我愛你!”我提議大家一齊替殼殼對媽媽說這句話——“媽媽,我愛你!”教室被學生的這句話充盈著,似乎連空氣都是甜的。
故事結束了。我請學生給這個故事起個標題。學生的發(fā)言讓我感到欣喜:《比賽跳繩》,雖然直白了點,但總結了故事的主要內容;《生氣的媽媽和消氣的兒子》是用故事的主要人物來起標題,還用上了對比法;《媽媽,我愛你》說出了故事蘊含的情感……至此,我出示完整的封面,讓他們讀出封面上的書名——《不要和青蛙跳繩》。
有意思嗎?學生若有所思。
本書作者彭懿說,這是一本站在兒童視角,關注兒童情緒的圖畫書。它用想象化解日常生活中的親子矛盾,幫助家長和孩子走出負面情緒。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預測能力、想象能力等在不知不覺中有了提升,并且明白了“我可以生氣”,“我也會自我消氣”。
我喜歡這個故事。
怎樣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這個故事會帶給學生啟發(fā)。1,16,19,28-30,32-34,35,36-39,41-4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