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梅
【摘 要】在信息海量化、讀者閱讀碎片化的時代,想讓讀者在眾多新聞中一眼注意到自己制作的新聞報道,一個新穎別致的標題顯得尤為重要。 好的標題應(yīng)該貼近讀者、貼近生活,準確、生動、靈活且體現(xiàn)人文關(guān)懷,這樣才能提高媒體尤其是傳統(tǒng)媒體的閱讀率。紙媒新聞標題的制作可從巧用修辭、突出亮點、更換角度、設(shè)置疑問等方面著手,調(diào)動起讀者的閱讀欲望,達到吸引讀者的效果。筆者結(jié)合自身實踐,從新聞標題對新聞報道的作用入手,對紙媒新聞報道制作標題的技巧進行淺要分析。
【關(guān)鍵詞】紙媒 ? 標題 ? 傳播效應(yīng) ? 新聞價值
傳統(tǒng)媒體中素有“看文先看題”的說法。標題是新聞的眼睛,起著為報道畫龍點睛的作用。在信息海量化、讀者閱讀碎片化的當代社會,如何讓讀者在眾多新聞中一眼注意到自己制作的新聞報道,有一個新穎別致的標題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很可能淹沒在眾多新聞中,而不被人所注意。所以,傳統(tǒng)媒體想實現(xiàn)最大的傳播效應(yīng),必須學會制作“明眸善睞”的新聞標題。
好的標題應(yīng)該貼近讀者、貼近生活,準確、生動、靈活且體現(xiàn)人文關(guān)懷,這樣才能提高媒體尤其是傳統(tǒng)媒體的閱讀率。要提高制作新聞標題的能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巧,可以嘗試以下幾種做法。
一、巧用修辭去工作化
新聞標題要從工作總結(jié)式的語境中走出來,選取其中最有新聞價值的部分,適當運用擬人、諧音、借代等修辭手法,增加標題的韻味,讓讀者回味無窮。
2020年2月15日,《每日商報》推出了一篇良渚麟海合作社基地青菜出棚、供應(yīng)老百姓菜籃子的報道。如果依循常規(guī)思路制作標題,會出現(xiàn)《基地蔬菜出棚 ?青菜足量供應(yīng)》《我市全力保證百姓菜籃子》之類的工作化標題。這樣的標題雖然說清了事實,但趣味性不強,出現(xiàn)“稿子與百姓密切相關(guān),可百姓卻不愿看”的尷尬局面?!睹咳丈虉蟆非擅顒?chuàng)新稿子的寫作角度和標題制作角度,以《一棵青菜從田間到餐桌12小時接力——“菜眼”里的保供新世界》為題,用擬人化的手段,通過一棵青菜的“所見”“所聞”講述了蔬菜從田間地頭到老百姓餐桌的全過程,一下子調(diào)動起讀者的閱讀欲望,達到吸引讀者、抓住讀者的效果。
二、突出亮點去陳舊化
新聞標題是對報道核心內(nèi)容的高度概括。制作新聞標題時,應(yīng)該將稿件中最核心的內(nèi)容抽出來,不能老生常談,要讓人眼前一亮、一見鐘情。抓住讀者最感興趣、最想知道的新聞要素,用準確的語句將其高度凝練作為標題。這樣的新聞題目,才會讓稿件熠熠生輝,光彩照人且讓人念念不忘。如果新聞題目抓不住亮點,制作成“萬能標題”,就無法抓住讀者的眼睛,留住讀者的心。
2020年3月5日,《滄州晚報》刊登了這樣一篇稿件:滄州市東光縣于橋鄉(xiāng)劉河村是一個蔬菜種植大村,由于大量蔬菜滯銷,東光縣委書記戴樹勝呼吁社會各界幫農(nóng)民銷售蔬菜。如果稿子配以《大量蔬菜滯銷 呼吁社會各界幫解難題》之類的標題,就顯得陳舊而無新意,很難調(diào)動讀者的積極性。
《滄州晚報》以《縣委書記“賣”菜記》為題,抓住這篇新聞中最亮的點——縣委書記“打廣告”幫賣菜??h委書記去賣菜?這位縣委書記是誰?他為什么會賣菜?他賣了多少菜……讀者看到新聞標題的時候,心中會產(chǎn)生一系列疑問。在強烈的好奇心催促下,讀者會帶著心中疑問細讀稿件去尋找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從而解除心中的疑惑。這樣一來,在新聞標題的“幫助”下,稿件很容易吸引并留住讀者。
三、更換角度去一般化
媒體人士彭兆丞說過,報紙的競爭是從標題的競爭開始的。讀者拿到一份報紙后,首先讀的是標題,然后才判斷要不要接著讀之后的內(nèi)容。只有標題吸引人,讀者才會接著去讀內(nèi)容。因此,一份報紙好不好、是不是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標題制作是否成功。如果稿件標題起得一般化,就無法抓住讀者。在當前新聞媒體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個性化的新聞標題可幫媒體贏得讀者的心。
不少記者和編輯在報道或刊發(fā)先進人物事跡時,喜歡“正面入題”“正面著手”。其實,想讓自己的稿件以及采訪的人物在眾多報道中脫穎而出,就得想辦法“逆流而上”,巧妙更換角度。
2020年2月24日,《滄州晚報》在頭版以《他們的“睡”讓人心疼……》為題,刊登了四張一線工作人員“睡覺”的照片。四張圖片上的主角分別是獻縣人民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青縣交警大隊的民警、南皮縣人民醫(yī)院的護士長和運河區(qū)南環(huán)街道辦事處孔雀城社區(qū)的工作人員。連日來,他們奮戰(zhàn)在工作一線。累到極點的他們,有的躺在醫(yī)院的樓道里和衣而臥,有的剛坐下就依墻睡去,有的因高強度工作暈倒在崗位上,還有的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便睡著了。不寫一線工作人員如何忙碌,反而換個角度說他們?nèi)绾巍八?,這樣就一下子打動了讀者的心,讓人看到后忍不住眼眶濕潤,在心里想象出他們工作的繁重和操勞,從而達到報道的目的。
四、設(shè)置疑問去平淡化
懸念總是能輕而易舉地吸引人的眼球。提問式標題具有刺激性、啟發(fā)性和趣味性,能通過設(shè)置懸念、埋下伏筆,達到讓讀者產(chǎn)生猜想、從而產(chǎn)生閱讀沖動的效果。一般情況下,公眾關(guān)切的熱點、難點話題適宜選用此類題目。
2020年3月3日,《滄州晚報》刊登了一篇幫梨農(nóng)銷售百萬公斤滯銷梨的后續(xù)報道。很多本地和外地買家紛紛打來電話訂購鴨梨,遇到這類報道,一些人可能會以《滯銷鴨梨打開銷路 梨農(nóng)笑了》作為稿件標題。這樣的話,很多讀者看完標題,看到“梨已不再愁賣”的結(jié)果后就直接將報紙翻過去了。不管記者在稿件上費了多少心血,都可能無法吸引讀者往下閱讀。怎樣才能留住讀者并吸引他們看接下來的稿子呢?
《滄州晚報》這篇報道巧換角度,以《他們?yōu)樯锻窬?70多個訂單》為題,對此事進行報道。這樣就會讓讀者心中產(chǎn)生疑問:明明有百萬公斤鴨梨滯銷,梨農(nóng)不是應(yīng)該四處求助叫賣嗎?為啥反倒拒絕近300個訂單?梨有問題?還是又出現(xiàn)了新的困難?讀者便會通過讀稿件去尋找答案。這樣,凸顯出本地商場、超市認購鴨梨的踴躍場面,表達了梨農(nóng)因考慮“鴨梨皮薄不適合遠途運輸”,不能光顧賣梨就損害遠途客戶利益的真實想法,維護了盤古鴨梨的品牌形象。
此外,一些涉及民生的新聞中有很多新出臺的規(guī)定、政策。這類新聞題目很容易“說教化”,出現(xiàn)“涉及民生可讀者卻不愛讀”的情況。
《滄州晚報》曾以《誰是家里的“財政部長”?》為題,對當代社會年輕夫妻如何管理財務(wù)進行分析。那么,家中的財務(wù)到底是丈夫管還是妻子管?各有什么優(yōu)缺點?讀者看到題目后,很容易就會想到自家的“財政”問題。說來說去,自家“財政”到底是誰管好呢?心中產(chǎn)生了疑問,就得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讀者自然便會主動去看稿件。因此,提問式新聞標題,可以讓疑問直抵讀者心底,將報道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最大化,從而達到報道的最佳效果。
五、結(jié)語
總之,如何讓新聞標題充滿“魅力”吸引并留住讀者,是記者和編輯必須具備的一門功夫,也是記者和編輯需要終身學習的一門學問。一篇好的新聞報道,只有配上別致、巧妙的新聞標題,才能錦上添花,留住讀者。要想制作出讓人過目不忘、印象深刻的新聞標題,除了以上幾種方法外,還可以通過開門見山解疑問、善用“俗話”親民生、提煉“金句”吸眼球等方法來制作新聞標題,為稿件添上“明眸善睞”的眼睛,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而讓稿件“光彩照人”,吸引并留住讀者。
(作者單位:滄州日報社)
【參考文獻】
[1]劉宗輝.新聞標題制作的要領(lǐng)和技巧[J].青年記者,2018(33):56-57.
[2]馬志娟.淺談報紙新聞標題的制作技巧[J].中國地市報人,2018(11):83-84.
[3]沈崢嶸.北京青年報社媒體融合的實踐與思考[J].傳媒,2018.
[4]羅昕.網(wǎng)絡(luò)新聞實務(wù)[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5]陳剛,周怡帆.新媒體新聞標題語言的特點、問題與規(guī)范[J].傳媒,2018,287 (18):60-63.
[6]顏曉尹.新媒體和傳統(tǒng)紙媒新聞標題語言對比——以人民日報為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8.
[7]趙峰,孟佳.新媒體與傳統(tǒng)紙媒新聞?wù)Z言區(qū)別[J].新聞前哨,2016 (9):36-37.
[8]黃和節(jié).新媒體新聞標題變化的新探索[J].新聞傳播,2017(2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