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張愛軍,科宇
本研究價值及局限性:
(1)本研究通過隨訪探究老年女性體質指數(shù)(BMI)變化與高糖血癥的關系,結果顯示,BMI降低、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是老年女性發(fā)生高糖血癥的獨立影響因素,為促進老年女性控制體質量提供了依據。
(2)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樣本量有限,且影響因素分析中并未全部納入所有血脂指標,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研究結果,后期有待增加樣本量、納入更多指標以增加結果的可信度。
空腹血糖升高是2型糖尿病、心臟疾病和卒中的高危因素[1]。老年人肥胖是引起其高糖血癥的重要危險因素[2]。高糖血癥是2型糖尿病的最初臨床癥狀,主要由胰島素缺乏或胰島素抵抗或兩者共同作用引起[3]。糖耐量異常和空腹血糖異?;颊甙l(fā)展為2型糖尿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0~20倍[4]。肥胖是除年齡以外前驅糖尿病和糖尿病的主要促進因素。有研究表明,雖然16~64歲人群總體肥胖率升高并不明顯,但65~78歲女性的體質指數(shù)(BMI)持續(xù)升高[5]。因此,關注老年人BMI變化十分重要。本研究通過隨訪探究老年女性BMI變化與高糖血癥的關系,為促進老年人群控制體質量提供更多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2月于武漢市武昌醫(yī)院老年病科就診的65~76歲絕經女性300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年齡≥65歲;(2)無糖尿病史和空腹血糖異常史;(3)意識清晰,能配合隨訪,并長期定居(>2年)于武漢市洪山區(qū)珞獅路社區(qū)。排除標準:(1)有近期手術史或合并急性疾??;(2)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或嚴重虛弱不能配合研究;(3)精神異常和意識障礙、嚴重認知障礙;(4)拒絕評估;(5)診斷不明確時自行服用治療糖尿病藥物;(6)空腹血糖≥ 5.6 mmol/L。
1.3 方法 依據入組時空腹血糖將受試者分為血糖正常組(空腹血糖≤5.0 mmol/L,n=200)和預期血糖增高組(空腹血糖>5.0~<5.6 mmol/L,n=100),隨訪5年(截至2018年1月)。隨訪終點事件為高糖血癥。本研究高糖血癥定義為空腹血糖≥5.6 mmol/L(≥100 mg/L)或前驅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HbA1c)≥6.0%[6]。
1.4 觀察指標 收集受試者的一般資料和實驗室檢查指標,一般資料包括年齡、糖尿病家族史、吸煙情況、飲酒情況、身高、體質量,實驗室檢查指標包括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吸煙定義為≥400支/年,飲酒定義為飲酒量>100 ml/周。
隨訪:每隔6個月進行1次體格檢查,主要包括測量體質量、身高,檢測實驗室檢查指標,依據體質量和身高計算BMI。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BMI的分級標準為[5],偏瘦:BMI≤ 18.5 kg/m2,正常:BMI>18.5~24.9 kg/m2,超重:BMI為 25.0~29.9 kg/m2,肥胖:BMI≥ 30.0 kg/m2。本研究將受試者基線BMI進行分級,其中BMI≤18.5 kg/m2和 >18.5~24.9 kg/m2定義為 BMI正常,其余參照 WHO分級標準分為超重、肥胖。同時,將基線到隨訪截止時受試者BMI的變化情況按照平均增量分為3個等級,從低到高依次為BMI降低、BMI保持、BMI增加。
基線數(shù)據為受試者入組后第1次檢查時收集,最后1次數(shù)據于受試者出現(xiàn)隨訪終點事件或隨訪截止時間前最后1次檢查時收集。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MedCalc 16.4.3 和 SAS 9.4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計量資料以相對數(shù)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老年女性高糖血癥的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及最大似然估計。雙側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基線與隨訪截止時一般資料和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 兩組年齡、糖尿病家族史、基線吸煙率、基線飲酒率、基線舒張壓、基線低密度脂蛋白、基線高密度脂蛋白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預期血糖增高組基線BMI、基線收縮壓、基線空腹血糖、基線三酰甘油高于血糖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隨訪截止時吸煙率、飲酒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預期血糖增高組隨訪截止時BMI、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高于血糖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2.2 受試者基線和隨訪截止時BMI變化情況 153例BMI正常受試者基線BMI為(22.1±0.2)kg/m2,隨訪截止時BMI變化為降低、保持、增加者BMI分別為(20.2±0.6)、(22.6±0.5)、(24.8±0.9)kg/m2,各51例;106例超重受試者基線BMI為(26.4±1.0)kg/m2,隨訪截止時BMI變化為降低、保持、增加者BMI分別為(24.1±0.4)、(27.0±0.5)、(30.1±1.6)kg/m2,分別為35、36、35例;41例肥胖受試者基線BMI為(32.1±1.1)kg/m2,隨訪截止時BMI變化為降低、保持、增加者BMI分別為(27.1±2.2)、(31.0±1.5)、(35.8±2.1)kg/m2,分別為13、12、16例。
2.3 老年女性發(fā)生高糖血癥的影響因素分析 隨訪截止時,共32例受試者發(fā)生高糖血癥。以老年女性是否發(fā)生高糖血癥(賦值:發(fā)生=1,未發(fā)生=0)為因變量,以隨訪截止時BMI變化(賦值:降低=1,保持或增加=0)、糖尿病家族史(賦值:有=1、無=0)、隨訪截止時吸煙情況(賦值:是=1,否=0)、隨訪截止時飲酒情況(賦值:是=1,否=0)、隨訪截止時收縮壓(賦值:連續(xù)變量)、隨訪截止時舒張壓(賦值:連續(xù)變量)、隨訪截止時空腹血糖(賦值:連續(xù)變量)、隨訪截止時三酰甘油(賦值:連續(xù)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BMI變化、吸煙、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是老年女性發(fā)生高糖血癥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以老年女性是否發(fā)生高糖血癥(賦值:發(fā)生=1,未發(fā)生=0)為因變量,納入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中所有自變量(賦值同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進行最大似然估計,結果顯示,BMI變化、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是老年女性發(fā)生高糖血癥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1 兩組基線一般資料和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emographic and laboratory testing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兩組隨訪截止時一般資料和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follow-up demographic and laboratory testing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營養(yǎng)與健康的關系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自身因素如肥胖、超重、血壓異常、吸煙、各種家族遺傳史等是否會導致血糖異常,從而引發(fā)糖尿病及自身代謝性疾病,臨床醫(yī)師常無法給出確切的回答。本研究通過隨訪探究老年女性的多種自身因素,例如家族遺傳史及體質量、血壓、血脂指標等與高糖血癥的關系,為促進老年人群控制體質量提供更多證據支持。
既往有關老年人體質量變化的研究多聚焦于體質量變化與死亡率的關系,強調老年人BMI增加與死亡率呈負相關[7],但其結果并不能讓人信服。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可引發(fā)多種嚴重的并發(fā)癥,如心肌梗死、血管損傷、腎衰竭等,且這些并發(fā)癥發(fā)生于所有年齡段[8]。本研究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BMI變化、吸煙、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是老年女性發(fā)生高糖血癥的影響因素;最大似然估計結果顯示,BMI變化、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是老年女性發(fā)生高糖血癥的獨立影響因素。研究顯示,成年人體質量增加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9],本研究結果與之相似。同時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BMI降低是老年女性發(fā)生高糖血癥的獨立影響因素,這與HAN等[10]研究結果一致。但是,體質量變化不能籠統(tǒng)的作為判定指標,需要結合具體的危險因素說明其與高糖血癥發(fā)生風險之間的關聯(lián)性[11]。雖然本研究的觀察終點為高糖血癥,并不能直接與2型糖尿病畫等號,但高糖血癥是提示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臨床指標,且有研究顯示,通過測定空腹血糖可有效預測前驅糖尿病人群是否會發(fā)展為糖尿病[12]??崭寡钱惓Ec糖耐量異常相結合將提高2型糖尿病判斷的準確性,也有研究表明,在絕經后女性中,可根據檢測這兩個指標區(qū)分不同的危險人群亞組[13]。
本研究用來描述體質量變化的指標——BMI有其固有的缺陷。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肌肉組織會逐漸萎縮,而脂肪逐漸堆積[14],尤其在腹部,BMI并不能作為判斷肌肉與脂肪比例的有效指標。此外女性的身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降低,因此若不能連續(xù)監(jiān)測,BMI的計算將出現(xiàn)偏移。
表3 老年女性發(fā)生高糖血癥影響因素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和最大似然估計Table 3 The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and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hyperglycemia in elderly women
本研究不足之處為入選樣本個體差異性,如血糖升高者在隨訪前其空腹血糖已有明顯升高(仍在參考范圍內),那么空腹血糖是否可作為高糖血癥的預判指標有待進一步研究;且本研究進行影響因素分析時未納入所有血脂指標,其是否影響結果的準確性有待商榷,因此本結果是否能推廣至更廣泛的人群,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完善研究指標來驗證。
綜上所述,老年女性BMI變化是其發(fā)生高糖血癥的獨立影響因素,尤其是超重和肥胖的老年女性,降低體質量能有效降低其高糖血癥的發(fā)生風險,對臨床指導超重和肥胖的老年女性減重有積極作用。
作者貢獻:劉秀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數(shù)據整理,結果分析與解釋,撰寫與修訂論文,并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監(jiān)督管理;張愛軍進行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科宇進行數(shù)據收集、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