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醌 張筱涵
摘 要:從高校自身的角度來講,要想真正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人才,學風建設是前提條件。新時期,國家和黨對于人才的要求也發(fā)生了變化,其不僅要求所培養(yǎng)出的人才能夠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儲備,與此同時,也要求所培養(yǎng)的人才能夠具有更高的道德素養(yǎng)。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德樹人不僅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本次研究中,文章就針對立德樹人理念背景之下,高校學風建設的現實意義以及策略進行了具體探討。在此基礎上,希望能夠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明確學風建設的路徑,為高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立德樹人;加強;高校;學風建設;路徑
高校建設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學風建設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也是高校建設過程中一個永遠繞不開的話題。最近幾年,我國經濟發(fā)展速度持續(xù)加快,信息技術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中,網絡環(huán)境中,多元文化不斷碰撞,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若單純以傳統(tǒng)價值觀念為指導來開展高校學風建設工作,其所能收到的效果則十分有限,社會發(fā)展對于人才的新要求也很難得到全面滿足。高校教學中,立德樹人是最基本的任務,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這一培養(yǎng)目標是否能夠全面達成也是對高校教學質量進行檢驗的一個重要標準。文章就針對立德樹人理念背景之下,高校學風建設的基本路徑進行了具體探討,希望能夠有效推動高校的學風建設,在此基礎上,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立德樹人理念下,高校加強學風建設的重要現實意義
一所學校要想實現更高質量的生存和發(fā)展,持續(xù)的學風建設是前提條件,與此同時,學校學風建設的情況也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依據,學風建設工作能否順利開展與學校的發(fā)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lián)。學生在良好的學風氛圍中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因此,學生往往也更懂得努力上進、勤奮好學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能夠具有高尚的人格品質,為學生后續(xù)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最近幾年,黨和國家對于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相關工作開展的重視程度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除此之外,隨著社會各界對于教育質量重視程度的增加,各界對于高校教育質量的期望值也在持續(xù)提升。因此,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不僅是百姓的需求,與此同時,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更是高校發(fā)展建設過程中的整體目標體現。高校加大對于學風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僅能夠有效促進自身發(fā)展,與此同時,對于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升也有著十分積極的推動意義。
新時期,黨和國家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也在發(fā)生著變化,而立德樹人就是核心理念,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不僅是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發(fā)展,與此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才培養(yǎng)之間的重要結合,對于現階段高校學風建設的加強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從本質的角度來講,高校學風建設和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之間應該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兩者之間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因此,高校方面要想真正加強學風建設,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是前提條件。
二、立德樹人理念下,高校加強學風建設的策略
(一)加大師德師風建設力度,借助良好的教風來帶動良好的學風
所謂師德師風,通常情況下指的就是教師所具有的職業(yè)道德,其不僅是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也是教師在參與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日積月累形成的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觀念。師德師風不僅是教師的靈魂和其綜合素養(yǎng)的核心,與此同時,教師要想實現更好地發(fā)展,高尚的師德師風同樣必不可少,因此,也可以將高尚的師德師風理解為教師的立身之本。從高校自身的角度來講,教育權力的行使主體就是教師,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產生影響,因此,一方面要保證自己的學識淵博,另一方面又需要保證自己能夠具有較高的道德水準,如此,才能夠稱之為是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新時期,在實際進行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中,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不僅會對學校優(yōu)良教風的形成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與此同時,對于學校學風的建設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意義。
但是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在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作用下,高校的學風建設情況依然不容樂觀,經常出現高校教師觸碰職業(yè)道德底線的情況,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建立完善的師德師風評價體系以及師德師風建設運行機制就顯得十分有必要,其不僅能夠有效帶動學風建設,與此同時,也能夠有效推動教風的建設。高校的師德師風建設并不是一場短暫的運動,而應該將其當作是一項常規(guī)工作來抓,相關工作的開展需要體現計劃性和步驟性,確保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開展能夠真正做到有方法、有內容。
首先,在實際進行師德師風建設的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作用,加大對于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在此基礎上,使教師能夠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
其次,要幫助教師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促進教師整體教學能力的提升,引導教師改革教學方法,使教師在教學中能夠真正做到開拓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刻苦鉆研、求真務實。
此外,在進行師德師風建設的過程中,要引導教師忠于自己的職業(yè)道德,真正做到愛崗敬業(yè),幫助教師端正自己的教育心態(tài),以更飽滿的狀態(tài)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二)加大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建設力度,建立良好學風
高校之所以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個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目標之一是使學生能夠擁有正確的“三觀”,而要促使學生能夠形成優(yōu)良的學風,正確的三觀是前提保證。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就能夠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方法。在此基礎上,在優(yōu)良學習風氣的帶動之下,還非常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嚴謹、求真務實的學習態(tài)度。由此可見,對學生進行高質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促進學校良好學風形成的一個重要手段。
古人認為,作為教師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禮記中也曾經提出過這樣的觀點: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重視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此同時,也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由此可見,“以德為先”的育人理念在我國古代就已經形成。而從教書育人工作的角度來講,教育者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專業(yè)的文化知識,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但是從現實的教學情況來看,很多教師都將教書當成是一項任務來做,卻沒有履行自己在育人方面的職責,認為自己只需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即可,而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則需要由學校的輔導員或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來完成。
現實中,要想收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立德樹人理念背景下,做好學校的學風建設工作,“三全育人”是需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則。所謂“三全育人”,主要指的就是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員育人三個方面。從本質的角度來講,這不僅是學生發(fā)展的需要,與此同時,也是黨和國家對于教育提出的要求。所謂全員育人,指的就是學校的全體教職工都是學校的育人主體,都需要承擔育人的責任。而所謂的全過程育人,指的是學生在校學習的全過程都應該持續(xù)接受道德教育,即從學生入校開始,直到學生拿到畢業(yè)證離開學校,包括在學生的實習期間,都需要重視自身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而所謂的全方位育人,主要指的是學生在校參與的所有活動中,不僅包括教學活動,同時也包括一系列的實踐活動都需要貫穿思想政治教育。在具體落實相關教育理念的過程中,高校需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基本原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便利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基礎上,達成在學校內建設優(yōu)良學風的發(fā)展目標,真正體現立德樹人的基本教育理念。
(三)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意義,加強學校學風建設
從本質的角度來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理想的最重要體現,它是對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中文化精華的汲取,是人對于“真善美”的本質追求的體現,無論是從邏輯表達方式的角度來講,還是從內容的角度來講,都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重要價值體現,是中國氣派和中國特色的重要展現。它是廣大人民群眾在生活和生產中根本利益訴求的最重要反應,人要想真正實現全面自由的發(fā)展,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最根本的路徑。現階段,為了真正達成我國建設小康社會的發(fā)展目標,就需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方面要使個體能夠有明確的價值塑造方向,充分體現個體的價值準則,另一方面要使社會各個階層人員對于價值的認識能夠形成共識。學者托克維爾曾經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社會在發(fā)展的過程中,要想真正做到欣欣向榮,社會成員就需要有共同的價值信仰,否則,社會很難實現長久的發(fā)展。對于我國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應該是人民共同的信仰,應該是凝聚全體人民力量的重要精神指向。與此同時,要想真正實現我國國家的富強和振興,全體人民就需要做到同心同德,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而從這一角度來講,高校要想培養(yǎng)出更多能夠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才,就需要重視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意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思想來推動學校的學風建設,在學校內建立良好學風的同時,使學生能夠擁有共同的理想,為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而努力奮斗,使自己能夠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等教育中,立德樹人是最根本的任務,要想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優(yōu)良的學風體系必不可少。因此,高校方面就需要積極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學生成長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貫穿學生在校學習的全過程,在此基礎上,真正把學生培養(yǎng)成能夠滿足社會主義發(fā)展需要、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吳園園,劉云雁.教學管理視角下高校學風建設研究[J].貴州農機化,2020(02):55-58.
[2] 汪志英.新時代背景下朋輩輔導在高校學風建設中的應用研究——以河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為例[J].法制博覽,2020(17):223-224.
[3] 廖旭,黃崢.基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高校獎懲模式的學風建設研究[J].廣西質量監(jiān)督導報,2020(05):100,99.
作者簡介:楊國醌(1991.01- ),男,四川洪雅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張筱涵(1990.02- ),女,四川成都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黨建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