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英
借景抒情是古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通常情況下,詩人不是直接抒發(fā)感情,而是通過移情于物、融情于景的方式把自己的情感通過周圍的環(huán)境和情景表達出來,使這些景物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詩人觀察景物時通常包含著情感,帶著有情之眼去看事物,然后以有情之筆去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中,使景物浸染上情感。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無隔。
那如何通過我們手中的筆將眼前的景物描摹得有聲有色、有情有味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融入真情實感。
具體寫作時,同學們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抓住景物特點,生動描摹
寫景是抒情的基礎,所以,首先要生動描摹景物的特點。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平日里學會細心觀察,并將觀察到的內(nèi)容銘記于心,再根據(jù)抒情的需要進行選擇、取舍,最后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給讀者以畫面感,從而喚起讀者的情感體驗。
如朱自清的《春》就著重表現(xiàn)了春天萬物復蘇的特點。在他的筆下,風是“輕悄悄的”,草是“軟綿綿的”,蜜蜂“嗡嗡地鬧著”,蝴蝶“飛來飛去”。我們的眼前自然而然地便展開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作者的情感也就呼之欲出了。
二、運用多種手法,豐富畫面
為使筆下的景物描寫更加豐富多彩,我們就要學會運用多種寫景手法。如多感官結(jié)合,即將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中的兩種或多種結(jié)合在一起,這樣就可以將景物的形態(tài)、顏色、聲音、氣味、觸感等表現(xiàn)出來。也可以通過視角的變化,凸顯遠景近景的層次、俯視仰視的變化。還可以運用動靜結(jié)合、化靜為動、象征對比等手法,寫出景物的動態(tài)美,為筆下的景物注入活力。如《雨的四季》中,作者動靜結(jié)合,并調(diào)動多種感官,立體地描繪了不同季節(jié)的雨景,由衷地抒發(fā)了其對雨的喜愛和贊美。
三、巧用修辭手法,雕琢語言
景物描寫要想寫得生動形象,就得借助各種修辭手法來雕琢語言。以老舍《濟南的冬天》為例,文中就有不少巧妙的擬人句。如“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一句,賦予“小山”以人的情態(tài)“害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山”的秀氣,表達了其對濟南的山的喜愛。再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一句,作者同樣借助擬人修辭手法細致地描摹了景物的姿態(tài):一個“曬”摹寫出濟南老城閑適的姿態(tài),似一位安靜祥和、與世無爭的老者;一個“睡”則進一步深化了老城的這種悠閑。兩個動詞的連用,把老城閑適的姿態(tài)摹寫得自然妥帖。
四、添加修飾詞語,暗示情感
我們在描寫景物的時候,可有意在景物前面添加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來暗示情感,這樣也就達到了借景抒情的效果。比如在“天空”一詞前添加“蔚藍”,就可以借此來抒發(fā)作者愉悅的心情;若改成“陰沉”,就是對作者低沉心緒的寫照。
其實,所謂借景抒情,就是要以一雙多情的眼去體察萬物,用一支如花的筆去書寫萬物,讓萬物有活力,讓情感有依托。
文題設計
古語說,情動而辭發(fā)。淡雅的菊花,寄托了詩人隱逸的情懷;亭亭的蓮花,表達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情趣;簡樸的陋室,代表著文人安貧樂道的品質(zhì)。在我們周圍,有沒有一種事物曾引發(fā)過你的思考和感悟呢?
請以校園中的某種物或某處景為主題,以“_________牽動我的情思”為題,寫一篇借景抒情的作文。要求:(1)將題目補充完整;(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點撥:1.找尋切入口。選取最打動自己的素材進行深度的思考。2.情節(jié)須妥帖。詳略主次清晰明確。3.要有真情實感,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行文,寫出真情實感。4.過渡要自然。找準銜接點,情景貼合,感染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