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濱
如今,我們的英語教學中出現(xiàn)了輕視語法教學的現(xiàn)象,很多教師越來越重視語言的使用,認為我們學習母語時沒有系統(tǒng)學過語法,所以學習英語也不用特意學語法。但母語的習得與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的學習有很大不同,學生缺乏英語習得的語言環(huán)境,因此只有掌握一定的語法知識才能有初步的語言使用能力。語法不應該像以往傳統(tǒng)教學一樣占據(jù)課堂的絕大部分重心,但也不能被忽視。學生需要學習一定的語法知識才能有效地進行進一步的學習,而在小學階段,這種語法教學就應該提上日程,只是更要兼顧到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等等。
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讓小學生們掌握好不易理解,甚至有些枯燥的語法知識呢?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嘗試:
1. 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
很多老師教學時注重單詞拼寫、翻譯等,但是這種情況就容易造成學生不會交流,學到了一點語法但是不會用,所以也更容易忘。這就提示教師教學應該注重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情景,把所學內(nèi)容與生活情景結(jié)合起來,促進教學。同時,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有意思的,能吸引學生的情景可以幫助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寓教于樂,產(chǎn)生更好的教學效果,使得教學事半功倍。對于小學生而言,具體的情景創(chuàng)設(shè)能讓抽象的語法知識具象化,更利于真正的理解、記憶、運用。比如,在小學英語課本六年級上冊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一個學生早上去上學的場景,在家里討論如何去上學,在路上碰到不同的同學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來到學校,而語法知識就貫穿在這些對話中。讓學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交通方式、交通工具要用不同的介詞,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
2. 利用全身反應法,掌握“立體”語法
小學生總是比較好動,反應機敏,思維發(fā)散,但是很難集中精力長時間坐下來認真聽講。教師可以利用全身反應法(簡稱TPR)進行教學,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全身反應法指的是學習者用手勢、肢體語言對教學者給予反饋。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教師帶領(lǐng)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學習知識。比如,三年級下冊Unit 3 At the zoo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學習。在講到“Its fat.” 時,老師帶領(lǐng)學生做出胖胖的姿勢,講到“Its tall”時,老師帶領(lǐng)學生一起做出高高的姿勢,也可以利用兒歌,邊唱邊學,或者老師說,學生做,激發(fā)學生的反應能力,促進學生更快地掌握。即學習了知識,又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3. 巧用音樂教學,讓語法活潑起來
音樂可以帶動學生情緒,提高學生注意力,改善教學效果。將語法知識編進小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歌謠、歌曲,可以加強記憶效果,提高記憶效率,最重要的是,不磨滅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會增加記憶負擔,讓學生健康、快樂地學習。玩是孩子的天性,用音樂帶孩子一起玩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比如在教授見面問好的課文時,很多老師選擇這樣的兒歌進行教學“Hello,hello,hello,hello,how are you? Im fine, Im fine. I hope that you are, too.”教師很難跟小學生解釋“How are you?”是倒裝,“I hope that you are, too.”是賓語從句,但是在兒歌中加入它們,讓它們成為學生自然的記憶,在吟唱中學會了知識。而其對應的語法也就自然而然深入人心了。學生們通過這樣的學習進行交流、對話,輕松快樂,增進了友誼,學習效率也非常高。
4. 設(shè)計游戲教學,化難為易
小學生活潑好動,游戲教學法適應了學生們的天性,有利于促進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兒童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很難像成年人那樣集中注意力進行抽象思考。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適應學生的思維特點,傳統(tǒng)講授法很難吸引學生注意力,容易造成教學低效,而游戲法的引入可以幫助老師把抽象的知識,特別是語法知識,融入到游戲中去。
比如在進行系動詞“am, is, are”用法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shè)計一個找朋友的游戲。裁切幾個紙板,其中三個紙板上面分別寫上“am”,“is”,“are”,其他紙板上寫上單復數(shù)不同的名詞,比如“rulers”,“he”,“a brother”,“you”, “I”,“they”等等單詞,讓拿到這些單詞的紙板的同學去找與它搭配的系動詞,在這樣的游戲中,學生們自然而然地就學會了三個be動詞的不同。雖然在中文中,我們的“是”涵蓋了“am”,“is”,“are”的意思,所以這本來是一個教學難點,但是通過這樣的游戲,大家不需要費太大力氣就可以順利掌握好一個語法重點。
小學是一個基礎(chǔ)階段,自然語法知識不應該作為抽象難懂的知識理論去講解,而是更應該服務于實用。但是作為教師,我們也不應該放棄教學語法,畢竟懂得一定的語法知識是長久學習的基礎(chǔ)。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實踐,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總結(jié)經(jīng)驗,關(guān)注學生特點和他們的接受程度。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法、全身反應法、音樂輔助法、游戲教學法等方式方法增強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克服語法難點。相信在不斷地教學實踐中,教師能夠總結(jié)出更好的教學方法,完善小學階段的英語語法教學。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祥瑞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