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新聞宣傳的重要一環(huán),新聞副刊歷來是各級黨報極為重視的主要宣傳陣地,時刻不敢放松,往往派出精兵強將擔任編審,使之成為報紙的精品欄目,擴大報紙的宣傳力度。因為新聞副刊不僅拓展了新聞宣傳的趣味性和廣博性,讓新聞宣傳變得生動活潑,喜聞樂見,而且欄目本身便蘊含著新聞宣傳的諸多要素,譬如政治性、新聞性和可讀性,可以說,辦好了新聞副刊欄目,就等于讓一張報紙活了起來,使之充滿生機活力,蓬勃發(fā)展,所以,作為新聞副刊的編審,可謂是責任重大,需時時學習,時時進步,才能讓這個欄目活色生香,辦出精品。
【關鍵詞】新聞副刊;變化及特色;要點分析;編審
一、新時期新聞副刊的變化及特色
隨著現(xiàn)代社會中手機、電視和網路等諸多新興媒體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傳統(tǒng)意義上的報刊新聞面臨著重大的考驗和轉折,單純依靠新聞報道已經難以與這些新興的媒體爭奪讀者,特別是年輕一代的讀者,因此,增加報紙的知識閱讀量和趣味性便成了其突破的主要方向,新聞副刊應運而興,開始變革,成為各級報紙尋求立足發(fā)展的突破點。所以,時下的各大報紙的新聞副刊在內容上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文學模式和藝術領域.而是拓展到了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涵蓋了各類新興的諸如汽車和IT行業(yè),甚至是游戲世界,可以說是無所不包,極為龐雜。南方的一些報紙以周末的形式出版發(fā)行的周刊可以說是這一改變的主要體現(xiàn),從社會影響力和經濟收入上也得到了極好的效應,所以,各級報刊力求新聞副刊版面的豐富性和深度感,成為報紙立足當下的首要選擇。
其次,新聞副刊辦報的思想也已經悄悄地轉變了,從之前的講求高大上的哲學思想或者稱之為陽春白雪的純文學的位置一路下降到了人間,開始貼近群眾,貼近生活,體現(xiàn)出時代發(fā)展的烙印,群體意識被個體意識所取代,個人的思想與情感的呈現(xiàn)漸漸成為副刊的主流和趨向,因此,新聞副刊的編輯所接觸到的稿件也不再是作家或名人之作,無需多加甄別,而更多的是來自于民間網絡的個人思想與情感的描述與表達,盡管內容豐富了很多,也吸引讀者了,但編輯起來卻是十分地龐雜而無序,因此,更需要編審在選稿時慎重小心,仔細審辨,而文字水平和明辨是非的智慧是時下一個副刊編審必不可少的優(yōu)秀素養(yǎng)。
其三,新聞副刊作品的體裁也更加廣泛多樣,以我為主體的隨筆占據(jù)主流,各類情感故事成為吸引讀者的要素,而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小說、散文和詩歌已經被邊緣化了,所以,作為新聞副刊的編審,面對著來自于網路世界的如此浩瀚繁多的稿件,要從其中遴選出符合新聞宣傳要求的優(yōu)秀作品,以饗讀者,需要慎重而又細致的工作。
二、新時期新聞副刊的要點分析及對編審的要求
針對新時期新聞副刊的特色以及黨對新時期新聞宣傳的一系列要求,作為新聞副刊的編審應審時度勢,迎難而上,找到新時期新聞副刊的要點所在,嚴格要求自己,守好新聞宣傳副刊這塊陣地。
首先,新聞副刊要講政治性。盡管新聞副刊自有其新聞特點和方向,在內容上并不完全要求它時時貼合黨的新聞宣傳的政策導向和理論實踐,但政治這條線卻時刻不能放松,因為出現(xiàn)在黨報上的每一個文字都關乎黨和政府的形象,關乎黨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在我們的辦報歷史中,曾經出現(xiàn)過一個故事或者一首小詩導致讀者對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產生疑惑的嚴重事件,教訓不可謂不深刻。所以,作為新時期新聞副刊的編審,首先應該樹立起政治第一大局觀,須臾不可離,在任何歪風邪氣面前都毫不動搖。有了正確的思想認識做先導,才能在遴選稿件時時刻把握當前的形勢,切中黨的政策導向的脈搏,嚴格篩選,把那些有悖于黨的方針政策的作品剔除出去,把能產生思想疑惑混亂的東西改正過來,以防混淆視聽,讓讀者產生思想上的混亂和不安。所以,一個合格的副刊編審應該通曉當下黨和政府的各類方針政策,特別是有關社會發(fā)展大方向的、意識形態(tài)的等關乎國家大政方針的導向性政策,更應該細致入微,不留死角,只有這樣才能在編審工作中做到仔細甄別,拿出既能鼓舞人心又符合國計民生的好作品,把副刊辦成新聞宣傳的特殊陣地。
其二,新聞副刊要講生活化、人情化。眾所周知,新聞副刊自民國出現(xiàn)以來,便是借助于小說、散文、詩歌和小品文的形式反映市井民情、人生百態(tài)的情感作品,借以發(fā)現(xiàn)社會中發(fā)生的問題,促進社會的進步。這樣的作品來自于基層和民間,表現(xiàn)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和吁求,體現(xiàn)出基層老百姓的生活狀態(tài)和情感輸出,說明了人民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和諧關系。所以,無論新聞副刊如何變遷,時代如何發(fā)展,但新聞副刊這個最基本的理念和作用不能丟,而且還要發(fā)揚光大,使之在新形勢下更加徹底深入地體現(xiàn)出全體老百姓的意愿和吁求,而這一點也與黨中央對新聞宣傳的一貫要求不謀而合。然而,如何做到這一點,其中有很大的學問,除了要求副刊編審要時時深入基層,體味老百姓的苦與樂之外,還要求編審者有極豐富的人生閱歷,通達人情世情,才能從繁雜的社會世相中抽絲剝繭,準確把握作品的內涵,揚人性之善,杜人性之惡,讓符合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好作品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杜絕那些丑陋的陰暗的或者是模棱兩可的作品出現(xiàn),防止人心迷惑,做出錯誤的判斷。所以,不斷地加強自我思想的修養(yǎng)是做好編審工作的關鍵,沒有一個公正而健全的頭腦是難以勝任此項工作的。
其三,新聞副刊要講文學性。強調新聞副刊的文學性看似多余,實際上卻是新聞副刊的命脈所在。抓住了新聞副刊的文學性,便是抓住了新聞副刊的生命線,所以,無論是哪個年代,新聞副刊的編審差不多都是由報社里最有文學創(chuàng)作和鑒別能力的人來擔綱,并邀請名家寫手提供稿件,其目的就是提高新聞副刊的文學性,擴大報紙的影響力,進而讓新聞副刊變成精品欄目。國內聞名的副刊欄目不在少數(shù),他們多年來堅持己就的文學理念,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出了自己的特色,也留住了讀者,如果沒有這份對副刊文學性的執(zhí)著和堅持,是難以支撐下去的。所以,作為新聞副刊的編審,無論什么時候都需要加強自我的文學修養(yǎng),大量閱讀文學精品,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只有自己的業(yè)務能力提高了,才能篩選出既符合社會文化需求又有文學性、趣味性的好作品,才會讓新聞宣傳豐富多彩,創(chuàng)出有特色的副刊專欄,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編審者持之以恒,廣泛涉獵,讓自己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其四,新聞副刊的編審要有創(chuàng)作能力。新聞副刊作為報紙最具有閱讀性的部分,也最能提升報紙的品位。而把新聞副刊提高到何種高度,完全取決于副刊編審的個人能力。面對眾多媒體的競爭,對副刊編審人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其創(chuàng)作能力便是最不可或缺的部分,這種能力不僅讓編審者在關鍵時期,抓住新聞要點寫出符合新聞要求的即時文章,配合新聞宣傳的展開,而且,編審人員的創(chuàng)作能力本身便是報社里極大的財富,是報紙擴大自身影響力的宣傳點,無論是民國時期還是新中國成立后的各大報紙,無一不是名家林立,支撐著報紙的發(fā)展,所以,培養(yǎng)新聞副刊編審人員的創(chuàng)作能力,是新聞副刊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在動力。
總之,新時期新聞副刊的門類眾多,體裁各異,選取符合黨的新聞宣傳要求的副刊作品,并對形式和內容嚴格把控是副刊編審所要面對的最大課題,不能因形式和內容太過嚴肅偏狹而背離了新聞副刊的主旨,降低了副刊的功用性,也不能太過于世俗氣,讓一些低俗的內容拉低新聞副刊的品位。新聞副刊選取的作品既要做到文學性又要具備新聞性和時代性,脫離了現(xiàn)實意義的作品是不太符合這塊園地的。而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新聞副刊的編審,需要更加全面的認知能力,要貼近生活,讓內容多元化,避免單一體裁充斥版面;還要匠心獨具,潛心挖掘搜尋各類文化的生動素材加以利用,使之更加貼近讀者,活躍版面。
參考文獻:
[1]任志鴻.淺談如何提高報社編輯的策劃意識和能力[J].中國報業(yè),2014年04期.
[2]吳凡.淺談報社編輯的策劃能力[J].新聞傳播,2013年09期.
[3]李堅斌.淺談報紙編輯策劃的重要性[J].新聞傳播,2012年07期.
[4]肖舒丹.淺談報紙副刊策劃[J].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第12期.
[5]戈纓,淺談報紙編輯策劃的重要性[J],新聞傳播,2005年06期.
【作者簡介】譚春溪,山東省濰坊日報社一級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