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文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提升,當前的教師和學生都認識到了作文的重要性,但課堂的教學素材還不夠豐富,學生對于作文教學的積極性不高,這些都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影響作文教學的效果。特別是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習慣,需要教師經常溝通,并加以引導,保證課堂的“知識可視化”,才能讓學生以快樂的心態(tài)進入學習。本文就從當前的教學理念出發(fā),對“知識可視化”在當前教學中的應用和策略作幾點分析。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知識可視化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語言習慣和學習方式。當前的小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不夠高,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自信心,使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營造快樂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學會表達,學會與他人溝通交流,分享自己的學習感受。小學生生活經驗比較少,教師要做好每一次的教學輔導計劃,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為學生營造快樂的氛圍。
一、注重“知識可視化”的教學理念,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知識可視化”是新時期的一種教學模式,涉及到各種多媒體設備,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遷移能力、語言運用能力都有嚴格的要求。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可以為學生播放音樂、視頻等,注重“知識可視化”的教學理念,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比如在課堂開始的前五分鐘,教師可以給學生組織一個交流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探討“我最喜歡的歌曲”,帶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多學生都非常喜愛音樂,能在交流活動中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學,從自己喜愛的事物入手,談一談自己與歌曲有關的故事。教師也能在這種教學活動中,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促進學生情感的自然流露,保證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知識可視化”還能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親密關系,營造讓人感同身受的教學氛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感受生活中發(fā)生的真實事件,也能組織學生交流活動,記錄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心情。有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可以作為班級活動的“小導師”,帶領其他同學一起感受知識的產生和遷移過程。有的同學跟父母去北京旅游,可以寫日記記錄,描寫長城、故宮、天壇等旅游景點,和其他同學一起學習和分享,將自己旅游中的感悟進行記錄。通過生活中的教學元素,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充滿快樂。語文是一個特別注重生活的學科,教師要引導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主動地思考和進行情感活動。
二、引入“知識可視化”的教學閱讀,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閱讀是一種“知識可視化”的方法,不但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豐富學生的學習活動,值得每個教師重視并運用。對于基礎較弱的同學,我們可以給其推薦一些閱讀材料,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接受能力,享受閱讀所帶來的樂趣。比如《小王子》《魯濱遜漂流記》《木偶奇遇記》等,都是小學階段非常有價值的閱讀題材,教師可以推薦給孩子們學習,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閱讀材料,豐富自己的學習思維方式。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已經向著多元化和多樣化的方式發(fā)展,“知識可視化”也已經逐漸地融入了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中。這是教學時代的趨勢,也是每個教師需要掌握的教學內容。
小學生還處于學習的初始階段,要想加強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就要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缺乏新意,教師一味地給孩子們灌輸教材知識,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為了展現(xiàn)小學生閱讀內容中的感情,我們可以利用架構圖,將人物情感線描繪出來,給學生提供更加直觀的語文課堂,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在講解《普羅米修斯盜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將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把普羅米修斯的英雄氣概展現(xiàn)出來,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在這種“知識可視化”的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都能感受到課文中所表達的感情,進而融入文章的情境當中,明白文章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教師也能促進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親密互動,讓學生真正地掌握教材中的畫面、情節(jié)和人物,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爸R的可視化”不但是一種教學學問,更是一門教學藝術??梢暬倪壿嬎季S和閱讀教學是密不可分的,都能影響孩子們的成長空間。小學生喜歡對新鮮事物和動作進行模仿,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會非常深刻。教師要抓住這個教學優(yōu)勢,使復雜的問題變得更加的簡單化,讓學生的性格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培育,得到整體性的轉變。
三、完善“知識可視化”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技能
小學是人生最先步入的一個階段,這就需要教師應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用多媒體設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技能,對學生進行“知識可視化”教學。完善“知識可視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產生—傳播—固化”的一系列過程。很多小學生缺乏實際的學習技能,沒有實際的生活經驗,這不利于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工作展開。為了使學生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讓課堂題材更加貼近生活,貼近人類實際,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感覺到學習的快樂。比如在《烏鴉喝水》這篇故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先提出課堂問題:“烏鴉為什么要喝水?為什么喝不到水?”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把日常學習的知識合理地運用到生活中。
“樹立一個科學的教學觀念”,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的學生想象能力不夠豐富,教師可以播放動畫的情境展示,使小學生的眼界得到更好的拓展,幫助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取得更好的突破?!爸R可視化”教學最重要的就是“知識系統(tǒng)”,也是最核心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教學的內容制作成圖片或者小視頻,使學生能夠通過自行的理解,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影子》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室外的游戲活動,游戲名字就是踩影子,帶領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感受課文的實質內涵。在游戲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活動,把自己的思維見解說出來大家共同分享,加深學生的理解。
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要適當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發(fā)揮科學教學觀念的作用和優(yōu)勢,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無論是課文講解,還是討論活動,我們都可以開展“知識可視化”教育,并掌握好每節(jié)課應該有的“度”,“知識可視化”教學才能達到應用的成果。學生也要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把自己的思維見解說出來,跟同學、老師一起互動交流,共同發(fā)展和進步。
總而言之,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語言學科,為了學生能夠擁有表達的欲望,教師要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課堂教學模式,使知識結構成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有傾訴的欲望和對知識的渴求。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注重“知識可視化”的教學理念,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不斷引入“知識可視化”的教學實例。只有這樣才能從本質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完善教學模式的同時,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技能。
【參考文獻】
[1]杜志紅.知識可視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20(03):28.
[2]李廣海.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知識可視化的實現(xiàn)[J].中國校外教育,2017(28):177+181.
[3]劉偉廣.思維可視化工具在山區(qū)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信息技術,2017(Z2):157-160.
[4]周信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知識可視化的方式[J].教學與管理,2017(20):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