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日,偶然間讀到了愛爾蘭小說家薩莉·魯尼。忍不住接連讀她,一部長篇,三個短篇,兩個訪談,一個對她的評論,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靠近和看清一個作家。如此這般急切且多維度地來讀全然陌生的薩莉·魯尼,有其緣由。
其一,吸引眼球的命名和宣傳。1991年出生的薩莉·魯尼被美英媒體稱為“千禧一代首位重量級作家”“社交媒體時代的塞林格”。這命名夠時尚勁爆,有吸引力。其二,年紀(jì)輕輕,寫作成績驕人。在全世界最著名的文學(xué)刊物《格蘭塔》《紐約客》上發(fā)表作品;27歲時長篇小說《普通人》入圍布克獎,其他獎項一長串。其三,薩莉·魯尼是一位90后小說家,如何做到短短幾年蜚聲國際,她的作品究竟怎樣——這
是我們最感興趣的。我們的期刊同行近幾年都在為我們國內(nèi)的90后作家鼓與呼,恨不得一夜間將他們托舉到文壇最前端,恨不得一覺醒來他們就散發(fā)出耀眼的光亮來。但事與愿違,我們的90后作家并沒有拿出讓人驚嘆的作品,也沒有聲名響亮。讀過薩莉·魯尼后再來打量我們的90后,確實能生出許多感慨來:薩莉·魯尼寫作思維敏感,善于在人物關(guān)系的微小細(xì)節(jié)中展示平靜生活下的波瀾,而我們?nèi)狈δ欠菝舾泻投床?她注目于身邊的新人類和新經(jīng)驗,而我們顯得“舊”和“粗”,缺乏薩莉·魯尼式的故事時尚感和對新世紀(jì)年輕人精神世界的微妙把握;我們的語言和敘述沒有“任性”起來。薩莉·魯尼是90后作家的一面鏡子,值得去照照。
說90后,90后到。本期“新銳”欄目推出1994年出生的葉楊莉的小說《抽絲》。葉楊莉在《當(dāng)代》《青年文學(xué)》等重要刊物上發(fā)表過作品。她的語言和敘述干凈有力,寫當(dāng)下青年的精神生活,這一點與薩莉·魯尼有一比。《抽絲》寫得很不錯了,故事節(jié)奏和敘述均好,但是與薩莉·魯尼的《色與光》等比較,故事還稍顯平面化,沒有真正進(jìn)入人物的內(nèi)心沖突中去,小說的藝術(shù)氣質(zhì)欠了點。這期散文《磨盤洲》《孤島》《蓋屋記》是一組敘事傾向突出的作品,如何在散文中注入新的元素?如何讓敘述視角多樣化?如何有故事般的吸引力?是我們想看到的。余同友、陸源、伊路等都有新作奉上,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