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俗文化翻譯一直是翻譯工作者研究的課題。描寫翻譯理論為民俗文化的英譯實踐提供了新的視角,再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古典之美。本文以《木版年畫》為例,以民俗文化的翻譯策略為重點進行闡述,探討譯者在翻譯民俗文化詞匯時,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信息,以便目的語讀者能夠讀懂并理解文化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民俗文化;描寫翻譯理論;翻譯策略
一、 引言
民俗文化是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共同生產(chǎn)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并世代傳承的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生活文化現(xiàn)象;主要包括民俗工藝文化、民俗裝飾文化、民俗飲食文化、民俗節(jié)日文化、民俗戲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繪畫文化、民俗音樂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中國民俗文化屬于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民俗文化翻譯作為應(yīng)用翻譯的一個分支,已在翻譯實踐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翻譯研究也越來越受到譯界的關(guān)注。對現(xiàn)有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分析,并對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對進一步推進該領(lǐng)域的深入研究有著積極意義。
本文以年畫民俗文化為例,闡明民俗文化辨明文化身份并保持年畫鮮明的文化個性和濃厚的民族特性的重要性,使英漢兩種語言以及兩種文化內(nèi)涵對接成功。
二、 描寫翻譯理論
相對于規(guī)范性的翻譯理論,描寫性翻譯理論最大的特點是它的寬容。詹姆斯·霍爾姆斯(1924-1986)是美籍荷蘭學者,杰出翻譯家。他把翻譯學分為純粹翻譯學和應(yīng)用翻譯學兩大類。其中純粹翻譯學有兩個分支,即描寫性翻譯學(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or DTS)或翻譯描寫(translation description or TD)以及翻譯理論學(theoretical translation studies or ThTS)或翻譯理論(translation theory or TTh)。
描寫性翻譯學包括三個方面;第一,翻譯產(chǎn)品研究(product-oriented DTS),以譯作為出發(fā)點進行實際翻譯描述,還包括對同一原作的不同譯本(一種或者幾種語言)進行比較研究。第二,翻譯功能研究(function-oriented DTS),其側(cè)重點在于譯作在目的語文化中所起的作用,以功能為出發(fā)點表明文化因素對譯文讀者接受力的影響,這一方面發(fā)展的目標是翻譯社會學(或稱之社會翻譯學)。第三,翻譯過程研究(process-oriented DTS),其關(guān)注對象是翻譯過程或翻譯行為本身,側(cè)重研究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思維的發(fā)展情況。
三、 描寫翻譯理論視角下民俗文化的翻譯原則與方法
好的民俗詞語應(yīng)該最大可能地傳遞原有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描寫翻譯理論的一個顯著變化就是力求通過描寫各種翻譯方法來尋求某一符號類型翻譯的更好解釋。作為文化符號的民俗文化應(yīng)該在保留文化身份差異的基礎(chǔ)上,把翻譯放在文化中去研究,采取有效策略傳遞文本內(nèi)涵。
鑒于民俗文化詞語的特點,筆者認為在翻譯民俗文化時可以采取以下四種方法:
(1)直譯法。直譯為全面準確地闡明原作的含義,無隨意增加或刪除原作的思想。例如“年畫”譯為“New Year pictures”;“木版年畫”譯為“Woodblock New Year pictures”;“ 佛經(jīng)版畫”譯為“Buddhist sutras prints”;“畫市”譯為“painting market”;“畫紙兒”譯為“painting paper”;“門神”譯為“door god”。
(2)意譯法。在直譯無法準確表達原作意思時,可采用意譯法。比如“四美圖”是宋代佚名創(chuàng)作的斗方絹本設(shè)色畫,此圖描繪了四個盛裝的仕女,可意譯為“The Four Beauties”?!啊多l(xiāng)言解頤》”這本書名中“頤”字很難找到對等的翻譯,“頤”在中文中,作動詞有保養(yǎng)、修養(yǎng)的意思,作名詞有面頰的意思。再看“解頤”在漢語里的一個動詞,因此“頤”就是面頰的意思。“解頤”典出《漢書》卷八十一《匡衡傳》?!翱镎f《詩》,解人頤?!鳖亷煿抛⒁绱驹唬骸笆谷诵Σ荒苤挂病!币虼恕敖忸U”在這里指開顏歡笑。通過中文到中文的再解釋,就能理解“鄉(xiāng)言解頤”即“the dialect makes people laugh”。 而該詞作為書名,應(yīng)更加簡潔明了,因此可譯為“The Interesting Dialect”。
(3)注釋法。因目的語讀者可能不夠了解中國文化歷史背景,《木版年畫》中的朝代詞在翻譯時,應(yīng)添加注釋。如“漢代”譯為“Han dynasty(206 BC–220 AD)”;“清末民初年間”譯為“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4)音譯法。漢語中有些特殊的文化詞匯在其他文化中沒有對等的詞語,因此可采用音譯法。如“功夫”譯為“Kungfu”“豆腐”譯為“Toufu”。地名也是采用音譯的方法,在《木版年畫》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地名,比如,“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山東 濰 坊 、 陜 西 鳳 翔 ”音譯為“Yang Liuqing Tianjin, Wuqiang Hebei, Weifang Shandong, Fengxiang Shanxi”。
四、 結(jié)語
民俗翻譯研究有著獨特的魅力。中國許多傳統(tǒng)文化孕育在民俗之中,民俗翻譯可以使本國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研究民俗翻譯有利于拓展文化翻譯理論的適用范圍,對于更好地推廣中國文化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丁樹德.關(guān)于民俗名稱的英譯[J].中國翻譯,1995,(3):55-56.
[2]蔣紅紅.中國民俗文化詞語漢英翻譯初探[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96-99.
[3]魏清光.中西民俗比較及翻譯策略研究[J].作家雜志,2010,(11):154-155.
[4]蔣紅紅.民俗文化翻譯探索[J].國外外語教學,2007,(3):52-57.
[5]埃文.佐哈爾《.多元系統(tǒng)論》(.張南峰譯).中國翻譯,2002.4.
[6]廖七一《.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探索》.譯林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王雪(1994.11-),女,漢,河北省石家莊市。碩士,英語筆譯,首都師范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