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紅
[摘要]“同課異構”是以教師發(fā)展為著眼點,以課題研究為著力點,以教學案例為著手點,以課程的教學為理論支撐點的教研教學活動,它能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特別是對于教師的成長有著直接快速的推動作用。以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上冊《憶讀書》這篇課文為例,談談參加同課異構活動的思考。
[關鍵詞]教學內容;學習方式;主體;生成;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 2020) 22-0076-02
一、教學內容的比較與評析
《憶讀書》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讀書明智”話題下的一篇敘事散文。文章按照時間順序,回憶了作者童年時期的讀書經歷,表達“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等感悟。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根據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教師應清楚地意識到本課教學內容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能力方面的價值取向。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fā)展需求有選擇、有組合、有創(chuàng)意地設計教學內容。
【A老師重點部分設計】
(1)作者認為什么樣的書才是好書?請同學們自主細讀9至10自然段。
(2)交流分享。
(3)討論:文中是如何寫冰心的會挑選、會比較的呢?
教師相機板書:精彩一煩瑣,栩栩如生一索然無味,無病呻吟一真情實感——讀好書。
(4)練習有感情朗讀這段內容,感受好書的魅力。
(5)冰心奶奶從自己的讀書經歷中,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體會呢?
【B老師重點部分的設計】
(1)瀏覽課文。學習作者熱愛讀書的段落,你感悟到什么?進行批注。
(2)同桌互讀,交流分享。
(3)全班分享交流。
預設一
(1)我決定咬著牙拿起一本《三國演義》,自己一知半解地讀了起來。
“咬牙”體會到什么?作者用這種方法讀書你喜歡嗎?你怎樣讀書的?
預設二
(2)《三國演義》讀到關羽死了,哭了一場,便把書丟下了……才把全書讀到“分久必合”的結局。
你從中感悟到什么?你有過相同的經歷嗎?
【評析】
A老師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結合課文后面的習題,緊緊圍繞“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品讀感悟,教學內容的選擇能抓住文章重點,緊緊把握教材的特點以及編者設計的意圖。特別是“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三個問題上的順序上處理得特別好,因為讀書好,所以才要多讀書;不僅要多讀書,還要讀好書。B老師的教學內容的設計緊緊抓住“讀書”,學習作者熱愛讀書的段落并說出自己的感悟,對于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讀書感受,B老師還能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體驗,體會作者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如果B老師的教學內容能在抓住教材重點的同時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來設計訓練,那就真正做到了葉圣陶老先生說的“教材無非是個例子”。
二、學習方式的比較與評析
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考慮選擇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來主導教學,語文課堂應凸顯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A老師結合“多讀書”進行細讀的設計】
(1)冰心從幾歲時開始讀課外書的?文中介紹她讀了哪些書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2至7自然段。
(2)讀后交流:冰心幾歲時開始讀課外書的?她是怎么讀的?
最后的作業(yè)布置是這樣設計:
“書山有路勤為徑”,本單元學習結束,班級將舉行一次讀書匯報交流會,請同學們將自己的讀書書目、讀書方法、讀書體會進行全班交流,屆時將評選出十個讀書明星,希望同學們認真準備,積極參加。
【B老師2-10自然段細讀的設計】
(l)師:同學們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么解答這些問題的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課文2-10自然段,你們一定不虛此行。
(2)課件出示自讀要求:
請同學們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2-10自然段,“——”畫出以上三個問題的答案,并標上序號。
(3)全班匯報交流學習效果。
【評析】
A和B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孩子們通過自學的方式來學習基礎知識,理解課文內容,效果較好。但是,本單元語文要素訓練重點“閱讀時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教學時也要考慮注重培養(yǎng)孩子搜集信息、提煉信息、梳理信息能力,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幾點反思:
一、更新理念,突出主體
首先,要樹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理念,教師在備課中,不能只是以為在為教一節(jié)課做準備。首先要想到這一節(jié)課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供了什么。把握住義務教育對語文課程的要求,把握住語文課程能為義務教育做什么,把握住語文教育的特點。其次,樹立“學生是學習主人”的理念。教師在備課時,從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的確定,課堂結構的安排,教學方法的設計,評價的適時、適度,都要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形成。最后,要樹立“開放的大語文觀”的理念。一篇課文,一本教科書,要和生活、和做人融于一體。
二、精備內容,關注生成
備課要關注整冊教材的編排意圖,本冊教材與其他各冊教材的聯(lián)系和知識體系系列。小學語文學科要關注每個單元的專題,單元導語以及課后練習題和語文園地;關注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把握好教學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讓自己進入頭腦虛擬的“課堂”,使學生、文本、情境等因素全部“動”起來。教師要推測學生可能出現的反應,把學生可能產生的疑惑充分考慮到,并盡可能地考慮如何解決。教師要意識到課堂教學情況的不確定性。這樣,學生不同的經歷與差異、教學中的偶然事件等都會為課堂生成帶來可能。
三、注重評價,促進發(fā)展
語文課堂評價語言可以從解讀文本中自然產生。結合文本內容評價,可以深化學習效果,順利推進教學進行。如《憶讀書》教學中,“你已走進冰心奶奶的心里了!”“你就像冰心奶奶一樣愛讀書!”這樣的評價來自文本,無不透露出濃濃的語文味。相反,離開了教學內容的評價只能是空洞的、千篇一律的,讓人生厭。如“你真棒”“你再想一想”等等。這樣的評價,可以通用于每一門學科,但缺乏了教師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指導,長此以往,勢必影響閱讀教學的效果,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