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芳,段曉瑋,徐巖巖,李 潔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生物與食品科學學院,河北 承德,067000)
角鯊烯(Squalene,C 30H 50,2,6,10,15,19,23-六甲基-2,6,10,14,18,22-二十四碳六烯),是一種高度不飽和烴類化合物,最初是在黑鯊魚Black shark肝油中發(fā)現(xiàn),是一種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具有增強免疫力、抗癌、防癌及保濕養(yǎng)顏作用,廣泛應用于化妝品、醫(yī)藥、保健品、食品等行業(yè)[1]。目前提取角鯊烯,多以大鯊魚Shark肝為原料,資源短缺。因此,尋找新的角鯊烯原料資源是提高角鯊烯產(chǎn)量、降低產(chǎn)品價格的必要途徑。山杏Armeniaca sibirica是我國北方荒山綠化樹種和經(jīng)濟樹種,渾身是寶,山杏仁是生產(chǎn)杏仁露的原料,山杏殼可以加工成活性炭,山杏殼木醋液是綠色農(nóng)用肥的主要原料;民間常以發(fā)酵山杏葉做飼料喂豬,豬生長快,不生病。研究發(fā)現(xiàn),山杏葉中含有大量黃酮、三萜類生物活性物質(zhì)[2],張婷等[3]發(fā)現(xiàn)山杏葉40%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高。李潔等[4]在蛋雞飼料中添加0.3%的山杏葉發(fā)酵物,可提高蛋雞產(chǎn)蛋量,降低蛋殼破損率和料蛋比。我國山杏資源豐富,從山杏綜合利用的角度出發(fā),進一步研究山杏葉的成分及功能十分必要。
本研究以山杏葉為材料,采用SEF-CO2(CO2超臨界萃取法)法提取山杏葉油,在GC-MS成分分析的基礎上,對提取其中角鯊烯的溶劑、條件進行研究,以期建立最佳提取工藝,為山杏葉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提供理論基礎。
1.1.1 材料 試驗用山杏葉于2016年10月10日采自河北省承德市羅漢山,分別從4棵山杏樹(樹齡約20 a,胸徑約10 cm) 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采摘約200 g老葉,混合均勻。一部分葉片于鼓風干燥箱120℃殺青5 min,于70℃烘干至恒質(zhì)量,然后用粉碎機粉碎,過100目篩,所得樣品用于山杏葉油的制備;另一部分葉片放在通風良好的室內(nèi)自然干燥至含水量約5%,粉碎,過20目篩,將處理好的樣品放在干燥器中用于山杏葉角鯊烯提取工藝研究。
1.1.2 試劑 30~60℃沸程的石油醚、60~90℃沸程的石油醚、環(huán)己烷均為分析純;角鯊烯標準品(購自成都普菲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1.3 儀器與設備 TRACE MS 2000型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美國Finnigan公司)。FA1204B電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榮華HH-1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江蘇省金壇市榮華儀器制造有限公司);101-2A型電熱鼓風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安捷倫(Agilent)7820型氣相色譜儀。
1.2.1 山杏葉油的制備 山杏葉油的制備采用SEF-CO2法。稱取10 g干燥好的山杏葉樣品放入脫脂棉布小袋中,封好口;于40℃,27.58 MPa條件下提取2 h,提取結束后,將提取物收集在小玻璃瓶中封口,保存在4℃的冰箱中,以便進行GC-MS分析。
1.2.2 GC-MS條件 DB-5MS毛細管色譜柱(30 m×0.25 mm×0.25 um)。氣化溫度280℃;升溫程序:初始溫度80℃(1 min),以5℃·min-1升溫速率升至150℃,再以3℃·min-1升溫速率升至180℃,然后以7℃·min-1升溫速率升至260℃,維持20 min;載氣流量1.0 mL·min-1。EI電離源,離子源溫度200℃;掃描質(zhì)量范圍m/z(質(zhì)子數(shù)/電荷數(shù)的比值)40~610。
1.2.3 氣相色譜條件 Agilent色譜柱HP-5(30 m×0.32 mm×0.25 um)上分離,進樣口溫度為300℃,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溫度300℃,柱溫270℃,載氣流速2 mL·min-1。
1.2.4 角鯊烯標液 精密稱取角鯊烯標準品32.8 mg,用石油醚溶解,用10 mL容量瓶定容,濃度為3.28 mg·mL-1,將其稀釋,依次得到0.328,0.164 mg·mL-1的標準溶液,經(jīng)氣相色譜儀檢測,得到山杏葉角鯊烯標準品濃度與峰面積的標準曲線,濃度與峰面積應成線性關系。
1.2.5 單因素試驗 以山杏葉角鯊烯的含量為考察指標,分別對提取時間、料液比、提取溫度、提取溶劑4個影響提取率的因素進行考察,設定提取時間分別為1.0,1.5,2.0,2.5,3.0 h;料液比分別為1:2,1:4,1:6,1:8,1:10(g·mL-1),提取溫度分別為50,60,70,80,90℃,提取溶劑分別為60~90℃的石油醚,30~60℃的石油醚,環(huán)己烷,每組重復3次平行實驗,取其平均值。固定的單因素條件為提取時間2 h、料液比1:4(g·mL-1)、提取溫度60℃、提取溶劑60~90℃的石油醚。
1.2.6 正交試驗設計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以提取時間、料液比、提取溫度3個因素建立3因素3水平的正交試驗,以山杏葉角鯊烯含量為評價指標,進一步選取最佳工藝條件。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見表1。
表1 3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設計Table 1 Orthogonal test design of three factors and three levels
采用Excel軟件進行作圖、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SEF-CO2制備山杏葉油,用GC-MS進行成分分析(見圖1、圖2),從山杏葉中共檢出79個色譜峰,鑒定出20個化合物,其中角鯊烯(38.49%)>烷烴(9.36%)>不飽和脂肪酸(9.1%)>酯類(6.96%)>植醇(3.71%),可見山杏葉油中以角鯊烯為主要成分,含量較高。
圖1 山杏葉油總離子流色譜圖( t=39.97)Figure 1 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 of oil from A.sibirica leaves
圖2 質(zhì)譜庫中角鯊烯標準質(zhì)譜圖(A)與t=39.97色譜峰質(zhì)譜圖(B)的比較Figure 2 Comparison on mass spectrum of squalene between standard and t=39.97 chromatographic peak (Figure 1)
2.2.1 最佳提取時間 由圖3可知,提取液中山杏葉角鯊烯的含量隨著提取時間的增加而呈上升趨勢,這是由于隨著提取時間的增加,山杏葉角鯊烯大量遷移出,在1.0~2.5 h山杏葉角鯊烯遷移速度較快,超過2.5 h后角鯊烯遷移速度放慢,說明山杏葉中大部分內(nèi)角鯊烯在2.5 h左右就已遷移出,為了盡可能的多提取出山杏葉中的角鯊烯,因此確定最佳的提取時間為3.0 h。
2.2.2 最佳料液比 由圖4可知,提取液中山杏葉角鯊烯的含量隨著料液比的增加而增加,在料液比≥1:8時,山杏葉中角鯊烯的含量趨于穩(wěn)定。分析其原因是由于當料液比較低時,固液體系間有效成分的濃度差隨著料液比的提高而增大,更有利于傳質(zhì)。由此確定超聲處理的最佳料液比為1:8。
圖3 提取時間對山杏葉角鯊烯提取量的影響Figure 3 Effect of extraction duration on squalene yield
2.2.3 最佳提取溫度 由圖5可得出,當提取溫度在50~60℃時,提取液中山杏葉角鯊烯的含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這是因為在溫度較低時,升溫有利于山杏葉角鯊烯在石油醚中的溶解;提取溫度在60~90℃時,提取液中山杏葉角鯊烯的含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少,角鯊烯的沸點為285℃,對溫度非常穩(wěn)定,理論上,60~90℃升溫同樣應該有利于山杏葉角鯊烯的溶解移出,但提取液中山杏葉角鯊烯的含量反而減少,這可能是山杏葉中含有氧化物質(zhì),在提取過程中一部分角鯊烯被氧化消耗掉[5],使得角鯊烯的含量減少。因此,確定超聲提取溫度為60℃。
2.2.4 最佳提取溶劑 根據(jù)圖6得出,提取溶劑為石油醚60~90℃時,提取液中山杏葉角鯊烯的含量最高,其次為石油醚30~60℃,環(huán)己烷提取效果最差。高貴桃等[6]對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綜合利用中角鯊烯提取工藝的研究表明石油醚的提取效果好于正己烷(環(huán)己烷與正己烷性質(zhì)類似)。另外考慮到石油醚30~60℃在室溫下即可氣化,對溫度非常敏感,因此,確定最佳提取溶劑為石油醚60~90℃。
圖4 料液比對山杏葉角鯊烯提取量的影響Figure 4 Effect of solid-liquid ratio on squalene yield
圖5 提取溫度對山杏葉角鯊烯提取量的影響Figure 5 Effect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squalene yield
圖6 提取溶劑對山杏葉角鯊烯提取量的影響Figure 6 Effect of extraction solvent on squalene yield
以提取時間(A)、料液比(B)、提取溫度(C)三個因素為自變量,經(jīng)水浴冷凝后提取液中山杏葉角鯊烯含量為指標,進行正交試驗,試驗方案和結果如表2,從表2可見,各因素對提取液中山杏葉角鯊烯含量影響的大小次序為:C> B > A,即提取溫度影響最大,料液比其次,提取時間影響最小。綜合各因素的K值比較,計算得出山杏葉角鯊烯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為C1B3A1,即提取溫度為60℃、料液比為1:10、提取時間為2.5 h;而直接觀看得到的最佳工藝條件為第6號試驗,即C1B3A2。因素C,B直接觀看與計算結果皆一致,因素A直接觀看與計算結果不一致,直接觀看因素A,第二水平最好,即3.0 h,而計算結果因素A采用第一水平時最好,即2.5 h。
表2 正交試驗L9(33)及結果Table 2 Orthogonal test L9(33)and results
由于直接觀看得到的最佳工藝條件(C1B3A2)與計算所得出的最佳提取工藝條件(C1B3A1)不一致,因此需對上述兩種提取工藝條件進行驗證試驗,每組試驗重復3次。結果表明,直接觀看的最佳工藝條件C1B3A2得到的山杏葉角鯊烯含量為2.11 mg·g-1,計算所得的最佳提取工藝條件C1B3A1得到的山杏葉角鯊烯含量為2.08 mg·g-1;F檢驗表明,兩者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從極差R值來看,提取時間對提取液中山杏葉角鯊烯含量影響極小;再從生產(chǎn)上節(jié)約原材料、降低成本角度考慮,提取時間以2.5 h為好。
經(jīng)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得到山杏葉角鯊烯最佳提取工藝條件:提取溶劑為石油醚60~90℃,提取溫度為60℃,料液比為1:10,提取時間為2.5 h。由最佳提取工藝提取出的山杏葉中角鯊烯含量最高可達2.19 mg·g-1,折合百分率為0.219%。
目前,角鯊烯的主要生產(chǎn)原料是深海鯊魚的肝臟,由于資源有限,致使其商品價格昂貴。尋找新的角鯊烯生產(chǎn)原料至關重要。有研究者報道一些植物油脂中含有角鯊烯,如省沽油Staphylea bumalda籽油中角鯊烯含量可達6.5%[7],莧屬Amaranthus植物的種子油中為4.9%[8],橄欖Canarium album油中為0.7%[9],而這些研究的材料均為植物種子油,需要先榨油再提取角鯊烯,工藝復雜、成本高。目前尚未有山杏葉提取角鯊烯的相關報道,以山杏秋天老葉為原料提取角鯊烯,一方面促進了山杏資源的綜合利用,加長了山杏的產(chǎn)業(yè)鏈;另一方面也拓寬了角鯊烯生產(chǎn)的原料來源,對保護深海鯊魚資源,維護海洋生態(tài)平衡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