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尊體:晚明駢文批評的理論向度

2020-07-24 03:30李金松
關(guān)鍵詞:駢文文學(xué)

李金松

尊體:晚明駢文批評的理論向度

李金松

(河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河南開封,475001)

晚明時期的駢文批評有許多主題,其中很重要的主題是尊體論。這固然有將駢文作為審美對象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出于對此前正統(tǒng)文人士大夫們鄙視駢文的一種反動。而晚明駢文批評家們在推尊駢文的過程中,對駢文存在的合理性辯護、經(jīng)典品質(zhì)的發(fā)掘與實用功能的闡發(fā),應(yīng)該說,確實達到了他們推尊駢文的目的。而他們對駢文的這種推尊,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價值與文學(xué)史意義,即促進了人們對駢文的認識,提升了駢文的文學(xué)地位,改變了人們關(guān)于駢文的文學(xué)觀念,并推動了駢文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

駢文;晚明時期;推尊;批評

清代學(xué)者認為明代是駢文的中衰時期,如孫梅就認為:“至明代經(jīng)義興,而聲偶不講,其時所用書啟表聯(lián),多門面習(xí)套,無復(fù)作家風(fēng)韻?!盵1](11)近代學(xué)者劉麟生在《中國駢文史》中也說:“明代文學(xué)稱盛,而模仿之作居多,創(chuàng)造之意為少,以言駢文,粗制濫造,庸廓膚淺,雖有作品,難登大雅之堂?!盵2](94)實際上,到了晚明時期,駢文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復(fù)蘇的趨勢,不但有于慎行、顧起元、孫七政、陳子龍、陸云龍、屠隆、姚希孟、夏完淳這些駢文名家涌現(xiàn),而且出現(xiàn)了駢文專集,如李瞻于的《四六效顰》、邢士登《四六草》等。與晚明駢文創(chuàng)作復(fù)蘇桴鼓相應(yīng)的是,晚明時期的駢文批評也相當活躍,形式多樣,既有各種選本,如李天麟的《詞致錄》、王志堅的《四六法海》等,也有序跋、專論,如沈懋孝的《論四六駢體》、李維楨的《四六效顰序》等。在這些形式多樣的駢文批評話語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即推尊駢文,也就是駢文批評的尊體論。晚明駢文批評的這一現(xiàn)象,奚彤云的《中國駢文批評史稿》與莫山洪《駢文學(xué)史論稿》未曾予以探討。因此,本文擬對以下三個問題進行探討:晚明駢文批評為什么要進行尊體,駢文批評的尊體又是怎樣進行的,這種尊體在晚明駢文的發(fā)展過程中具有怎樣的意義呢?希望能以此推進對晚明駢文批評的研究。

一、晚明駢文批評尊體之原因

晚明駢文批評之尊體,與駢文在明代的文學(xué)地位有關(guān)。在晚明以前,駢文因托體不尊而受到輕視。如明太祖朱元璋曾下詔令禁止駢文書寫:“唐虞三代,典謨訓(xùn)誥之辭,質(zhì)實不華,誠可為千萬世法。漢、魏之間,猶為近古。晉、宋間,文體日衰,駢麗綺美,而古法蕩然矣!近時仍蹈舊習(xí)。朕嘗厭其雕琢,自今凡誥諭臣下之辭,務(wù)從簡古;凡表箋諫疏,毋用四六、對偶,悉從典雅?!盵3](3648)駢文因其在表達上“駢麗綺美”“古法蕩然”,不夠“典雅”,而遭到最高統(tǒng)治者朱元璋的禁止。在我們傳統(tǒng)的文學(xué)觀念里,向來是尊古卑今的。朱元璋認為駢文表達“古法蕩然”,其實意謂駢文體式不古,亦即托體不尊。朱元璋對駢文的這種態(tài)度,自然影響到文人學(xué)士關(guān)于駢文的文學(xué)認識。當時的文壇領(lǐng)袖宋濂就這樣批評應(yīng)用性的駢文:“辭章至于宋季,其弊甚久,公卿大夫視應(yīng)用為急,俳諧以為體,偶麗以為奇,靦然自負其名高。”[4]他認為南宋以來應(yīng)用性駢文的盛行敗壞了自古相傳的辭章。眾所周知,明代是一個理學(xué)極為發(fā)達的時代,“衍伊、洛之緒言,探性命之奧旨”[5](7222)。在這種學(xué)術(shù)風(fēng)氣的熏染下,人們關(guān)于文學(xué)的觀念偏向于載道或明道。因此,以宋濂為代表的這種關(guān)于駢文的文學(xué)觀念,自明代初期至晚明時期,綿延不絕。如明中葉的理學(xué)家魏校,一再地鄙薄駢文:“夫詩之有律,猶文之有駢儷,終是俳體,古人決不屑此?!盵6](779)“律詩與駢儷文同,終是俳體,不作可也。”[6](957)律詩是相對于古體詩而言的,而駢文是相對于早已成熟的散體文而言的,兩者都比較注重形式美,其文體的形成比較而言都相當晚,魏校的言下之意,即認為駢文的體式不古。雖然他不是專門討論駢文,只是以律詩比擬駢文,但其中對駢文的鄙視之意顯而易見。明末的黃淳耀“有志圣賢之學(xué)”[5](7258),傾向于理學(xué)。在《董圣褒房稿序》中,他論及駢文時說:“前乎韓、柳者,燕、許稱大手筆。然其體制駢偶,去古甚遠。至昌 黎始能本原三代兩漢,力追孟、荀、遷、固之 文?!盵7](665)他認為唐代張說、蘇颋擅長的駢文體制不古。可見,體式不古、托體不尊,是明代主流文士尤其是理學(xué)家或具有濃厚理學(xué)興趣者對駢文的一個基本看法。

理學(xué)家出于維護道統(tǒng)的目的而鄙棄充滿形式美的駢文,是其道本體觀的內(nèi)在邏輯的一種外在表達,自然無可厚非。而駢文之所以在明代遭到詬病,除了體式不古、托體不尊之外,還有形式上華艷浮靡與表達修辭上不夠自然流暢的原因。對于駢文的華艷浮靡之失,早在北齊時期,顏之推就作了嚴厲的批評:“趨末棄本,率多浮艷。辭與理競,辭勝而理伏;事與才爭,事繁而才損?!盵8](67)而正、嘉時期的孫承恩對駢文的批評幾乎與顏之推如出一轍,“夫駢儷,雖非文章之至,而古人多有施于君上。陸宣公敷陳治道,明揚典則,于斯為盛。自夫炫奇侈博,多以事贅,砌輳勝而意脈微,纂組工而本質(zhì)喪?!盵9](396)他指出雖然唐代陸贄的駢文書寫“敷陳治道,明揚典則”,“基本上不用典,不征事,全憑‘白戰(zhàn)’……寫出內(nèi)心欲達之事理與情致”[10](166),辭與意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堪為駢文書寫的典范,但這只是個別的情形。而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駢文書寫,在他看來,更多的是“砌輳勝而意脈微,纂組工而本質(zhì)喪”,堆砌辭藻,工于選聲煉色,過于營構(gòu)形式上的藝術(shù)美,致使駢文作品真意少存,意義表達與形式美感之間存在難以調(diào)和的內(nèi)在矛盾。孫承恩關(guān)于駢文的這種觀念,代表了明代傳統(tǒng)士大夫?qū)︸壩牡幕究捶?。而駢文表達修辭上的不夠自然流暢,明末工于駢文書寫的姚希孟對此有極深的體會。他在給兒子們的家書中一再告誡他們不要從事駢文書寫,“昌兒能知洪橋之捷為偽,及懸料時事多中窽,但毋作駢偶四六語。蓋習(xí)為駢偶文字,多不流走,無天馬行空、奔騰萬里之勢。吾之所以得意四六者,因秀麗中不失流活,又能一句一轉(zhuǎn),于組織之文而能暢其所欲言,所以自負。兒輩度不能。凡文章從《史》、《漢》入者,從橫矯迅,于今文、古文皆宜。若用排偶,非便宜事也。識之,識之!”[11](卷二十七)“但兒曹筆下多近于排偶,得非因我頗工四六,習(xí)與性成而不覺。然排偶多,則過于堆砌,而少風(fēng)帆陣馬之意;且肉多骨少,詞多意少,此皆排偶之為累也。今愿吾兒置四六不觀,而專讀《左》、《國》、《史》、《漢》并《檀弓》、《周禮》等書?!盵11](卷二十七)姚希孟家書中的“肉多骨少,詞多意少”兩句,是針對駢文的浮靡華艷之失而言的。在駢文書寫上,姚希孟能夠做到“秀麗中不失流活,又能一句一轉(zhuǎn),于組織之文而能暢其所欲言”“頗工四六,習(xí)與性成而不覺”,正是因為他精于駢文書寫,所以駢文書寫在修辭表達上的缺陷,他是深知的。他在家書中向兒子們指出:“為駢偶文字,多不流走,無天馬行空、奔騰萬里之勢”,“排偶多,則過于堆砌,而少風(fēng)帆陣馬之意?!睋Q言之,即駢文在修辭表達上不能夠自由如意、暢所欲言,文氣過于凝重而無流轉(zhuǎn)奔放之致。姚希孟關(guān)于駢文表達修辭上不夠自然流暢的這些認識,是駢文書寫本身存在的嚴重局限性而遭到人們反對的基本理由。

在鄙視駢文、反對駢體的明代文學(xué)語境中,明末的古文家艾南英關(guān)于駢文的言說尤其值得注意。作為一個曾有過研習(xí)駢文經(jīng)歷的、純正的古文家,艾南英反對駢文的態(tài)度最為堅決。他反對駢文的具體意見,集中在他與別人的幾則書函中。在《答陳人中論文書》中,艾南英認為駢體之作“至卑至陋”,“足下行后,則從友人得見足下所為《悄心賦》,乃始笑足下向往如是耶?此文乃昭明選體中之至卑至陋,歐、曾大家所視為臭惡而力排之者。不佞十五六歲時,頗讀《昭明文選》,能效其句字。二十歲后,每讀少作,便覺羞愧汗顏,而足下乃斤斤師法之,此猶蛆之含糞以為香美耳”[12](387)。此雖是就陳子龍師法六朝文的文學(xué)行為而提出嚴厲批評,認為陳子龍的這種文學(xué)行為乃是“猶蛆之含糞以為香美耳”,但透過其中的用語,他對六朝駢文的憎惡之情,是非常明確的。艾南英為何如此憎惡駢體之文呢?因為在他看來,駢體之作存在以下嚴重的弊?。阂皇俏臍獠荒茏匀煌〞?。他說:“孔子云:‘辭達而已矣。’未聞辭之礙氣也。辭之礙氣,為東漢以后駢麗整齊之句言耳!”[12](389)駢文在書寫上過于雕琢,句式整齊、板滯,沒有足夠的變化,因而導(dǎo)致文氣不能流轉(zhuǎn)暢達,亦即陳寅恪先生所言“對偶之文,往往隔為兩截,中間思想脈絡(luò)不能貫通”[13](72)。二是華艷臃腫。在《答夏彝仲論文書》中,他說:“子曰:‘修辭立其誠?!绰勔苑笕A為誠也。又曰:‘辭達而已矣。’未聞以臃腫駢麗為達也?!盵14](卷一百五十八)駢文由于講究對偶與用典,融合兩句為一意,鋪排典故,追求藻飾,意少詞費,因而在藝術(shù)形態(tài)上未免浮艷臃腫。艾南英以孔子的“修辭立其誠”與“辭達而已”這兩句作為理論依據(jù),指斥駢體之作的浮艷臃腫,雖然有些苛刻,但無疑切中了駢文的要害。三是體格卑俚輕靡。對于駢文的體式、格調(diào),艾南英認為:“使人置六經(jīng)、秦漢不道,而降為六朝之卑弱、纖俊、軟靡、巧儷之文”[15](卷一百五十九),“夫文之古者,高也,樸也,疏也,拙也,典也,重也;文之卑而為六朝者,輕也,渺也,詭也,俊也,巧也,俳也”[16](393),“每見六朝及近代王李崇飾句字者,輒覺其俚;讀《史記》及昌黎、永叔古質(zhì)典重之文,則輒覺其雅。”[14](卷一百五十八)在與秦漢、唐宋古文的比較中,艾南英剖析了駢文體制格調(diào)的卑俚輕靡。駢文由于具有他所說的這些弊病,因而被他“視為臭腐”[17](卷一百五十八),遭到他的極力貶斥。

駢文因本身存在的藝術(shù)問題而在明代遭到嚴苛的批評。作為與古文對舉的文體,在正統(tǒng)的士大夫們看來,駢文是極為卑俗的,以致被卑視。明代文學(xué)總體來說是復(fù)古的,而駢文相對于古文,誠如前舉黃淳耀所言“去古甚遠”。由于這一原因,以復(fù)古相號召的前后七子,也是卑視駢文的,“顧自弘、正以來,北地、信陽以及歷下、婁東諸君子,馳騖千古之業(yè),往往下視四六,不屑降體為之”[18](卷二百四十)。正統(tǒng)文人士大夫們?nèi)绱吮耙暡⒈蓷夞壩模蚨壩脑诿鞔且环N弱勢文體,這激起了一些“厭常喜新,慕奇好異”[19](84)、頗具離經(jīng)叛道精神的文人名士推尊駢體之文,以反抗正統(tǒng)文人士大夫們崇尚的秦漢古文或唐宋古文。如屠隆在《文論》中稱揚六朝駢文、貶抑被正統(tǒng)士大夫尊崇的韓愈古文即是其例。這是晚明駢文批評尊體論發(fā)生的原因之一。而晚明駢文批評尊體論發(fā)生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出于享樂的目的。眾所周知,晚明社會彌漫著享樂之風(fēng),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成為人們享樂的對象,這自然也包括文學(xué)。就文學(xué)而言,駢文是最具藝術(shù)美的。因此,駢文作為美好的事物自然進入人們享樂的視野,成為享樂的對象。如明末茅元儀在《七快堂記》中說“心口相商,夢寐呈瑞,得七快焉以下酒”,列舉人生可供享受的七件快事,其一曰“經(jīng)快意”,其二曰“史快”,其三曰“文快,文有四種,曰群家、曰長行、曰小品、曰駢儷。各以其類,恣所心賞”[20](卷二十五)??梢姡壩淖鳛橥砻鲿r期文人名士的享樂對象、審美對象,因其能滿足文人名士的自娛及享樂的欲求而獲得 推尊。

二、晚明駢文批評尊體論的三個層面

其實,在晚明之前,文學(xué)批評領(lǐng)域已開始了對駢體之文的推尊。如“述理學(xué)則推象山、慈湖,論文體則推六朝、《文選》”[21](1801)的王文祿在 《文脈》中就說:“《昭明文選》,文統(tǒng)也,恢張經(jīng)子史也,選文不法《文選》,豈文乎?……夫六朝之文,風(fēng)骨雖怯,組織甚勞,研覃心精,累積歲月,非若后代率意疾書,頃刻盈幅,皆俚語也。”[3](1692)他認為六朝駢文“風(fēng)骨雖怯”,在思想內(nèi)容方面不夠充實、醇厚,但“組織甚勞,研覃心精”,需要作家以更多的藝術(shù)才思結(jié)撰,因而比起“率意疾書,頃刻盈幅,皆俚語”的唐宋古文更具藝術(shù)價值。在與唐宋古文的比較中,王文祿明確地推尊駢體之文。王文祿雖在當時文壇聲名不顯,但他關(guān)于駢文的這種言說,無疑是在明代文學(xué)批評領(lǐng)域舉起了推尊駢文的大旗。因此,在這面大旗的招引下,此后的文人名士紛紛推尊駢體之文。而這些文人名士對駢文的推尊,基本上從以下三個層面展開。

(一) 對駢文存在的合理性辯護

駢文是一種美文,用對偶、典事、藻飾與聲律建構(gòu)其藝術(shù)美。與先秦兩漢的古文相比較,駢偶是駢體文文體的基本特征,無駢偶,即無所謂駢文。駢文之所以被正統(tǒng)文人士大夫們所詬病,其原因之一是駢文的書寫誠如錢鍾書先生所言:“句則散長為短,意則化單為復(fù)。指事類情,必偶其徒。”“辭須數(shù)字相承,遂睹對偶之意?!盵22]追求駢偶,以兩句合成一意。駢文的這種行文上講究雕琢的特點,易導(dǎo)致表達上的不夠流轉(zhuǎn)疏蕩,文氣滯礙,即嘉、隆時期劉繪在《與王翰林槐野論文書》中所說的“專攻偶對,令氣不疏,非文之佳矣”[23](卷一百二十五)。前舉姚希孟、艾南英對駢體之文的批評,針對的就是駢文書寫的這一藝術(shù)缺陷。因此,要想推尊駢文,就必須對駢文在表達上追求駢偶的行文特點進行合理性辯護,改變正統(tǒng)文人士大夫們對駢文的偏見。出于這一考慮,晚明時期的駢文批評家們在這一方面作了不少論述,如萬歷時期的溫純在《詞致錄序》中就這樣說:

或謂四六始徐庾氏,支蔓于兩晉,浸淫于六朝,僻構(gòu)幽深,猥臻綺縟,風(fēng)云月露,魚鳥煙花。繪象而斗一字之奇,駢偶而侈三冬之富。點綴已甚,氣骨無存,此文之靡也。好古者斥焉,胡集為?而又胡以序為?予曰:不然!對偶、音律,自天地剖判以來有之,山峙水流,日晝月夕,八埏度剖,列宿躔分,非對偶乎?水樂蟲絲,松濤竹韻,萬籟隱發(fā),空谷互應(yīng),非音律乎?[24](172)

針對正統(tǒng)文人士大夫們對駢文抱持的偏見,溫純指出:駢文書寫講究的對偶、音律,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自天地剖判以來有之”,而駢文書寫著意經(jīng)營文字的對偶、聲律,不過是對自然現(xiàn)象“山峙水流,日晝月夕”“水樂蟲絲,松濤竹韻”的模擬,本源于自然,因而沒有理由對駢文加以指責。溫純對駢文所作的這些論說,意謂駢文的存在是合理的。雖然其所論不過是重申劉勰《文心雕龍·麗辭》中“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25](588)的緒論,但這在當時鄙視駢文的文學(xué)語境里,極大地推尊駢文之體,無疑具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萬歷時期的屠隆在《文論》中更從駢文獨具的審美價值層面,論證駢文存在的合理性:

由建安下逮六朝,鮑謝顏沈之流,盛粉澤而掩質(zhì)素,繪面目而失神情,繁枝葉而離本根,周漢之聲蕩焉盡矣。然而秾華色澤,比物連匯,亦種種動人。譬之南威、西子,麗服靚妝,雖非姜、姒之雅,端人莊士,或棄而不睨,其實天下之麗,洵美且都矣![26](255)

(二) 對駢文經(jīng)典品質(zhì)的發(fā)掘

清代駢文學(xué)者孫梅指出,駢文乃“以為四六者,應(yīng)用之文章”[1](2)。由于應(yīng)用廣泛,駢文的表達自南宋以來趨向世俗化,如南宋李劉的駢文書寫,“惟以流麗穩(wěn)貼為宗,無復(fù)前人之典重。沿波不返,遂變?yōu)轭悤饩?,公牘之副本,而冗濫極矣”[21](1396)。所以,晚明時期的王志堅在《四六法海·自序》中就說:“至其末流,乃有諢語如優(yōu),俚語如市,媚語如娼,祝語如巫?;驈娪糜舱Z,或多用助語。直用成語而不切,疊用冗語而不裁?!盵28](自序)駢文書寫因應(yīng)用廣泛而致世俗化,由此而遭到前文所舉明代正統(tǒng)文人士大夫們的詬病。因此,推尊駢文,為駢文文體正名,改變?nèi)藗兯枷胍庾R中關(guān)于駢文文體托體不尊與“至卑至陋”“臭腐”的文學(xué)觀念,必須發(fā)掘駢文的經(jīng)典品質(zhì),體認駢文文體的高貴典雅。這一運思落實到駢文的批評實踐中,就有了溫純?nèi)缦碌恼撜f:

在這段文字中,溫純指出:每個時代都不乏徐陵、庾信這樣的駢文大師,他們的駢文書寫 往往是鑄經(jīng)熔史的。如讓武則天嗟贊的駱賓 王的《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一文中“一坯(一作“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聯(lián),乃是對《論語·泰伯》中“可以托六尺之孤”的化用;王勃《滕王閣序》中膾炙人口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聯(lián),乃是對庾信《馬射賦》“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的化用;“推誠任數(shù)之疏”是指唐朝陸贄的《興元論續(xù)從賊中赴行在官等狀》,其中有“項氏以滅,劉氏以昌,蓄疑之與推誠,其効固不同也”與“任數(shù)御物,物終不親”諸語,“推誠”出自《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抱德推誠,天下從之”,“任數(shù)”出自《韓非子·制分》“任數(shù)不任人”;“朱耶赤子之聯(lián)”是唐末盧汝弼所作檄文中的一聯(lián):“致赤子之流離,自朱耶之版蕩”[29](26),其中“赤子”一語出自《孟子·離婁》“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而“版蕩”,《詩經(jīng)》有《板》《蕩》兩篇;“饑寒疾病”一語是指蘇軾《謝量移汝州表》“疾病連年,人皆相傳為已死;饑寒并日,臣亦自厭其余生”一聯(lián),“饑寒”語出《孟子·梁惠王下》“黎民不饑不寒”,“疾病”語出《禮記·檀弓》“曾子寢疾,病”等;“漂杵燎原”是指唐代文學(xué)家寇豹所作《赤賦》中的“田單破燕之日,火燎平原;武王伐紂之時,血流漂杵”一聯(lián)[30](438),“火燎平原”,是對《尚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的化用,“血流漂杵”則語出《尚書·武成》,《孟子·盡心下》也曾予以討論。由此可見,駢文的造語不少源自經(jīng)典,富含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既然駢文書寫“取材于經(jīng),葉律以雅”,與經(jīng)典尤其是與十三經(jīng)的關(guān)系是如此密切,“何可少之”呢?所以,“取材于經(jīng),葉律以雅”的駢文在文體、格調(diào)上“豈只五色之紅紫、六經(jīng)之鼓吹?”[24](173)人所共知,六經(jīng)在中國學(xué)術(shù)中的地位最高。溫純在此發(fā)掘的駢文書寫的經(jīng)典品質(zhì),將駢文視為“六經(jīng)之鼓吹”,其中推尊駢體之意是不言而喻的。他對駢文經(jīng)典品質(zhì)的發(fā)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正統(tǒng)文人士大夫們鄙視駢文的文學(xué)觀念。

(三) 對駢文實用功能的闡發(fā)

一般來說,駢文是一種美文。因此,在人們的文學(xué)觀念中,駢文形式華美而內(nèi)容空洞,即所謂“砌輳勝而意脈微,纂組工而本質(zhì)喪”(見前引)。似乎如近人胡樸安所言:“駢儷之文,為美術(shù)之一種,無當于實用?!盵31](9112)但事實上,駢文在社會生活中應(yīng)用廣泛,有很強的實用性。清代駢文學(xué)者孫梅在《四六叢話》中所論述的27種駢文文體中,除去騷、賦、談諧等數(shù)種外,其余諸種駢文所包含的文體(包括贊、記、序、頌之類),均屬于應(yīng)用性文體;而作為應(yīng)用文體,駢文則自然具有實用性。如啟這種文體,其實用功能大致有謝啟、通啟、定婚啟、聘婚啟、賀啟、小賀啟等,基本上是日常生活中交際應(yīng)酬的具體應(yīng)用。因此,闡發(fā)駢文的實用功能,也是晚明時期駢文批評家們駢文尊體批評的一個重要的層面。沈懋孝在《論四六駢體》中對表這種駢文文體的論述,頗見當時駢文批評家們的尊體訴求:

余嘗折衷而論之:如陳謝、如辭職、如諫事、如進規(guī),用論議行文,情志始暢。若夫國之大慶、大典,必待鋪張;賜物之一衣一馬,尤須描寫。若斯之類,豈可無掞藻摛菁之筆哉!亦顧所用何如耳!兩能兩擅,權(quán)尺勻停,在后來英俊所自樹矣![31](卷九十六)

沈懋孝認為駢文表體文主要用于向君主陳謝、辭職、進諫等,這其實揭示了表體文所具的實用功能。就表達而言,駢體文以鋪敘描寫、雕章琢句見長。而“國之大慶、大典,必待鋪張;賜物之一衣一馬,尤須描寫”,這些題材正是賀表、謝表等表體文所表達的,正好能發(fā)揮駢體文的優(yōu)點,“若斯之類,豈可無掞藻摛菁之筆哉!”需要借助駢文“掞藻摛菁”的表達特點對這些題材予以表現(xiàn)。而駢文之外的其他文體,在表現(xiàn)這些題材方面,則未免捉襟見肘,有很大的局限性。正是因為在“國之大慶、大典”等方面需要駢文潤色鴻業(yè),粉飾盛世,在沈懋孝看來,駢文并非像正統(tǒng)文人士大夫所指責的那樣毫無實用性,而是“顧所用何如耳”。沈懋孝關(guān)于駢文的這些論說,抉發(fā)了駢體文所具的實用功能。類似的論說還見于李維楨的《四六效顰序》:

四六之文,其體備于六朝,而其用繁于今。今之用,莫若表、啟,而啟為最……于以事上,見為恭順,以故用之表、啟為宜。表不常用,啟則尊親平交,一切可喜事,皆得施用,故最 繁。[32](682)

李維楨指出作為駢文重要文體之一的啟體文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切可喜事,皆得施用,故最繁”,應(yīng)用極為廣泛。而從晚明時期頗具代表性的駢文選本《詞致錄》與《四六法?!穪砜?,其中的表、啟兩類文所占比例在《詞致錄》中超過74%,在《四六法?!分屑s占50%①。表、啟這兩類駢文在全編中所占比例如此之大,說明晚明文士非常重視這兩種應(yīng)用性很強的駢文文體。與《詞致錄》《四六法?!穼Ρ?、啟這兩種駢文文體重視相一致的是,沈懋孝、李維楨對表、啟這兩種駢文在國家政治生活與人們?nèi)粘I钪袑嵱眯缘年U發(fā),在某種意義上有力地論證了駢文存在的不可替代性,駁斥了人們文學(xué)觀念中駢文“無當于實用”的偏見。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能夠清晰地認識到:晚明時期駢文批評家之推尊駢文,雖然沒有與對駢文抱有偏見的正統(tǒng)文人士大夫們進行正面交鋒,但在他們論述的話語里,潛隱著與他們觀點、態(tài)度對立的另一方。也就是說,他們的駢文尊體論說話語里已包含著批評行為原因的解釋。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確晚明時期駢文批評的尊體論是如何展開的,以及駢文批評家們?yōu)橥谱瘃壩?、消除人們關(guān)于駢文的偏見所付出的努力。而批評家們發(fā)出的這些駢文尊體論說,在明代這樣一個頗為鄙視駢文的文學(xué)語境里,無疑具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

三、駢文尊體論的意義

既然晚明時期的文士們是如此推尊駢體之文,那么,需要進一步討論的是:他們對駢體之文的這種推尊在當時具有怎樣的意義呢?

首先,促進了對駢文的認識?!端膸烊珪偰俊芳俊端牧ê!诽嵋獙懙溃骸扒貪h以來,自李斯《諫逐客書》始點綴詞華,自鄒陽《獄中上梁王書》始疊陳故事,是駢體之萌也……沿及晉、宋,格律遂成;流迨齊、梁,體裁大判,由質(zhì)實而趨麗藻,莫知其然而然?!盵21](1719)駢文由萌芽到定型,是一個長期發(fā)展的過程。人們對駢文的認識,也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早在齊梁時期,劉勰在《文心雕龍·麗辭》篇中指出:“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從自然生靈“支體必雙”的角度論證駢文存在的必然性與合理性。此后的一千多年間,批評家們雖然對駢文有多方面的討論,但由于受反駢思維的慣性制約,在駢文生成論方面的探討并無多大的進展。而溫純在劉勰自然生靈“支體必雙”的駢文生成論的基礎(chǔ)上,認為駢文的對偶、聲律源自自然界,是對自然界“日晝月夕”“松濤竹韻”等的效法與模仿,亦即本于自然。相比較而言,溫純對駢文生成的本體解釋更為細致、深入,將駢文存在的必然性與合理性的本體解釋向前推進了一步,這是他對駢文生成理論的一個發(fā)展。正如我們習(xí)知的那樣,駢文是一種美文,以其藝術(shù)美提供給人們視覺、聽覺上的審美享受??墒?,自劉勰以來,人們對駢文的藝術(shù)美所具有的獨立審美價值,缺乏足夠的認識。宋代駢文批評專著有多種,如《四六話》《四六談塵》《辭學(xué)指南》等,但都是對駢文寫作技法的研討,并不曾觸及駢文形式美所具有的獨立審美價值。而晚明時期屠隆在《文論》中指出駢文“秾華色澤,比物連匯,亦種種動人”,“洵美且都”,抉發(fā)了駢文形式美獨立的審美價值。對于駢文形式美獨立的審美價值,前人可能已意識到,但從沒有像屠隆這樣明確地闡述過。因此,屠隆對駢文形式美獨立審美價值的這種抉發(fā),可謂是道前人所未道,具有重要的理論創(chuàng)新意義。盡管溫純、屠隆對駢文的生成與獨立審美價值所作的這些闡發(fā)是出于推尊駢文之體的目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這些論說大大地促進與豐富了人們對駢文的 認識。

其次,提升了駢文的文學(xué)地位。如前所述,在明代尤其是晚明以前,駢文的文學(xué)地位相對古文而言,是不高的,受到了嚴重的歧視。即使在晚明時期,駢文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復(fù)蘇的趨勢,對駢文持鄙視態(tài)度的還大有人在。如明亡后旅居日本的朱舜水(之瑜)曾在回答“問六朝、唐宋文如何分別”時,還堅持認為,“六朝文要少讀,肉厚而氣不清,文品不高”[33](101)??梢姡梢曬壩牡奈膶W(xué)觀念在正統(tǒng)文人士大夫的意識中是何等根深蒂固。經(jīng)過溫純、屠隆、沈懋孝、李維楨等人對駢文之體的大力推尊,雖然駢文的文學(xué)地位仍然不能與古文同日而語,但相比較于此前而言,還是大有提高的。晚明時期駢文文學(xué)地位的提升,在當時人們的文學(xué)觀念中是有所體現(xiàn)的。如張溥在《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的自序中就說:

椎輪大路,不廢雕幾,月露風(fēng)云,無傷氣骨,江左名流,得與漢朝大手同立天地者,未有不先質(zhì)后文,吐華含實者也。人但厭陳季之浮薄而毀顏、謝,惡周、隋之駢衍而罪徐、庾,此數(shù)家者,斯文具在,豈肯為后人受過哉?[34](2)

其中的“漢朝大手”,是指賈誼、晁錯、司馬相如、司馬遷、班固、劉向、揚雄諸人。這些人中,大多以后人所說的古文即散體文著稱于世,尤以司馬遷為最。張溥認為六朝駢文名家可以與“漢朝大手同立天地”,這意味著在他的文學(xué)觀念中,駢體文與古文的文學(xué)地位是同等的。作為杰出的學(xué)者、文學(xué)家,張溥對駢文所持的看法代表了當時的文學(xué)潮流。而一般人對駢文的態(tài)度,在反映文學(xué)觀念的變遷方面尤具典型意義。這一點,明末黃淳耀《董圣褒房稿序》中的一段文字為我們提供了了解當時一般人對駢文態(tài)度的珍貴史料。他說:

二十年來制舉業(yè)之文凡數(shù)變,始剽諸子,繼填六經(jīng),繼又傅會諸史,近則六朝之丹雘粉澤,無不竊焉。[7](665)

“六朝之丹雘粉澤”無疑是指駢文。被人們視為神圣的舉業(yè)文字乞靈于六朝駢文,這一歷史事實充分表明士子們希望借助六朝駢文的藝術(shù)表達,博取舉業(yè)上的成功。由此可見,人們不再鄙視駢文,而是對駢文極為重視。我們知道,嘉靖時期的歸有光以古文為時文,對八股文進行改造,因而成為一代八股文大師,在明代有王、唐、歸、胡之說。而晚明時期士子融駢文入八股文,這反映了在當時的文學(xué)觀念中,駢體文的文學(xué)地位較之以前大有提升,已經(jīng)不亞于古文了。而據(jù)上海圖書館所編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晚明時期的駢文選本多達三十多種,如《詞致錄》《堯山堂偶雋》《四六法?!贰端牧惥帯贰段膬贰端牧鶅返?。這一時期的駢文選本如此之多,這只能是駢文的文學(xué)地位在人們的文學(xué)觀念中大有提升而出現(xiàn)的結(jié)果,人們對駢體文基本上已不再采取排斥的態(tài)度,而是由衷的欣賞。因此,駢文的文學(xué)地位在人們文學(xué)觀念中的提升,我們認為,很大程度上應(yīng)歸因于晚明時期批評家們對駢文的推尊。

再次,推動了駢文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在晚明之前,致力于駢文創(chuàng)作的作家寥若晨星,為人們所知的只有皇甫汸、黃省曾、唐寅、徐禎卿等。嘉靖時期,由于明世宗朱寬熜好道,導(dǎo)致駢體文文體之一青詞的短暫繁榮②。而晚明時期,由于駢文批評家們推尊駢體之文,促進了人們對駢體文的認識,提升了駢文的文學(xué)地位,改變了人們關(guān)于駢文的文學(xué)觀念,而人們文學(xué)觀念的改變必然在他們的創(chuàng)作中體現(xiàn)出來。因此,進入晚明時期,從事駢文創(chuàng)作的作家日漸增多。趙南星《廢四六議》中的一段話,最能反映晚明時期駢文創(chuàng)作的這種變化:

余自萬歷乙亥(1575),結(jié)發(fā)薄游,士大夫書札往來,直抒情愫,鮮有用四六者。當司理時,座主為相,亦以散書聞,固亦未嘗以為不恭也。至癸巳(1593)罷官,乃有以四六來者。[35](卷八十二)

從“萬歷乙亥”到“癸巳”,前后不過20年,“士大夫書札”出現(xiàn)了由“鮮有用四六者”到“乃有以四六來者”的變化,駢文創(chuàng)作由此前較為沉寂轉(zhuǎn)為勃興。晚明時期熊明遇在《會應(yīng)草敘》所說的“萬歷中,王元美、李于鱗、劉子威輩淪謝,天下忽然學(xué)六朝人雋語”[36](卷六),正好可與趙南星《廢四六議》中的這段話相互映證。不僅如此,駢文創(chuàng)作在晚明時期有愈來愈興盛之勢。如吳應(yīng)箕在《與劉輿父論古文詩賦書》述及晚明時期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時說:“小有才致,便趨入六朝,流麗華贍,將不終日而靡矣?!盵37](545)而文德翼則說:“烈皇帝時,學(xué)官弟子皆好為六朝駢麗之文?!盵38](卷四)吳、文二人的描述或許有些夸張,但至少反映了當時文學(xué)創(chuàng)作好駢的風(fēng)尚。由此可見,駢文創(chuàng)作在晚明時期是何等的蓬勃興盛了,即使清代號稱駢文中興也不過如此。這種文學(xué)現(xiàn)象的發(fā)生,晚明時期駢文批評的尊體論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不應(yīng)低估。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晚明時期駢文創(chuàng)作趨于勃興,與這一時期駢文批評家推尊駢文有一定的因果關(guān)系;甚至可以說,晚明時期駢文批評家在推尊駢文的同時,也推動了這一時期駢文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

四、結(jié)語

晚明時期的駢文批評相當活躍,推尊駢文是當時駢文批評家的一個重要話題。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晚明時期駢文批評家們之推尊駢文,固然有將駢文作為審美對象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出于對此前正統(tǒng)文人士大夫們鄙視駢文的一種反動。而他們在論說過程中,對駢文存在的合理性辯護、經(jīng)典品質(zhì)的發(fā)掘與實用功能的闡發(fā),應(yīng)該說,確實達到了推尊駢文的目的。而他們對駢文的這種推尊,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價值與文學(xué)史意義,促進了人們對駢文的認識,提升了駢文的文學(xué)地位,改變了人們關(guān)于駢文的文學(xué)觀念,并推動了駢文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關(guān)于晚明時期駢文創(chuàng)作的勃興,還有許多課題需要我們作深入的研究,希望有更多的學(xué)者將研究的目光投到晚明時期的駢文創(chuàng)作領(lǐng)域,拓深我們對這一領(lǐng)域的認識。

① 《詞致錄》共選錄駢文687篇,其中表體文204篇,啟體文305篇,兩者合計占全編的74.1%;《四六法海》共選錄駢文627篇,其中表體文189篇,啟體文119篇,兩者合計約占全編的50%。

② 沈德符《萬歷野獲編》有一條《四六》:“惟世宗奉玄,一時撰文諸大臣,竭精力為之,如嚴分宜、徐華亭、李馀姚,召募海內(nèi)名士幾遍。爭新斗巧,幾三十年,其中豈少抽秘騁妍、可垂后世者!惜乎鼎成以后,概諱不言。然戊辰庶常諸君,尚沿余習(xí)。以故,陳玉壘、王對南、于谷峰輩,猶以四六擅名,此后遂絕響矣!又嘉靖間倭事旁午,而主上酷喜祥瑞,胡梅林總制南方,每報捷獻瑞,輒為四六表,以博天顏一笑。上又留心文字,凡儷語奇麗處,皆以御筆點出,別令小內(nèi)臣錄為一冊。”參見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270頁。

[1] 孫梅. 四六叢話[M]. 李金松, 校點. 北京: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2010: 11.

[2] 劉麟生. 中國駢文史[M]. 北京: 東方出版社, 1996: 94.

[3] 王水照. 歷代文話[M]. 上海: 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 2007: 3648.

[4] 蔡景康. 明代文論選[M]. 北京: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93: 17.

[5] 張廷玉. 明史[M]. 北京: 中華書局, 1974: 7222.

[6] 魏校. 莊渠遺書: 卷四、卷十五[M].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影印本.

[7] 黃淳耀. 陶庵全集: 卷二[M]. 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

[8]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集解[M]. 王利器, 集解. 北京: 中華書局, 1993: 67.

[9] 孫承恩. 文簡集: 卷三十[M]. 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

[10] 劉麟生, 方孝岳, 瞿兌之, 等. 中國文學(xué)七論[M]. 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2007: 166.

[12] 艾南英. 與陳人中論文書[C]// 蔡景康. 明代文論選. 北京: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93: 387, 389.

[13] 陳寅恪. 寒柳堂集[M]. 北京: 三聯(lián)書店, 2001: 72.

[14] 艾南英. 答夏彝仲論文書[C]// 黃宗羲. 明文海卷一百五十八. 涵芬樓鈔本.

[15] 艾南英. 再與周介生論文書[C]// 黃宗羲. 明文海卷一百五十九. 涵芬樓鈔本.

[16] 艾南英. 與周介生論文書[C]// 蔡景康. 明代文論選. 北京: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93: 393.

[17] 艾南英. 再答夏彝仲論文書[C]// 黃宗羲. 明文海卷一百五十八. 涵芬樓鈔本.

[18] 顧起元. 啟雋類函序[C]//黃宗羲, 明文海卷二百四十. 涵芬樓鈔本.

[19] 于慎行. 谷山筆塵[M].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 84.

[20] 茅元儀. 石民四十集: 卷二十五[M].明崇禎刻本.

[21] 永瑢. 四庫全書總目[M]. 北京: 中華書局, 1965: 1801.

[22] 錢鍾書. 上家大人論駢文流變書[J]. 光華半月刊, 1932, 1(7): 7.

[23] 劉繪. 與王翰林槐野論文書[C]// 黃宗羲. 明文海卷一百五十二. 涵芬樓鈔本.

[24] 溫純. 詞致錄序[C]// 李天麟. 詞致錄卷首.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27冊本.

[25] 劉勰. 文心雕龍[M]. 范文瀾, 注. 北京: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58: 588.

[26] 屠隆. 文論[C]// 蔡景康. 明代文論選. 北京: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93: 255?256.

[27] 屠隆. 論詩文[C]// 蔡景康. 明代文論選. 北京: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93: 269?270.

[28] 王志堅. 四六法?!ぷ孕騕M]. 明天啟刊本.

[29] 孫光憲. 北夢瑣言[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26.

[30] 阮閱. 詩話總龜[M]. 北京: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87: 438.

[31] 沈懋孝. 論四六駢體[C]// 黃宗羲. 明文海卷九十六. 涵芬樓鈔本.

[32] 李維楨. 四六效顰序[C]// 李維楨. 大泌山房集卷十三.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50冊本.

[33] 朱之瑜. 舜水先生文集: 卷二十二[M]. 續(xù)修四庫全書1385冊.

[34] 張溥. 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題辭注[M]. 殷孟倫, 注. 北京: 中華書局, 2007: 2.

[35] 趙南星. 廢四六議[C]// 黃宗羲. 明文海卷八十二. 涵芬樓鈔本.

[36] 熊明遇. 文直行書詩文·文選: 卷六[M]. 清順治十七年熊人霖刻本.

[37] 吳應(yīng)箕. 樓山堂集卷十五[M]. 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388冊.

[38] 文德翼. 求是堂文集卷四[M]. 明末刻本.

Holding in esteem for the style: Pursuit for theory on criticizing parallel prose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LI Jinso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There were many themes about criticizing parallel prose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mong which a very important one lies in holding in esteem for parallel prose style. Reasons involve, of course, taking the parallel prose an aesthetic object, but more a reaction against the tendency before that orthodox writers and intellectuals despised parallel prose.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critics of parallel prose, in the process of holding in esteem for parallel prose style, defended the fairness of the existence of parallel prose, explored its classic quality and elucidated its practical function, hence, to be more exact, essentially achieving their purpose of holding in esteem for the style. And their esteem indicates extremely important value in theory and significance in literary history, that is, promoting people's recognition of parallel prose, elevating literary status of parallel prose, altering people’s literary concept of parallel prose, and pushing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osing parallel prose.

parallel prose; the late Ming Dynasty; holding in esteem for; criticism

10.11817/j.issn. 1672-3104. 2020.04.004

I222.5

A

1672-3104(2020)04?0026?09

2019?12?04;

2020?04?16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明清駢文文獻整理與研究”(18ZDA251)

李金松,湖北廣濟(今武穴市)人,文學(xué)博士,河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明清詩文,聯(lián)系郵箱:lijinsong1984@sohu.com

[編輯: 胡興華]

猜你喜歡
駢文文學(xué)
北魏新貴族的形成與駢文的新變
論駢文的發(fā)展與影響
畢沅幕府與清中葉駢文復(fù)興
晚清駢文研究述論
我們需要文學(xué)
論明清之際駢文的經(jīng)典化
“太虛幻境”的文學(xué)溯源
對“文學(xué)自覺”討論的反思
文學(xué)病
我與文學(xué)三十年
石门县| 天长市| 永春县| 泰安市| 望江县| 红河县| 台东县| 沙洋县| 湖州市| 玛曲县| 孟津县| 长海县| 吉林省| 巴彦淖尔市| 泾川县| 台中市| 长阳| 金塔县| 历史| 巩留县| 宽甸| 包头市| 龙胜| 景谷| 六枝特区| 武城县| 逊克县| 芷江| 樟树市| 玉田县| 松滋市| 博客| 岱山县| 潞西市| 天气| 积石山| 兴城市| 易门县| 南充市| 来凤县| 临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