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璐
摘要: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若能針對學生常見的疑惑和易犯的錯誤進行教學,那么一定能提高課堂實效。本文以《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為例進行這一方面的探討。
關鍵詞:課堂實效 ?民族工業(yè) ?歷史概念 ?時間觀念
提高課堂的實效,一直是一線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在課堂中,教師如果能針對學生常見的疑惑以及練習、考試中易犯的錯誤進行教學,那么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對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這一專題進行探討。
一、學生常見的疑惑及錯誤
(一)歷史概念模糊不明、混亂
本專題是高中經濟史模塊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史對于學生而言術語繁多且難以理解。專題涉及的概念就多達十幾個,而現行教材對概念的解釋很少。比如有學生一看到目錄就產生這樣的疑惑:民族工業(yè)是否等同于中國資本主義?除此之外,自然經濟的解體與中國資本主義的關系也讓學生困惑,還有買辦、洋務企業(yè)、官僚資本等概念。
(二)時間觀念模糊,階段特征不清
本專題要求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中國資本主義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脈絡,包含了六個時期,要求學生掌握每個時期影響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因素、發(fā)展概況等,知識點較多。學生反映學習單個時期似乎簡單,但學完全部之后史實容易混淆,這暴露了學生時間觀念的疏漏。
(三)對于數據圖表類題型難以下手
數據圖表類題型是必修二的常見題型,本專題也常出現這類題型,而這恰恰是學生較為薄弱的,很多學生反映看不懂圖表或者沒法從中獲取完整的信息,失分率偏高。
二、解決疑惑的方法
(一)注重概念教學,通過多種方式講清重要概念
“歷史概念是以歷史理論為指導,是人們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的最本質的認識?!辈桓闱宄v史概念,會導致史實、史學觀點都難以理解,很多歷史試題往往會從不同角度考查學生對重大歷史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不少學生對歷史概念的理解往往簡單而片面,對歷史概念或專有名詞識記不牢,導致他們在解題時不知所措或頻頻出錯。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重視歷史概念的教學,強化學生對歷史概念的準確理解與掌握。
歷史概念教學手段有講述法、圖示法、材料教學法、練習法等,下面筆者將用這些方法對本課的一些重要概念進行解析。
1.講述法
講述法是常見的方法,但這種方法要取得較好的效果,表述時用詞一定要簡練,對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尤其要點出關鍵,通過關鍵詞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厘清歷史概念之間的細節(jié)性差異。比如本專題的近代工業(yè)、近代民族工業(yè)、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三個相近的概念是學生易混淆的,可以讓學生先通過關鍵詞法進行觀察、比較,學生對“近代”大多會誤認為是時間的近代,教師應強調近代是指機器生產。民族工業(yè)則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強調“民族性”,與外商企業(yè)相區(qū)別,狹義指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本專題所指的民族工業(yè)主要是狹義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
2.圖示法
圖示法是對講述法更好的補充。圖示能更直觀生動地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呈現出來,能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如用講述法分析完上面三個概念后,可用以下圖示:
3.材料教學法
對于一些非典型的概念還可以直接引用一些材料進行解釋,如官僚資本。筆者直接引用了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文中的解釋:“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在他們當權的二十年中壟斷了全國的經濟命脈;這個壟斷資本和國家政權結合在一起,成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從材料中學生就能理解官僚資本出現的時間和特征了。
4.練習法
通過以上幾種方法講清概念后,最后可以通過練習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以此來加深和鞏固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
例1:19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并存的經濟成分有( ?)
①自然經濟 ②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 ③洋務企業(yè) ④外商企業(yè)
A.①②③ ? ?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例2:下列經濟屬于近代民族工業(yè)的是( ?)
①自然經濟 ②外商企業(yè) ③洋務企業(yè) 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 ⑤官僚資本主義企業(y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二)厘清歷史時序,加深歷史理解
聶幼犁教授認為:“時間或時序不僅是歷史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正確反映、表達客觀歷史不可或缺的基本坐標。”可見,注重時序是歷史學科的特點?,F在高考題以學科素養(yǎng)立意,考查學生時間觀念的試題也越來越多。本專題涉及的歷史時間跨度長、內容多而雜,學生反映太難記,容易混亂。由于學生所說的“記”往往屬于機械性記憶,因此光靠教師課堂上的講授,效果并不理想。歷史學習更需要理解性記憶,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親自操作和思考的過程中充分理解記憶,對此筆者做了以下嘗試。
1.指導學生制作時間軸,構建歷史發(fā)展脈絡
時間軸簡單易懂,知識體系時序清晰,方便記憶,是構建時序觀較為常用的方法。制作時間軸的過程就是學生利用教師講授和課本內容按時間順序對歷史事件進行整理的過程,從中學生可以根據時序性發(fā)展理順歷史發(fā)展脈絡。
在學完本專題后,筆者鼓勵學生分組自制時間軸,接著安排小組間互相交流,取長補短,進行補充、修改后再分別展示,最后筆者進行點評,指出亮點和不足,并補充拓展,如針對學生歷史分期的薄弱,可以補充講解按政權晚清政府、民國政府(北洋軍閥政權、南京國民政府)的更替來進行分期;補充世界史知識,可拓展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世界經濟大危機等相關知識。
時序觀念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于現行的高中教材是專題史,缺乏時序性,因此在學完每個專題或某段歷史后,教師都可鼓勵學生自制時間軸或大事年表來輔助記憶重大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梳理歷史發(fā)展的線索和脈絡。
2.從歷史表象中發(fā)現本質,探尋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培養(yǎng)時間觀念不能僅停留在記憶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點和順序上,還應思考歷史事件內在的關系,進而揭示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本專題民族工業(yè)發(fā)展每個時期的原因都是學生必須掌握又容易混淆的,在已完成的時間軸上,筆者指導學生對每個時期進行對比,找出異同,師生共同制作出對比表格。接著筆者就表設問,設置層層遞進的問題:①影響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因素分別有哪些?(有利因素學生從表格中很容易得出)②民族工業(yè)及民族資產階級的特點有哪些?③民族資本主義的歷史作用?通過問題誘發(fā)學生深入思考。
(三)加強數據圖表類材料題型的有針對性的訓練
近幾年,高考卷呈現出數據圖表材料不斷增多的趨勢,這類題型往往以數據圖表、各種柱狀圖及坐標曲線等為載體,考查學生能否從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進行分析歸納及知識遷移等較高層次的歷史學科能力,而學生的數字信息轉化為歷史信息的能力相對不足,因此必須加強這類圖表材料的閱讀答題訓練。
首先要掌握讀圖的方法。由于學生平時接觸的大多為文字材料,沒有掌握圖表類材料的閱讀方法,因此他們遇到這類材料時往往容易出現只看整體而遺漏細節(jié),只看表面而忽視本質等問題。必修二中圖表類材料較多,在日常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加強此類材料的閱讀方法指導,可以按以下三步進行。第一步:看材料。指導學生仔細認真地閱讀全部材料,不放過任何細節(jié),如標題、提示語、表格所反映的時空與數據的變化、注釋等。第二步:審設問。設問是數據圖表題的落腳點和出發(fā)點,應根據設問明確答題方向,對圖表中的數據進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篩選出所需的有效信息。第三步: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要把發(fā)掘的圖表信息轉化為文字信息,然后聯系教材所學知識,揭示其深層隱含信息,接著精選一些常見的題型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以上是筆者針對學生的困惑和易錯點進行的一些教學實踐。如何提高課堂的實效,任重道遠,今后還要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參考文獻:
\[1\]聶幼犁.歷史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09.
\[2\]聶幼犁.盯住試題的關鍵詞:何時(一)[J].歷史教學(中學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