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彤
(沈陽市紅十字會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13)
冠心病是諸多老年疾病中對患者身體健康影響較大,疾病周期較長,發(fā)病率相對較高,能夠引發(fā)較多臨床并發(fā)癥和不良事件的常見疾病之一[1]。是心血管疾病中發(fā)病趨勢逐漸升高的病種,已經(jīng)罹患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是發(fā)生冠心病的高危人群[2]。根據(jù)多項臨床調(diào)查結果顯示,長期保持不良生活作息能夠增加冠心病的發(fā)病率。該疾病具有相當多的臨床癥狀,集中發(fā)病與高齡人群,對其生活質量造成了較大的負影響。在治療過程中加強護理干預,通過認知行為的引導能夠有效提高療效,加快疾病恢復速度。本文結合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124例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診斷為“冠心病”的患者展開研究,資料與方法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124例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診斷為“冠心病”的患者。數(shù)字盲選法隨機分組,62例實施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62例實施認知行為干預(研究組)。對照組62例:男性36例,女性26例,年齡43~79歲,平均(56.9±3.6)歲,平均病程(1.55±0.6)年,病情:Ⅱ級以下34例,Ⅲ級28例;研究組62例: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齡40~78歲,平均(55.3±3.4)歲,平均病程(1.48±0.9)年,病情:Ⅱ級以下33例,Ⅲ級29例;兩組資料無差異,P>0.05。研究前患者知情且同意,研究方案獲得醫(yī)療倫理委員會的審批,研究成立。
排除標準:依從性差、合并嚴重腦血管疾病、神經(jīng)障礙、凝血障礙、重度精神疾病不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的患者。納入標準:冠狀動脈造影后確診為“冠心病”依從性較好、未出現(xiàn)腦神經(jīng)壓迫性障礙、自我認知情況良好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結合一般資料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以往重大疾病史,聯(lián)合家屬了解其心理情緒,使用情緒評估量表對情緒展開評估。遵醫(yī)囑展開輔助檢查。結合檢查結果詢問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壓或者血脂過高以及血糖水平異常的疾病類型。曾經(jīng)是否發(fā)生過休克以及冠心病引發(fā)的突發(fā)疾病等。根據(jù)疾病調(diào)查結果實施相應的病情管理和指標管理。
1.2.2 認知行為干預(研究組):①放松訓練:治療期間應及事故及患者的情緒和心理變化,及時告知治療進度以及治療效果。結合每日的病情監(jiān)測結果告知患者疾病的發(fā)展趨勢,給予性絕對的心理支持以及語言鼓勵。護理人員需具備主動意識,通過主動溝通,主動交流、主動病情評估緩解患者的擔憂情緒,并改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防備心理和抵觸心理[3]。護理過程中可結合四肢按摩緩解患者長期臥床的疲憊感,拉近護患關系,提高其依從性和治療過程中的配合意識[5]。②認知護理:展開健康教育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溝通詢問患者疾病干預期間出現(xiàn)的癥狀,同時總結不良生活習慣,結合典型病例通過健康宣教進行講述,以專業(yè)的講解使患者對自身的行為和疾病認知提出疑問并主動詢證和糾正[6]。根據(jù)患者的自我認知性狀以及不良生活行為的自我糾正現(xiàn)狀展開及時評估。在規(guī)定的護理階段內(nèi)展開“再次教育”管理[7]。管理過程中強調(diào)飲食習慣以及睡眠習慣對疾病產(chǎn)生的影響,告知良好依從行為下的治療結果,刺激患者對疾病恢復的愿望。③睡眠管理:管理前評估患者的初始睡眠情況,制定睡眠管理計劃,分別針對每日的睡眠時間對睡前活動進行干預和限制[8]。計劃中明確覺醒時間,并在規(guī)定睡眠前30 min展開睡眠干預,囑咐患者及其家屬提前鋪好床被,告知熄燈時間,提前30 min臥床并停止一切活動,通過行為和心理的暗示輔助入眠。睡眠管理中可結合環(huán)境護理,及時關閉窗簾關閉床頭燈,控制一切醫(yī)療器械發(fā)出的工作聲音,降低噪音分貝,保持安靜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
1.3 評價指標:評價兩組患者的(PSQI)睡眠質量評分,同時評價兩組患者的健康狀態(tài)和護理后的情緒改善效果。睡眠質量評價采取“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分量表”,從(睡眠質量、睡眠障礙、睡眠時間、覺醒時間、藥物催眠時間等)幾個維度展開反向評估,總分30分,評分越高說明質量越差。使用SF-36健康量表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態(tài),從(生理、軀體、社會、心理、情感、精神)等幾個維度展開評估,每項50分,評分越高說明護理效果越好。利用SAS,SDS焦慮抑郁情緒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效果。0分:正常;≥6分:重度;1~3分:輕度;4~6分:重度。評分越高不良情緒越激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研究過程使用SPSS24.0統(tǒng)計學軟件,其中“n”代表例數(shù),計數(shù)資料:[n(%)],用χ2檢驗;表示計量:±s,用“t”檢驗。“P”代表差異,統(tǒng)計成立時P<0.05。
2.1 兩組患者的PSQI評分(分):兩組護理前的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分無差異,護理后研究組的睡眠評分較對照組好,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PSQI評分(分,±s)
表1 兩組患者的PSQI評分(分,±s)
2.2 對比兩組的S-F6生活質量(分):經(jīng)SF-36健康量表評估后,研究組各項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的S-F6生活質量(分,±s)
表2 對比兩組的S-F6生活質量(分,±s)
2.3 對比兩組SAS,SDS情緒評分(分):兩組均采取SAS,SDS焦慮抑郁情緒量表評價,研究組的情緒評分較對照組低,不良情緒改善效果較顯著,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SAS,SDS情緒評分(分,±s)
表3 對比兩組SAS,SDS情緒評分(分,±s)
冠心病能夠導致患者出現(xiàn)前心區(qū)疼痛,主要是因冠狀動脈發(fā)生粥樣化病理改變后導致血管腔狹窄或者完全阻塞的癥狀[9-12],冠心病具有一定的病死率,因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供氧不足影響心肌收縮和心房搏動。疾病治療周期較長對患者的情緒以及身心能夠造成較大的損害,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導致冠心病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通過良好的行為干預以及認知干預能夠引導患者加強對疾病的自我認知,從而提高護理效果和治療效果。認知行為干預在臨床護理中起到的應用效果較為顯著,主要能通過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接受度,提高患者的依從性[13]。在接受認知行為護理前多數(shù)患者對自身的行為以及錯誤的生活方式不具有正確的認知,這種現(xiàn)象能夠導致患者的疾病治療過程延長。護理過程中通過主動的護理干預充分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積極改善患者對護自身疾病的錯誤認知,并且充分提高依從性和治療過程中的配合意識。為了證明認知行為護理干預在冠心病護理過程中的應用效果,本文結合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124例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診斷為“冠心病”的患者展開研究,研究結顯示:經(jīng)SF-36健康量表評估后,研究組各項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護理前的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分無差異,護理后研究組的睡眠評分較對照組好。與此同時兩組均采取SAS,SDS焦慮抑郁情緒量表評價,研究組的情緒評分較對照組低,不良情緒改善效果較顯著,P<0.05。這說明對冠心病患者采取認知行為干預后的臨床應用效果較常規(guī)護理顯著。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患者采取認知行為干預后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同時改善情緒狀態(tài),提高整體健康狀態(tài)和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