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理論意涵與實踐價值

2020-07-16 18:19張艷霞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文化交流

摘 要: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的重要論述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基因,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世界歷史文化交往理論為基石,汲取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外文化交流的實踐經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交流的新篇章。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的重要論述的主要內涵有平等交流、兼收并蓄,互利共贏、共同發(fā)展,以人為本、外交為民,發(fā)揮青年作用等。它是新時代我國文化交流實踐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對推動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文化交流格局的形成,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塑造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等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文化交流;理論淵源;主要內涵;實踐進展;價值旨向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2.004

[中圖分類號]G120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339(2020)02-0021-09

一個民族是否強盛,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在其文化是否興盛。正如習近平強調的那樣:“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yè)難以持續(xù)長久?!盵1]52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文化交流的重要論述,并領導開展了豐富的文化交流實踐,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有學者追溯思想源頭,認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其重要的思想來源。如邢麗菊在其《習近平外交思想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內涵》一文中提出,習近平外交思想發(fā)端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蘊含的和平發(fā)展、互利共贏、互學互鑒、開放包容等理念是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fā)展道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論依據[2]。除此之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歷史文化交往理論以及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交往實踐,也是其重要的思想來源。就其影響而言,學者們認為,習近平關于中外文化交流重要論述,“增強了中國國際文化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推動中國文化事業(yè)和產業(yè)的發(fā)展”[3],同時也促進了世界各國之間的文明交流,有助于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因此,“我們要維護國內的團結、樹立文化自信心,進一步宣傳文化外交的作用、途徑和內涵, 夯實文化外交,進而樹立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4]。正如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經驗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外交也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文化外交道路。有學者指出,雖然中國外交在指導思想、外交理念、工作方針方面有鮮明特點,但要形成中國特色的文化交流之路和理論,“還需總結過往經驗,并學習他國先進之處”[5]。當今世界局勢極其復雜,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交流互鑒之景前所未有,但國家間也存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民族復興,但前進道路也并非一馬平川;中國方案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對世界提出的美好愿景,但得到的反應并不全然是認同和理解。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推進,文化越來越成為全球化的中心和焦點,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自強是大國身份的標識。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當今世界,中國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全面認識和把握習近平關于中外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理論淵源、主要內涵、實踐進展、價值旨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理論淵源

習近平關于中外文化交流重要論述是在繼承前人既有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新的時代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而來的。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盵6]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只有正確理解過去,并從過去的歷史長河中吸收先進觀點和理論總結,才能更好地掌控未來。因此,深入梳理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理論淵源,有助于全面認識這一論述形成的發(fā)展過程,并準確地把握其理論內涵。

(一)文化基因: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的重要論述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儒家提倡“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強調以和為貴。墨子主張“兼愛互助、交相互利”,提倡社會的合作互助。老子強調“與人和者,謂之人樂”“和氣化生萬物”,主張人際關系的和諧?!疤煜乱患摇薄笆澜绱笸薄疤煜聻楣钡壤砟钜搀w現(xiàn)出中華文化的天下情懷,雖然以往封建統(tǒng)治者所指的“天下”僅指華夏大地,但中國從來不是一個只專注自身強盛的國家,中華民族是擁有一起進步、共創(chuàng)美好世界的責任擔當的民族。除此之外,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重民、愛民的思想底蘊,強調“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有這些理念都為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提供了豐富養(yǎng)料,成為其重要的文化基因。首先,他倡導各國人民把“和”即和諧、和睦、和善,“合”即融合、合作的傳統(tǒng)理念付諸行動,把合作的薪火世代傳承下去。其次,他強調“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7]10,主張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性事務,在全球治理中勇于承擔大國責任。再次,他呼吁文化交流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強調在對外文化交往中發(fā)揮民眾團體的力量,推動與他國人民的民心相通。

(二)理論基石: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世界歷史文化交往的闡述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世界歷史文化交往的闡述,也是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所謂文化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以人類在長期的生產與生活過程中所獲得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以及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為中介而進行的交往”[8]。由于文化的交往,“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9]。在馬克思看來,各民族間的文化既存在差異,也有共通性,這既可能導致民族間文化理解的困難,也是文化交往的價值和多元文化形成的必由之路。列寧特別重視文化的作用,一方面,把文化看作總的人類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認為文化不僅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而且還會對物質生產起反作用。另一方面,他還指出文化具有國際性的特點,主張在“民主主義的和全世界工人運動的各民族共同的文化”的口號下,擴大世界無產階級革命聯(lián)盟,鞏固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 [10]。

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在繼承馬克思主義文化發(fā)展觀的基礎上,主張在中外文化交往中應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求同存異,在理解各國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尋求文化之間交流的契合點。他也強調,實現(xiàn)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fā)展過程”[7]17。與此同時,結合國際趨勢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他創(chuàng)新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交往的內容,認為對外文化交往不是一國的單贏活動,而是旨在互利共贏、共同發(fā)展。他強調應在追求實現(xiàn)本國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兼顧他國的文化利益,推進雙向理解和相互對話,共同探求繁榮發(fā)展之路。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使馬克思主義文化交往理論在當代迸發(fā)出鮮活生命力,也進一步指明了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方向。

(三)直接理論來源:新中國成立以來文化交流思想的經驗總結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日起,社會主義中國就面臨如何處理國與國之間文化差異的問題,中國共產黨人在處理這一問題時有很多新方法和新見解。新中國成立初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制定出“文化先行、外交殿后”的策略,把文化交流和經貿交流看作政治外交的兩翼。在對外交往活動中集中領導,統(tǒng)籌各民間外交團體的活動,并建立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積極開展與各國的文化藝術交流,如與蘇聯(lián)互換文化代表團,為非洲國家訓練雜技演員,開展“小球轉動大球”的體育外交、熊貓外交等,以此延伸和豐富文化先行方針的內涵。

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強調文化要為政治、經濟、軍事服務,提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重視文化領導權”等觀點。江澤民提出“求同求和”“和而不同”,第一次把對外文化交流作為外交的部分內容寫入黨的十六大報告。胡錦濤提出“和諧世界”“外交為民”,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國優(yōu)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11]。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結合當前的國際大趨勢和時代主題,在繼承中國共產黨歷任領導人文化外交論述的基礎上,提出具有系統(tǒng)性、科學性的關于文化交流的新觀點新論述,續(xù)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交流的新篇章。一方面,堅持獨立自主、平等交往的文化交流原則;堅持把文化與經濟、政治聯(lián)系起來;堅持外交為民,構建和諧世界;堅持將中國的智慧和文化貢獻給世界,讓世界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和價值。另一方面,堅持從整個世界角度來思考和解決問題,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一帶一路”倡議,呼吁各國文化平等交流、兼收并蓄;堅持為國際社會提供“文化公共產品”,如面對全球性的生態(tài)危機,主動與世界分享中華傳統(tǒng)文化理念中蘊含的生態(tài)文化思想,并提供近年來中國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有益經驗;堅持文明是平等的,反對文化霸權主義;堅持以“第三視角”來認識中國,舉辦亞洲文明交流大會和“認識中國”等活動;堅持全面參與的外交模式,推動形成政府、社會組織、智庫高校、國際友人、民眾等協(xié)同合作的對外文化交流機制,從而匯聚文化交流的合力。

二、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主要內涵

習近平高度重視文化的重要性。他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曾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們稱之為構成綜合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成為經濟發(fā)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黏合劑?!?[12]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新時代文化交流的內涵。

(一)堅持平等交流、兼收并蓄

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魅力,文化交流重要論述主張不同國家、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兼收并蓄,重點強調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努力營造“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壯觀景象。2014年,習近平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指出:“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傲慢和偏見是文明交流互鑒的最大障礙。”[13]他進一步強調,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重要動力[14]。2015年,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開幕式上提出,“堅持文明上交流互鑒。世界因為多彩而美麗”[15]457。2017年12月1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指出:“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鑒?!盵16]習近平倡導不同文明應平等交流、互學互鑒、和諧共生,2019年5月15日他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我們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tài)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yǎng)分?!?[17]2019年11月11日,習近平在雅典同希臘總統(tǒng)帕夫洛普洛斯會談時強調:“交流互鑒是文明發(fā)展的本質要求……我希望兩國共同努力,深化合作,以跨越時空的文明成果,推動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倡導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18]

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中強調以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推動不同文化之間交流對話,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進而構建和諧的國際文化秩序。與此同時,他也強調借鑒學習、博采眾長,清醒認識到盡管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現(xiàn)實情況是經濟與文化在世界格局中存在著嚴重的“不對稱性”,文化交流水平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在開展對外文化交流中,我們要學習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文化外交的先進之處和有益經驗,以此補齊我國在國際社會中開展文化交流的短板。

(二)追求互利共贏、共同發(fā)展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和合”理念深刻熔鑄在每一代中華兒女的血液里。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追求自身發(fā)展的同時,從來沒有對其疆域之外表現(xiàn)過帝國主義的野心,而是始終恪守強而不霸的原則,以睦鄰友好的態(tài)度與周邊國家和睦相處、共同發(fā)展。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在國際社會中主動承擔起越來越多的大國責任,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西方敵對勢力也拋出了所謂“中國霸權論”“中國威脅論”“文明沖突論”“中國新殖民主義論”等論調,有意妖魔化中國,詆毀中國的形象,導致一些國家對中國的崛起和發(fā)展是否威脅自身的主權安全以及是否動搖當前的世界秩序充滿疑慮和擔心。對此,習近平再三強調:“中國絕不會搞國強必霸,也不認同你輸我贏的零和游戲,因為中國人從來沒有這種文化基因,也沒有這種野心。”[19]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決定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中國的文化外交始終秉持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愿與世界各國文化平等交流,中國人民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發(fā)展的堅定力量。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在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強調:“今天,弱肉強食、贏者通吃是一條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互鑒、互利共贏才是越走越寬的人間正道?!盵20]之后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他又指出:“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樣性及交流互鑒可以為人類社會進步提供強大動力。我們應該少一點傲慢和偏見、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擁抱世界的豐富多樣,努力做到求同存異,謀求和諧共處、合作共贏。”[21]

(二)多層次務實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工作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引起世界關注,在國際社會中產生了一種迫切需要認識、了解真實中國的趨勢。面對國際社會對中國提出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堅持文化交流方針的基礎上,以創(chuàng)新性的方式方法深化對外文化交流工作內容,逐步深化從孔子學院漢語推廣力度加大到與眾多國家共同舉辦文化旅游年,再到大眾文化交流活動開展的這樣一個從政府主導到民眾齊參與的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格局。

首先,中國取得的經濟成就吸引全世界各國人民關注中國,借鑒中國成功的經驗,由“經濟熱”引發(fā)了“中國文化熱”“中國漢語熱”,從而加快了孔子學院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的步伐。數據調查顯示,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掛牌成立,到2018年12月,中國已在154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548所孔子學院和1 19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鬃訉W院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平臺和我國在國際上推廣中華文化的品牌,也是連接中國夢、世界夢與各國夢的“無形電纜”,在我國與世界各國開展文化交流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其次,與眾多國家舉辦文化、旅游年,使文化超越國界,超越民族,為文化相知、民心相通提供了平臺和渠道。如2014年在北京成功舉辦的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中俄兩國在2014和2015年互辦的青年友好交流年,以及中日文化年、中美文化年、中國—贊比亞文化年、中國—柬埔寨文化旅游年、中國—歐盟旅游年等。同時,倡導政府、社會團體及民眾齊參與的文化交流模式,開展眾多以人民為主體的大眾文化交流活動,如中外文化民間論壇、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jié)、草根論壇、世界太極日等,為我國的文化交流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三)寬領域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文化全球化時代踏潮而來。在文化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鑒、取長補短,不僅展示了世界各國文明的風采,而且也給我國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出去”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國際交流環(huán)境。一方面,加強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積極展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當代價值底蘊,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使中國被世界各國人民所熟知和了解、喜愛,中國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另一方面,加快文化與經濟、旅游、體育等領域的融合發(fā)展,主要是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為具體內容,以旅游業(yè)、體育競技作為依托,發(fā)展文化旅游產業(yè)、文化體育產業(yè)等,為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提供更加豐富的內容。

四、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價值旨向

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的重要論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我國文化交流事業(yè)的實踐與理論創(chuàng)新,其價值旨向主要體現(xiàn)在塑造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架起同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的橋梁,實現(xiàn)全人類的和平與發(fā)展。

(一)有助于塑造和宣傳我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打造良好的國家形象對當前和平發(fā)展的中國極其重要,文化交流是打造中國良好國家形象的重要手段”[4]。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交流具有政治外交和軍事外交所不具備的柔軟性、和平性,這種特性能夠使各國在國際交往過程中超越敏感地帶和危險禁區(qū),為國家間交往消除誤解和隔閡,增進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讓世界大家庭變得更加和諧,對構建良好的國家形象,提升國家的國際威望、吸引力和感召力有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向世界表明“東方沉睡的獅子已蘇醒”,但同時國際上的一些反華勢力也拋出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中國威脅論”等論調,企圖通過國際輿論壓力打壓中國。另外,一些西方國家運用新媒體技術對中國民眾進行西方價值觀灌輸和滲透,企圖分化中國的陰謀也從未停止。面對“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以及中國形象與西方人眼中形象的巨大反差,如何改變“他塑”而非“自塑”的被動局面,如何樹立起客觀全面的國家形象,化解西方國家對中國發(fā)展道路的疑慮等問題,對我國外交話語體系的構建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面對世界局勢的新變化和新挑戰(zhàn),習近平認識到塑造和宣傳國家的外在形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出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觀念與對外交往有機統(tǒng)一起來,致力于中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傳遞中國崇尚和平理念,向全世界表明這頭“獅子”是親善、和藹、文明的“獅子”,并承諾中國決不稱霸,決不損害任何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利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的中堅力量。除了加強宣傳文化理念外,習近平也為解決全球問題貢獻出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如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主張沿線各國文化相互借鑒學習,在理解差異的基礎上增強民心相通,為促進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進步貢獻力量;主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倡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局面中尋求人類共同的利益和價值,形成共同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文化共識。習近平在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中將一個崇尚和平、平等友愛、追求共同發(fā)展的中國展示給世界,也讓世界對中國的文化、制度、發(fā)展道路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對于消除西方國家對中國發(fā)展道路的疑慮和擔心,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和支持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有助于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文化交流不僅僅擔負著傳播國家或民族文化的重要任務,更是國際社會中各國之間文化軟實力的較量。最早提出文化“軟實力”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認為:“在當今世界,倘若一個國家的文化處于中心地位,別國就會自動地向他靠攏?!盵28]在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的當下,文化與經濟、政治、社會各方面的關系越來越緊密,文化軟實力成為衡量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政治偏好和個人情感,進而影響到國家的外交政策和國家間關系”[3]。各國都把提升文化軟實力放在國家戰(zhàn)略發(fā)展的重要位置,并作為開展文化外交的重要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指導下,我國在提升文化軟實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創(chuàng)新對外文化交流方式,利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講好當代中國的故事,既推動中華傳統(tǒng)瓷器、書法、武術、戲劇等器術層面的文化,通過展覽、專場形式走出去,走向世界舞臺的交流中心,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又在處理國際事務問題中提出中國方案,用實際行動向世界發(fā)出中國聲音。習近平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一帶一路”倡議,向世界展現(xiàn)了中國“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文化理念。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外商對中國文化產業(yè)的投資,加強中外文化產業(yè)合作,在與各國文化交流合作過程中不斷借鑒和吸收外國優(yōu)秀文化,為中華文化增添新的時代內容,有利于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三)有助于架起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心靈之橋

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長期以來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秉承尊重差異、增進了解、交流借鑒、各取所長的理念。習近平指出:“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而形成的文明?!盵13]他還進一步指出,“文化因交流而豐富,因交融而多彩……加強文化交流,彰顯文化特色,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在文化互鑒中增強軟實力,在博采眾長中展示新形象”[29]。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與西方國家單方面的“文化輸出”和政治性宣傳的霸權思想有著本質區(qū)別,因而在國際社會上贏得廣泛贊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外出訪的足跡遍布世界五大洲,每次出行除密切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聯(lián)系外,也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帶到世界各國人民的面前,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被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所熟知和喜愛,并在文化相互交流中增強心靈相通和普遍共識,架起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橋梁。如在荷蘭進行訪問期間,他引用孟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古語表達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愿與世界各國人民共求和平、共謀發(fā)展的愿望。在訪問德國期間,他闡釋了老子“大邦者下流”的理念,表達中國人民始終愿意以謙虛學習、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加強同其他文明對話和溝通。

習近平在一系列外交活動中,還常通過引用雙方人民通俗易懂的諺語、當地古語或歷史故事詮釋平等交往、相互學習的文化交流思想。如在訪問印度尼西亞期間,他引用當地人常說的“金錢易得、朋友難求”,詮釋中印尼兩國人民的真摯情誼,就是千金難求的寶貴財富;在哈薩克斯坦講述中國小伙子和當地姑娘的愛情故事;在韓國與當地人民聊當下熱播的韓劇;在南亞之行中講高僧玄奘到訪釋迦摩尼誕生地故事等,給受訪國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既展現(xiàn)中國文化魅力又十分尊重對方文化的外交行為,不僅有助于增進同當地人民的感情,改善外國人民對我國的形象認知,而且有利于幫助實現(xiàn)世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相互尊重學習的美好愿望,從而推進世界和平發(fā)展和人類的文明進步。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邢麗菊.習近平外交思想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內涵[J].東北亞論壇,2018(6).

[3]劉清才,曲文娜.中國文化外交的開放理念與基本格局[J].吉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5).

[4]康甫.文化外交與中國國家形象塑造[J].理論界,2014(2).

[5]趙可金,陳碧琳.中國共產黨對文化外交的理論探索[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6(1).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121.

[7]習近平.出席第三屆核安全峰會并訪問歐洲四國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歐盟時的演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

[8]劉明合.交往與人的發(fā)展——基于馬克思主義的視角[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8.

[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4.

[10]列寧.列寧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25.

[1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6.

[12]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49.

[13]習近平.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4-03-28(03).

[1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258.

[1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16]習近平.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

[17]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7.

[18]習近平同希臘總統(tǒng)帕夫洛普洛斯會談[EB/OL]. (2019-11-11)[2020-01-10].http://www.gov.cn/

xinwen/2019-11/11/content_5451007.htm.

[19]習近平.人類應該秉持和追求高尚的情操[EB/OL].(2019-11-11)[2020-01-10].http://www.gov.cn/xin

wen/2019-11/11/content_5451039.htm.

[20]習近平.共建創(chuàng)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

[21]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的講話[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

[22]習近平.弘揚“上海精神”構建命運共同體: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上的講話[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

[2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70.

[24]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fā)表重要演講[N].人民日報,2013-10-04(01).

[25]習近平.深化合作伙伴關系 共建亞洲美好家園: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演講[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2.

[26]習近平.攜手推進新時代中阿戰(zhàn)略伙伴關系: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9.

[27]張新平.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戰(zhàn)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75.

[28]沈壯海.軟文化·真實力——為什么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

[29]任仲文.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人民日報重要文章選[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4:319.

責任編輯:顧榕昌

收稿日期:2020-01-15

作者簡介:張艷霞,女,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與中國對外關系。

猜你喜歡
文化交流
《作家文化交流散記》
中德音樂文化交流途徑探究
特殊時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續(xù)在線
薛范:畢生譯配只為中俄文化交流
旅游景點英語翻譯規(guī)范化研究
淺析《岳父岳母真難當》中的中國人形象與東西方文化差異
淺析“半開放”式工作室對版畫教學以及社會文化交流的作用
光影中的英語教學探究
TED文化交流類演講的概念功能分析
TED文化交流類演講的概念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