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不同海拔梯度灌叢草甸群落多樣性的分布特征
——以五臺山亞高山-高山帶南坡為例

2020-07-16 14:01張曉龍鄧清月秦浩史利江蘇迎慶張殷波??〗?/span>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灌叢草甸高山

張曉龍,鄧清月,秦浩,史利江,蘇迎慶,張殷波,??〗?

1.山西財經(jīng)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太原師范學院汾河流域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619;3.山西財經(jīng)大學統(tǒng)計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山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具有獨特生態(tài)-水文過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區(qū)域內(nèi)海拔變化引起的水熱條件差異,使得各種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在海拔梯度上也表現(xiàn)出梯度性變化,這為研究植物群落結構和多樣性特征對海拔變化的響應提供了理想的場所(K?rner,2007;Tang et al.,2012;Fyllas et al.,2017)。在山區(qū),海拔變化是影響植物群落結構和動態(tài)的關鍵因素,直接或者間接的調(diào)控著山地植被的群落結構和多樣性組成(Liu,2017;張樹斌等,2018)。以往對熱帶、亞熱帶和其它山區(qū)的研究表明,物種豐富度和多樣性指數(shù)以“中間高度膨脹”格局較為常見,即中海拔山區(qū)植物群落具有最高的物種豐富度(唐志堯等,2004;劉哲等,2015;黃甫昭等,2016)。然而,也有研究表明群落多樣性隨海拔升高可表現(xiàn)為先降低后升高、單調(diào)升高、單調(diào)下降、“M”型和恒定不變的分布格局(賀金生等,1997;叢明旸等,2017;鄧清月等,2019),實際上,植物群落多樣性隨海拔變化在不同研究區(qū)域或海拔梯度下具有不同分布格局(王志恒等,2004)。因此,開展不同海拔梯度下植物群落多樣性分布特征研究,探尋山地植被與海拔之間的關系,有助于認識不同地區(qū)山地植被對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也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山地景觀異質(zhì)性的機制(Zhang et al.,2016;Xu et al.,2017)。

灌叢草甸植被作為高寒山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持植物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穩(wěn)定以及水源涵養(yǎng)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孟凡棟等,2016;謝宗強等,2017;戴黎聰?shù)龋?019)。灌叢草甸在五臺山地區(qū)垂直分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海拔2200 m以上各個植被帶內(nèi)均有分布(崔海亭,1983)。五臺山具有典型的亞高山-高山生態(tài)系統(tǒng),是響應全球變化和人為干擾的關鍵性研究地區(qū),也是華北地區(qū)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點區(qū)域之一(江源等,2009)。五臺山地區(qū)植被的研究歷史較早(張金屯,1986),但有關五臺山植物群落的研究主要側重于亞高山草甸、森林植被、冰緣地貌植被生態(tài)學特性以及旅游、放牧等人類干擾活動對植被的影響(劉鴻雁等,2003;江源等,2010;呂秀枝等,2010;Niu et al.,2019)。在當前環(huán)境條件下,關于亞高山-高山灌叢草甸生物多樣性在連續(xù)海拔梯度上的宏觀格局,尤其是亞高山-高山灌叢草甸群落 α、β多樣性的垂直分異特征的研究相對缺乏,尚需驗證和探討。

本研究以五臺山亞高山-高山帶南坡沿海拔梯度自然分布的灌叢草甸群落為研究對象,探究灌叢草甸群落 α、β多樣性沿海拔梯度的變化規(guī)律,分析群落結構和多樣性與海拔間的關系,旨在為五臺山地區(qū)灌叢草甸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提供科學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五臺山(38°30′—39°15′N,112°50′—113°50′E)地處太行山脈北端,是華北地區(qū)最高山峰,最高海拔為 3058 m(張金屯,1986)。該區(qū)屬于典型溫帶大陸季風山地氣候,受地形影響,高海拔山區(qū)年均溫在-5 ℃左右,無霜期 60—70 d,部分海拔地段四季積冰,年均降水量在1000 mm左右,夏季多地形雨;中低海拔山區(qū)年均溫為 4—6 ℃,年均降水量在500—650 mm(張金屯,1986,江源等,2010)。五臺山海拔高差大,植被分布呈明顯的垂直地帶性,發(fā)育了較為完整的暖溫帶植被垂直帶譜,亞高山-高山帶南坡以亞高寒-高寒灌叢草甸和草甸為主,代表植物有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鬼箭錦雞兒(Caragana jubata)、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披針苔草(Carex lanceolata)、鐵桿蒿(Artemisia sacrorum)等,亞高山-高山帶北坡以針闊混交林為主,代表植物有華北落葉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白杄(Picea meyeri)、青杄(Picea wilsoni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等,山頂發(fā)育高寒草甸植被(崔海亭,1983;張金屯,1986)。土壤類型主要有山地褐土、棕壤、亞高山草甸土等。

1.2 野外調(diào)查與取樣

2019年7—8月沿五臺山草地村至北臺山頂一線,對五臺山南坡亞高山-高山山地進行植物群落調(diào)查。在土地利用、坡度和坡向等因子基本一致的生境條件下,大致以 100 m海拔為間隔,從海拔2200—3000 m左右范圍內(nèi)布設調(diào)查群落樣地,共設置調(diào)查樣地9個(表1)。五臺山樣地氣候數(shù)據(jù)為1950—2000年的年均數(shù)據(jù)(www.worldclim.org/)(表 1)。在灌木-草本結構類型樣地,灌木樣方大?。? m×5 m,每個樣地3個重復;在每個灌木樣方內(nèi)隨機設置3個草本樣方,樣方大?。? m×1 m,調(diào)查全部物種。在草本結構類型樣地,設置3個草本樣方,樣方大小:1 m×1 m。共布設21個灌木樣方,69個草本樣方。記錄樣地基本狀況和群落屬性,如經(jīng)緯度、海拔、坡向、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物種種類、株數(shù)、冠幅、高度和蓋度等群落指標。

表1 不同海拔樣地基本信息Table 1 Information of study plots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1.3 數(shù)據(jù)分析

在群落調(diào)查的基礎上,計算植物物種重要值,群落優(yōu)勢種由重要值決定(Zhang et al.,2018),公式如下:

依據(jù)吳征鎰關于中國種子植物科、屬的分布類型劃分方法,對研究區(qū)內(nèi)植物區(qū)系分布進行分析(吳征鎰,1991;吳征鎰等,2003)。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對不同樣地群落蓋度、α多樣性指數(shù)的差異進行檢驗,多重比較采用LSD法(P<0.05),統(tǒng)計分析在SPSS 18.0中完成。

α多樣性指數(shù)采用 Patrick豐富度指數(shù)、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Simpson優(yōu)勢度指數(shù)和Pielou均勻度指數(shù)表示(余嬌娥等,2018;趙峰俠等,2019),公式如下:

Patrick指數(shù):

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

Simpson優(yōu)勢度指數(shù):

Pielou均勻度指數(shù):

式中,S為物種數(shù),Pi為種i的相對重要值。

β多樣性指數(shù)采用Sorensen相似性指數(shù)和Cody相異性指數(shù)表示(鄧清月等,2019),公式如下:

Sorensen指數(shù):

Cody指數(shù):

式中,a,b分別為相鄰兩樣地各自的物種數(shù),c為兩樣地之間的共有物種數(shù)。

2 結果與分析

2.1 植物群落組成及其主要特征

經(jīng)統(tǒng)計,海拔梯度上9個樣地共記錄植物物種52種,隸屬于19科44屬。在海拔梯度上,植物科分布區(qū)類型以世界廣布(78.9%)為主,北溫帶和南溫帶間斷分布(10.5%)次之;屬分布區(qū)類型以北溫帶分布(38.6%)為主(表2)。在海拔梯度上,群落結構相對簡單,在2200—2800 m處以灌-草群落結構為主,在2800 m以上出現(xiàn)單一草本群落結構(表 1)。隨著海拔的升高,依次為金露梅灌叢草甸群落(2201—2700 m)、鬼箭錦雞兒灌叢草甸群落(2700—2800 m)、高山嵩草草甸群落(2800—3011 m)。

表2 研究區(qū)植物科、屬分布區(qū)類型Table 2 The Areal-types of family and genera of plants in the studied plots

在海拔梯度上,不同海拔樣地群落高度(F=58.73,P<0.001)、群落總蓋度(F=11.03,P<0.001)、灌木層蓋度(F=306.02,P<0.001)、草本層蓋度(F=39.54,P<0.001)存在顯著性差異,群落高度變化在11.10—75.8 cm,群落總蓋度變化在73.0%—99.0%,灌木層蓋度變化在0—86.3%,草本層蓋度變化在47.40%—99.10%(表3)。群落高度隨著海拔的升高則大致呈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的變化趨勢,在3011 m處達到最小值,為12.3 cm(表1)。隨著海拔的升高,群落總蓋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變化趨勢,在3011 m處達到最大值,為98%(表1);灌木層蓋度隨海拔升高與群落總蓋度變化趨勢相反,呈先上升后下降變化趨勢,在 2508 m處達到最大值,為80%,而草本層蓋度隨海拔升高與群落總蓋度趨勢相一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變化趨勢,在2508 m處達到最小值,為55%(圖1)。該區(qū)域植物群落草本層蓋度總體上大于灌木層,均值分別為75.78%和41.64%(表3)。

2.2 群落α多樣性沿海拔梯度的變化

圖1 灌木層和草本層蓋度沿海拔梯度的變化Fig.1 Variation in coverage of shrub layer and herb layer along the altitudinal gradient

表3 海拔梯度上群落特征和多樣性指數(shù)的單因素方差分析Table 3 One-way ANOVA of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diversity indices along the altitudinal gradient

在海拔梯度上,不同海拔樣地群落Patrick指數(shù)(F=8.00,P<0.001)、Shannon-Wiener指數(shù)(F=13.94,P<0.001)、Simpson 指數(shù)(F=10.85,P<0.001)和Pielou指數(shù)(F=5.89,P<0.001)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Patrick指數(shù)在6—20,Shannon-Wiener指數(shù)在0.88—2.23,Simpson指數(shù)在 0.41—0.84,Pielou指數(shù)在0.49—0.78(表3)。隨著海拔的升高,Patrick指數(shù)、Shannon-Wiener指數(shù)、Simpson指數(shù)和Pielou指數(shù)均呈顯著下降趨勢(圖2)。

2.3 群落β多樣性沿海拔梯度的變化

隨著海拔的升高,植物群落間 Cody指數(shù)呈先迅速下降后又上升再下降的變化趨勢,最小值出現(xiàn)在2903—3011 m之間,為2.5,在2201—2296 m之間和 2800—2903 m之間達到峰值,分別為 12和9,在2296—2800 m之間變化相對平穩(wěn)(圖3)。SI相似性系數(shù)與Cody系數(shù)隨海拔變化相反,表現(xiàn)為先緩慢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變化趨勢,最小值出現(xiàn)在2201—2296 m之間和2800—2903 m之間;最大值在2903—3011 m之間,為0.78(圖3),即在2201—2296 m之間和2800—2903 m之間組分變化較大,物種更替速率較快,而在2903—3011 m之間物種變化相對較小。

3 討論

在五臺山亞高山-高山帶南坡,海拔變化對灌叢

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響非常明顯,隨著海拔的升高,依次分布有金露梅灌叢草甸群落(2201—2700 m)、鬼箭錦雞兒灌叢草甸群落(2700—2800 m)、高山嵩草草甸群落(2800—3011 m)??傮w來看,重要值很好地反映出亞高山-高山帶南坡灌叢草甸群落隨海拔變化的變化。在南坡亞高山-高山帶,灌木種主要分布在2200—2800 m之間,未在2800 m以上出現(xiàn),這從側面反映出灌木層生長和分布可能受海拔變化的制約(張金屯,1986)。在海拔梯度上,灌木層蓋度隨著海拔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趨勢,波動較大,而群落總蓋度和草本層蓋度呈相反變化趨勢,且波動相對較?。▓D 1),這可能是由于該地區(qū)草本植物蓋度占總蓋度比例較大,使得群落總蓋度主要受草本層的影響(張金屯,1986;江源等,2009)。此外,研究結果表明在2201—2508 m之間灌木層呈上升變化趨勢,而草本層蓋度呈下降變化趨勢,這種變化趨勢與賀蘭山(蘇闖等,2018)、長白山(夏富才等,2012)等研究結果相類似,這主要是灌木層蓋度增加,導致了下層水熱條件的重新配置,強烈的種間競爭導致草本層的多樣性降低,使得草本層蓋度有所降低(Wu et al.,2013;余嬌娥等,2018)。此外,科的區(qū)系成分以世界廣布為主,屬的區(qū)系成分以北溫帶分布類型為主,這與晉西北飲馬池山(鄧清月等,2019)、五鹿山(曲波等,2012)、太岳山(王燕等,2017)等溫帶山區(qū)區(qū)系成分相類似,體現(xiàn)出該地區(qū)溫帶植被的特點。與以上山區(qū)有所不同,屬的區(qū)系成分出現(xiàn)北極-高山分布類型(表2),反映出五臺山亞高山-高山地帶的高寒植被屬性。

圖2 α多樣性指數(shù)沿海拔梯度的變化Fig.2 Variation of α diversity indices along the altitudinal gradient

圖3 β多樣性指數(shù)沿海拔梯度的變化Fig.3 Variation of β diversity indices along the altitudinal gradient

在山區(qū),物種多樣性隨海拔升高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隨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單調(diào)下降、單調(diào)升高和保持恒定不變的變化趨勢(賀金生等,1997)。本文中五臺山亞高山-高山地帶南坡物種豐富度格局符合單調(diào)下降格局,表現(xiàn)為隨海拔升高呈顯著線性下降趨勢(圖 2),這與河北小五臺山(白曉航等,2016)、北京東靈山(向春玲等,2009)等研究結果相類似,這種格局與本研究海拔范圍和該區(qū)域南坡植被特征垂直分布密切相關。在海拔梯度(2200—3000 m)上,植被結構相對簡單,灌木層物種數(shù)較少,變化不大,群落物種豐富度可能主要受草本植物的影響。在2201—2508 m之間,隨著海拔的升高物種豐富度下降,這可能是由于海拔梯度上灌木層蓋度逐漸增加,使得下層草本生存生長所必需的光照條件受限,導致其物種多樣性逐漸降低(余嬌娥等,2018;蘇闖等,2018)。已有研究表明,當灌木層蓋度超過一定閾值(約 40%),上層蔭蔽使得草本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光照減少,從而降低草本層物種多樣性(蘇闖等,2018)。在2201 m處,水熱條件適宜,且灌木層蓋度較低,促使群落物種豐富度達到峰值。隨著海拔的升高,在2508—2800 m之間,灌木層蓋度有所下降,使得群落物種豐富度有所回升。在2800 m以上,灌木層消失,然而高山地帶風速大,日照時間長,土壤容易干旱缺水,加上氣候寒冷,水熱條件較差,僅有少數(shù)耐高寒物種存活(崔海亭,1983),如高山嵩草、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等,使得物種分布有限,群落物種多樣性較低,從而形成物種豐富度隨海拔升高呈顯著線性下降的變化趨勢。

隨著海拔的升高,植物群落 Shannon-Wiener指數(shù)、Simpson指數(shù)、Pielou指數(shù)和Patrick物種豐富度指數(shù)變化趨勢一致,表現(xiàn)為隨海拔升高呈顯著線性下降趨勢(圖 2),這一結果基本上反映了五臺山亞高山-高山帶南坡不同植物群落在物種組成方面的差異,即隨著海拔的升高,植物群落多樣性趨于減少,群落內(nèi)物種分布的均勻程度逐漸降低。然而在小五臺山、東靈山等亞高山地區(qū),Pielou指數(shù)出現(xiàn)隨著海拔的升高呈上升的變化趨勢(向春玲等,2009;白曉航等,2016),這與本研究結果不同,可能是與五臺山高海拔地區(qū)特殊的氣候和環(huán)境因子密切相關,高寒氣候限制草本植物分布,形成以耐高寒草本植物占優(yōu)勢的高寒草甸群落(劉鴻雁等,2003)。野外調(diào)查結果也表明,隨著海拔的升高,樣地物種數(shù)目和種類逐漸減少,尤其在2800 m以上高山地區(qū),植物群落以高山嵩草占優(yōu)勢,其它物種分布較少。

β多樣性可以反映出不同生境間植物群落間的梯度變化,或是環(huán)境梯度中的物種更替速率(張曉龍等,2017;鄧清月等,2019)。本研究中 Cody指數(shù)在2201—2296 m之間和2800—2903 m之間達到峰值,而SI相似性系數(shù)相對較?。ㄒ妶D3),表明以上海拔段之間β多樣性最大,即物種更替速率相對較快,植物群落間組成差異性大,反映出2201—2296 m之間和2800—2903 m之間具有明顯的過渡性質(zhì)。該研究結果符合崔海亭(崔海亭1983)、江源(江源等,2009)等得出的在五臺山南坡2300 m和2800 m左右為具有重要生態(tài)學意義的 2個海拔過渡帶的結論,從側面反映出亞高寒-高寒灌叢主要分布在2200—2800 m之間。野外調(diào)查結果也表明,南坡2200 m以下灌木層消失,該海拔段為中山草甸與亞高山灌叢草甸過渡地帶;而2800 m以上出現(xiàn)以高山嵩草(重要值為 0.23—0.25)和珠芽蓼(重要值為 0.21—0.22)等為優(yōu)勢種的高山草甸群落,灌木層消失,該海拔段為亞高山-高山灌叢草甸與高山草甸的過渡地帶。這些結果有助于揭示五臺山亞高山-高山帶南坡灌叢草甸群落多樣性的變化特征,但結合環(huán)境因子監(jiān)測,多個梯度的長期野外觀測更有助于加深對亞高山-高山帶灌叢草甸群落多樣性變化機制的理解。

4 結論

五臺山亞高山-高山帶南坡植被蓋度、植物群落多樣性指數(shù)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格局表明:隨著海拔的升高,灌木層和草本層蓋度對海拔梯度響應不同,灌木層蓋度隨海拔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變化趨勢,而草本層與灌木層蓋度變化趨勢相反。在海拔梯度上,重要值很好地反映出亞高山-高山帶南坡植物群落隨海拔梯度的變化,依次為金露梅灌叢草甸群落(2201—2700 m)、鬼箭錦雞兒灌叢草甸群落(2700—2800 m)、高山嵩草草甸群落(2800—3011 m)。植物群落α多樣性指數(shù)隨海拔升高呈顯著下降的變化趨勢;β多樣性指數(shù)在2200 m和2800 m左右出現(xiàn)明顯的波動,以上兩個海拔段是重要的生態(tài)過渡地帶,且2200—2800 m是亞高山-高山灌叢草甸主要的海拔分布范圍,該海拔段可能是灌叢草甸植被生態(tài)恢復和保護的關鍵區(qū)段。

猜你喜歡
灌叢草甸高山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空氣動力學粗糙度特征
灌叢化對高寒草甸土壤水力性質(zhì)的影響
山地草甸
吉蘭泰鹽湖綠洲檉柳灌叢生長與沙堆形態(tài)特征的關系
饅頭草甸
武功山山地草甸的成因調(diào)查
高山從何而來?
高山灌叢草地夏季開花植物的花部特征及對頻繁降雨的適應
內(nèi)蒙古高原荒漠區(qū)墊狀錦雞兒灌叢的微氣候特征
高山生態(tài)扶貧搬遷
新沂市| SHOW| 北碚区| 湖州市| 台中市| 图们市| 靖宇县| 胶州市| 望奎县| 沈阳市| 古交市| 涿州市| 枣阳市| 遂昌县| 从江县| 安平县| 无为县| 马鞍山市| 台江县| 盐山县| 赣州市| 长沙市| 大竹县| 习水县| 泾源县| 迁安市| 中西区| 兰坪| 十堰市| 汉寿县| 德兴市| 阳原县| 阜平县| 吉木萨尔县| 洪洞县| 蒲江县| 漠河县| 福泉市| 苏尼特左旗| 青龙| 侯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