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響太
摘? 要?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閱讀體驗不真切、閱讀理解不深刻、讀后表達不真實等現(xiàn)象。共情策略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契合閱讀語篇的內容特點,切合閱讀教學的過程特點。共情策略的應用實踐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多樣化閱讀情境、采取多維度深度閱讀與設置多重性讀后活動,促進學生深刻感受、深入理解和深切表達人物情感與文本思想。共情策略應用中還要解決好教師共情的先導、情感體驗的引導與文化阻抗的疏導等問題。
關鍵詞? 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共情策略
一、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據課堂觀察,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將閱讀的教學目標定位在表層功能,弱化了英語閱讀教學的學科價值,閱讀活動缺少了應有的人文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情境設計不恰當,導致情感體驗不真切
英語閱讀中,有的情境沒有基于生活,不能激活學生的經驗;有的沒有內含問題,無法激蕩學生的思想漣漪;有的沒有融入情感,不能激起學生的心動情發(fā),最終導致閱讀體驗不夠真切。
2.文本解讀不深入,導致情感理解不深刻
有些教師在解讀文本時,只注重文本信息的粗淺加工,沒有設計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問題,無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僅將閱讀停留在英語知識和應用能力的層面,從而導致學生不能夠深刻理解本文的思想和人物情感。
3.讀后活動不關聯(lián),導致情感表達不真實
有的讀后活動與前期輸入主題的聯(lián)系不緊密,有的與前期文本的思維邏輯不貫通,有的與前期學生的閱讀體驗不銜接,從而導致讀后活動缺少必要的前期鋪墊,學生的情感表達也就缺少了支撐點,顯得不夠真實。
二、共情策略的價值意蘊
共情是一項心理咨詢技術,是指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咨詢師能設身處地地感知、理解來訪者的情緒、情感并能做出適當的言語、體態(tài)或表情的表達[1]。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共情策略,就是借鑒心理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共情過程,引導學生更準確地體驗人物情感、理解文本意義和表達自己的觀點。
1.符合初中學生的心智特點
由于初中生心理處于半成熟狀態(tài),缺乏豐富的生活閱歷,他們看待問題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很難站在對方立場觀察問題,也很少真切體會別人的情緒和情感。因此,閱讀教學中應用共情策略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設身處地地感受、理解和表達。
2.契合閱讀語篇的內容特點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內容包含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大主題語境,其中的敘事類語篇含有具體可感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豐富細膩的精神內涵。運用共情策略,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篇章過程中感受人物命運,體味社會百態(tài),引發(fā)內省行為。這不僅能提升學生閱讀素養(yǎng),還能發(fā)揮英語學科育人的人文功能。
3.切合閱讀教學的過程特點
閱讀本質上是一種思想的交流,即讀者與作者體驗和情感的深刻交流。這種交流就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進行體驗、理解,進而建構意義。共情策略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在與文本對話、與作者交流中產生彼此悅納的同理心,學會換位思考。
三、英語閱讀教學中共情策略的應用
牛津譯林版教科書《英語》八年級下Unit 6 Reading第一課時,語篇內容從志愿者劉明的角度介紹特奧會如何幫助智障人士李海實現(xiàn)他的人生價值。由于人生境遇不同,初中生對智障運動員往往存在認知的偏頗和情感的疏離,這勢必影響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效果。筆者將以此課為例,探討閱讀教學中應用共情策略的實踐路徑。
1.創(chuàng)設多樣化閱讀情境,促發(fā)學生的深刻體驗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要從學生感受的原點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建立與生活情境的關聯(lián),讓學生在真實熟悉的情境中感知文本內涵,感受文本思想,體驗人物情感。
(1)創(chuàng)設蘊含背景的情境,在最初感受中自主體驗
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生總是帶著自己的經歷、情感和思維參與其中。本課教學中,由于學生閱歷和經驗所限,為此,授課教師在導讀環(huán)節(jié)播放2007年上海特奧會東亞地區(qū)宣傳視頻,創(chuàng)設了蘊含豐富背景的多模態(tài)語篇情境,讓學生了解特奧會相關信息,并真切地感受特奧會熱烈的場面、運動員拼搏的面貌、志愿者奉獻的風采。學生從中體會到智障運動員陽光活力的一面、志愿者樂于奉獻的精神、特奧會舉辦價值之所在,為接下來的閱讀打好認知基礎,做好情感鋪墊。
(2)創(chuàng)設內含問題的情境,在質疑解惑中自主體驗
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一定是內含問題的情境,它能有效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讀中環(huán)節(jié),授課教師呈現(xiàn)有關特奧會比賽項目和比賽場景的花絮,讓學生充分感知和理解文本The Special Olympics event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Olympic games.與此同時,這些圖片也引發(fā)學生產生質疑The events are similar,but the games are special,why?在這樣內含問題的閱讀情境中,學生能自主探究特奧會運動員特殊之心境、志愿者特別之作用。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敏感度,增強了學生對閱讀過程的好奇心,還加深了學生對文本思想的體驗。
(3)創(chuàng)設富含情感的情境,在復述文本中自主體驗
融入情感的情境才能讓學生入情入境,使得學生的情感與作者情感產生強烈共鳴[3]。在讀中環(huán)節(jié),授課教師先讓學生閱讀文本,完成短文填空。接著呈現(xiàn)同步情境圖片,讓學生生動地復述故事梗概。畫面中的特奧會志愿者和智障運動員,他們都富有生命激情,充滿生活希望,懷抱期望與夢想。這些富含情感的情節(jié)畫面不僅為學生復述文本提供了敘事線索,而且使學生的復述更加繪聲繪色,把Liu Ming 作為特奧會志愿者所體驗的proud,excited,amazed等情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樣不僅檢驗了學生對文本的掌握情況,還能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和體驗人物的精神面貌及內心情感。
2.采取多維度深度閱讀,促進學生的深入理解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引導他們從表層到內涵、從具體到抽象、從理解到評價,逐步深入走進文本,讓學生在多維度的深度閱讀中深刻理解文本蘊含的思想情感。
(1)解析文本線索,巧用對比
閱讀文本是靜態(tài)的,但是其中必有或明或暗的線索。教師要引領學生循著“線索”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展開對比,培養(yǎng)學生體悟情感的能力。本課教學中,教師通過Scanning閱讀策略,讓學生整體感知Liu Mings feeling是貫穿文本的“情感線索”。接著開展細讀品讀,引導學生理解Liu Ming參加特奧會志愿者前后的鮮明對比,將文本“情感線索”演化成學生發(fā)生共情的“情感流”,學生自然地理解主人公的豐富經歷和情感變化,由開始的茫然無知到感覺proud再到 happy,再由 excited到amazed。
(2)設計問題鏈,引發(fā)思考
問題鏈中的問題具有關聯(lián)性和層次性,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本課中授課教師設計了用以引導學生理解特奧會舉辦價值的問題鏈。先問What chance did the Games give the athletes in the Special Olympics?學生很容易在文本中找到答案。教師進一步追問Anything else?啟發(fā)學生認識到The Games also gave the athletes a chance to get respect,support and dreams.緊接著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討論,What chance do the Games give the volunteer/us/the world?學生不斷深化理解,不斷拓展生成。這樣層次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鏈,讓學生對特奧會“shine for all”舉辦價值有了深刻理解。
(3)品讀美文佳句,指導鑒賞
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捕捉文本中極易打動學生、內涵豐富的美文佳句,做好鋪墊、指導鑒賞,促進共鳴、增進理解。本課中教師設計了品讀文本的環(huán)節(jié),設問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Li Hai?引導學生賞析To Li Hai,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win a gold or a silver,but to take part.促進學生體會not…,but…句式表達情感的效果,加深理解李海的人生價值和情感。接著,學生展開小組討論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Liu Ming/to the Special Olympics Games?學生聚焦“not…,but…”進行認知、鑒賞和生成,并逐步體會特奧會運動精神和深刻意義,對文本、對作者、對人物產生了更近一層的心理接納和情感共鳴。
3.設置多重性讀后活動,促成學生的深切表達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借助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讀后續(xù)寫等多種讀后活動,讓學生對文中人物的行為特征、心理特點以及其形成原因展開多視角的探討,在讀后的遷移創(chuàng)新活動中構建學生與人物間產生共鳴、發(fā)生共情的情感基礎和認知基礎。
(1)角色扮演,演繹對話
扮演角色能將學生自身融入情境,將情感的表達與對角色的感悟融為一體,使學生自己的情感世界更加豐富。在讀后拓展活動環(huán)節(jié),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Liu Ming的情感,設計了校報記者的采訪活動。通過互動的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將樂于奉獻的行為與同情弱者的情感緊密融合,使得角色的演繹更加生動,情感體驗更加深刻。
(2)激發(fā)想象,角色換位
想象是一種高級認知活動,能夠幫助我們以具體形象的方式進入他人的生活,知覺他人經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識別并體驗他人情緒情感的過程[4]。為了引導學生對特奧運動員Li Hai的情感體驗,授課教師設計了互動環(huán)節(jié),If you were Li Hai,what will you say to your parents/volunteers/friends/yourself…,同時教師也給出語言支架It is…of sb. to do…。學生們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通過想象站在Li Hai的立場發(fā)聲,課堂精彩紛呈。這樣不僅遷移拓展了目標語言的應用,還提供機會讓學生感受Li Hai拼搏之志、感恩之心與友愛之情。
(3)讀后創(chuàng)寫,整體建構
讀后創(chuàng)寫,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評鑒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還促進情感表達能力。本節(jié)課最后,授課教師設計了寫作任務,2022 Winter Paralympics will take place in Beijing from 4 to 13 March,2022.Please write an application letter to volunteer for it.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將自己置于類似的故事情境,寫一篇短文。這樣的讀后創(chuàng)寫活動有效地引導了學生在走進文本、把握人物品質、體驗人物情感的基礎上,走出文本,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和價值取向。
四、應用共情策略須處理好幾個問題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想用好共情策略,須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即關注教師共情對學生的先導作用,加強情感體驗的引導,促進文化阻抗的疏導。
1.教師共情的先導
共情是對教育共生特征的積極回應。在共生關系中,教師和學生彼此依賴共同生成,在教育活動中彼此影響形成相互滋養(yǎng)的關系[4]。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具有較高的共情素養(yǎng),要善于捕捉課堂教學中師生共情的線索,通過閱讀教學發(fā)展學生情感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達力。
2.情感體驗的引導
共情策略強調對他人情感的自我體驗,其反應是一種既有可能包含積極情緒,還有可能包含消極情緒的狀態(tài)。指向他人的關心、關注等積極情緒常激發(fā)利他性動機,而指向個人痛苦體驗等消極情緒常激發(fā)人們的自利性動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多元文本解讀、加強情感體驗的同時,還應關注學生情感體驗的多樣性和個性化,要聚焦學生情感體驗的內在意義和生命價值,并注重引導和適時調節(jié),將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向真善美的愉悅體驗。
3.文化阻抗的疏導
文化阻抗是某一特定文化對外來文化要素的一種消極反應[5]。文化阻抗的存在會阻礙共情策略的應用效果。因此,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關注中外文化的差異與融通,準確認識和對待他國文化,吸收中外文化精華,積極發(fā)展文化溝通策略和能力[3],增進文化理解,促進文化交流。
總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共情策略,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情感的深刻理解和真實表達,構建促進共生、啟迪智慧、點化生命的共情課堂,從而發(fā)展學生對他人的、社會的及自己情感的感受、理解和表達的能力,讓英語閱讀教學成為觀照自己、觀照他人、觀照世界的教育活動。
參考文獻
[1] 傅安球.心理咨詢師培訓教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侯潔云.基于閱讀素養(yǎng)的多元化閱讀教學探索[J].基礎外語教育,2017(04).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 趙晶.共情與教育[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5] 彭克宏,等.社會科學大詞典[Z].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
【責任編輯? 王?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