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智學生要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必須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范。班級是學生規(guī)則生活的開始,也是自我約束的起步,但由于培智學生個體間差異懸殊,班級的秩序和規(guī)則難以建立。憑借有效策略,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一直引發(fā)和激勵著我們去思考,去探索。本文主要借四格漫畫的策略開展班級管理工作,試圖引導學生建立規(guī)則秩序。
關鍵詞:四格漫畫;培智;班級管理
一、 研究緣起
曾幾何時,上廁所也變得驚心動魄起來。孩子們會尾隨著你一直進廁所,全然不顧自己是男的,老師是女的,他們會在廁所門外不停地叫嚷,你回應了,他會循聲找到你所在的廁所門,然后趴下來,從門外往里瞅;你若不應,他則會一個門一個門地趴著找過來,你真是應也不是,不應也不是。他們不知道這有什么對與不對的,還會興奮地在廁所門外又笑又跳又叫。在班級管理中,像這樣的啼笑皆非的事,還比比皆是。培智班級學生人數(shù)不多,但個個都是埋伏在身邊的“定時炸彈”,隨時隨地,他們都會制造些“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麻煩”,這些“麻煩”,都是些擺不上臺面的雞毛蒜皮一類的小事,但如果不處理或處理不當就會給后續(xù)的班級管理工作帶來隱患,更會對學生將來適應生活、適應社會和融入社會制造障礙。
課間,學生喜歡看動漫,劇中動漫人物的形象性與生動性,總是能把學生帶入畫面,產生情感與行為的共鳴。是否可以借助動漫的支撐,幫助學生建立形成社會行為規(guī)范,“四格漫畫”應運而生。
二、 研究行動
“四格漫畫”在確認班級管理中學生存在的適應問題需要,找到學生應建立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以行為的情境、行為的刺激、行為及行為的后果四個步驟呈現(xiàn)畫面,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學習環(huán)境與行為的因果關系,對學生心理產生暗示、監(jiān)督、修正、模仿、導向,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具有的正向行為與潛力,矯正不良行為,穩(wěn)定情緒,提高學生的班級適應能力,養(yǎng)成自覺遵守規(guī)則與秩序的意識,習得“我需要這樣做”“我必須這樣做”“我不能那樣做”的主動的自制行為,逐步養(yǎng)成常規(guī)的落實與達成,推動日常班級管理的順利開展。
(一)確認問題制成主題
下課了,孩子們上廁所的上廁所,玩桌面游戲的玩桌面游戲,喝水的喝水,聊天的聊天……好一派祥和的氛圍。
“呯”好大的聲響,原來是門被撞開反彈發(fā)出的巨響。這聲響,把教室里的每一位都給著實嚇了一大跳。我也神經(jīng)質地跳了起來,孩子們則紛紛把目光掃向正站在門口的小杰,掃了一圈,繼而又把目光回到我的身上。其實,小杰這樣的行為,也不是第一次發(fā)生,我也不少說教,可總是收效甚微,你當下說一說,他就好一好?;仡^又是故技重演。這樣做,破壞學校公共財物自然不用說,更可怕的是,要是門背后有個同學,這撞擊后果真的不堪設想,同時這樣也有可能傷害到他自己。看起來是這么一件小事,但卻是極大的安全隱患。對于培智學生來說,小事處理不妥當,會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大事,而且還說不清道不明。
我不能再停留在說教的面上,該尋找新的策略方法。
培智班級管理以個別化教育服務為出發(fā)點和核心,從個別化教育計劃到教育診斷、個案會、教學活動設計、實施,教學活動空間、資源,從教育教學目標到學生日常生活、行為習慣等,調查學生已有的正向行為與潛力,結合家長、各課老師和班級管理需要,確認學生的適應問題,找到學生應建立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制定出一學年的單元目標,形成漫畫主題。如依據(jù)上述小杰在班級適應中存在的問題,形成《我輕聲開關門》的主題。
(二)確定步驟編成漫畫
對培智學生來說,如果沒有考慮他們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沒有對接他們思想與行為的基點,喋喋不休的否認指責是對牛彈琴;體貼入微的批評指正也是空中樓閣。形象、生動、熟悉,易理解,易接受,易操作才是行動的出發(fā)點。“四格漫畫”在確認班級管理中學生存在的適應問題需要,結合學生成長發(fā)展需要和班級管理需要,找到學生應建立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和境來勾勒畫面,以行為的情境、行為的刺激、行為及行為的后果四個步驟來呈現(xiàn)畫面。每個主題均設計成四個步驟,形成四格漫畫。
如9月漫畫主題《我輕聲開關門》
第一格:行為的情境:主角小楠回教室。
第二格:行為的刺激:教室的門關著。
第三格:行為:小楠輕輕地轉動把手,打開門,再輕輕地把門關上。
第四格:行為的后果:老師稱贊小楠并給小楠吃糖果。
按漫畫主題的需要,刻意地去創(chuàng)設情境,并按行為的情境、行為的刺激、行為、行為的后果拍攝成一組照片,保存在電子相冊中,利用班隊時間定期播放,讓學生說說誰做得對,應該成為榜樣,誰做得不對,應該受到批評。這樣,學生行動有了明確的效仿對象,便于觀摩模仿,避免了行動的盲目性,也逐步提高了其分辨是非的能力。對于培智班級學生的教育,直觀形象的引導效果明顯優(yōu)于說教。獎勵能極大地調動培智兒童積極性,盡管培智兒童在認識上有缺陷,但他們同樣具有榮譽感和自尊心,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獎勵。良好行為與強化物(按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合適的強化物,強化物發(fā)放做到及時到位、目標針對性強、考慮個體差異)密切結合,使學生達到控制自身行為。這種美好的反饋能激起學生良好的心理反應,穩(wěn)定學生良好的行為表現(xiàn),從而獲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三)演練步驟促成表象
從知到行的行為過程,對培智學生來說確實很難很難,經(jīng)過榜樣示范或提示引導很難達到行為的自制能力。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經(jīng)過嚴格、反復的訓練才行。培智學生自制力相對比正常孩子較差,好習慣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強化就容易消退。所以更應該對他們嚴格要求,反復訓練,直到好行為得到有效鞏固為止。因此,對行為的強化訓練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一位教育家說過:“老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個現(xiàn)象的態(tài)度都是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毖菥毾扔砂嘀魅闻c搭班老師合作,示范演出四個步驟的行為,并加以說明;接著由老師和學生配合演練,指導演出四個步驟的行為;最后由學生組合演出四個步驟的行為,反復練習。此時,他們不光自我評價,還評價他人,把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結合起來進行取長補短。“四格漫畫”似乎是一面鏡子,演練促使每個學生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自我評價,從他律走向自律。
(四)區(qū)分行為達成自律
先賢哲人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背浞终f明人在自然狀態(tài)下,不假思索,不必費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種行為,就是一種習慣。所謂習慣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種自動化的行為,壞習慣也是一種自動化行為。作為教育者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追求上進,都希望獲得別人(尤其是老師)的肯定和贊揚,他們不想犯錯更不想故意與老師作對,他們之所以犯錯是因為他們已有的習慣。
如9月漫畫主題《我輕聲開關門》
試演另一個學生用力地用腳踢開門,被老師批評或無法吃到糖果的后果,讓學生區(qū)分兩種行為及因果關系。
第一格:行為的情境:主角小杰回教室。
第二格:行為的刺激:教室的門關著。
第三格:行為:小杰用力地踢開門。
第四格:行為的后果:老師批評小杰,并扣除代幣。
培智學生的特殊性,往往表現(xiàn)出在抽象思考、邏輯推理、理解、問題解決的能力上十分有限,在概念的理解及類化上常不理想。同時,他們由于學習能力及經(jīng)驗的影響,在學習表現(xiàn)上有外控依賴的傾向,在學習過程中常常需要他人的增強。區(qū)分行為,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我需要這樣做”“我必須這樣做”“我不能那樣做”的主動自律行為。
(五)分組練習達成內化
良好行為的習得不是一朝一夕的,在獲得良好行為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反復現(xiàn)象,“建構主義”主張學習活動應充分重視建立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利用已有知識獲得新知識的能力,人是在與社會情境的互動中獲取知識,所以強調主動參與,相互磋商等活動。分組練習有助于培養(yǎng)兒童認識的深度、彈性以及自我調節(jié),解決問題,使兒童真正建構起自己的認知“平臺”,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積極地汲取新的知識。久而久之,使學生把外來的強制性行為內化為自覺良好行為。
(六)制作課本形成班規(guī)
蘇霍姆林斯基說:能夠促使人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主題快結束時,將四格漫畫及其故事制作成課本,成為班級常規(guī)內容。并和學生一起動手把規(guī)范行為與區(qū)分行為對照著昭示于教室墻上,促使學生在日常情境中隨時能復習到、提醒到,從而自覺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一個有益于教學的班級管理的環(huán)境,對于學生的影響和教育起到至關重要,使學生在操作或是觀看的過程中鞏固內化,即潤物細無聲,無時無刻地達到對學生進行教育。
三、 成效困惑
(一)研究成效
在班級管理中,像前文提到的連上個廁所都驚心動魄的此類啼笑皆非的事,慢慢地,慢慢地少了下來。雖然班上依然有調皮、淘氣、惹事的孩子,但是,這些都可以在老師可以控制的范圍內。借鑒“四格漫畫”以四張圖展示某項行為的情境、刺激、行為、結果,通過“四格漫畫”的格式,克服了學生自身缺陷的限制,將計劃與目標層層落實,內化為學生的行為,使學生養(yǎng)成了“我需要這樣做”“我必須這樣做”“我不能那樣做”的主動的自制行為,發(fā)展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了班級正氣和團結和睦的氛圍。
(二)研究困惑
在漫畫主題的學習中,學生在具體的這些方面的表現(xiàn)確實有了大大的令人驚喜的改觀,只是學生的遷移能力還是不能夠好好地表現(xiàn)完善,環(huán)境中的人、事、物發(fā)生一點點的變化,他們就不會做出一絲絲的變通,如《我輕聲開關門》,在學校里他能做到了,但是在家里卻依然我行我素,不能按學校的要求做到;再如《對人說話有禮貌》,對自己班的老師、阿姨、同學能做到,但是對于別班的老師、同學或阿姨就達不到,也就是還是沒有達到活學活用的境界。漫畫主題教育對于自閉癥孩子的教育效果不是很明顯,待好好反思和繼續(xù)研究。
參考文獻:
[1]王梅.智力障礙和孤獨癥兒童的學與教.華藝出版社,2003.
[2]向陽兒童發(fā)展中心教學團隊.新專業(yè)整合課程.向陽兒童發(fā)展中心出版,2011.
[3]張文京.特殊兒童班級管理.重慶出版社,2007.
[4]陳云英.智力落后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王吉燕,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