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里的一天,天空中落著無力的小雨,我正讀著一冊印刷極為精美的《金剛經(jīng)》,讀到最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段時,木魚聲恰好從遠處的巷口傳來,使人覺得格外空靈。我披衣坐起,撐著一把傘,決心去找木魚聲音的來處。
那木魚敲得十分厚重有力,從滿天的雨絲里傳揚開來,它敲敲停停,忽遠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廟里讀經(jīng)時急落的木魚。我追蹤著聲音的軌跡,匆匆地穿過巷子,遠遠地,看到一個披著寬大布衣、戴著氈帽的小老頭兒。他推著一輛老舊的攤車,正搖搖擺擺地從巷子那一頭兒走來。攤車上掛著一盞小燈,隨著道路的起伏,在微雨的暗道里飄搖。一直迷惑我的木魚聲,就是那個老頭兒所敲出來的。
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過是一個尋常賣餛飩的攤車。我問老人為什么選擇了敲奏木魚,他的回答竟十分簡單。他說:“喜歡吃我餛飩的老顧客,一聽到我的木魚聲,就會跑出來買餛飩了?!蔽也唤麊∪?。原來木魚于他,就像鄉(xiāng)下賣豆花的人搖動的鈴鐺,或者是賣冰水的小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種再簡單不過的信號。是我自己把木魚聯(lián)想得太遠了,其實它有時候僅僅是一種勞苦生活的工具。
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說:“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餛飩吧,完全是用精肉做的,不加一點兒蔥菜,連大飯店的廚師都愛吃我的餛飩?!庇谑俏襾G棄了自己對木魚的魔怔,撐著傘,站立在一扇紅門前,就著老人攤車上的小燈,吃了一碗餛飩。在風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餛飩確是人間美味。
后來,我也慢慢成為老人忠實的顧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時候,遠遠聽到他的木魚聲,就在巷口處候著他,吃完一碗餛飩,才繼續(xù)我未完的工作。
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選擇木魚作為賣餛飩的信號有他獨特的匠心。他說因為他的生意在深夜,實在想不出一種可以讓遠近都聽聞而不至于吵醒熟睡的人們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賣粽子的人那樣大聲叫嚷,他覺得有失尊嚴,最后他選擇了木魚———既可以讓清醒者聽到他的叫賣聲,又不至于驚擾熟睡者的美夢。
木魚就是木魚,不管從什么角度來看它,它仍舊有它的可愛之處,即使是用在一個餛飩攤車上。
我吃老人的餛飩吃了一年多,直到后來遷居,才失去聯(lián)系。但每當在靜夜里工作,我仍時常懷念著他和他的餛飩。
老人是我們社會角落里一個平凡的人。他在臨沂街一帶賣了三十年餛飩,已經(jīng)成為那一帶夜生活中人盡皆知的人。他顯然對自己親手烹調(diào)后小心翼翼裝在鐵盒里的餛飩很有信心,他用木魚聲叫賣的餛飩也成為那一帶的金字招牌。木魚對他、對吃餛飩的人來說,都已成為生活里的一部分。
那一天遇到老人,他還是一襲布衣,還是敲著那個敲了三十年的木魚,可是老人已經(jīng)完全忘記我了。我想,歲月于他只是云淡風輕的一串聲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緩緩推走小小的攤車,消失在巷子的轉角。一直到很遠了,我還可以聽見木魚聲從黑夜的空中穿過,溫暖著遲睡者的心靈。
(選自《林清玄散文精選》,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