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亮
【摘 要】本文以 2019 年高考英語科全國卷Ⅲ為例,從宏觀語篇分析、微觀語篇分析兩個方面論述語篇分析在高考閱讀理解題型解答中的具體應用,提出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運用語篇知識等教學啟示。
【關鍵詞】語篇分析 閱讀理解 題型解答 語篇模式 應用
自 2015 年起,高考英語科全國卷所有的高考題型都是以語篇的形式呈現(xiàn),考查考生在語篇中獲取信息、靈活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對考生分析和理解語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閱讀理解在高考試題中占有約 27% 的比例,且閱讀理解能力是解答其他各類題型的基礎,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學生解答閱讀理解試題的自信心,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倍受廣大師生關注的問題。筆者認為,傳統(tǒng)的“題海戰(zhàn)術”已經不能滿足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時代需求,教師要有意識地講授語篇分析的基礎知識,指導學生掌握各種體裁文章的典型語篇模式,理清文章的發(fā)展脈絡,從而幫助學生更有效地理解所讀的語篇,并從典型文章的語篇模式分析中掌握同一類型的語篇結構模式,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本文擬以 2019 年高考英語科全國卷Ⅲ為例,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入手,闡述語篇分析理論在閱讀理解試題解答中的具體應用,并提出基于語篇分析的教學啟示。
一、宏觀語篇分析及其應用
宏觀語篇分析是指基于文章體裁,分析文章的邏輯結構和作者的行文意圖,洞悉細節(jié)信息是如何推進、為文章主題服務的?!皥D示理論”提出,當讀者擁有足夠的語言圖式和內容圖式,即讀者能夠識別文中的詞匯和語法、理解文中句義并熟悉文章相關背景知識的情況下,要解讀文章的深層含義,必須具備足夠的形式圖式,即各種體裁文章的組織結構的知識。如果學生能夠熟悉各類體裁文章的結構模式,在閱讀時就能準確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對文章的行文作出積極的預測,了解細節(jié)信息對文章主旨的支撐作用,準確解答文章主旨大意題、段落中心思想題、推理判斷題等。
2019 年全國卷Ⅲ閱讀理解第一節(jié)包含說明文三篇,均采用了“一般—特殊型”語篇模式。該模式是說明文最具有代表性的語篇模式,由概述、詳述和總結這三部分構成,有部分文章沒有總結部分。這種模式在文章開頭就直接切入主題,然后按要點展開闡述,在文章結尾點題,卒章顯志,充分體現(xiàn)了英語國家人士的線性思維模式。下面以 B 篇的第 27 題和 C 篇的第 31 題為例,來解釋宏觀語篇分析在解題過程中的應用。
B 篇講述了中國文化及中國美學對國際時尚界的影響,引領國際時尚和設計的發(fā)展。作者在第一段開門見山提出主題:For Western designers,China and its rich culture have long been an inspiration for western creative. 語篇第二段至第五段分別引用 Amanda Hill 對中國美學、中國時尚設計師和中國市場對國際時尚界的影響的評論,以及中國時裝和藝術展的轟動效應來詳細描述主題。該語篇“先概述,再細節(jié);先綜合,后分析”的結構清晰明了。
語篇后第 27 題:What can be a suitable title for the text?是考查對語篇主旨的理解。根據(jù)以上對該語篇的結構模式的分析,可以迅速獲知文章的行文邏輯和發(fā)展脈絡,可以確定正確答案為 D. Chinese Culture Fueling International Fashion Trends.該答案內容和語篇主題句“中國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一直以來是西方設計師們藝術創(chuàng)新的靈感”相匹配。在把握好文章的主旨大意后,還可以進一步驗證該語篇后第 24 題和第 25 題的答案。第 24 題: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exhibition in New York?答案為 B 選項:It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visitors. 第 25 題:What does Hill say about Chinese women?答案為 A 選項:They are setting the fashion. 第 24 和 25 題是推理判斷題,正確答案均和主題相關,從中國藝術展和中國女性兩個方面具體闡述中國元素對國際時尚的巨大影響,體現(xiàn)了細節(jié)信息對文章主題的支撐和推動作用。
C 篇以時間為序講述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報紙從最初的小眾消費品發(fā)展成為大眾讀物的過程。從總體上來看,該文章并非按照說明文最典型的“一般—特殊型”模式行文。但是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仍然是按照“一般—特殊型”模式展開。段首句是一個概括句,描述一個事實,下文通過描述具體事例對段首句內容進行展開和充實。因此,只要抓住段落首句,就能迅速、準確地洞悉該段落所要表達的意思。第三段首句是段落主題句:This development did not take place overnight. 下文的五句話講述了 1830 年前后,報紙的銷售地點從專業(yè)機構逐漸轉到街頭巷尾,人們購買報紙日益便利,報紙的價錢逐漸親民的過程。第四段首句是段落主題句:This new trend of newspapers for“the man on the street”did not begin well. 下文的三句話講述了傳統(tǒng)的報業(yè)不愿做出改變,許多敢于冒險的新興報業(yè)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才讓報紙逐漸發(fā)展成為大眾讀物。根據(jù)對以上兩個段落的語篇分析,可以解答該語篇后第 31 題:What can we say about the birth of the penny paper?答案為 A 選項:It was a difficult process. 適合大眾消費的報紙的產生是一個困難的過程,與第三段和第四段的主題句所表達的意思一致。
二、微觀語篇分析及其應用
微觀語篇分析是指語篇銜接分析,即剖析句子內部的語法結構,詞語搭配,詞與句、句與句、句和段落的信息展開方式。Halliday 定義“銜接”為能使全文成為語篇的各種語義關系,把語篇的銜接方式分為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語法銜接包括指稱(如 this,there,we 等)、省略(如 if so,if not 等)、替代(如 so,such 等)和連接(如 but,therefore,moreover 等)。詞匯銜接包括詞匯復現(xiàn)和詞匯同現(xiàn)。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并非孤立地存在于語篇中,而是互相配合,共同起著銜接句子和語篇的作用。語篇銜接理論闡明了語篇中各類不同的語言成分之間是通過何種方式相互聯(lián)系、進而組織和構建語篇的。微觀語篇分析有助于學生在閱讀語篇時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細節(jié)信息,進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斷,準確理解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尋找隱藏在文章深處的作者的觀點和情感態(tài)度,從而達到高效閱讀語篇的目的。
詞匯銜接和語法銜接使語篇中各成分在語義上互相關聯(lián),將詞連成句、句連成篇,從而使語篇各成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形的網絡”。微觀語篇分析適用于解答詞義猜測題、推理判斷題和細節(jié)理解題。
B 篇第 26 題是詞義猜測題:What do the underlined words “taking on”in paragraph 4 mean?解題信息出現(xiàn)在第四段最后一句話:“Vera Wang,Alexander Wang,Jason Wu are taking on Galliano,Albaz,Marc Jacobs—and beating them hands down in design and sales,”adds Hill. 第四段的段落大意是通過具體的事例來印證中國美學對國際時尚的影響,再結合劃線詞 taking on 之后的短語 beating them hands down 可以得出正確答案是 D 選項:competing against。解答該題運用了詞匯銜接中的詞匯復現(xiàn),以及語法銜接中的指代。詞匯復現(xiàn)是指某一詞匯回指另一個與之有相同意義的詞匯,包括原詞復現(xiàn)、近義詞或同義詞復現(xiàn),上下義詞復現(xiàn)等。taking on,beating them hands down 和 competing against 三詞都含有“競爭”之意,屬于近義詞復現(xiàn)。同時,beating them hands down 中 them 指代上文中所提到的 Galliano,Albaz,Marc Jacobs 三位西方時尚設計師。
C 篇第 28 題是推理判斷題: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newspapers in America before the 1830s?解題信息出現(xiàn)在第一段第四句和第五句話:In addition,most newspapers had little in them that would appeal to a mass audience. They were dull and visually forbidding. 解答該題運用了語法銜接中的連接,以及詞匯銜接中的詞匯同現(xiàn)。連接是指語篇中通過各種連接詞來表達各成分之間邏輯關系,如遞進關系(furthermore,in addition 等)、轉折關系(however,while 等)、因果關系(because,since 等)等。本文中在 In addition 之前談到了報紙的價格在 1830 年之前非常昂貴,在此之后進一步描述當時的報紙對普通民眾沒有吸引力。had little in them that would appeal to a mass audience,dull 和 visually forbidding 與正確答案 B 選項 Unattractive 構成了詞匯銜接中的詞匯同現(xiàn),即與同一話題相關的、意義上互相聯(lián)系的詞匯會同時出現(xiàn)在同一場合的傾向性,而其他詞匯則不大可能出現(xiàn)。以上三個詞組都是在不受歡迎的場合中使用,據(jù)此可以確定正確選項。
三、教學啟示
(一)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在基于語篇分析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依托閱讀材料所提供的語境指導學生學習語音、詞匯、語法和句型等方面的知識,掃除學生閱讀中的障礙。對閱讀材料的解讀不能停留在語篇表層的細節(jié)信息的理解上,要引導學生從語篇層面解讀文章的結構,挖掘文章字里行間的隱含意義,探尋作者想要表達的言外之意。因此,教師需要將專業(yè)的語篇理論知識簡單化,精選典型體裁的文章,引導學生從宏觀語篇分析上了解各類體裁文章的語篇模式,把握文章行文結構和主旨要義,洞悉作者的布局謀篇和寫作意圖。在微觀語篇分析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詞匯和句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段落之間以及段落和語篇之間的關系、主題句與支撐句之間的關系等,達到對語篇的深度理解。
(二)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運用語篇知識。教師要堅持通過對典型文章的語篇分析,使學生熟練掌握語篇分析的技能,并能運用語篇分析的知識來解讀同一體裁的文章,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xiàn)學習效益的最大化。在解答閱讀理解試題的時候,需要把宏觀語篇分析和微觀語篇分析相結合,多方位、多角度驗證解題思路和選項的正確性,從而有效緩解學生解題時的畏難情緒,提升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閱讀興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賞析英語語篇的結構之美和用詞之美,促進學生對語篇知識的吸收和內化,逐步把語篇分析運用到英語寫作中,使得習作內容更加有條理,文章結構和行文邏輯更加清晰和連貫。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 Hason,R.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Longman,1976
[2]陳松林.從語篇分析視角對英語中考閱讀試題的分析與思考[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7(8)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張 兵.語篇分析在高考卷閱讀理解題中的運用及其教學啟示[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9(12)
【作者簡介】馮 亮(1978— ),男,漢族,籍貫湖北,中學一級教師,現(xiàn)就職于南寧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方向為基礎教育研究。
(責編 王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