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 300000)
一般來說,這種源自外國的歌唱法,必然與外國的語言有較好的吻合,全世界聞名的意大利美聲唱法與意大利語言就有一種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即使是這樣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羅蒂,尚且還說我們唱的詞如果吐字不清,不僅破壞了意境而且還給觀眾帶來了反感,又說:吐字的問題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一直到成為歌唱家,可見即使是用意大利美聲唱法來學習聲樂,要唱好意大利語歌曲對吐字和咬字,也不得不下一番苦功夫。而向歌唱家帕瓦羅蒂那樣演唱時,不僅一個音象一顆顆滾圓的珍珠,而且聲音像是用五光十色的珍珠穿起來一樣,真正做到把聲音和吐字融為一體聲情并茂的演唱,才能達到完美無瑕的藝術(shù)境地,聲樂藝術(shù)包括多方面要素和和演唱技巧,他們互相聯(lián)系又各有獨特的內(nèi)容,特別是咬字和吐字,對于咬字和吐字的演唱藝術(shù),必須要重視學習和研究,想演唱好中國歌曲或外國歌曲,都必須掌握好,咬字和吐字的技術(shù),才能把歌曲演唱的完整和感人。
很長時間以來,中國人學習傳統(tǒng)唱法,過分追求更多的共鳴,更大的音量,置歌唱的基本規(guī)范不顧,于是出現(xiàn)了吐字不清,口含橄欖的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對西方唱法的摸式和美聲唱法存在誤解,忽視了傳達思想感情的主要因素--語言,忽視了中國歌曲在咬字和吐字方面的追求。
大家知道聲樂是一門抒情藝術(shù),他要求演唱者在特定音樂調(diào)式旋律的配合下,通過清晰的歌唱語言,傳達某種思想情感,產(chǎn)生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的審美效果和社會效益《樂記》中,所謂詩見而義立,樂終而德遵,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吐字不清,咬字不準,唱來唱去是聽者不知所云,那么一首歌的思想感情再好也難以理解,達不到樂終而德遵的效果,有些演唱者違背語言的基本規(guī)律和要求,一味的模仿平搶高調(diào),追求大音量就達不到美妙的音色了??梢娢覀冊趯W生進行聲樂教學和訓練中,必須在借鑒外國聲樂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注重我國漢字的特點,才能掌握好吐字咬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咬字和吐字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國漢字的特點都是由單音節(jié)和多因素拼成的字,其中有一個字母如,?。╝),依(i)等,有幾個字母拼成,如呀(ya)即由i和a拼成既由i,a,拼成,也可以由子音和母音結(jié)合而成如:多(duo),觀(guan),送(song)等。我國古代,我國古代有許多關(guān)于聲樂字母上的理論總結(jié),如五音,四呼,十三轍,等等這些理論幾乎包括了對每個字的發(fā)音。從開始到結(jié)束的全過程的分析和研究,我國大部分文字都可以把一個字分成字頭,字腹,字尾,3個部分,這些理論正好就是針對這三個方面的歸納和總結(jié)。這些理論很值得我們研究并結(jié)合我們聲樂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參考運用,
我國古代聲樂理論中非常重視咬字吐字及收聲。咬字就是針對如何唱好字頭而言,吐字就是針對如何唱好字腹而言,收聲就是針對如何唱好字尾而言。首先要要唱好字頭,字頭大部分由子音構(gòu)成,唱好字頭首先要唱好子音。如何唱好子音?即如何咬好字,首先應(yīng)該認識到咬字必須經(jīng)過唇,舌,齒,牙,喉等器官,將不同的字用不同的姿態(tài)發(fā)出不同的音來,咬字咬歪了就成為別的字,唇,舌,齒,牙,喉五個器官是子音的著力部分通稱五音,五個部位有單獨發(fā)音的有兩個配合的。
音頭部分如下所示:
1.唇音字,凡子音屬于b,p,f 等如:不,皮,福等字,用力在唇
2.舌音字,凡子音屬于d,t,n,等如:她,打 女用力在舌
3.齒音字:凡子音屬于zhi,chi,shi,r,z,c,s如知。是,日,資,三等咬字用力在齒部
4.牙音字:凡子音屬于j.q,x,等如基,期。希用力在牙上
5.喉音字:凡字音屬于g.k.h,如:館,看,花用力在喉
其次是如何唱好字腹,也就是古代聲樂理論上講的“四呼”
什么叫“四呼”:就是口型的開,齊,撮,合四個方面。這是吐字的方法同時也是字腹如何表述的問題。字腹是一個字的主體是口腔開度最大,氣流通暢,聲音最響亮的部分每個字頭出聲后要引長其身也就是韻母部分
概述如下:
開口呼:由a o e開頭的母音著力點在喉部稱“開口呼”
齊齒呼:由i.開頭的母音著力點在齒稱為“齊齒呼”
撮口呼:由u開頭的母音著力點在唇叫“撮口呼”
合口呼:由烏 開頭的母音著力點在滿口的叫“合口呼”韻母的 發(fā)音大部分因聲帶顫動而不受阻力因此聲音十分響亮并可以任意延長。歌聲表現(xiàn)主要借助于韻母的發(fā)揮它是構(gòu)成音響和旋律的基礎(chǔ),也體現(xiàn)著音色和共鳴的完美體現(xiàn)。
最后是如何唱好字尾,字的尾音又叫轍我國古代聲樂論“十三轍”正是這方面的經(jīng)驗總結(jié)。
如何唱好字尾上的音或收聲,古代聲樂理論將他分為三大類,是三個方面:
第一類:一字到底,口型不變
1.一 七轍.凡字尾收聲為i u都屬于此轍如:居(ju)依(yi)
例如:“三九嚴寒何所(懼ju)”
2.發(fā)花轍.凡字尾收聲為a的都屬于此轍如:ma(馬)jia(家
如:再見了媽媽(ma)
3.姑蘇轍.凡字尾為u的都屬于此轍如:蘇(su)福(fu)如:
紅燈照出 全家福(fu)
4.乜斜轍.凡字尾收聲為u 的都屬于此轍如:月,謝,鐵,如: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
第二類:鼻音類:有鼻腔的共鳴與明顯的鼻音感覺,口型略有變動
5.中東轍.凡字尾收音為eng的屬于此轍如.爭(zheng)(weng)(疼teng)如:正月十五掛紅燈(deng)
6.人辰轍.凡字尾收聲為n的都屬此轍如.恩(en)因(in)溫(un)如:邊疆的泉水清又純(chun)
7.江陽轍.凡字尾收音為ang屬于此轍.如昂(ang)央(yang)江(jiang)送君送到大路旁(pang)
8.言前轍.凡字尾收音在an的都屬于此轍.如安(an)言(yan)玩(wan)如:三百六十五個夜晚(wan)
第三類:吐字過程中口型變化比較大口腔要濕度調(diào)整,控制字尾必須交代清楚,有收聲的音必須收不能失去本音。
9.懷來轍.凡字尾收音為ai 的屬于此轍如:艾(ai)歪(wai)一束紅花照碧海(hai)
10.灰堆轍.凡字尾收音為ei屬于此轍如:威(wei)貴(gui)
我唱梅園梅(wei)
11.由求轍:凡字尾收音為ou屬于此轍.如歐(ou)走(zou)秋(qiu)馬兒呀你慢些走(zou)
12.梭潑轍.凡字尾收音為e/o屬于此轍.如呦you.我wo多duo
13.遙條轍.凡字尾收音為ao屬于此轍如:熬ao 腰yao
白云下面馬兒跑(pao)
十三轍基本上概括了全部漢語的轍韻情況。我們歌唱時要使所有字清楚正確。不但“四聲”要準“開齊撮合”四呼要清收聲處理要規(guī)范,同時還要將每一個字分成字頭,字腹,字尾來處理,將每一個字都要清楚的吐出來例如:《黃水謠》中的第一句
演唱時應(yīng)當首先將每一個字的“字頭”念清楚.“黃”字出聲應(yīng)念“hu”“水字”出聲應(yīng)念“shui”“奔”字出聲應(yīng)念“b”‘流’字出聲應(yīng)念“l(fā)i”“向”字出聲應(yīng)念“xi”東子出聲應(yīng)念“d”“方”子出聲應(yīng)念“f”而每當每個字的字頭出聲之后就引長其身,即延長其韻母部分。
“黃”字應(yīng)引長唱“昂”“水”字引長應(yīng)唱“呃”“奔”字引長應(yīng)唱“嗯”“流”字引長應(yīng)唱“歐”最后要念清楚字尾的收聲又稱“歸韻”黃字收聲歸入鼻咽腔中,這種將歌詞分成字頭,字身,字尾來處理的方法也就是“出聲”“引長”“歸韻”的方法。
這樣做是十分必要的,它對于探索和掌握每一個單字中的正確音調(diào),咬清字音都有很大的好處。但絕不是說一個字可以分割成好幾個毫無聯(lián)系的音節(jié)來讀,使人聽起來陰陽怪氣的,生硬不堪。因此將字分成字頭,字腹,字尾來處理主要是為了歌唱時能完整無缺的唱好每一個字克服歌唱中語言含混不清的毛病,而且不可以把字咬死成機械刻板的東西。
總之,正確處理歌唱語言,通過循序漸進的鍛煉耐心細致的探索,才能逐步達到字正腔圓的完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