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鴻
摘要:目的:探討多次短時藍光照射對黃疸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濃度的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間150例黃疸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綜合平衡法,劃分A組(75例,長時間藍光照射)和B組(75例,多次短時藍光照射),比較兩組血清膽紅素濃度、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治療后,B組血清總膽紅素濃度低于A組;B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A組,兩組之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兩組臨床療效相當(P>0.05)。結論:多次短時藍光照射能夠降低黃疸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濃度,不良反應少,安全性強。
關鍵詞:藍光照射;黃疸;血清膽紅素;臨床療效;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27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121-02
新生兒黃疸屬于臨床常見病,即新生兒出生28d內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體內血清膽紅素含量增加,發(fā)生黏膜、皮膚黃染等情況[1]。該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其中,病理性黃疸持續(xù)時間長,倘若未及時治療,很容易對新生兒的智力、聽力造成損傷,對新生兒的正常發(fā)育不利,嚴重者還會導致患兒死亡[2]。臨床上,主要通過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其能夠降低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但倘若照射時間過長,很容易引起各類并發(fā)癥、不良反應等。目前,在黃疸新生兒治療中,有關照射時間尚無統一定論。本實驗搜集樣本評估多次短時藍光照射是否影響黃疸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濃度。陳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樣本搜集時間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樣本對象150例例黃疸新生兒。通過隨機綜合平衡方式,把樣本對象劃分A組和B組,每組75例。A組男41例,女33例;日齡2-12d,平均(7.32±1.61)d。B組男35例,女40例;日齡1-13d,平均(7.41±3.17)d。兩組一般信息(性別、日齡)差異不顯著,P大于0.05,可比較。(1)納入標準:①臨床癥狀、體征與《兒科學》[3]中黃疸診斷標準符合;②血清膽紅素每天增長85μmol/L以上,反復出現;③患兒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配合。(2)排除標準:①由于肝功能異?;虬l(fā)生損害引起黃疸;②遺傳性、阻塞性黃疸;③合并溶血性貧血、嘔吐等。
1.2方法
兩組均給予補液、保肝治療。A組給予長時間藍光照射,使用黑色無菌布遮蓋患兒生殖部位、眼部,繼而將其放置于藍光治療箱內,合理控制燈距,以35cm為宜,連續(xù)照射24h,每天1次,每隔一段時間為患兒翻身。B組實施多次短時藍光照射,操作流程同上,單次照射6-8h,每天2次,各次間隔4h。兩組均照射3-5d。
1.3觀察指標
①血清總膽紅素濃度:分別于治療前后測量血清總膽紅素濃度。
②臨床療效[4]:依據臨床癥狀、體征,劃分顯效、有效、無效。顯效:全身皮膚、黏膜黃疸消失,未見臨床癥狀;有效:全身皮膚、黏膜黃疸程度減輕,血清膽紅素水平有所下降;無效:上述臨床癥狀未見改善,甚至加重,血清膽紅素水平上升。臨床療效=(顯效+有效)/總有效率×100%。
③不良反應:發(fā)熱、腹瀉、皮疹、食欲不振。用百分數表示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統計學處理
選定統計學軟件SPSS23.0錄入實驗數據。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通過(`x±s)、(n,%)表示,各自以t、X2檢驗。P<0.05提示實驗數據存在差異。
2結果
2.1兩組血清總膽紅素濃度比較
干預前,兩組血清總膽紅素濃度差異不顯著(P>0.05);干預后,B組血清總膽紅素濃度比A組低,兩組之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體見表1
2.2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差異不顯著(P>0.05)。具體見表2
2.3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B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A組低,兩組之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小于0.05。具體見表3
3討論
新生兒黃疸發(fā)病主體為出生28d內新生兒,其因膽紅素代謝異常,發(fā)生血內膽紅素水平升高情況,造成皮膚、黏膜、鞏膜黃染,該病誘因為膽紅素生成過多、肝臟膽紅素代謝異常,其嚴重危害了新生兒健康[5]。在兒科疾病中,該病較常見,發(fā)病后,患兒肝細胞功能差,器官發(fā)育不成熟,影響腸道內菌群建立,導致高膽紅素血癥風險增加。新生兒一旦患病理性黃疸,短時間內即可發(fā)病,周期長,倘若患兒體內膽紅素未得到有效控制,還會損傷腦細胞。新生兒血腦屏障發(fā)育不完全,導致多余膽紅素進入腦部,對其神經系統、聽力造成損傷,嚴重者還會導致患兒死亡[6]。臨床上,應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對新生兒血膽紅素水平升高進行有效控制,使臨床療效進一步增強。
當前,藍光照射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應用普遍,其作用機制為膽紅素可吸收光線,經照射后,被分解,以異構體形式存在,使新生兒體內非結合膽紅素發(fā)生氧化、異構化,轉變?yōu)槟蛞?,排出體外,以此降低新生兒血液內膽紅素濃度[7]。然而,有關藍光照射時間則存在爭議,倘若照射時間過長,容易引起光過敏,會對新生兒造成損傷,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研究證實[8-9],實施多次短時藍光照射,能夠降低患兒的血清膽紅素濃度,減少不良反應,臨床療效顯著。結果顯示,兩組臨床療效相當,P大于0.05;治療后,B組血清總膽紅素濃度顯著比A組低;B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67%,顯著比A組的13.33%低,比較兩組之間數據有顯著差異,P小于0.05,提示應用多次短時藍光照射能夠降低黃疸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濃度,臨床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少。
綜上所述,依據黃疸新生兒臨床癥狀、發(fā)病情況,應用多次短時藍光照射方式,臨床療效顯著,血清膽紅素濃度顯著降低,安全性強,說明該治療方式有效性強,值得臨床推廣應用,為后續(xù)同類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王新華.對接受短時多次藍光照射治療的新生兒黃疸患兒進行優(yōu)質護理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6,14(16):175-177.
[2]房懷成,朱品松,朱紅光.短時多次藍光照射對新生兒黃疸治療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36):148-149.
[3]童方潔.短時多次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效果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8,6(2):86.
[4]嚴文康,馬海然,廖智行,等.探討短時多次藍光照射對新生兒黃疸治療的有效性[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24):69-70.
[5]李琳.短時多次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對血清膽紅素水平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1):83-84.
[6]王耀霜,楊曼,韓萍,等.新生兒黃疸應用多次短時藍光照射對其血清膽紅素濃度及不良反應的改善作用[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7,16(10):995-997.
[7]施金鳳,張富漢.茵梔黃顆粒聯合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51例[J].北方藥學,2018,15(1):63-63.
[8]王婷婷,薛飛揚,宋立燕.產前使用縮宮素對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發(fā)生率及血清膽紅素濃度水平的影響[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8,19(5):459-460.
[9]莊曉燕.兩種藍光照射方式治療新生兒黃疸患兒的臨床價值體會[J].中外醫(yī)療,2019,38(2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