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正軍
寫作是高中教學主要內容之一,在高考的分值中占比越來越高,基于寫作全過程的診斷式寫作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找到寫作的癥結所在,突破寫作難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探尋“病因”,找到寫作癥結
寫作是一項復雜的文字組合與運用工作,也是一項多感官參與的心智活動。高中學生的寫作是基于一定的目的要求,圍繞寫作材料,對客觀世界的自我認知與真情表達。目前學生的寫作中存在諸多問題:
1.缺乏真情實感
葉圣陶指出:學生作文需要表達真實的情感。言為心聲,寫作本身就要求學生聚焦當下熱點,關注社會焦點,找到生活的支點,運用合適的表達方式,抒發(fā)自己真實的情感。無病呻吟的情感敘說,只能讓人感到味同嚼蠟。
2.缺乏寫作能力
凡事皆有法度。進入了高中階段,在作文的文體、構段、遣詞造句上,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一定的法度遵守。如議論文要有充沛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嚴密的邏輯,則需要了解遞進式、層進式、并列式的結構分類。如果學生缺乏這種能力,所寫的議論文必然中心不明,層次不清,邏輯混亂。
3.缺少寫作機會
實踐出真知。語言在實踐中應用,才能散發(fā)出溫度。只有遵循寫作規(guī)律,經常讓學生練寫作文,才能提高思維力。統編版高中語文課本安排了單元學習任務,在落實好這些任務的同時,還需要增加作文練習的量,讓學生有練筆的機會,運用寫作規(guī)律,養(yǎng)成寫作能力。
二、著眼要素,抓好寫作“藥方”
為了解決學生寫作中遇到的各種“病癥”,教師就需要在寫作的全過程中“望、聞、問、切”,逐漸解除學生寫作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圍繞以下方面,優(yōu)化寫作教學策略。
1.望,共尋寫作資源
高中學生的心理水平與學習能力都逐步進入了成熟期,視野逐漸開闊。學生從身邊、家庭、社會、書本當中,都能找到豐富的寫作資源。通過眼睛打量世界,腳步丈量世界,喚起豐富的情感體驗,找到豐富的寫作資源。
2.聞,聆聽寫作表達
寫作的過程需要建立在“觀察——表達——實踐”的步驟之上。表達就是對寫作素材再加工的過程,通過聆聽組內同學的寫作素材選取、寫作思路設計、寫作結構特點等,不斷促進自我寫作能力提高。
3.問,把脈寫作機會
問的過程,是寫作再學習的過程。首先是疑問,針對寫作過程中審題立意,寫作步驟,寫作表達中存在的疑點發(fā)問;其次是究問,就是要刨根問底,追本溯源,解決好在寫作中遇到的一切難題;最后是審問,圍繞表達內容,審視自己的言語和思維。
4.切,滲透寫作實踐
寫作實踐的過程就是言語實踐的過程。很多知名作家的作品都帶有鮮明的個人風格。高中學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可以慢慢建構起屬于自己的獨特的言語表達風格。風格形成的過程,就是言語實踐與運用的過程,也是言語逐漸發(fā)展的過程。
三、圍繞診斷,實現寫作健康發(fā)展
布魯姆的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實施診斷式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找準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快速提高寫作能力。
1.作文目標的診斷
作文目標指向于寫作表達完成的效果。首先是課程目標,如高一“表達與交流”部分,表達分為4次學習內容,交流分為5次學習內容;其次是教學目標,如高一上冊第一單元是的教學目標是“學寫新詩”,就是通過對一組新詩的賞析,總結新詩的寫作特點,學習“少年情懷的表達”;最后是育人目標,寫作是為了表達自我的情感,感悟生活,抒發(fā)對世界的理解與認識,因此寫作最終要致意于人的發(fā)展。
2.作文內容的診斷
作文內容在表達上必須具有真情實感,所選的材料典型具體,邏輯結構前后合理;表達的觀點符合作文材料要求。如命題作文,首先要引導學生明確作文審題立意的方法。我們需要仔細思考命題的意圖是什么。如《愿望》《南京的符號》《我想牽著你的手》《秋光里的媽媽》等命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帶有一定的指向性。要指導學生抓準題眼,發(fā)現題目中的邏輯關系,分析它的內涵與外延,保證作文內容符合命題要求。
3.作文方法的診斷
寫作方法是為了完成寫作的目標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教師需要根據不同文體,采取不同的講授方法,圍繞寫景散文、議論文、實用文等作為體裁開展不同方法的教學;學生則可以采取思維導圖、寫作提綱等不同形式學習這些方法。
總之,基于診斷式的寫作教學能夠幫助高中學生找到寫作的基本策略,發(fā)現寫作的基本規(guī)律,形成寫作的基本方法,不斷提高寫作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