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華,董 烈,李靜遠
(1.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南平第一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福建 南平 353000; 2.南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保健門診,福建 南平 353000)
伏立康唑為新型廣譜三唑類抗真菌藥,與兩性霉素B等傳統(tǒng)抗真菌藥比較,伏立康唑療效更為顯著、不良反應更少,且擁有凍干粉末劑、注射劑和片劑共3種劑型[1]。近年來,伏立康唑已在臨床深部真菌病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據(jù)報道,其不良反應以肝腎損傷、消化道反應和一過性視覺失調較為常見,也有學者發(fā)現(xiàn),部分患者在治療期間可出現(xiàn)幻覺、躁動及譫妄等精神異常反應[2-3]。目前,臨床對伏立康唑致精神異常的關注較少,但精神異常所致療程中斷甚至長期使用抗精神病藥等問題不容忽視。本研究選取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南平第一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386例接受伏立康唑治療的真菌感染患者,就其癥狀特點及影響精神異常癥狀發(fā)生的相關因素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期為臨床防治伏立康唑致精神異常提供參考依據(jù),指導合理用藥。
整理2010年8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真菌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開展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因血液病、惡性腫瘤,于我院接受相應化療、營養(yǎng)支持治療及抗感染治療等,抗感染治療使用藥物為伏立康唑;伏立康唑用藥方案為1次200 mg(首日劑量加倍),靜脈滴注,每12 h給藥1次,用藥療程不限;臨床資料保存完整。排除標準:入院前合并精神障礙、意識障礙及代謝性腦病者;同時使用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沙比利、利托那韋、西羅莫司、匹莫齊特、奎尼丁、利福平、利福布丁、卡馬西平、苯巴比妥、麥角胺、雙氫麥角胺及依法韋侖中的一種或幾種;治療初期肝腎功能明顯異常。共篩選出符合條件的患者386例,其中,男性243例,女性143例;年齡38~87歲,平均(57.62±10.19)歲;基礎疾病:肺曲霉病36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合并念珠菌感染13例,細菌性肺炎合并念珠菌感染5例,支氣管哮喘合并念珠菌感染2例,隱球菌肺炎5例。按照患者精神異常癥狀發(fā)生情況,將其分為發(fā)生組、未發(fā)生組。藥物致精神異常癥狀判斷標準:非精神疾病患者用藥期間出現(xiàn)精神異常的相關臨床表現(xiàn);除外顱內(nèi)病變,肺性腦病,肝性腦病,尿毒癥,低血糖,水、電解質紊亂,藥物中毒等疾病和(或)合并癥;在其他藥物未改變的前提下,停用該藥后精神異常癥狀逐漸消失[4]。
1.2.1 臨床特點分析:計算386例患者中伏立康唑致精神異常發(fā)生率,并整理患者臨床癥狀特點,即意識障礙、感知覺障礙、情感障礙及思維障礙的發(fā)生率以及用藥后癥狀出現(xiàn)時間、停藥后癥狀消失時間。臨床癥狀特點判斷標準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5]。
1.2.2 危險因素分析:采用單因素分析方法,比較發(fā)生組與未發(fā)生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用藥途徑、給藥劑量、其他藥物使用情況及生化指標等,將單因素分析中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的因素納入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總結影響伏立康唑致精神異常的相關因素。
386例使用伏立康唑的真菌感染患者中,共62例于伏立康唑用藥期間發(fā)生精神異常癥狀,發(fā)生率為16.06%。
62例患者的精神異常癥狀發(fā)生時間為使用伏立康唑后1~5 d,平均(3.06±0.88) d;其臨床癥狀以意識障礙為主,其次為感知覺障礙、情感障礙;31例患者精神異常癥狀在停用伏立康唑后好轉或消失,患者精神異常癥狀好轉或消失時間為停藥后1~3 d,平均(1.97±0.37) d,停藥后未見精神系統(tǒng)后遺癥,見表1。
表1 伏立康唑致精神異常的癥狀特點及停藥后好轉時間(n=62)
將62例發(fā)生精神異常癥狀者納入發(fā)生組,324例未發(fā)生精神異常癥狀者納入未發(fā)生組,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發(fā)生組患者的質子泵抑制劑使用率、年齡、伏立康唑維持劑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水平及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均明顯高于未發(fā)生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表2 發(fā)生組與未發(fā)生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計數(shù)資料)
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60歲、伏立康唑維持劑量≥6 mg/(kg·d)、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35 U/L和血清總膽紅素≥17.1 μmol/L均為影響伏立康唑致精神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3 發(fā)生組與未發(fā)生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計量資料,
表4 影響伏立康唑致精神異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伏立康唑的臨床應用相對安全,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視覺異常、肝損傷等不良反應,但一般程度較輕且停藥后可自行緩解[6]。有伏立康唑引發(fā)精神異常癥狀的個案報道,可能影響其用藥安全性,進而造成抗真菌藥使用中斷,甚至需更換為其他不良反應更大或療效不佳的抗真菌藥[7-8]。因此,明確伏立康唑致精神異常的癥狀特點與相關因素尤為重要。
本研究選取386例接受伏立康唑治療的真菌感染患者,就其精神異常癥狀發(fā)生率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精神異常癥狀發(fā)生率高達16.06%,高于臨床平均水平。其原因考慮為:(1)回顧性分析以患者病歷資料為主要依據(jù),在既往臨床實踐中,關于精神異常的判斷可能存在高估,且幻視、幻聽等部分精神異常癥狀受患者主觀表述影響明顯。(2)鑒于伏立康唑的安全性受到廣泛認可,為保證抗真菌治療效果,伏立康唑臨床用量普遍較高,可能導致精神異常發(fā)生率有所升高。本研究中,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伏立康唑維持劑量>6 mg/(kg·d)時,患者精神異常癥狀發(fā)生風險升高5.233倍,印證了上述結論。
目前,臨床關于伏立康唑致精神異常的機制尚不明確,有研究認為,伏立康唑可通過血-腦脊液屏障,直接提高腦脊液內(nèi)藥物濃度,可能是引發(fā)精神異常的重要原因[9]。觀察伏立康唑所致精神異常的癥狀特點可以發(fā)現(xiàn),患者常見癥狀為意識障礙,往往以譫妄狀態(tài)為主,其次為幻視、幻聽,以情感亢奮、情緒不穩(wěn)為代表的感知覺障礙和情感障礙,與過往報道結果一致[10-11]。盡管伏立康唑致精神異常癥狀并不罕見,但停藥后精神癥狀即可于短期內(nèi)迅速好轉甚至消失,其安全性仍值得肯定。這主要得益于伏立康唑任何劑型均可在給藥后48 h內(nèi)以代謝物形式(98%)、原形藥形式(2%)經(jīng)肝腎排出[12]。故本研究中,31例發(fā)生精神異常癥狀患者停用伏立康唑后(1.97±0.37) d癥狀即好轉或消失,且停藥后未見精神系統(tǒng)后遺癥。
既往報道顯示,伏立康唑血藥谷濃度≥5.5 mg/L時,患者精神異常癥狀發(fā)生率可達30%及以上[13],與本研究中伏立康唑維持劑量增加可導致精神異常發(fā)生率升高的結論相同。此外,年齡≥60歲、肝功能異常也是影響伏立康唑致精神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原因可能包括:(1)老年患者肝腎功能及代謝酶功能降低,可能導致伏立康唑在體內(nèi)大量聚積[14]。(2)伏立康唑經(jīng)靜脈或消化道進入機體后,主要通過肝藥酶CYP2C19、CYP2C9及CYP3A4等生物轉化代謝,產(chǎn)生無活性的UK-121、UK-265[15-16];據(jù)報道,肝功能受損患者伏立康唑代謝速率不足肝功能正常人群的50%[17],排泄延遲所致伏立康唑血藥濃度在短期內(nèi)大幅升高,也是引發(fā)精神異常癥狀的重要原因。因此,針對老年、肝功能受損等高?;颊撸瑧斏髟u估伏立康唑用藥風險,強調伏立康唑血藥濃度監(jiān)測,盡量避免精神異常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亦有觀點認為,對于發(fā)生精神異常癥狀的患者,若其耐受性良好,可考慮維持用藥[9],但這一方案有待商榷。
綜上所述,伏立康唑致精神異常的癥狀以意識障礙為主,雖然患者預后普遍良好,但對于老年、肝功能受損患者,應注重適當減少伏立康唑維持劑量并進行血藥濃度監(jiān)測,盡量避免精神異常癥狀的發(fā)生,保證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