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尤志國,楊志年
(1.華北理工大學 建筑工程學院, 河北 唐山 063210; 2. 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河北 唐山 063210)
隨著建筑物的高度增加和結構的復雜化,火災安全隱患增加?;馂牡念l繁發(fā)生給人類帶來嚴重危害。經(jīng)過火高溫燃燒,建筑結構材料出現(xiàn)損傷,力學性能出現(xiàn)一定程度下降。鋼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簡稱RC)梁承載板和次梁傳遞來的荷載,同時梁與柱互相連接使結構整體性較好,抵抗外荷載的性能得到改善。對于日常工程而言多選取的梁類型為連續(xù)梁?;馂陌l(fā)生時,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梁處在火場上部,受火溫度較高,材料損傷越嚴重,構件力學性能降低。結構承載力的大小和連續(xù)梁受火后力學性能的變化息息相關,需要對該構件的力學性能進行研究。當前,高溫受火后RC梁力學性能方面的成果大都集中在受彎,對于抗剪方面成果相對較少。現(xiàn)有的火后梁力學性能研究多集中在簡支梁。而連續(xù)梁具有正負彎矩和反彎點,在受力方面比簡支梁要相對復雜一些。該項研究利用ABAQUS軟件,結合ISO-834國際標準升降溫曲線,模擬連續(xù)梁不同配箍率(通過改變箍筋直徑和間距)、升溫時間和剪跨比影響下抗剪性能變化規(guī)律,為高溫后既有建筑結構檢驗和加固奠定基礎。
連續(xù)梁按照現(xiàn)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2010)要求,每跨凈距均為2.0 m,混凝土強度為C30??v向鋼筋強度選取HRB400,箍筋強度選擇HPB300。增加RC連續(xù)梁試件配筋率以確保其具有足夠的抗彎能力來使連續(xù)梁產(chǎn)生受剪破壞。圖1所示為梁截面尺寸及鋼筋分布圖。不同參數(shù)下模擬梁的編號如表1所示。
表1 兩跨梁參數(shù)設計
圖1 梁截面與配筋圖
圖2是升溫時間為90 min條件下鋼筋混凝土梁在升降溫過程中不同時間節(jié)點(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180 min)對應的截面溫度云圖。
圖2 模型不同時間節(jié)點溫度切片云圖
由圖2可知:當RC梁左面、右面和底面三部分受火時,溫度沿著橫向截面呈U形對稱分布;當梁處于高溫環(huán)境時,因為混凝土自身熱惰性的影響,越靠近受火面溫度增加越快,受火面周圍溫度與梁的內核部位形成梯度差異,隨著距受火面從近到遠發(fā)生變化,溫度梯度的疏密程度也會從密變疏,說明在實際工程當中,一定范圍混凝土保護層厚度起到減緩建筑遭受高溫影響程度的作用;當梁降溫時,受火面周圍溫度開始降低,由于材料的滯后性,梁內部仍處于升溫狀態(tài),進一步對構件產(chǎn)生破壞。
2.2.1 配箍率的影響
在常溫下,箍筋在鋼筋混凝土梁內與縱筋形成鋼筋網(wǎng),提高了結構的受壓區(qū)與受拉區(qū)域的整體性,減緩已有裂縫的延伸擴展,增強其抗剪承載力。經(jīng)過高溫冷卻后,箍筋同樣影響梁的剩余承載力,不同配箍率對其影響也存在差異。根據(jù)配箍率ρsv=Asv/bs,依次調整箍筋的直徑(6 mm、8 mm、10 mm)和間距(100 mm、200 mm、300 mm)模擬了配箍率分別為0.126%、0.188%、0.335%、0.377%和0.524%時其抗剪性能。梁的編號見表2。
圖3所示為配箍率對雙跨梁荷載撓度關系曲線影響。由圖3可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雙跨梁的跨中荷載-撓度曲線的走勢基本一致,當承載力達到屈服狀態(tài)時,荷載不變,撓度繼續(xù)增加。對比GL-1、DL-1、DL-2、DL-3、DL-4的曲線形狀發(fā)現(xiàn),構件加載初始階段,梁發(fā)生彈性變形,加載力和位移大致呈線性增長,當DL-4位移達到9 mm,其他4根梁撓度在5~8 mm左右時梁達到屈服荷載。
表2 各配箍率影響下兩跨梁編號
火災后受損傷的縱筋和箍筋有所恢復,和斜裂縫相交部位的箍筋承擔起卸荷混凝土之前所受的拉力,緩解了梁受剪損傷程度,使該階段梁擁有一部分延性。DL-4與其它梁的曲線形狀存在差異,可能由于配箍率偏小,高溫冷卻后梁在荷載作用下產(chǎn)生斜裂縫使得箍筋所受應力急劇增大。
圖3 配箍率對雙跨梁荷載撓度關系曲線影響
2.2.2 剪跨比的影響
在常溫下,剪跨比λ在影響RC梁抗剪性能起關鍵作用,剪跨比λ﹤1時,出現(xiàn)受壓破壞,1≤λ≤3時,出現(xiàn)剪壓破壞,λ>3時,出現(xiàn)斜拉破壞。在抗剪承載力大小方面,斜壓破壞所能承受的最大,而斜拉破壞最小。從脆性破壞方面來說,斜拉破壞時脆性最嚴重,剪壓破壞最小。隨著λ增加梁依照斜壓、剪壓、斜拉順序發(fā)生轉變,使得抗剪承載力出現(xiàn)下降。為了解高溫作用后梁抗剪性能變化趨勢與常溫是否一致,分別選擇λ分別是1.5(DL-12)、2(GL-1)、2.5(DL-9)和3(DL-11)的雙跨梁進行高溫后梁的抗剪性能分析。梁的編號見表3。
表3 各剪跨比影響下兩跨梁編號
圖4所示為剪跨比λ作用下雙跨梁荷載-撓度關系曲線。由圖4可知:若配箍率、保護層厚度與受火工況不發(fā)生改變,雙跨梁GL-1、DL-9、DL-11和DL-12的荷載-撓度曲線的增長趨勢一致,即當構件達到屈服狀態(tài),荷載變化幅度逐漸趨于平緩,但其撓度變化越大。觀察分析四根梁的荷載-撓度曲線形狀發(fā)現(xiàn),在對高溫冷卻后兩跨梁加載的初始階段,梁處于彈性階段,撓度隨著荷載的提高而線性增加。通過對上述梁發(fā)現(xiàn):由于剪跨比λ增加,構件兩加載點間位移有明顯區(qū)別。當GL-1撓度達到6.57 mm,DL-9撓度為9.23 mm,DL-11撓度為5.57 mm,DL-12撓度達到9.85 mm時梁達到屈服荷載。由于梁的破壞與混凝土裂縫有關,剪跨比越小,梁腹部開始出現(xiàn)斜裂縫,使得DL-11的拐點較其他3根梁要明顯。由于λ增加,梁剩余承載力下降。
圖4 剪跨比作用下雙跨梁荷載-撓度關系曲線
2.2.3 受火時間的影響
高溫作用下,RC梁材料性能遭致影響出現(xiàn)劣化。受火冷卻到常溫時,鋼筋的強度有所恢復,而混凝土保持不變。則影響鋼筋混凝土梁剩余承載力大小的關鍵性因素為受壓區(qū)混凝土。為研究不同高溫作用時間下混凝土損傷程度以及梁剩余抗剪性能,按照國際標準升降溫曲線(ISO834)建立升溫時長為30 min、60 min和90 min、120 min梁的溫度場模型,并將其導入靜力學模型模擬雙跨梁受火后性能變化規(guī)律。梁的編號見表4。
表4 各受火時間影響下兩跨梁編號
圖5所示為升溫時長對雙跨梁荷載-撓度關系曲線影響。由圖5知:在受火工況、剪跨比、保護層厚度、配箍率相同的條件下,雙跨梁的變化趨勢大致相同。對照DL-7、DL-8、DL-13和GL-1的曲線形狀發(fā)現(xiàn),對雙跨梁高溫后初步施加荷載,梁出現(xiàn)彈性變形,撓度和剩余承載力大致為線性變化。通過對比以上四根梁發(fā)現(xiàn):由于受火時間較短,受火后梁的劣化程度并不大,DL-7和DL-8的曲線在彈性階段較接近;當升溫時間達到90 min,曲線彈性階段剛度出現(xiàn)較明顯下降。當GL-1撓度在6.57 mm,DL-7和DL-8撓度在5 mm左右,DL-13撓度為8.8 mm時梁達到屈服荷載。根據(jù)上述對比發(fā)現(xiàn),當升溫時間小于90 min時,構件剛度變化幅度并不大,若升溫時長在90 min時,梁的受火溫度越高,材料損傷較明顯,構件剛度降低,梁的抗剪性能下降。
圖5 升溫時長對雙跨梁荷載-撓度關系曲線影響
作為超靜定結構,當連續(xù)梁處于常溫狀態(tài)時,其承載力達到屈服彎矩的情況下塑性鉸出現(xiàn),對梁進行內力重分布。與常溫條件不同的是,當梁處在高溫恒載的條件下,材料受熱不均勻導致溫度差出現(xiàn),使材料出現(xiàn)劣化,截面剛度降低,出現(xiàn)溫度膨脹,使梁的內力重分布發(fā)生在塑性鉸出現(xiàn)之前并一直存在于構件升溫全過程。同常溫下連續(xù)梁這種重分布相比,升溫狀態(tài)下的塑性鉸會結合溫度的變化進行改變,內力分布要更復雜。圖6所示為 GJ-4和GL-4荷載-撓度曲線對比分析。
圖6 GJ-4和GL-4荷載-撓度曲線對比分析
簡支梁和雙跨梁的荷載撓度關系曲線的變化趨勢大體相似。雖然連續(xù)梁和簡支梁在火后受剪破壞屬于脆性破壞,但是,簡支梁的拐點要比連續(xù)梁稍明顯一些,因此高溫后連續(xù)梁受剪破壞的延性要大于簡支梁。
(1)梁左、右、底面受火時,溫度沿著橫向截面呈U形對稱分布;梁高溫受火時,因為混凝土自身熱惰性的影響,越靠近受火面部位溫度提升越快,梁的內核位置處溫度較受火面附近整體偏低。
(2)若配箍率按照0.126%→0.188%→0.335%→0.377%→0.524%增加時,剩余承載力增加,表明合理范圍內增大配箍率可以改善RC梁剩余抗剪性能。
(3)剪跨比λ增加,荷載作用處至梁端長度變大,該位置最大彎矩降低,其剩余承載力下降,因此,合理界限內降低RC連續(xù)梁剪跨比,可提高其抗剪性能。
(4)若連續(xù)梁其他受火工況不變,僅改變其受火時間,梁的抗剪性能發(fā)生變化。若受火時間在90 min內,連續(xù)梁的剩余承載力變化程度較小,若升溫時長達到90 min,梁的整體溫度增高,抗剪承載力下降頗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