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啟勇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yī)院 廣東省清遠市人民醫(yī)院,廣東清遠 511500
肝功能衰竭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引發(fā)的嚴重肝臟損害,傳統(tǒng)內(nèi)科治療方式的臨床效果還不是十分理想[1-2]。人工肝作為一種體外裝置,其能夠起到代替部分肝臟進行代謝并消除各種有害物質等作用,因而在臨床中獲得廣泛的應用[3]。人工肝治療下,其血液凈化的方式主要有血液灌流、血漿置換、血液透析等,為探究何種血液凈化方式的臨床效果更理想,本研究選取61 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為觀察對象,旨在探究人工肝血液凈化治療方式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5 年1 月~2019 年1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肝功能衰竭患者62 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 組、B 組和C 組,每組31 例。納入標準:(1)符合中華醫(yī)學會感染學分會、肝血分會修訂的《肝衰竭》(2006 版)中診斷標準的患者;(2)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肝功能衰竭患者;(3)與我院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經(jīng)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下展開研究。排除標準:(1)伴有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2)既往采用其他人工肝治療方式的患者。A 組患者女12 例,男19 例,年齡24 ~67 歲,平均(42.3±10.7)歲。早期患者16 例,中期患者13例,晚期患者2 例。B 組患者女13 例,男18 例,年齡23 ~65 歲,平均(42.6±10.6)歲。早期患者17 例,中期患者13 例,晚期患者1 例。C 組患者女14 例,男17 例,年齡23 ~66 歲,平均(42.5±10.5)歲。早期患者15 例,中期患者14 例,晚期患者2 例。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有可比性。
對所有患者均采用內(nèi)科綜合治療,內(nèi)科綜合治療主要包括入院前的肝功能、腎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等指標檢測。檢測完成后,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水電解質酸堿平衡以及抗感染治療等。在內(nèi)科綜合治療的過程中,還采用輸注血漿等方式補充凝血因子,并保護患者的臟器功能以及并發(fā)癥的防治等。
A 組采用人工肝連續(xù)性血液透析濾過方式進行治療,血液凈化中置換液的配方是葡萄糖(5%)+氯化鈉(0.9%)+氯化鉀(10%)+氯化鈣(5%)+硫酸鎂(25%)+碳酸氫鈉(5%)+滅菌用水。在血液凈化的過程中,采用的是現(xiàn)用現(xiàn)配置的方式。同時,透析液采用的是腹膜透析液。在透析的過程中,透析速度控制在每小時35 ~45mL/kg。置換液的流量范圍控制在每小時20 ~35mL/kg。透析液的流量與置換液的流量是相同的。治療時間為8h/次,共治療5d。人工肝是由深圳宏深公司提供的型號為HF-400 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進行治療,其功能主要在于提高血液凈化的質量以及自然恢復中起到支持的作用。
B 組采用血漿置換治療方式,在治療的過程中,首先將血液從患者體內(nèi)引出,引出速度與C 組相同。血液引出后通過血漿分離器將血漿棄去,然后促使血流與另一通路的新鮮冰凍血漿混合,按照30 ~50mL/min 的速度,回輸至患者體內(nèi)。血漿置換過程中,置換的時間為1.5 ~3.0h,血漿量為2500 ~3000mL。治療結束后,采用與C 組相同的處理方式。
C 組采用血液灌流方式。在治療的過程中,首先將患者的血液從其體內(nèi)引出,采用改良后的新型活性碳柱吸附血液,然后將吸附后的血液回輸至患者體內(nèi)。在血液引出的過程中,引出的速度控制在60 ~80mL/min,吸附時間持續(xù)5h ~8h。
(1)參考文獻[4]中的治療有效率評定標準進行評價。①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肝功能、腎功能指標等恢復正常;②有效:臨床癥狀基本好轉,肝功能、腎功能等指標基本好轉;③無效:臨床癥狀及肝功能等指標沒有明顯改善且有惡化的趨勢。有效率=(①+②)/(①+②+③)×100%。(2)實驗室指標。肝功能指標主要觀察的是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腎功能指標主要觀察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凝血功能指標主要觀察凝血酶原時間(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3)并發(fā)癥觀察。項目主要包括過敏反應、穿刺點滲血、血壓變化等。
采用SPSS19.0 軟件對本研究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F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治療有效率方面,A 組為70.79%,B 組為41.94%,C 組為35.48%,A 組高于B 組和C組(P <0.05)。B 組與C 組的有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三組患者治療后肝功能、腎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表2 三組患者治療后肝功能、腎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注:在ALT 指標上,A 組與B 組比較,q=8.354,P=0.004;A 組與C 組比較,q=7.321,P=0.004;B 組與C 組比較,q=0.642,P=0.426。在AST 指標上,A 組與B 組比較,q=8.692,P=0.003;A 組與C 組比較,q=7.665,P=0.005;B 組與C 組比較,q=1.231,P=0.274。在Scr 指標上,A 組與B 組比較,q=7.688,P=0.005;A 組與C 組比較,q=7.231,P=0.007;B 組與C 組比較,q=1.356,P=0.251。在BUN 指標上,A 組與B 組比較,q=6.554,P=0.011;A 組與C 組比較,q=6.657,P=0.010;B 組與C 組比較,q=0.866,P=0.354。在PT 指標上,A 組與B 組比較,q=6.365,P=0.012;A 組與C 組比較,q=6.407,P=0.013;B 組與C 組比較,q=0.558,P=0.467。A 組與B 組比較,q=7.656,P=0.006;A 組與C組比較,q=7.116,P=0.008;B 組與C 組比較,q=1.358,P=0.254
肝功能指標(IU/L) 腎功能指標 凝血功能指標(s)組別 n ALT AST Scr(μmol/L) BUN(mol/L) PT APTT A組 31 135.41±142.05 128.37±154.52 36.53±25.34 3.27±4.46 21.75±6.65 47.82±3.11 B組 31 207.43±128.06 375.38±146.68 48.72±26.32 5.52±4.75 42.75±8.65 44.43±2.94 C組 31 213.07±127.11 381.24±144.79 49.12±26.24 6.11±4.68 43.14±8.72 44.87±3.03 F 8.854 9.325 7.757 6.871 10.425 9.386 P 0.003 0.002 0.005 0.009 0.001 0.002
治療后A 組的肝功能指標和腎功能指標均低于B 組和C 組(P <0.05)。在凝血功能指標方面,A 組 的PT 低 于B 組 和C 組(P <0.05)。A 組 的APTT 高 于B 組 和C 組(P <0.05)。B 組 與C 組的肝功能、腎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治療后,A 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45%,B 組為29.03%,C 組為22.58%,A 組低于B 組和C組(P <0.05)。B 組與C 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肝功能衰竭不僅會導致排泄、解毒以及生物轉化等功能發(fā)生嚴重的障礙,而且還會導致腹水、腦病等臨床癥候群,進而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5-6]。肝功能衰竭具有病情兇險和復雜等特點[7]。目前,在對肝功能衰竭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主要是在常規(guī)內(nèi)科綜合治療的基礎上,進人工肝治療?,F(xiàn)階段的研究學者在研究的過程中大多對人工肝血漿置換術的臨床展開了研究,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血漿置換是血液凈化的一個方式[8]。但血液凈化還有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方式[9-10]?,F(xiàn)有文獻對不同血液凈化方式的對比研究還比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比較不同血液凈化方式,為臨床聯(lián)合治療等提供支持。
表3 三組治療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在 治 療 有 效 率 方 面,A 組 為70.79%,B 組 為41.94%,C組為35.48%,A組高于B組和C組(P<0.05)。治療后A 組的肝功能指標和腎功能指標均低于B組和C 組(P <0.05)。在凝血功能指標方面,A 組的PT 低于B 組和C 組(P <0.05)。A 組的APTT高于B 組和C 組(P <0.05)。A 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45%,B 組為29.03%,C 組為22.58%,A 組低于B 組和C 組(P <0.05)。B 組與C 組在有效率、肝功能、腎功能、凝血功能指標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Yamamoto(2015)等學者的研究成果與本文一致,也認為采用人工肝連續(xù)性血液透析濾過方式更具顯著的效果[11]。血漿置換術主要是通過分離血漿,并用正常的血漿進行代替,進而起到無處毒性物質并補充人體必需物質,如白蛋白、凝血因子等,從而起到改善肝臟為環(huán)境的一種治療方式[12-13]。血漿灌流在清除膽紅素以及中分子物質等有較好的效果,同時還具有成本優(yōu)勢,但由于活性碳灌流器的生產(chǎn)工藝還未能達到一定的要求,因而會引發(fā)一定的不良反應,如血小板破壞而加重出血等[14]。連續(xù)性血液透析濾過是一種以緩慢的血液流動速度,在對流以及彌散的方式下將毒物進行清除,其模式主要有連續(xù)-動靜脈血液濾過、連續(xù)靜-靜血液濾過等模式[15]。由于連續(xù)性血液透析濾過具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較高的毒素清除率,因而臨床效果更顯著。近年來,臨床研究大多趨于聯(lián)合治療,本研究僅從單一治療方式進行了比較,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鑒于未來對肝功能衰竭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主要以聯(lián)合治療為主,本研究通過對單一治療的比較,能夠為聯(lián)合治療奠定基礎。未來可將人工肝連續(xù)性血液透析濾過方式與血漿置換術聯(lián)合,以探究其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肝功能衰竭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在內(nèi)科綜合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人工肝血液凈化治療方式,尤其是人工肝連續(xù)性血液透析濾過方式,其不僅具有較高的治療有效率,而且在改善肝功能、腎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方面均有顯著的價值,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因而具有應用和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