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鑒于兒童虐待案件頻頻發(fā)生,文章以北京市海淀區(qū)某幼兒園為例,采用問卷和訪談結(jié)合的方法,調(diào)查了老師、家長對兒童虐待的認識情況。通過量化與質(zhì)性結(jié)合的方法,文章作者發(fā)現(xiàn)了老師和家長對于虐童問題的一些認識特點,從而發(fā)現(xiàn)了他們對此問題的認識盲區(qū),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兒童虐待;幼兒園;老師;家長
中圖分類號:G637;G61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5-0011-03
引言
近期,許多有關于兒童虐待的新聞被不斷爆出,例如,浙江省溫嶺藍孔雀幼兒園的虐童事件、“攜程”親子園虐童案,等等。這些問題讓有關研究者和大眾不由得開始關注兒童虐待這一重大的社會問題。
首先,虐童這一問題需要清楚的界定。北京市兩高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楊杰指出,“由于我國對于什么是虐待兒童的法律定性并不清晰,導致法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爭議點……導致很多人不知道虐待兒童的邊界是什么?!盵1][2]
世界衛(wèi)生組織1999年出版的《虐待兒童預防咨詢報告》將虐待兒童定義為:在一定的責任、信任或權(quán)利關系下,對兒童的健康、生存、尊嚴造成實際或潛在傷害的所有形式的身體或情感對待、性虐待、忽視或疏忽對待、商業(yè)的或其他形式的剝削利用的行為[3]。同時,也有研究者指出,對兒童的精神虐待、隔離、疏忽等會對兒童造成心理傷害的行為也應歸入虐童的范疇[4][5][6]。綜上所述,一切以各種手段造成兒童生理或心理上的傷害或潛在傷害的行為,都屬于虐童。
導致虐童事件猖獗的原因有很多[7][8][9]。前文提到的界定不明是原因之一,由于國內(nèi)對虐童問題界定不明,造成了很多犯罪者懷著僥幸心理對兒童施虐,或根本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給兒童造成了傷害。其次,一些兒童相關從業(yè)者的選拔機制不嚴格,素質(zhì)不高,導致兒童受到來自身邊的傷害。最后,兒童自我防范教育的缺乏也是導致虐童現(xiàn)象猖獗的一大原因,有些兒童遭受了虐待卻不明白是虐待,甚至有些兒童意識到了虐待行為卻不敢保護自己,被施虐者的權(quán)威性所折服。
一系列的原因?qū)е铝艘淮未闻巴瘎〉陌l(fā)生,令人痛心。心理學有關研究表明,兒童期是一個人性格形成、行為模式塑造的重要時期,如果在這一階段留下陰影,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扭轉(zhuǎn)悲劇。有些觀點甚至認為,這種陰影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無法消解[10][11]。因此,虐童事件關系重大,我們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喚起家長、老師以及兒童自身的防范意識,以減少犯罪分子對兒童的傷害。因此,我們希望通過本次調(diào)研,了解老師、家長對兒童虐待的認識情況,從而發(fā)掘他們對此問題的認識盲區(qū),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調(diào)研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問卷與訪談結(jié)合的方法,通過量化的方法窺見問題的全貌,再通過質(zhì)性的方法深入挖掘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
1.調(diào)研對象
在種種虐童事件當中,幼兒園是虐童案件的高發(fā)場所。幼兒園的兒童年齡小,自我保護和防范意識極差,使得一些犯罪分子有機可乘。因此,我們選取了北京市海淀區(qū)某所幼兒園的老師和家長為調(diào)研對象,在幼兒園放學接孩子的時間段開展調(diào)研。共調(diào)研該幼兒園老師8人,家長21人。其中,老師均為女性,家長中包含4名男性和17名女性。
2.問卷設計
我們結(jié)合前人的研究成果[12],針對本研究設計了如下的調(diào)研問卷,其中包括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1~3題),對于兒童虐待問題的認識和理解(4~5題),對于兒童虐待問題的行為表現(xiàn)和對兒童的教育情況(6~8題)。通過量化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到目標問題的整體情況。
3.訪談設計
訪談研究在量化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在問卷作答完畢之后,我們針對問卷第5~8題進行了深入的原因探討。詢問了以下問題:
(1)請您描述一下您了解的虐童。
(2)您覺得您對待不聽話的孩子的方式,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屬于虐待兒童呢?
(3)您是如何對孩子進行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的?
(4)您覺得通過哪種途徑了解虐童有關知識的效率是最高的?
二、調(diào)研結(jié)果
1.調(diào)研對象描述
本研究調(diào)研該幼兒園老師8人,家長21人。其中,老師均為女性,家長中包含4名男性和17名女性。調(diào)查對象處于不同年齡段,其中,老師有4人處于20~30歲,2人處于30~40歲,2人處于40~50歲。接受調(diào)研的家長中, 4人處于20~30歲,15人處于30~40歲,2人處于40~50歲。
2.量化研究和質(zhì)性研究結(jié)果
在“您是否了解公安部門對于保護兒童權(quán)利的措施”這一題目中,有90.5%的家長選擇了不了解這一選項,也有62.5%的老師選擇了不了解,其他的家長和老師選擇了基本了解,并無老師或家長表示自己充分了解公安部門的相關措施。
在虐童定義這一問題上,81.0%的家長選擇了基本了解這一選項。當我們詢問其意義時,大部分家長只說明了給兒童造成生理傷害這一點,而未能說明給兒童帶來心理傷害的問題。老師中有75.0%選擇了基本了解,25.0%選擇了了解,在老師中,大部分人回答出了心理和生理雙重傷害這一特點。
面對孩子不聽話的問題,50%的老師選擇了口頭批評教育,37.5%的老師選擇了罰站或者讓其與其他小朋友隔離的處罰方法,另外1名老師認為這是孩子的正常行為而未表明處罰方式。但是在隨后的詢問中,老師們也都反映,孩子不聽話確實屬于正常行為,只是需要一定的處罰以對其行為進行規(guī)范。其中,老教師更傾向于選擇罰站和隔離的處罰方式。
關于第7個問題,25%的老師選擇了簡單提示過孩子保護自己,另外75%則表示對孩子進行了充分的自我防范教育。老師們反映,對孩子進行自我保護教育是幼兒園對老師的要求,尤其是在各種虐童案件頻發(fā)之后,但作為一個班級的老師,并沒有辦法確保每位孩子都將此問題領會清楚,還需要家長的配合。家長中,76.2%的家長選擇了進行過充分的教育這一選項,14.3%的家長選擇了進行過簡單的教育,而其余9.5%的家長選擇了沒有進行過任何相關教育。
關于虐童相關知識問題的了解情況,100%的老師或家長均選擇了網(wǎng)絡渠道,電視、宣傳欄和他人也有少量老師和家長選擇。大家均普遍反映,在微博、微信等社交新媒體占據(jù)主流地位的時代,通過網(wǎng)絡傳播相應知識是最具效率的。
根據(jù)受訪者的回答,我們將第4、5、7題的作答情況繪制成條形圖,將第6題的答案繪制為餅形圖,以獲得更直觀的了解。
三、建議
我們在本次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了教師和家長對于虐童問題的認識特點,同時找到了一些認識盲區(qū),下面將逐一給出建議。
對于公安部門關于兒童保護的舉措,老師和家長們的認識均比較缺乏。近期虐童現(xiàn)象頻發(fā),而有關報道主要抓住了虐童案件的惡劣性質(zhì)進行批判,對于一些處理結(jié)果的報告可能比較模糊。盡管公安機關發(fā)出了很多關于兒童保護的有利舉措,但缺乏相應的宣傳,從而導致老師家長的認識缺乏。因此,公安機關應當加強宣傳力度,結(jié)合第7題的答案,可以通過一些主流的網(wǎng)絡媒體完成更好的宣傳。
對于虐童的定義,我們發(fā)現(xiàn)盡管很多人能大致理解,但往往忽略了心理傷害這一點。老師因為受過專門的培訓,則認識情況更為清晰。因此,我們認為,對于這種虐童相關的基本問題,幼兒園對家長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組織相應的主題家長會,進行系統(tǒng)的宣傳。
但孩子不聽話時,我們注意到大部分老師都會選擇口頭批評教育的方式,而年紀比較大的老師則會傾向于采用罰站和隔離的傳統(tǒng)方式進行處罰。在此,我們需要強調(diào),傳統(tǒng)方式大部分已經(jīng)涉及了兒童身心的傷害,是老師們在教育過程中應當力求避免的。然而,僅僅是避免形式上對兒童的傷害仍然不夠,在批評的過程中應當注重讓兒童理解自己所犯的錯誤,要通過認知主義的方式對其進行改觀,而不能單純地追求行為主義的懲罰方式。研究表明,這種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糾正行為,但是從長遠來看對孩子的發(fā)展是不利的[13]。
關于孩子的自我防范教育問題,很多老師和家長已經(jīng)盡到了教育的責任,老師進行了普及化的教育,而家長在家中進行更為個性化的精細教育,這是十分良好的配合方式,可以讓每一個孩子對自我保護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解。筆者認為,這一項可以配合前面所述的家長教育實施,在家長教育的過程中,著重強調(diào)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將系統(tǒng)的教育方法傳授給家長,可以確保家庭教育的完成性,從而大大加強孩子對于問題的認識。
在傳播方式問題中,網(wǎng)絡傳播獲得了一致的好評。網(wǎng)絡傳播容易抓住家長和老師的注意,同時對于問題的分析較為透徹,也有可重復觀看、可深入研究等優(yōu)點。利用這些優(yōu)點,有關部門可以創(chuàng)辦一些公眾號、宣傳片等,提升大家的關注度。當然,網(wǎng)絡傳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統(tǒng)性,因此不妨將網(wǎng)絡傳播與系統(tǒng)的課程教學相結(jié)合,達到長短互補的效果。
結(jié)語
以上是我們對虐童問題的調(diào)研,通過此調(diào)研,我們對老師和家長對于虐童問題的認識情況進行了完整和精細的了解,并針對受訪者的認識缺陷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希望能為日后相關部門的針對性教育傳播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洪舉.對虐童行為的刑法思考[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 2014.
[2]蔣雪莉.虐童行為刑法規(guī)制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jīng)大學, 2016.
[3]WISE J,蘇普玉.文獻快報(7):以學校為基礎預防兒童性虐待健康教育項目可以提高兒童對性虐待的報告率——來自Cochrane綜述的結(jié)論[J].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5(5):682.
[4]岳海燕.淺議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幼兒心理傷害[J]. 山東教育,2008(Z6):102-104.
[5]莫源秋.幼兒心理傷害漫談[J].山東教育, 2002(9).
[6]陳震霞.避免對幼兒造成心理傷害的思考[J].科普童話,2016(37).
[7]羅娜.淺析幼兒教師虐童的原因和對策[J]. 時代教育, 2016(14):33.
[8]吳卉卉,王凌.幼兒教師“虐童”行為的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 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3(3):81-84.
[9]張建欣.“虐童事件”發(fā)生原因芻議[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14(3):30-31.
[10]謝智靜,唐秋萍,常憲魯,等.457名大學生兒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視經(jīng)歷與心理健康[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3-65.
[11]常憲魯,王華云.兒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視與成人心理健康[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1).
[12]王旖旎.山東省淄博市城市與農(nóng)村地區(qū)虐童行為的實證調(diào)查[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7(4):129-130.
[13]李虹.對兒童的懲罰[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1 (3).
作者簡介:鄭世琳(1995—),女,重慶人,碩士,研究方向:現(xiàn)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