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摘要】小學大課間活動是小學體育的一種重要教育方式,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對學生綜合學習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本文在闡明小學大課間活動模式開展的意義和分析大課間體育活動特征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提高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效性策略,以期能提高大課間活動效果,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關鍵詞】小學體育;大課間體育活動;實效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也逐漸成為教育考慮的重點,小學大課間活動對學生緩解學習壓力、提高身體素質等發(fā)面有重要作用,體育活動在大課間的運用也變得極為重要。學校和體育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完整的管理體系,加大資金投入,充分利用資源,豐富小學大課間的活動內容,對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進行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全面推動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為國家體育人才的培養(yǎng)打下扎實的基礎。
一、釋名析義,闡明小學大課間活動模式開展的意義
一直以來,學校的課間操都是以衛(wèi)生保健調節(jié)為主,如廣播體操、眼保健操這樣的運動負荷輕的內容,而大課間體育活動正是源于學校課間廣播體操。2006年,“學生每天運動一小時”“陽光體育”等運動理念首次在教育部提出,并快速在各中小學校得到推廣,體育大課間活動被正式作為一門課程來抓,成為學??己说囊豁梼热?,許多精彩的大課間活動內容內亮登場。
小學大課間活動模式的開展,對處于小學階段的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大課間體育活動一般難度較低,適合各個年級的學生參與,通過有趣的課間活動項目,能夠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鍛煉意識,使其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可為學生日后的生長發(fā)育、樹立終身鍛煉意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作為集體性活動,大課間體育活動有著互相合作、競技等多種形式,能明顯的提高現階段獨生子女缺失的人際交往能力,在活潑、歡快的活動氛圍中,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斗志,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選擇課間體育項目,勞逸結合,在降低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可促進學生在健康的校園環(huán)境中實現個性化發(fā)展,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有的放矢,分析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特征
(一)制度保障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大課間活動的有力開展要有制度保證,這主要體現在活動開展的時間和要求全員參與兩方面。首先,學校應對大課間活動的時間作出相應規(guī)定,確保學生的體育鍛煉達到每天一小時,其他活動不得侵占。其次,大課間體育活動應得到學校各個職能部門的支持與監(jiān)督,要求全校師生共同參與,避免大課間體育活動存在組織管理松散、流于形式、形同虛設的弊端。
(二)活動科學性
大課間活動一般在上午或中午的時間開展,體育活動的內容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也要考慮到不能影響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更要體現大課間活動意在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的出發(fā)點。因此,大課間活動要體現趣味性,且強度不宜過大,應設計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的體育項目,如武術操、秧歌舞、街舞、模擬攀巖、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園操等,科學合理地開展大課間活動,能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
(三)受益綜合性強
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大課間活動應體現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發(fā)展,通過“每天鍛煉一小時”營造活潑的校園氛圍,讓學生盡情釋放自我,通過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拓展課間活動的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體現積極向上和相互協作,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三、有效開展,提高大課間體育活動實效性
(一)提高思想認識,保障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化、規(guī)范化
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上至校長,下至教學、學生,都要從思想上認識并重視這一活動,學校的課程作息時間表上應每天都有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身影”,全校上下達成共識,提高師生的思想認識,從制度上保證大課間體育活動正常、有序地開展。
大課間活動是學校的“名片”,透過這張獨特的“名片”,我們能看到一所學校的管理狀況和學校德育教育的成效。因此,大課間體育活動應保持一定的穩(wěn)定性,形成制度化、規(guī)范化,不會因為領導的更換、喜好而產生變化、取消,使大課間活動成為校風、學風、班風的有力體現。
(二)完善組織結構,實行班主任負責制、體育教師巡導負責制
大課間活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一班之主———班主任的鼎力相助,和過去廣播操時代一樣,班主任有著重要的作用。開展大課間活動,需要班主任積極配合體育老師,作為一個班級凝聚力的核心,班主任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避免部分學生在思想上對體育活動產生不想或不積極的消極心里,從思想上給予引導、激勵,真正培養(yǎng)學生參與大課間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寬嚴并濟,對做得好、表現積極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樹立學習的典型,對活動不認真,甚至存在違紀現象的學生則要及時給予教育和引導,并將大課間活動的考核納入班級考核,以避免班主任對活動重視程度不夠、學生訓練不到位的現象。
(三)形成學校特色,突出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效性、因地制宜
每所學校的體育器材、場地、學生人數不盡相同,作為戶外活動的一種,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模式也無法完全“復制”,不能要求統(tǒng)一的模式。因此,大課間體育活動應從實效出發(fā)從實際出發(fā)基于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規(guī)律設計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大課間活動項目,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以年級為單位的活動項目,體育教師可遵循學生年齡及身心特點,設計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項目、形式,低年級可開展跳石子、呼拉圈、拍小籃球、投沙包、老鷹捉小雞等活動;中年級可開展跳短繩、籃球運球、二人三足、武術操等活動;高年級可開展一分鐘跳短繩、足球射門游戲、籃球搶球游戲、跳竹竿舞等活動。
此外,大課間體育活動也應有所創(chuàng)新,體育教師應隨時關注學生參與訓練的狀態(tài),并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及時作出調整,既要有實效,有特色,也要有新穎和藝術感,豐富大課間活動內容,保持學生參與練習和鍛煉的積極性。
(四)實行考核激勵,促進師生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
制訂并實施考核激勵制度有利于調動師生參與的積極性,可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檢查結果納入學??荚u機制,每天進行檢查評比,保證大課間活動質量,為有效持久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做好保障。
具體來說,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考核應體現教師、班級和學生三個層面:1.考核教師。由學校值周老師、年級組具體考核教師的到位情況,考核結果直接與文明處室、優(yōu)秀年級組、教師個人考核相掛鉤。2.考核班級。班級專項考核內容應體現大課間活動的檢查內容,制訂一定的量化指標,把考核結果作為文明班集體評選的重要依據之一,這樣既能調動班主任的工作責任心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活動意識學生評優(yōu)考核。將大課間活動的檢查內容納入學生評優(yōu)考核機制,以及納入校園十大“體育之星”“大課間之星”的評比中,并填入學生素質報告單。
總之,在陽光體育的大背景下,大課間體育活動已成為陽光體育活動得以推進和拓展的“試驗田”,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繁榮,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和興趣,也能通過豐富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形式為學生運動技能的遷移奠定良好的基礎。陽光體育不是一句空話,它需要我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保持組織形式的穩(wěn)定、創(chuàng)新,扎扎實實地推進大課間活動的深入開展。
【參考文獻】
[1]張健邦.小學體育大課間階段性發(fā)展初探[J].體育師友,2019(4):45-46
[2]彭芳,劉勤.中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現狀與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4(10):54-55
[3]林顏燕.大課間體育活動與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28-229
(張家港市江帆小學,江蘇蘇州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