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姍
【摘? 要】? 當前,教學評價體系日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對高職院校而言,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更能夠全面反映出學生的整體情況,進而增強學生學習信息,確保學生學習持續(xù)進步。本文則試圖對高職院校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進行探討。
【關鍵詞】? 高職院校;多元化教學評價;教學評價體系
必須承認,高職院校學生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既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也不符合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本文認為,高職院校應該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以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本文則從高職院校評價體系現(xiàn)狀著手,結合工作實踐情況,對高職院校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進行探討。
一、高職院校教學評價體系概況
1.評價主體單一
現(xiàn)有的高職院校評價體系,大都采取教師為主體的評價。此評價主體過于單一,忽視學生學習主體,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實施教學評價時,教師也大膽采取測試方式,運用卷面成績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如此的教學評價模式必然導致學生機械化學習,不利于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
2.評價標準單一
為便于日常管理,高職院校通常會制定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來衡量教師教學效果。但由于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單一的評價標準既不符合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也不利于衡量教師的教學成果,最終導致學生個性發(fā)展受到影響。況且,高職院校本應該以注重學生多元化發(fā)展為目標,單一的評價標準必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評價方式單一
在高職院校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基礎知識的講解或多或少都會偏向于學生具體專業(yè)。但在當前的評價體系中,教師的評價方式并沒有將學生的專業(yè)能力與教學效果相互結合,對學生評價不夠全面,甚至出現(xiàn)部分專業(yè)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優(yōu)秀,評價結果反而非常差的現(xiàn)象。
二、高職院校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的具體方式
1.高職院校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的基本依據(jù)
與普通高等院校不同,高職院校學生應該以學習專業(yè)知識為首要內容?,F(xiàn)有的教學評價體系直接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阻礙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認為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已經(jīng)成為高職院校日常教學中的重要任務。
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每個個體都是獨立的智力個體,且語言能力、運動能力和學習能力都相互分開。高職院校教學評價體系也應該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不僅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還應該關注學生學習方式、學習過程,進而實現(xiàn)全面評價學生,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2.高職院校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的基本策略
高職院校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首先必須遵循科學性原則。教師的教學評價,既需要結合課堂教學目的,又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便于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學習。在進行教學評價過程中,評價標準同樣需要堅持科學理念,這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除此之外,高職院校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還應該遵循可行性原則,要時刻關注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與學習實際情況,以此來制定操作性強的評價模式,進而確保評價過程的順利實施。
(1)構建多元化的評價主體。為打造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高職院校應該強化管理評價主體。本文認為教師、學生、學校、家庭、社會都可以成為評價主體,最終評價結果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其一,教師評價。教師評價可以分為知識層面終結性評價和學生日常成長記錄。知識層面終結性評價即衡量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學生日常成長記錄即學校與教師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登記,記錄學生成長。其二,學生自評與他評。學生自我評價主要是指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學習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評價的過程。在學生自評過程中,能夠有效發(fā)現(xiàn)自我存在的問題,以便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他評主要是指班級同學采取小組合作形式進行相互評價。學生之間相處時間較長,彼此較為熟悉,學生相互評價的結果更加全面。他評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他人的學習方式,進而改進自我學習方式。其三,家庭與社會評價。即家庭和社會對學生的整體情況進行評價。考慮到家庭與社會評價的可操作性,本文建議高職院校構建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可以以教師與學校、學生三個方面為主體。
(2)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標準。高職院校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首先應該在課堂上轉變教學評價理念,讓教師首要意識到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評價標準,以實現(xiàn)多元化評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學習能力等都存在巨大差異,教師在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標準時,必須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如學生學習能力、基礎知識、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方法等,進而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多元化的評價標準,以實現(xiàn)評價體系的針對性。對教材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教師應該制定標準,提高其實踐動手能力。而在專業(yè)層面表現(xiàn)出特長的學生,教師則應該從實踐角度出發(fā),了解其進步程度。如此,學生必然會逐漸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為繼續(xù)學習奠定基礎。
(3)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高職院校教學評價體系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既注重學生參與實踐能力,也注重學生參與過程評價。本文認為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評價方式可以有:成長記錄、項目評價、教師談話、傳統(tǒng)考試、日常觀察等。如日常觀察法是教師經(jīng)常使用的評價方法,教師可以通過此法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態(tài)度、發(fā)言情況,并對其進行總結歸納,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再如談話法,教師可以采取小組談話或者單獨談話方式。單獨談話往往會給學生帶來較大心理壓力,因此本文還是更加偏重于小組談話方式,鼓勵學生,強化學生學習興趣。當然,在談話過程中,教師同樣需要注意語氣,注重運用輕松幽默的語言來與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可以綜合這些方法,以確保評價結果的真實有效。
【參考文獻】
[1]丁勤.基于分類學視域中的高職院校藝術類教學多元化評價體系研究[J].職教論壇,2014(33):80-83.
[2]張曉嘉.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構建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多元化評價體系[J].文教資料,797(23):205-206.
[3]陳仲敏.大數(shù)據(jù)在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多元評價體系中的研究與分析[J].學周刊,201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