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康復療養(yǎng)中心(原464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 (天津 300381)
內容提要: 目的:分析使用呼吸機與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關性。方法:本次實驗研究將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接受治療并使用呼吸機的患者32例作為實驗組,將同期本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收治未使用呼吸機的患者32例作為對比組,比較兩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以及導致實驗組患者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結果:實驗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比組患者(P<0.05);實驗組不同機械通氣時間、基礎疾病數量以及插管方式患者之間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存在顯著差異(P<0.05);導致實驗組患者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病菌種類為革蘭陰性菌概率顯著高于革蘭陽性菌與真菌(P<0.05)。結論:使用呼吸機與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出現呈正相關,且導致其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險因素包括機械通氣時間、基礎疾病數量以及插管方式,革蘭陰性菌為主要的致病菌,應該通過針對性預防措施的制定減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出現。
下呼吸道感染指的是喉部以下呼吸道出現的感染,同時,也是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較為常見的一種感染類型[1]。重癥監(jiān)護病房是搶救危急重患者的主要場所,在其呼吸系統(tǒng)受到疾病影響時呼吸機是確保患者呼吸順暢的有效設備,但是,呼吸機的使用可能會引起患者出現下呼吸道感染,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不利于患者的更好治療與康復[2]。本次實驗研究將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接受治療并使用呼吸機的患者32例與同期本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收治未使用呼吸機的患者32例作為實驗對象,分析了使用呼吸機與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關性,相關內容總結如下。
本次實驗研究將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接受治療并使用呼吸機的患者32例作為實驗組,將同期本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收治未使用呼吸機的患者32例作為對比組。實驗組中男、女患者比例為19:13,患者年齡15~73歲,平均(53.2±2.6)歲;對比組中男、女患者比例為18:14,患者年齡16~71歲,平均(52.9±3.1)歲。通過實驗分析發(fā)現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本次實驗研究經過了相關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患者出現感染后醫(yī)護人員應該運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對其痰液進行收集,收集結束后應該立即將其送至檢驗科進行細菌培養(yǎng)以及藥敏試驗。通過對患者相關資料的整理與分析來分析導致患者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相關因素,排除無關因素,并探究各個因素與下呼吸道感染出現的相關性。
下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3]:對比呼吸機使用前后的胸片,患者使用呼吸機后發(fā)現新的浸漬陰影區(qū)域;實驗室檢查發(fā)現患者白細胞體積分數有明顯增加,且在10×109/L以上;患者出現肺部啰音、支氣管分泌物以及肺部實質性改變;在痰液培養(yǎng)的過程中發(fā)現了新的病原菌。
本次實驗研究的觀察指標包括實驗組與對比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以及導致實驗組患者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致病菌。
采用版本為SPSS19.0的統(tǒng)計學軟件實現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計數數據采用百分數(%)表示,檢驗運用獨立樣本t實現,P<0.05為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
實驗組有患者32例,其中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9例,其發(fā)生率為28.1%;對比組有患者32例,其中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2例,其發(fā)生率為6.3%,實驗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比組患者(P<0.05)。
實驗組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共有9例,不同機械通氣時間、基礎疾病數量以及插管方式患者之間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存在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分析導致實驗組患者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
實驗組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9例患者中共檢出病原菌29種,其中革蘭陰性菌有15種,所占比例為51.7%;革蘭陽性菌有8種,所占比例為27.6%;真菌有6種,所占比例為20.7%,導致實驗組患者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病菌種類為革蘭陰性菌概率顯著高于革蘭陽性菌與真菌(P<0.05)。
呼吸機屬于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急救設備,同時,其也是生命支持設備,屬于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常見配備設備。而在使用呼吸機的過程中患者非常容易出現下呼吸道感染,因此,為了減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出現就應該分析導致其出現的相關危險因素以及病原菌類型[4]。
呼吸機的使用抑制了患者下呼吸道纖毛系統(tǒng)運動能力,導致呼吸道變得更加脆弱,而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大多處理昏迷狀態(tài),其吞咽功能和生理反射均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容易導致病原菌的繁殖而出現下呼吸道感染[5]。在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中,大多數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均在7d以上,且合并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和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種類較多,同時大多數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插管方式均為氣管切開插管[6]。在此基礎上,對出現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進行分析發(fā)現,革蘭陰性菌屬于主要的致病菌,這與廣譜抗生素的濫用有著一定的關系,同時也有部分患者的致病菌為革蘭陽性菌和真菌,應該做好上述病原菌的預防[7]。
綜上所述,使用呼吸機與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出現呈正相關,且導致其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險因素包括機械通氣時間、基礎疾病數量以及插管方式,革蘭陰性菌為主要的致病菌,應該通過針對性預防措施的制定減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