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晏
在影視圈,要說回懟速度最快、力度最強的,非TVB莫屬:
前段時間,一小撮影視迷剛感嘆“Viutv家的《嘆息橋》標志著港劇進入后TVB時代”,TVB立刻就用兩部港劇:《十八年后的終極告白》和《降魔的2.0》,證明了此種論調(diào)是何等言過其實——尤其是主打懸疑劇情的《終極告白》,更是在人性、道德和倫常的角度,坐實了TVB寶刀不老的精氣神。
“眾生皆苦”,就是《終極告白》的最大內(nèi)核。
只不過,向來擅長以“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我給你下碗面吃”來強調(diào)做人要樂觀的TVB,從來不會直白承認這種悲觀主義的論調(diào),以至于他們劇集里的主角們,總會帶著一種古希臘英雄式的悲情命運:
用最樂天的勁頭,做最錯誤的選擇,食最惡劣的后果,卻還要教你積極地去生活。
《十八年后的終極告白》之所以深得人心,甚至因這種設(shè)定而被質(zhì)疑,就是因為它用18年前7個同窗好友的一個錯誤選擇,劈開了彼此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可在最后他們卻殊途同歸,這并非因為錯誤太致命,而是選擇太沉痛,它會隨著時間推移變得碩大無朋,侵蝕你的身體和心靈,這是你再多努力和積極都抵消不掉的。
所以TVB的劇集,一旦深刻起來,就難免在兩個方面同時呈現(xiàn)“出生而為人時,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尷尬甚至荒謬:
其一,你明知生而為人就是個緩慢受錘的痛苦過程,卻還要提醒自己去積極、去樂觀,直到最后才被迫承認: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是第一個層面上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其二,你明知生活于世要爭取做個好人,卻沒辦法掌控那像是命中注定了的錯誤和選擇,最終在一次又一次的僥幸心理下,把自己推向悔恨終身的境地——這是第二個層面上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兩個層面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讓《十八年后的終極告白》顯出了極強的隱喻色:
表面上看,它是以林朗生、沈敬一和謝家富等7位昔日同窗,為掩蓋當(dāng)年無知而努力編織謊言,卻在謊言和自責(zé)里迷失自己,終致萬劫不復(fù)的故事;
深層里說,它是在諷喻人會在生活壓力下,做出連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事,或許陰險、或許狡詐。但無論哪種,事情結(jié)束后,人的性情會生發(fā)出截然不同的差距和變化——《終極告白》里的7個人面對罪惡時做出的不同抉擇,以及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不但呈現(xiàn)了不同的人生觀,也給了觀眾更多的思考空間,去品味其中蘊含的關(guān)于人性的道理。
比如作為第一主角的林朗生,很多人對他最后的黑化相當(dāng)不滿,覺得這種設(shè)定,就跟結(jié)尾大亂斗時沈敬一被誤殺一樣,是TVB專屬的狗血和爛尾招牌。
我們當(dāng)然不會否定TVB固有的爛尾和狗血,卻絕對贊成他最后的黑化。盡管林朗生的轉(zhuǎn)變倉促且迅猛,收場也草草而就,但這絕對是對人性最藝術(shù)化的深刻洞察:18年前,當(dāng)所有人都嚇得哭哭啼啼不知所措時,是他提議一起掩埋尸體;18年后,也是他為不被發(fā)現(xiàn),一次又一次地撒謊掩蓋——他和真兇的唯一區(qū)別,在于兇手沒有道德約束,而他還試圖用這些來自證明自己是個好人。
當(dāng)這層區(qū)別被消滅,就有了劇迷無法接受的“林朗生黑化事件”。
實際上,林朗生的黑化并非始于那一刻,而是更早的18年前。所不同的是,這漫長的黑化時間里,是“我要做個好人”的欲望,及最大眾可見的道德標準,幫他找到了最容易被確信是個好人的幌子——也正是在林朗生身上,《終極告白》的主創(chuàng)顯出基于藝術(shù)考量的純真與悲憫:
說《終極告白》的主創(chuàng)有基于藝術(shù)考量的純真,在于他們確信,人在犯錯后或過著連續(xù)18年失眠的生活,會連過馬路都小心翼翼,講電話都怕太大聲會驚擾到別人……那些人糾結(jié)在過去和錯誤的痛楚和凄然及深切自責(zé),讓以林朗生為首的同窗好友們,有了被觀眾悲憫并接受的可能,因為熒屏外的觀眾也相信:換作是自己,也會悔恨自責(zé)、痛改前非。
藝術(shù)純真的一廂情愿,大抵如此:它選擇放大當(dāng)年的錯誤和性質(zhì),讓當(dāng)事人沉溺在痛苦里無法自拔??蛇@種極端其實很少見,我們更常見的普通人,通常會在醉酒后懊悔不已,酒醒后依舊我行我素。
就像林朗生:一邊懊悔自責(zé),一邊犯更大的錯。
這就是《終極告白》的主創(chuàng)們,基于藝術(shù)考量而生的悲憫。他們確信,生而為人相當(dāng)脆弱,不僅時刻搖擺在對錯之間,無時不刻都會受到良心的拷問,和律法的追責(zé),更要承受社會和生活的重壓,一刻也不得閑。
就像電影里的所有角色:除了早死的鬼仔強,他們幾乎每個人都在為活下去而努力拼搏,還會有很強的道德甚至法律律令來要求自己,做個對社會無害最好還能有益的人。但又能怎樣?他們幾乎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的難言之隱,或困在很久之前的某個秘密里,或膠著在當(dāng)下的某個執(zhí)念里,難以自拔卻又故作堅強。
這就是為什么,文章開頭會說《終極告白》的內(nèi)核,其實是“眾生皆苦”:它知道并真實還原生活被黑與白反復(fù)浸染后的灰色調(diào),然后把鏡頭對準生活里的每個人,上至成功人士下至普通小工,比如在壽司店打工的肥仔富,見人就要發(fā)名片的房地產(chǎn)中介吹水,眼瞅著就瀕臨破產(chǎn)的豬肉佬夫妻,看似風(fēng)生水起實則被擺一道的黑社會大佬沈敬一……
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目標,就像都有自己的秘密與欲望。
也正是這些生活和目標、秘密與欲望,推搡著他們和我們,在生活的洪流里身不由己地前行——這也是《終極告白》揭開謎底后,會讓很多人失望的根由:沒人想看到時刻自責(zé)的好人去變壞,就像他們不覺得自己會變壞一樣。
但,實際上呢?
十八年后的終極告白 (2020)
導(dǎo)演: 王偉仁
主演: 譚俊彥 / 陳山聰 / 黃智雯 / 楊秀惠
語言: 粵語
首播: 2020-04-20(中國香港)
集數(shù):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