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高中英語傳統(tǒng)粗放的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興趣多元且追隨社會快速發(fā)展節(jié)奏的高中生的需求。教師專業(yè)成長、提高教育理念,是我們目前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關注的熱點?!澳フn研課”將會集結集體的智慧,生成實踐創(chuàng)意,優(yōu)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研課磨課;專業(yè)成長;教學質量
基金項目:本文是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規(guī)劃課題《基于課程意識下高中英語寫作導引與示例的教學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9]GHB1625)。
極力促成一線教師教學能力的穩(wěn)步提高,也就是要促進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技巧的發(fā)展,同時提升教研活動的“實效”。以“研課磨課”為轉變的方式為我們提供了這個實踐機會,能夠以接地氣的方式走進教師課堂。“研課磨課”是一種把專業(yè)學習、教學工作和專業(yè)研究結合起來的教育實踐活動,是促進專業(yè)教師成長的途徑之一。
一、“研課磨課”的定義
“研課磨課”是我們日常提高教學在學生中“受眾性”的一種必要活動,一般是由教研組全體老師共同商量確定某個教學模塊,以探究或改進方式為真實目的,由一位教師或幾位教師在不同班級反復進行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參與研課磨課教師展示后,其他聽課教師在課后可對本節(jié)課任何一個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觀點和改進建議,并進行準確客觀的評定,提出更具實效的修改建議,然后再由同一教師進行二次嘗試或者由其他教師進行課堂實踐。
二、核心素養(yǎng)下的“研課磨課”
(一)避免教學背景突兀
當前,課堂教學中,教學情境的設計會經常使用時髦和精美的動畫,或用艷麗的色彩,或用動聽的聲音,畫面熱鬧吸睛。然而,過亮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冗長繁雜的情節(jié)占用過多的課堂時間,教學任務卻無法完成。背景圖片過分強調生活化、形式化,卻忽略了實效性、主題性。
(二)避免問題設計不當
在教學中常常出現(xiàn)提問要求不明、表述不清、方式不當?shù)默F(xiàn)象。設計問題過深,學生沒有思考的角度;設計問題過淺,學生沒有思考的價值;設計問題過多,學生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
(三)避免課堂講解過度
有些教師在升學排位和生源大戰(zhàn)中,迷失了課改的方向。他們普遍認為家長看重的就是升學率,評價教師水平看的就是高分數(shù)。教學理念已轉變?yōu)?,與其交給學生探究,花費過多的時間,還不如教師講解示范,省時省力,學生模仿訓練,熟能生巧。
三、如何“研課”
(一)“研”學生主體
教學目標如何設計是教學整體和實施的核心。新課程理念下的常規(guī)教學,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人。因此,“研課”的首要任務是研究教學方向的設定是否符合教學現(xiàn)狀,是否考慮了學生的接受水平,是否易于開展,能否使學生真正感興趣。
“研課”的效果可以從教學課堂的呈現(xiàn)和學生的接受程度來看,即教學目標完成的程度。如今,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出發(fā)點是學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時,我們要在傳授知識點時,考慮如何引發(fā)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其中,同時輕松解決問題,并帶著某種情感進入新課學習的氛圍中。
(二)“研”環(huán)節(jié)設計
1.“研”問題層次。層次性能體現(xiàn)教者教學的邏輯性,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程度。設計力求體現(xiàn)問題與問題之間的內在的聯(lián)系,跳躍式的問題會使學生無從下手,思想會退出我們的課堂引領,問題設計的層次性決定了環(huán)節(jié)實施的流暢性。
2.“研”主體水平。課堂設計是要面對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只有基于學生真實的水平才有意義。依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問題,是我們教學的基本原則和出發(fā)點。
3.“研”細節(jié)難度。課堂細節(jié)的設計要做到適度,尤其是難度較大的討論環(huán)節(jié),一定要精心巧設計,充分考慮整堂課前后互動、師生有效的互動方式、知識點如何傳達,使學生能從解答問題中享受到獲取新知識的樂趣和信心。
4.“研”構思新意。每位學生都有好奇心,如果對同一個問題不做改動,必然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趣,如果轉變某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問題具有時代感,那么學生就會有話可說。興趣不是每個人天生具有的,是靠教師在教學中有效的創(chuàng)意帶動出來的。因此教師要選擇能引起學生共鳴的部分,爭取采用多樣化的形式,使學生從內心樂于挖掘學習樂趣。
(三)“研”教學語言
語言是每一位教師課堂教學中傳遞思想的關鍵要素。教學語言,也就是教師的課堂使用語言。每位教師都希望自己的授課或說話收到更好的效果,而教師語言的魅力也影響著師生交流,它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聽課和接受知識的效果。“研磨”教學語言也是高效課堂的必修環(huán)節(jié)。
四、“磨課”方式
(一)“我備你上”方式
教研組所有成員參與備課,反復討論斟酌,確定具體的教學思路和環(huán)節(jié)之后,推薦一位或多位教師進行展示,展示分層進行。第一次展示后,集體教師探討分析不足,并修改之前的設計,進行二次嘗試。教研組成員可從各個層面對比得失,并再次修改細化,不斷優(yōu)化,研磨難點。其中老師們必須深層比較、多角度的思考,實現(xiàn)彼此成長、共同進步的目的。
(二)“同臺走秀”方式
“同臺走秀”指的是相同教學內容,多位教師多角度、有側重地落實教學理念,彰顯個性化的教學實施。這種靈活的處理方式,能瓦解很多教師頭腦中“只此一種、固定不變”的單一評價方式,從“我以為”走向“可以這樣”,從局限走向兼容,從單一走向多元,能讓教師之間更好地進行取長補短、彼此借鑒、優(yōu)化整合。
(三)“打磨熱點”方式
針對課堂實踐中存在的某一長期沒有定位的熱點、難點或某一個疑點,采用不同思路、不同方法進行突破性嘗試,比較實際產生的效果和效率?!按蚰ァ钡慕Y果往往能幫助教師形成自己的個性課堂、共享課堂,能使參與磨課的教師的視野不再局限于眼前,使教師有了更多的探究欲望。
“磨課研課”活動不是一蹴而就的教研活動,它更需要我們的耐心和對教育教學的熱情。它會使身處一線的教師獲得更多對教學的感知與認識,不斷產生實踐的創(chuàng)意,提升實踐的效率,實現(xiàn)教學的初心,達到磨課研課的“含研”目的。這個過程不是單一的走課,而是使教學手段更符合地方學情,也提升了教學質量,從而推動了教師專業(yè)教學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約翰·埃里奧特.教師在課程中的作用:一個英國課程改革尚未解決的問題[M].外國中小學教育,1993,4.
[2]楊瑞敏.高中英語新教材課堂設計[J].教學世界,2009(5).
[3]孫富榮.高中英語新教材的整合[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