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麗華 李雨健 朱大明
摘要:經濟困難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體系研究,是運用系統化原理指導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工作,在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組織協調、活動體系、經費保障、激勵機制、能力評價等方面形成有效機制的思維方式。
關鍵詞:經濟困難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體系
一、研究背景
高校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獨立性較強,思想較成熟,大部分學生能夠正視目前的困難,在生活中敢于吃苦,樂觀、積極,在學習中勤奮好學,在思想上要求積極進步。因絕大多數經濟困難學生都是來自老少邊窮地區(qū),教育資源受限,基礎薄弱,知識面窄,綜合素質和能力比較欠缺,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欠缺已成為制約經濟困難學生成才和發(fā)展的瓶頸。
我校地處西部地區(qū),省內農村生源較多,學院認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比例在35%左右,學校非常重視對這部分的幫扶與教育。根據我院學科專業(yè)特點、教師的科研能力及我院科研平臺建設情況,鑒于學院優(yōu)越的條件,實施科研導師制,鼓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與科研項目,通過實踐提高他們的科研能力、接收知識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信息采集能力等,通過項目培養(yǎng)體系的構建,為學院經濟困難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開拓出一條新的發(fā)展思路。
二、建立科研創(chuàng)新組織協調機構
科研創(chuàng)新領導小組。我院成立科研創(chuàng)新領導小組,院長任組長,黨委書記任副組長,領導小組為導師申報的科研項目掌握方向、商討方案、督促實施并提供服務。學院制定了《國資院關于推進本科生參與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的實施方案》,督促導師按照計劃開展課題研究??蒲袆?chuàng)新領導小組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議,針對項目開展情況提出問題并提出整改措施,商討并制訂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相關激勵政策和培養(yǎng)計劃,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
課題評審工作領導小組。我院成立課題評審工作領導小組,黨委書記任組長,院長任副組長,負責對項目的研究內容(含研究對象、研究目標、實施方案、重點難點)、實現方法(含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評估手段、保證措施)、研究計劃(含研究進度、人員分工、具體的子項目或活動安排)及預期目標和成果形式(含中期目標和預期成果、最終目標和預期成果)及經費預算進行跟蹤和檢查,學院組織課題評審工作領導小組進行項目結題答辯和材料審核,立項資助的課題必須達到逾期成果。
成立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協會。由院學生會組建科技創(chuàng)新協會,我院已經成立了地球科學系科技協會、資源開發(fā)工程系科技協會、礦物加工工程系科技協會、測繪工程系科技協會,指導教師為系副主任。協會組織并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競賽活動,為參與導師制的學生發(fā)放科研記錄手冊,半個月檢查一次學生參與科研情況和導師意見,根據導師意見上報項目組老師,為發(fā)放相應的助研費提供依據。
三、建立科研創(chuàng)新活動體系
學工辦、團委在學院科研創(chuàng)新領導小組領導下,組織系里有科研項目的老師擔任導師,擬定課題供參與科研的學生選擇,學生結合導師的科研項目和要求進行選題,導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業(yè)余時間進行遴選,經過學生與導師互選確定指導關系后,參與到科學研究中來。導師及其所在課題組的博士生、碩士生與本科生形成了團結緊密的科研團隊,團隊成員彼此信任,重用本科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著重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聯合攻關, 集中力量解決科研難題。導師將時間緊、任務重的科研項目分解,并形成若干個任務, 指導研究生和本科生聯合攻關各個關鍵科學問題。研究生與本科生之間采取“傳幫帶” 的方式 ,研究生負責本科生的日常管理,手把手地指導其試驗操作,并定期討論,從而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大大提高了科研團隊的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此外,導師還將鼓勵學生,特別是經濟困難的學生多出科研成果,撰寫高質量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 學生也將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展實踐活動。
“聽一次學術報告”,要求學生至少參加1 次學術報告或講座,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科研的思路和科研精神。如針對地礦專業(yè)開展“開啟我的礦業(yè)生涯”學術報告,針對資勘、地質專業(yè)開展“地球科學前沿”講座,針對測繪專業(yè)開展“測繪前沿知識”講座,針對全年級開展 “如何撰寫學術論文”等講座。為了更好地促進本科生掌握專業(yè)知識,要求他們至少參加一次專業(yè)學科競賽或者參與一次社會實踐。學院針對測繪系學生開展了“測繪技能大賽”,針對采礦系學生開展了“采礦安全知識競賽”,針對地科系學生舉辦了“巖礦鑒定大賽”,針對礦加系學生舉辦了“浮選工藝流程大賽”等。此外,大三、大四的學生可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與專業(yè)相關的社會實踐,如到相關的生產單位實習,此外,也可以在導師的研究團隊中開展課題研究工作。為了督促學生在科研過程中對結果進行提煉,學院要求參與科研導師制的同學至少提交一項成果(如學術性論文或者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的作品等), 并參與一次學術交流。在項目成果完成后,學院將組織一次大型的學生學術科技交流活動,讓取得成果的同學分享他們的科研經驗和體會。
四、建立經費保障機制
學院按項目等級為參與本科生科研項目師生提供相應的科研經費,分別為a級1500元、b級1000元、c級500元。立項資助課題資助經費分兩個階段劃撥,分課題啟動研究階段(50%資助金額),結題后申領剩余項目經費(50%資助金額)。
項目一經批準立項,其經費由項目負責老師和參與學生共同管理,??顚S?。經費可用于課題的資料費、調研費、實驗費等,原則上不得用于餐費、咨詢費、勞務費以及購買設備等。同時學院做好專項經費規(guī)劃,由學生工作辦公室牽頭,積極申請思政項目和教改項目,為經濟困難學生發(fā)放助研費提供支持;學院還單獨設立國資院學術科技成果獎學金、國資院學術科技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獎學金,對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成績突出的學生進行獎勵,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此外,學院還將指導老師的工作量進行單獨核算,核發(fā)相應的績效工資。
五、建立科研創(chuàng)新激勵機制
教師績效獎勵:1.教師成功提交可供本科生參與的科研項目(以公示的《國土資源工程學院教師吸納本科生參與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統計表》為依據),作為專業(yè)指導教師和班主任績效考核的任務指標。2.教師指導學生順利結題并成功推送到學校參賽,獲得0.1個績效點。3.教師指導學生在大學生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競賽活動中獲得校級獎勵,每項獲得0.3個績效點;獲校級以上獎勵,每項獲得1個績效點。
項目獎勵 : 1.課題組學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公開發(fā)表以本項目為依托的學術論文,將全額報銷其版面費,此外,還將根據我校核心期刊目錄分類給予相應的獎勵,在A類、B類、C類期刊發(fā)表論文的分別給予1000元/篇、500元/篇、200元/篇的獎勵。2.在參加全國“挑戰(zhàn)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獎的本科生,將給予相應的獎勵,分別獎勵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的獲得者10000元/項, 5000元/項、 2000元/項(學校撥款獎勵)。
課外學分獎勵:1.認真參與科研的經濟困難學生,準時提交各類材料,每學期給予2 個課外學分。2.參與科研期間參加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或競賽活動,每次獲得2 個課外學分。3.以第一作者在C 類以上(含C 類)期刊、一般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的學生,每篇可分別獲得5個和2 個課外學分。4.申報發(fā)明專利的學生,可獲得3個課外學分/項;授權后可額外獲得4個課外學分/項。
六、建立科研能力評價體系
學習能力評價。檢驗經濟困難學生的自學、主動發(fā)現和接收知識的能力??蒲谢顒拥拈_展需要積極、主動、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導師在遴選學生時首要考察評估其學習的能力,有的導師要求學生高數、線代、概率成績高,有的導師要求學生遙感專業(yè)知識基礎較好、編程能力強,有的導師要求學生化學和英語能力強,英語六級通過者優(yōu)先考慮,有的導師要求學生編程開發(fā)和GIS專業(yè)軟件應用較好。
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對經濟困難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評價主要考察其論文發(fā)表情況、專利申請情況、大創(chuàng)項目申報情況等。其中論文發(fā)表情況主要通過發(fā)表數量、被引用情況方面考察;科研項目評價包括參與項目數量、科研成果獎項以及專利申請情況考察等。
經濟困難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體系的研究,是運用系統化原理指導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工作。我院已經成立了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協會,并成立了課題評審工作領導小組與科研創(chuàng)新領導小組,結構合理,分工明確,加強了科研體系的實施與監(jiān)管?;顒芋w系的建立,濃厚了大學生學術科研氛圍,活躍了學術思想;經費保障措施促使項目能夠順利運行;激勵機制大大提高了導師和學生的積極性;科研能力評價,是對參與科研項目學生的全方位的考核,為他們的前進提供了方向,大大提高了經濟困難學生的創(chuàng)新及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馮林,張崴.大學生科研能力評價機制的探析[J].黑龍江教育(高等研究與評估),2008(01).
[2]陸錦沖.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體系的構建與實現[J].中國高等教育,2012(23).
[3]李雨健,朱大明,王琳.經濟困難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七個一”模式實踐研究[J].價值工程,2017(08).
[4]趙曉春.高校文科實驗室建設現狀及展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2(04).
[5]俞前.強化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yǎng)求是創(chuàng)新型人才[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07).
[6]孟昭學.大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體系構建途徑探析[J].教育與職業(yè),2006(12).
[7]施小明.大學生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體系的建設[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9).
*基金項目:2018年校青年基金:昆明理工大學2018年度“提高經濟困難學生綜合能力”項目(編號:KKZ2201821001),全程化導師制經濟困難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體系研究。
(作者單位: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