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錦東
摘 要:國畫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之一,蘊含著我國幾千年來沉淀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歷史、風俗人情等。文章圍繞國畫教學的創(chuàng)新方式,具體探討完善美術教學設施以激發(fā)學生對國畫的學習興趣,加強筆法訓練為繪畫打下基礎,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美術教學;國畫教學;教學策略;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3-0125-02
國畫在美術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美術教學中,國畫最能展現(xiàn)我國歷史文化,其中蘊含著濃厚的古典人文底蘊。同時,它將繪畫、書法等不同的藝術形式貫穿融合,博大精深,代表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修養(yǎng)與內涵。通過對國畫的欣賞、學習、研究,人們能夠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價值觀。國畫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和藝術素養(yǎng),使學生對國畫從認識到了解、喜歡,并學會作畫,有自己的想法和表達手法,對國畫產生悟性和創(chuàng)造力并傳承下去,這便是美術教育中國畫的教學任務。但是,因為學生社會經驗少,接觸國畫少,在學習和理解國畫時會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重視國畫教學,并探索創(chuàng)新,提高國畫的教學質量。
一、完善美術教學設施,優(yōu)化欣賞課教學,激發(fā)學生對國畫的學習興趣
(1)完善美術室,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學校應該重視美術教學,完善美術教學環(huán)境和美術功能室,配備齊全的教學用具,促進國畫教育的良性發(fā)展。同時,學校應大力發(fā)展國畫教學,將國畫作為一種特色文化,鼓勵師生都參與進來,為學生學習國畫創(chuàng)設濃郁的藝術氛圍。優(yōu)化美術功能室和教學用具能夠促進國畫教學的持續(xù)性和長效性,能夠保障學生在優(yōu)越的條件下進行美術教育、學習和訓練。在國畫教學的開始,要教育學生愛護公共設施,珍惜美術教學環(huán)境和條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美術室的布置上,可以將師生的優(yōu)秀作品放置其中,既能滿足學生的榮譽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濃郁的藝術氣息,讓學生在進入美術室時便有學習和繪畫的欲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2)借助多媒體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國畫蘊含著濃厚的歷史和文化,能夠傳達出某個時期的歷史事件或者藝術特征。培養(yǎng)學生對國畫的審美與思考意識,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繪畫水平,提高學生美術修養(yǎng)。但是,在現(xiàn)如今的美術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少、認知水平有限,他們對國畫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等難以準確把握,導致國畫欣賞教學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對國畫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了解,分析作者的繪畫風格,再利用視頻資料來幫助學生鑒賞國畫。豐富多樣的呈現(xiàn)方式,會使學生對國畫欣賞更有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3)中西對比促進國畫理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國畫教學時,教師將中西方的作品進行對比分析,能夠讓學生更直觀看出國畫的特點,更準確地把握國畫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意境,以及國畫的主要表達方式。國畫注重寫意,大多傳達空靈的意境等;而西方的繪畫作品受西方哲學思想的影響,側重于寫實。因此,在國畫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對比分析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國畫的水墨、線條,進一步明確和區(qū)分中西文化的差異。例如,在講人物畫時,教師可以拿出《采薇圖》與《蒙娜麗莎》進行對比教學。這兩幅畫存在較大差異,經過對比教學,學生能直觀了解國畫的氣韻生動,而西方畫則追求寫實。這種對比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能直觀、細致地觀察作品,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欣賞。
有了興趣便有了學習和求知的動力,在求知欲的驅使下學生能夠更積極主動去進行國畫入門學習。學生在充滿藝術氣息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國畫,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加強筆法訓練,轉變練習方式,為繪畫打下基礎
水墨畫的用筆、用墨等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學生要通過不斷的練習,熟能生巧,提升筆墨運用能力,為繪畫打下堅實基礎。但是,一味重復的技巧練習未免過于單調,因此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選擇具有趣味性、靈動性的教學方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進行水墨畫的用筆技巧教學,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例如,為掌握墨色濃淡的特點,先設置一個游戲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用筆蘸上墨之后,加水,隨意點在紙上,讓學生仔細觀察點的先后、點的大小、水分的多少等。學生隨意點過后,體會到水分多的時候墨色淺,水分少的時候墨色深,進而理解了濃墨、淡墨、焦墨等的用筆方式。這樣,學生在玩中學,并總結知識,避免了枯燥教學,提升了教學效果。
同時,構圖也是繪畫中極為重要的一點。構圖是作品效果的決定性因素,能夠傳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作品的意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構圖訓練。在國畫中,齊白石等大家的構圖十分經典,教師可以借助作品為學生講解構圖的主要方式,同時讓學生自己用筆實踐,體驗不同的構圖展現(xiàn)出的作品有何不同。這樣學生能夠直觀了解到開合、疏密、虛實等構圖技巧,促進學生在繪畫時靈活運用,提高繪畫水平。
對于美術而言,臨摹也是至關重要的,臨摹能夠讓學生體會并掌握畫的造型。只有基礎造型沒有問題,才能在其上添加其他東西。教師應指導學生臨摹繪畫名家的作品,同時對學生造型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急于一時,要先培養(yǎng)學生的臨摹興趣,引導學生積極臨摹,并長期堅持下去。例如,通過舉辦臨摹大賽,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布置在走廊的墻上,既可以作為文化墻,提高藝術氣息,又能滿足學生的榮譽感,刺激學生積極練習,創(chuàng)作更好的作品。在臨摹的基礎上,要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在傳承中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
三、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每一幅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都是畫家的思想和藝術想象的結合。因此,教學時教師應該提高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引導學生大膽思考和想象,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比如對于“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句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進行小組討論并總結。然后,學生可以分組搜集資料進行驗證,通過優(yōu)秀的作品感悟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內涵。
國畫的創(chuàng)作需要極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因此,教師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給學生機會去展示自己。同時,要引導學生積極溝通,因為思維的碰撞與融合能產生更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從而為創(chuàng)作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俞建剛.讓水與墨的靈性彰顯國畫生命力——談初中美術國畫教學[J].文教資料,2018(17).
[2]伏娜.關于農村初中美術課堂國畫中寫意花鳥教學的實踐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5(22).
[3]吳廣芬.初中美術國畫欣賞課教學改革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