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 要: 魯迅在小說集《吶喊》中三類摹音詞的使用具有鮮明的特點,其中擬聲詞更側(cè)重于表現(xiàn)社會生活;語氣詞的詞形多為現(xiàn)代漢語中的派生語氣詞,表現(xiàn)力豐富;嘆詞被用來奠定人物對話的語氣基調(diào)。本文通過語料統(tǒng)計與詞頻分析考察三類摹音詞的使用特點,并結(jié)合其在語境中的運用探究魯迅文學語言的音美本源及語境的塑造方式。
關(guān)鍵詞: 《吶喊》 ? 摹音詞 ? 音美 ? 語境
魯迅深通文章寫作之法,他在《漢文學史綱要》的開篇談到中國文字的特點,認為“形象”是漢字的根本,“誦習一字,當識形音義三”[1](354-355),并由文字而及文章,明確提出中國文章的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1](354-355)正因為認識到漢字與文學之間的關(guān)系,才讓魯迅特別注意煉字。古文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一個漢字常常就是一個詞,煉字也就是煉詞。詞匯是魯迅手中的利劍,為他所任意驅(qū)遣,他的遣詞造句為現(xiàn)代漢語書面語奠定了經(jīng)典的范例?!秴群啊肥囚斞傅拇硇孕≌f集,發(fā)表之初即令文壇震動,一百多年來在海內(nèi)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筆者在閱讀中感受到其中濃濃的音韻美。本文以《吶喊》為例進行語料統(tǒng)計,從語言學的角度剖析其中三類摹音詞的特點,并結(jié)合在語境中的運用,探究魯迅文學語言的音美本源及語境生成。
一、《吶喊》中的三類摹音詞
從詞性的角度來說,漢語中有三類詞與聲音直接相關(guān),即擬聲詞、語氣詞和嘆詞。擬聲詞也叫象聲詞,是模擬事物聲音的詞,如酷似電鈴聲的“叮鈴鈴”,模擬鳥聲的“啾啾”,描摹雨聲的“淅淅瀝瀝”,刻畫不同笑聲的“哈哈”“嘻嘻”“咯咯”等。語氣詞是表示語氣的虛詞,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頓處表示種種語氣。常見的語氣詞如“的”“了”“呢”“吧”“啊”。嘆詞是說話時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的詞,如“呦”“呀”“啊”常表示驚訝、贊嘆、喜悅,“呵呵”常表示譏諷,“唉”“哎”表示悲傷、惋惜。
(一)《吶喊》中三類摹音詞的統(tǒng)計
1.擬聲詞
經(jīng)過統(tǒng)計,《吶喊》中共出現(xiàn)44個擬聲詞,計110次。其中以單音節(jié)擬聲詞居多,雙音節(jié)和四音節(jié)擬聲詞均為重疊形式,雙音節(jié)擬聲詞是AA式重疊,四音節(jié)擬聲詞是AABB式重疊。《吶喊》中沒有出現(xiàn)三音節(jié)擬聲詞。
單音節(jié)擬聲詞(24個):吧、嚓、得、冬、哈、嗥、荷、轟、砉、喤、啦、令、拍、蓬、劈、撲、鏘、鏜、嗡、嗚、鴨、呀、啞、吱
雙音節(jié)擬聲詞(15個):潺潺、喃喃、喤喤、拍拍、怦怦、嘶嘶、簌簌、索索、突突、嗡嗡、嗚嗚、嘻嘻、咻咻、吁吁、吱吱
四音節(jié)擬聲詞(5個):畢畢剝剝、嗚嗚咽咽、窸窸窣窣、咿咿嗚嗚、咿咿呀呀
2.語氣詞
《吶喊》中共出現(xiàn)25個語氣詞,計447次。其中以單音節(jié)語氣詞居多,雙音節(jié)語氣詞6個,三音節(jié)語氣詞僅有1個。
單音節(jié)語氣詞(18個):阿、嘔、罷、的、呵、乎、呢、啦、了、哩、咧、嗎、么、哪、呀、也、矣、哉
雙音節(jié)語氣詞(6個):罷了、就是、了得、起見、似的、著呢
三音節(jié)語氣詞(1個):就是了
3.嘆詞
《吶喊》中共出現(xiàn)16個嘆詞,計56次。其中以單音節(jié)嘆詞居多,雙音節(jié)嘆詞有2個,三音節(jié)嘆詞1個。
單音節(jié)嘆詞(13個):阿、唉、哈、呵、咳、哼、噲、嚄、哦、呸、喂、嚇、唔
雙音節(jié)嘆詞(2個):阿呀、阿唷
三音節(jié)嘆詞(1個):阿呀呀
(二)三類摹音詞的數(shù)量與詞頻分析
由以上統(tǒng)計可見,《吶喊》中的三類摹音詞以擬聲詞最多,為44個,語氣詞和嘆詞數(shù)量相差無幾,分別為18個和16個。擬聲詞最多,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界語音本身變化萬千,另一方面由于魯迅用詞的豐富性。運用單音節(jié)詞匯模擬出自然界的聲響,又利用重疊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音效,增強了小說的樂感。
從詞頻來看,語氣詞詞頻最高,達447次,擬聲詞其次,為110次,嘆詞詞頻最低,為56次。語氣詞詞頻最高,反映了《吶喊》作為一部小說集以講故事為主的文本性質(zhì)。文中人物對話占大量篇幅,其中表現(xiàn)人物神態(tài)個性的語氣詞出現(xiàn)頻次隨之增多,雖然種類有限,但頻繁交替出現(xiàn),增強了小說的情境感和代入感。三類摹音詞中,嘆詞雖詞頻不高,但表示感嘆等各種情感的意味最強,容易引起讀者的注意,喚起讀者的共鳴。魯迅在《吶喊》中使用的幾個具有方言特色的嘆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吶喊》中摹音詞的使用特點分析
1.《吶喊》中擬聲詞更側(cè)重于表現(xiàn)社會生活
《吶喊》中的擬聲詞有一些表現(xiàn)自然界的聲響,如“潺潺(流水)、簌簌(泥土掉落)”,有一些模擬動物的鳴響,如“嘶嘶(蛇)、嗡嗡(蚊子)、咻咻(小鴨)、嗥(貓)、砉(兔子跳)”,頗富于自然的生趣。但這些為數(shù)不多,更多的是表現(xiàn)人類社會生活的擬聲詞。如表現(xiàn)人物行為動作的“嚓(砍頭)、拍/拍拍(打耳光)、劈/畢畢剝剝(咬虱子)、嗚/嗚嗚/嗚嗚咽咽(哭)、嘻嘻(笑)、喃喃(細語)”,還有表現(xiàn)小說人物社會生活場景的“得/令/鏘(敲鑼)、鏜(打鼓)、冬/喤喤(鼓樂)、咿咿呀呀(唱)、轟(許多人一起后退)”,表現(xiàn)人物心理、感覺或狀態(tài)的“突突/怦怦(緊張)、索索(冷)、吁吁(喘)”等。這些擬聲詞對于小說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背景的設(shè)置起到了良好的烘托作用,將人物的命運與社會緊密相連,推進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2.《吶喊》中基本語氣詞的詞形多為現(xiàn)代漢語中的派生語氣詞
張誼生認為:“基本語氣詞是指最常用的語氣詞,派生語氣詞或是指基本語氣詞受到所處語境的影響出現(xiàn)的讀音變體,或是指兩個語氣詞連用而形成的合音變體,再或是指同一個語氣詞被書寫成的不同形式的變體。”[2](266)
現(xiàn)代漢語中最常用的幾個基本語氣詞詞形為“啊、吧、了、呢、嗎”,在《吶喊》中“啊”和“吧”這兩個基本語氣詞詞形未出現(xiàn),相對應的詞形為“呀(10次)/呵(3次)/哪(1次)”和“罷(56次)”?!傲恕背霈F(xiàn)了34次,當時相對應的詞形還有“啦(8次)”;在使用頻率上,“呢”是《吶喊》中使用最多的基本語氣詞,共出現(xiàn)了88次,與現(xiàn)代漢語相似,此外還有“哩(10次)/咧(2次)”。但“嗎”在《吶喊》中僅有一例,而“么”則用了81次,可見在當時“么”的使用頻率很高,為基本詞形。
3.《吶喊》中嘆詞常用來奠定人物對話的情感基調(diào)
《吶喊》中的嘆詞共16個,分別表示不同的語氣,有些嘆詞雖然語氣近似,卻個個不同地發(fā)揮出嘆詞的差異性功能。如“阿、呵”表示贊嘆;“喂”打招呼時引起別人注意;“唔[ńg]”是“嗯”的異體字,表示疑問;唉、咳表示惋惜;“哈”表示驚奇;“哼”表示不屑;“哦”表示疑問或恍然大悟;“呸”表示憤怒與不屑。魯迅還使用了紹興方言“嚄”“噲”表示驚嘆,生動而傳神。
二、《吶喊》中摹音詞的語境塑造
《吶喊》中的三類摹音詞不僅賦予小說音樂美,還在小說的語境營造上發(fā)揮了各自的作用,以下分別加以闡述。
(一)擬聲詞描摹小說環(huán)境與故事情景——繪聲亦繪形
擬聲詞勾勒故事背景,創(chuàng)造身臨其境之感。試看下例:
【例1】有一天,他照例的混到夜深,待酒店要關(guān)門,才踱回土谷祠去。
拍,吧~~!
他忽而聽得一種異樣的聲音,又不是爆竹。
阿Q本來是愛看熱鬧,愛管閑事的,便在暗中直尋過去。似乎前面有些腳步聲;他正聽,猛然間一個人從對面逃來了。阿Q一看見,便趕緊翻身跟著逃。那人轉(zhuǎn)彎,阿Q也轉(zhuǎn)彎,那人站住了,阿Q也站住。他看后面并無什么,看那人便是小D。
“什么?”阿Q不平起來了。
“趙……趙家遭搶了!”小D氣喘吁吁的說。
阿Q的心怦怦的跳了。
此例中,“拍、吧”都是擬聲詞,在此句中形容一種像爆竹點燃然而又不是爆竹聲的異響。異響打破了夜晚的寧靜,預示著將有異事發(fā)生,增加了敘事環(huán)境的緊張感。緊接著小D的氣喘“吁吁”與阿Q的心“怦怦”亂跳也加劇了敘事的緊張感,推動故事情節(jié)向前發(fā)展。
【例2】這“假洋鬼子”近來了。
“禿兒。驢……”阿Q歷來本只在肚子里罵,沒有出過聲,這回因為正氣忿,因為要報仇,便不由的輕輕的說出來了。
不料這禿兒卻拿著一支黃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謂哭喪棒——大踏步走了過來。阿Q在這剎那,便知道大約要打了,趕緊抽緊筋骨,聳了肩膀等候著,果然,拍的一聲,似乎確鑿打在自己頭上了。
“我說他!”阿Q指著近旁的一個孩子,分辯說。
拍!拍拍!
在阿Q的記憶上,這大約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響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結(jié)了一件事,反而覺得輕松些,而且“忘卻”這一件祖?zhèn)鞯膶氊愐舶l(fā)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將到酒店門口,早已有些高興了。
擬聲詞除了繪聲之外,還能夠為讀者呈現(xiàn)立體的情景畫面?!芭摹保╬ā)聲音響亮清脆,是很爽快的,重疊式的“拍拍”表現(xiàn)了阿Q被打的密集程度,一下接著一下,任假洋鬼子欺凌。然而剛被打第一下的時候,他還謊稱自己是在罵近旁的一個孩子,可見阿Q的可悲之處——畏強凌弱。肉體上的疼痛對他不會造成精神上的壓迫,因為他有“忘卻”這一法寶以轉(zhuǎn)嫁自己的痛苦。
(二)語氣詞嘆詞交替呈現(xiàn)社會背景——世俗百態(tài)生
【例3】“不認識了么?我還抱過你咧!”
……
“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
“那有這事……我……”我惶恐著,站起來說。
“那么,我對你說。迅哥兒,你闊了,搬動又笨重,你還要什么這些破爛木器,讓我拿去罷。我們小戶人家,用得著?!?/p>
“我并沒有闊哩。我須賣了這些,再去……”
“阿呀呀,你放了道臺了,還說不闊?你現(xiàn)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還說不闊?嚇,什么都瞞不過我?!?/p>
我知道無話可說了,便閉了口,默默的站著。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錢,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錢……”圓規(guī)一面憤憤的回轉(zhuǎn)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
楊二嫂為了得到作者家里的木器,先是套近乎,“我還抱過你咧!”一個“咧”字傳神地刻畫出了楊二嫂用方音以示親近的神氣。接著她再用商量的口吻“讓我拿去罷”,未曾想得到的答復竟然是“我并沒有闊哩”,于是轉(zhuǎn)換策略,不再是商量??此拼蹬酢拔摇钡木秤龊茫B問了兩個“還說不闊”,實則有嘲諷的味道。臨了不禁自鳴得意一下,用“嚇”聲明自己不好糊弄,占據(jù)心理的優(yōu)勢。即便是最后要走了,還要從“阿呀呀”變成“阿呀阿呀”的雙重驚嘆,數(shù)落“我”的小氣。嘆詞“阿呀”復疊使用,更增添了讀者對于楊二嫂當時神態(tài)的想象力,后面回環(huán)的修辭格的使用,表達了她不滿的情緒和隱含的怨氣。值得玩味的是,接下來楊二嫂的一系列動作中,“憤憤”“絮絮”“慢慢”三個雙音節(jié)疊詞的連用,一方面凸顯了三個小句句式在音節(jié)和結(jié)構(gòu)上的對稱性,另一方面在此語境中凸顯了動作的程度,這些詞匯表達的語義分別突出了心里的憤怒、嘴里的嘮叨和動作的遲緩,是因為離開的不舍、不愿,有效增強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
(三)嘆詞生動刻畫描寫人物性情——嬉笑怒罵中
三類詞中,當數(shù)嘆詞的運用最精彩,請看以下幾例:
1.表示驚嘆的“嚄”“噲”
【例4】但阿Q這回的回來,卻與先前大不同,確乎很值得驚異。天色將黑,他睡眼蒙朧的在酒店門前出現(xiàn)了,他走近柜臺,從腰間伸出手來,滿把是銀的和銅的,在柜上一扔說,“現(xiàn)錢!打酒來!”穿的是新夾襖,看去腰間還掛著一個大搭連,沉鈿鈿的將褲帶墜成了很彎很彎的弧線。未莊老例,看見略有些醒目的人物,是與其慢也寧敬的,現(xiàn)在雖然明知道是阿Q,但因為和破夾襖的阿Q有些兩樣了,古人云,“士別三日便當刮目相待”,所以堂倌,掌柜,酒客,路人,便自然顯出一種疑而且敬的形態(tài)來。掌柜既先之以點頭,又繼之以談話:
“嚄,阿Q,你回來了!”
“回來了?!?/p>
“發(fā)財發(fā)財,你是——在……”
“上城去了!”
【例5】趙司晨腦后空蕩蕩的走來,看見的人大嚷說,“嚄,革命黨來了!”阿Q聽到了很羨慕。
“嚄”是紹興的方言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口語中的“嚯”“好家伙”。《吶喊》中兩處用例都表示驚訝。第一次是阿Q中興期間,未莊人看見阿Q出手闊綽,料想他是發(fā)了財,讓人羨慕又不敢相信,因而顯出“疑而且敬”的形態(tài)。第二次是未莊人看到趙司晨剪了辮子成了革命黨,認為革命黨的天下到了,都很敬畏他。“嚄”,言語間表情大開大合,傳遞出未莊人一種由衷的欽羨贊嘆之情,而阿Q也想得到這樣的敬仰,因而很羨慕。
【例6】阿Q“先前闊”,見識高,而且“真能做”,本來幾乎是一個“完人”了,但可惜他體質(zhì)上還有一些缺點。最惱人的是在他頭皮上,頗有幾處不知起于何時的癩瘡疤。這雖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為不足貴的,因為他諱說“癩”以及一切近于“賴”的音,后來推而廣之,“光”也諱,“亮”也諱,再后來,連“燈”“燭”都諱了。一犯諱,不問有心與無心,阿Q便全疤通紅的發(fā)起怒來,估量了對手,口訥的他便罵,氣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總還是阿Q吃虧的時候多。于是他漸漸的變換了方針,大抵改為怒目而視了。
誰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義之后,未莊的閑人們便愈喜歡玩笑他。一見面,他們便假作吃驚的說:
“噲,亮起來了。”
阿Q照例的發(fā)了怒,他怒目而視了。
“原來有保險燈在這里!”他們并不怕。
“噲”是紹興方言,未莊閑人用“噲,亮起來了。”揶揄阿Q的癩瘡疤,明知道阿Q忌諱說“亮”“燈”等一切與癩瘡疤可以產(chǎn)生聯(lián)想的東西,偏要故作驚奇地說阿Q的頭是“保險燈”。
2.表示驚嘆又惋惜的“咳”“唉”
【例7】“你們可看見過殺頭么?”阿Q說,“咳,好看。殺革命黨。唉,好看好看,……”他搖搖頭,將唾沫飛在正對面的趙司晨的臉上。這一節(jié),聽的人都凜然了。
這段話里“咳”表示驚異,甚至有些贊嘆,殺人真過癮,直呼“好看”。后面邊說著“唉,好看好看”,邊“搖搖頭”,是為這驚心動魄的場面驚嘆,同時又為他的聽眾們錯過看殺頭而惋惜。
3.表示不屑與仇恨的“呸”
【例8】小D是什么東西呢?他很想即刻揪住他,拗斷他的竹筷,放下他的辮子,并且批他幾個嘴巴,聊且懲罰他忘了生辰八字,也敢來做革命黨的罪。但他終于饒放了,單是怒目而視的吐一口唾沫道“呸!”
【例9】但對面走來了靜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時,看見伊也一定要唾罵,而況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發(fā)生了回憶,又發(fā)生了敵愾了。
“我不知道我今天為什么這樣晦氣,原來就因為見了你!”他想。
他迎上去,大聲的吐一口唾沫:
“咳,呸!”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頭只是走……
阿Q剛被假洋鬼子打過,就遇見了小尼姑,小尼姑順理成章地成為他泄恨的對象。因為在他眼里小尼姑是不哂一提的更弱小的存在,開口便罵她“晦氣”,伴隨著他惡心地吐唾沫,先是“咳”表達遺憾和憤怒,再用“呸!”完全詮釋他對小尼姑的不屑與怨恨。
三、結(jié)語
《吶喊》中魯迅自如地運用三類摹音詞,完成了小說的音美塑造。擬聲詞用于小說中自然環(huán)境、社會百態(tài)的描摹,背景氣氛的渲染,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在小說對話中使用語氣詞和嘆詞,對人物的語音、語調(diào)、語氣進行模仿,能夠使人物形象于嬉笑怒罵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同時在刻畫人物心理方面也功不可沒。
參考文獻:
[1]魯迅.漢文學史綱要[M].魯迅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2]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虛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魯迅.吶喊[M].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基金項目:2019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基于語料統(tǒng)計的魯迅白話文小說集《吶喊》詞匯研究(2019SJA0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