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小平
鑒于國家對小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小學數學教育也應著眼于長遠,用新的教學方法彌補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不足。筆者認為,適應素質教育趨勢,不光是習題和考試的應對策略,而更應重視學生數學邏輯思維,乃至數學思想的培養(yǎng)。深度學習便是能夠滿足這種要求、順應這種趨勢的教學手段之一。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潛能,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引向深處,從而達成學生數學思維的強化甚至躍遷。學生在進行深度學習時,調動的不僅僅是思維,還有眼、耳、口等的協(xié)調功能,更加深入地挖掘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究潛能,從而達到讓喜愛數學的學生更愛數學,讓不愛數學的學生重新認識數學的目的。
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許多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落后 究其原因,就是多數教師讓學生應對考試、取得高分作為教學的終極目的,從而忽略了數學學科的邏輯美以及深度學習和思考所帶來的快樂。在實際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授課流程基本都是從講解數學概念開始,到講解數學公式,再到習題鞏固;基本都是從基礎的、簡單的習題,延伸到稍有難度甚至拔高的題目,然后針對習題做統(tǒng)一講解。這種教學方式在應對考試并以取得高分為目的的情況下是有一定效果的,但終究還是忽略了學生對于數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方法不僅限制了小學生獨有的發(fā)散式的想象力,還扼殺了學生對于深入探索數學的動力和興趣,這種刻板的教學模式甚至有可能打擊學生的自信心。
課堂缺乏互動更讓原本就枯燥的教學方法雪上加霜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相較于其他某些學科,較難長時間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當學生逐漸被公式和習題消磨掉積極性的時候,教師若再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回到思維的正軌上來,必然就會造成一部分稍欠自律的學生慢慢掉隊,進而與其他同學拉開差距。而深度學習方法,能引導學生自主地思考問題,用求知欲作為引線,點燃學生對數學的熱情。
深度學習的策略
營造沉浸式的學習情境 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沒有興趣作為牽引,學習之路將步履維艱。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在不掉隊的基礎上積極趕超,一個沉浸式的學習環(huán)境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用競賽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競爭是人類的本能,對于小學生來說,競爭最簡單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獲得好成績,得到教師和家長的夸獎。一個適當的競爭環(huán)境,能為學生營造一個沉浸式的學習情境。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小組為單位,將班內學生分組,讓小組之間競爭。這不僅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長此以往,學生將會逐步提高數學成績,也會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出更加適應團隊協(xié)作的性格。這便是深度教學一箭雙雕的作用。當然,教師應當注意給予落后小組一定的鼓勵,適時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些獲得優(yōu)勝的條件,切莫放任自流,避免經常性落敗而打消其積極性。
在深度體驗數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形象思維是小學生與生俱來的優(yōu)勢,而數學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則需要后天的逐步養(yǎng)成。教師就在這種轉變中擔任一個領路人的角色,往往需要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實體化,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過多媒體展現動畫等特點,將數學知識更直白、立體地呈現在學生眼前。這種日漸普及的教學手段,更有利于深度學習,將以往難以理解甚至晦澀的數學知識,化成簡單易懂的圖像,讓學生學起數學來阻礙更少。通過這種化繁為簡的方式,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數學,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實例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學習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將正方體展開,讓6個面平鋪在一個平面上,這樣就將一個三維空間的物體轉換到二維平面上了。用這樣化繁為簡的方式,可讓學生更快得出答案,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基本的數學思維。以此類推,循序漸進,逐漸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維,以形象的、吸引人的多媒體教學引發(fā)學生求知和探知的欲望。
再如,在講授“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個知識點時,依然可以用多媒體將兩點之間的各種曲線拉成線段,這樣各條線段之間的長度就可以直接用尺來丈量,從而讓學生通過對比測量,更加明顯而深入地了解“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個知識點。
培養(yǎng)自發(fā)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生尚未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兩個一模一樣的三角形,并在給予相應簡單提示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黑板上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法。學生們會發(fā)現,將兩個相同的三角形長度相同的兩邊對接在一起時,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圖形會和黑板上的圖形一致。三角形的底和高通過測量得以確認,結合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得出相應的結果;那么,將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加,便得到了圖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種貌似超前但實則激發(fā)了學生動手能力、思維能力、求證思想的方法,便是數學深入學習方法想要達到的目的之一。
結束語
數學的深入學習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探索求知精神為方法,提高學生數學成績、邏輯思維和強化對數學的喜愛為目的,在教學實踐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更是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行之有效的施行方法。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如若妥善加以利用、發(fā)展,必定能形成一套更加高效、更為適應班級教學環(huán)境的科學方法。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暨陽街道大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