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敏
圍繞新冠疫情,2020年的生物制藥領域不論是相關研究還是商業(yè)交易都激增,學術界和產業(yè)界競相進行新疫苗開發(fā)或藥物重定向,根據美國一家關注基因工程及生物技術的網站GEN的統(tǒng)計,目前全球在研的新冠藥物及候選疫苗數量已經到達甚至超過300款。
資本市場對新興的技術和療法充滿了熱情,融資、并購及IPO的增加助推了包括基因編輯和合成生物學等新療法的快速發(fā)展。2021年的生物制藥領域將會展現出怎樣的趨勢?通過與專家及其他行業(yè)人士訪談之后,GEN總結了六大趨勢,對此進行了梳理:
21年前的9月,Jesse Gelsinger為了治愈自己罕見的遺傳疾病,在一項臨床試驗中接受了腺病毒基因治療,此項治療觸發(fā)的免疫反應導致Jesse死于多器官衰竭。他的死引起了整個科學界的強烈反響,并對開展這項研究的賓夕法尼亞大學中心進行了調查,基因療法的發(fā)展大大放緩。
直到20年后,腺相關病毒AAV被發(fā)現,這項技術才再次站在生物醫(yī)學研究的前沿,作為載體,AAV載體能夠更安全地將基因轉入到細胞。
隨后,美國通過了兩種針對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療法,一種是Luxturna失明療法,治療兒童失明,另一種是Zolgensma肌肉萎縮療法,治療神經肌肉疾病,這也是基因治療領域的標志性時刻。
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明確了相關政策,以開發(fā)和評估基因療法,預計到2025年,每年將批準10種~20種基因和細胞治療產品。
隨著目前正在進行的近1000項基因治療研究,未來幾年似乎將出現更多具有里程碑的成果,FDA專員Stephen Hahn宣誓就職時說:“這些曾經只是概念性的療法,正在迅速成為一種治療現實?!?/p>
大型制藥公司早已覺察,并熱衷于利用基因治療來擴大其在2021年及以后的業(yè)務布局。2020年10月,Bayer同意以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Asklepios BioPharmaceutical(AskBio),兩天后,Novartis用2.8億美元收購了Vedrere Bio,它是眼基因療法的開發(fā)商。羅氏公司投入18億美元來利用Dyno Therapeutics的CapsidMap平臺研發(fā)下一代腺相關病毒(AAV)載體,以促進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和肝定向的基因治療。
提交phe NIXI/Ⅱ期臨床試驗(NCT03952156)的陽性數據三天后,輝瑞在Homology Medicines上投資了6000萬美元用來購買同源藥物。生物技術巨頭Biogen和Sangamo Therapeutics則聯(lián)合開發(fā)Sangamo基因調節(jié)療法候選藥物,預估為Sangamo帶來27億美元以上的收益。
然而,基因治療并沒有就此一帆風順。據醫(yī)藥媒體STAT報道,2020年,3名罕見神經肌肉疾病患者因肝臟并發(fā)癥在一項實驗性基因治療中死亡,2020年10月,一名ⅡA/ⅢA型粘多糖貯積?。∕PS ⅢA)五歲患者在Ⅱ/Ⅲ期試驗(NCT03612869)中喪生。
這使得原本期望年底獲得FDA批準的AT132和LYS-SAF302基因治療叫停,2020年8月,一種血友病基因療法也被FDA拒絕,并被要求提供更多數據。
麻省大學醫(yī)學院生物醫(yī)學研究教授,霍雷基因治療中心和病毒載體核心研究室主任,李微波稀有疾病研究所所長高光平博士說:“這絕對是一個警鐘,要求該領域更認真地考慮劑量的增加,而不是僅僅簡單地提高效力,而要更加重視CMC(化學,生產和控制)?!?/p>
盡管如此,但此次死亡并沒有產生像Jesse Gelsinger去世之后的糟糕影響。根據再生醫(yī)學聯(lián)盟的說法,基因療法的資金同比增長了近三倍,在2020年的第三季度,增長了178%,達到35億美元。在2020年前九個月,融資額增長近114%,高達120G美元。
該聯(lián)盟在2020年第三季度記錄了373個基因治療試驗,相比第二季度的359個增長了四個百分點,略高于2019年同期記錄的370個,其中,第一階段115項,第二階段223項,第三階段32項。
Genome editing是一種新興的基因工程技術,可以在基因組水平上對DNA序列進行改造。在基因組特定點切斷DNA,產生位點特異性DSB(雙鏈斷裂),建立人工內切酶,也稱“分子剪刀”,并通過同源重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或者非同源末端連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兩種修復途徑,完成定點轉基因、基因敲除和特異突變的引入。
基因組編輯技術可以做三種基因組定點修飾
2020年11月,基因編輯項目開展了巨額融資合作。Eli Lilly(禮來)致力于投入高達27億美元來使用Precision Biosciences公司的ARCUS基因組編輯平臺,研究和開發(fā)潛在的遺傳性疾病體內療法。拜耳的投資部門Leaps by Bayer牽頭為Metagenomi進行了6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Metagenomi是基于CRISPR的基因編輯系統(tǒng)的開發(fā)商,主導細胞和基因療法開發(fā)。
CRISPR Therapeutics和Vertex Pharmaceuticals持續(xù)致力于研究CTX001,這是一種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在患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的人身上證明了其概念,并在患有鐮狀細胞病的人身上證實了其有效性。
2020年11月的市場報告推測,CRISPR的市場總額將從2020年的16.5億美元上漲至2023年的25.7億美元,2030年將上升到67億美元。一旦解決了專利相關的法律糾紛,該市場預計將增長更快。
生物醫(yī)藥產業(yè)的特色從來都是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和長周期,也是維持研發(fā)活動持續(xù)進行的前提,為應對變幻莫測的國際科技競爭態(tài)勢,各國大型藥企格外重視科研,并進行長期大力度投資,據此看來,大批藥企在2021年大概率會迎來收獲期。
創(chuàng)紀錄的風投數據表明,大量資金流入生物醫(yī)藥產業(yè)。2021年,這種趨勢預計將繼續(xù)下去,在并購,IPO和股票市場上保持強勁勢頭。
由PWC和CB Insights發(fā)布的《Money Tree報告》中顯示,到2020年第三季度,生物醫(yī)藥產業(yè)的投資額為59億美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其中生物技術囊括39億美元,是2019年同期投資額的2倍多。
PWC美國制藥和生命科學合伙人歐斯曼卡巴Ousmane Caba告訴GEN:“COVID-19似乎對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行業(yè)影響不大。COVID并未停止IPO,交易和并購?!?/p>
Caba說,近幾個月來有兩個因素在推動融資。一種是利用數據剖析生物學的能力。第三季度最大的風險投資接受者是一家數字生物公司Recursion,在拜耳帶領下,該公司完成了2.39億美元超額認購D輪融資。另一種是藥物開發(fā)者和投資者在對抗擊癌癥方面的興趣,特別是通過技術能夠適用于多種癌癥治療。
Caba研究發(fā)現,以癌癥為目標的治療推動了一系列巨額并購交易。2019年10月,GileadSciences以210億美元完成了對Immunomedics的收購,這一舉動通過一流的乳腺癌治療方法加強買家對投資組合的信心,這種治療方式于2020年4月份獲得了FDA加速認證。Illumina計劃以8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癌癥血液測試開發(fā)商Grail,該交易定于2021年完成。
醫(yī)藥市場在發(fā)行股票方面也顯示出強勁的實力。據Evaluate Pharma數據表明,在2020年的前9個月中,生物制藥公司籌集到93.2億美元,覆蓋51個IPO,相比2019年同期在41個IPO中籌到的36億美元,增加了兩倍多??傊?020年,生物技術股票持續(xù)見漲。比如,到2020年11月20日,NASDAQ生物技術指數為4364.15美元,較2019年同期的3581.05美元增加近兩成。
2021年最受關注的藥物開發(fā)事件為由Biogen與Eisai共同開發(fā)的阿茲海默病候選藥物aducanumab是否能夠得到FDA的批準。
2020年11月,FDA的PCNSDAC拒絕批準aducanumab。在分析表明該試驗不太可能達到其主要目標后,Biogen在2020年3月停止了該藥的Ⅲ期試驗EMERGE和ENGAGE。然后,在10月份,Biogen報告說已經有了EMERGE試驗的更大數據集,并且對該數據集的分析顯示出臨床衰退的顯著減少。Biogen還指出,在ENGAGE試驗中,部分患者的數據支持了有關EMERGE試驗的新結論。
“我們認為aducanumab將在2021年初收到完整的答復信,要求在批準前進行另一項大規(guī)模試驗。我們預估2024年獲得批準的可能性為40%,”Andersen說?!叭绻鸅iogen收到完整的回復信,他們將決定是繼續(xù)投資aducanumab,還是將精力集中在已經與合作伙伴Eisai進行了Ⅲ期試驗的相似抗體BAN2401上?!?/p>
Andersen補充說,Aducanumab要么會引起對阿爾茨海默氏癥項目更多注意力和更高評價,要么會削弱基于清除淀粉樣斑塊療法的熱情:“無論怎樣,我們都希望繼續(xù)投資于其他作用機制,尤其是tau,以及其他能更好穿越血腦屏障的治療手段,例如Denali的富含亮氨酸重復激酶2的小分子抑制劑(由Biogen授權),或是基于RNA的療法?!?/p>
根據Andersen的說法,藥物開發(fā)商還將繼續(xù)看到腫瘤學方面的進展。
細胞療法是指在體外通過生物工程改造培養(yǎng)特殊活細胞,并將其送回體內,來維護、恢復和接替受損傷的細胞,并在體內添加新的細胞。主要有干細胞和免疫細胞兩種方式。投資者對此項技術抱有很高的期望。
2020年11月,PerkinElmer同意以約3.83億美元價格收購Horizon Discovery Group,同月,Sanofi斥資約3.64億美元收購了自然殺傷細胞療法開發(fā)商Kiadis Pharma,這些療法大多數針對癌癥,但臨床前開發(fā)中的一種療法針對新冠。
兩家制藥巨頭致力打造專注于細胞療法開發(fā)的環(huán)境。2020年9月份,Takeda Pharmaceutical在其位于波士頓的研究總部內開設了一家新的研發(fā)細胞療法工廠。10月份,Astellas Pharma開放了一個1.2億美元的工廠,為Astellas再生醫(yī)學研究所(AIRM)提供研發(fā)場地,這個位于馬薩諸塞州韋斯特伯勒的新工廠將專注于細胞療法的研發(fā)及生產。
細胞療法融資的增長速度驚人。根據再生醫(yī)學聯(lián)盟的統(tǒng)計,到2020年第三季度末,細胞療法的融資額高達30億美元,到現在已經突破110億美元,同期分別增長97%和242%。評估細胞療法的Ⅰ期試驗的數量從41項增加到50項(分別針對2019年前三個季度和2020年前三個季度),但在第Ⅱ期和第Ⅲ期有所下降。
合成生物學的工程學屬性是其核心,用以設計生物系統(tǒng)和生物工廠。合成生物學內涵的核心,是它的“會聚特性”,其會聚了“發(fā)現能力”,“建造能力”和“發(fā)明能力”,整合了科學研究、工程學理念和顛覆性技術,從而全面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這項學科或許會改變我們在生產、制造、優(yōu)化、加工以及疾病防治過程中的行為方式。
美國合成生物媒體網站SynBioBeta最近分享了一些數字,向投資者說明了合成生物學的吸引力在增加。2020年上半年,該行業(yè)的總融資達到30.41億美元(56家公司中),而在2019年同期是19億美元(在65家公司中)。最大的一筆融資是7億美元,由Sana Biotechnology籌集,這是一家基于工程細胞療法的開發(fā)商。
合成生物學資金訓練持續(xù)到下半年。2020年9月,Zymergen籌集了3億美元,旨在推動其向3萬億美元的化學和材料行業(yè)擴張。加快生產用于電子應用的生物預制透明膜;并將其他產品商業(yè)化,應用于電子、農業(yè)、消費者護理和醫(yī)療保健。
SynBioBeta創(chuàng)始人John Cumbers近期在《福布斯》評論說:“冠狀病毒并沒有影響由合成生物學驅動所產生的約4萬億美元的生物經濟?!?/p>
COVID-19正在幫助推動合成生物學活動,并將在2021年持續(xù)。Ginkgo Bioworks在5月籌集了7000萬美元,用于發(fā)展大規(guī)模的測試設備。2020年7月,該公司宣布從NIH快速診斷先進技術平臺(RADx-ATP)項目中獲得約4000萬美元的獎勵,來擴展其新冠病毒自動化檢測技術。(綜合整理報道)(編輯/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