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書峰
【摘要】洋思模式和翻轉課堂都倡導“先學后教”,但如何在引入各校時克服“水土不服”現(xiàn)象應引起重視。筆者結合兩種模式,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無論洋思模式還是翻轉課堂,其核心都是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輔助,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并最終養(yǎng)成能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基于此,本文對洋思模式和翻轉課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作了探討,提出了“先學后教,當堂鞏固,深化理解,綜合提高”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洋思模式;翻轉課堂;先學后教;當堂鞏固
前些年,江蘇洋思中學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取得顯著成果,掀起了一陣“洋思旋風”。最近幾年,翻轉課堂又成為“香餑餑”。作為普通中學,我校和洋思初期生源相似,因此學校之前提出,學洋思經驗,促教學質量提高的倡導。后來又借助微課、優(yōu)課等新技術手段提出“翻轉課堂”概念。在經歷這些變革之后,筆者結合實際,對“洋思模式和翻轉課堂本土化”實施中的問題進行了回顧和總結,以便在今后教學中能得到更好的領悟和提升。
一、在實踐中的探索
洋思模式推行之初,我按照131模式把課堂分三段:前10分鐘學生自學,中間20分鐘講解,后面10分鐘練習。實踐發(fā)現(xiàn),這樣生硬分割時間很別扭,經常無法按時段完成。后面又調整為彈性分段,可把三段時間分開成零散的小段,只要整體上自學、講解、練習三部分時間按照131模式分配即可。這樣效果雖好點,但講的還不夠深入,后面的練習學生要么做不完,要么沒時間講評,課堂效率沒有質的提高。并且,對不同類型的課,比如概念課、規(guī)律課、實驗課、復習課、習題課都很難統(tǒng)一劃分時段,效果不盡人意。對學生也總不放心,擔心放手后會留下知識盲點和漏洞。
“翻轉課堂”要求教師盡量不用或少用課堂講解知識,學生需在課前通過視頻、電子書自主預習,并借助網絡與同學討論,教師盡可能多與每個人交流,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其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這對低年段或大學學生而言,從某些方面講可能是好的,可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不過對寄宿制的高中生而言,每天要面臨多學科的學習,另外沒有便捷的網絡和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在實踐中面臨不少困難。
經過實踐,筆者在兩種模式的基礎上,嘗試做了以下變革:在習題課教學中,會留專門的課時讓學生分組討論,開始之前先定好討論要答達成的目標。比如:是歸類幾道題的共性解法呢,還是對某幾個點的深入研究?是注意答題的規(guī)范呢,還是對審題的要求等。包括期末、聯(lián)考,也是大膽放手,讓學生完全自主討論,可分組,也可自己消化總結,老師僅僅在教室巡視,留意共性的問題,并隨時對學生個體提出鼓勵或糾正問題,最后集中講解。經過實踐,取得了不錯效果,學生始終在同級同類班級中,無論學習熱情還是成績反饋均獲得不錯的遞進效果。后面,筆者又把這種“放手”的模式,推廣到其他方式的課例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因寒假延長,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我再次“大膽放手”,讓微信群、釘釘、問卷星軟件交替使用,其方式是:先通過釘釘群的家校本布置任務(優(yōu)點是可查看閱讀人數(shù),看到哪些人沒讀):要突破上學期物理的某個難點,比如牛二定律應用中的滑塊疊加類問題,讓學生看指定的微視頻(目標:復習鞏固受力分析和該物理模型的常見類型及處理方法),之后老師借助問卷星軟件出題(附有答案),學生做完后可即時自動看到對錯,軟件還能自動統(tǒng)計學生答題人數(shù)和對錯情況,知道哪些題目學生錯的較多,需要集中解答。但這時還不急,讓學生先通過微信群討論,能自己解決的最好,討論還解決不了的,找出共性問題老師統(tǒng)一在釘釘直播或視頻會議上點撥解答,在講評過程中還要注意對學生態(tài)度的情感反饋。由于學生有了我之前“放手討論”的經歷,現(xiàn)在也越來越習慣這種授課方式。
二、對兩種模式的反思
通過以上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無論是洋思模式還是翻轉課堂,都不能盲目跟風、簡單模仿,而是對其深入理解,搞清理念和精髓,進而轉變?yōu)樽约航虒W思路與方式。
兩種模式都提到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先學后教。先學,主要指老師在學生自主學習前簡要提出學習目標,鼓勵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疑難問題,尤其要注意對學生提出自學要求和學法,大概掌握各層次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情況,了解并梳理學生自學遇到的疑難問題,并思考采取何種講授方法,即先學絕不是放任式學習。后教,是老師根據(jù)學生在討論、回答問題等教學反饋后,而進行的解答點撥、評價激勵等。除釋疑解難外,更重要的是激勵、點撥拓展。需特別注意,后教是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和憤悱困惑的狀態(tài)下才進行的啟發(fā)、點撥。另外,還需指出“先學后教”不應局限于常態(tài)的40分鐘課堂,可以是一節(jié)課的先學,也可以是一個或幾個單元的先學,甚至是一個學期、一個學年的先學?!昂蠼獭币膊皇菨M堂灌,而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點撥,或糾正學生不準確的表述、錯誤的理解,或解答其更深層次的疑惑。
最后是當堂訓練。這是課堂教學結構的重要部分,也是確保課堂教學信息及時得到反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簡單說就是教師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yè),教師當堂反饋。因作業(yè)量大、負擔過重,學生對作業(yè)的理解有偏差,因而抄作業(yè)現(xiàn)象很普遍,當堂訓練是針對此現(xiàn)象而形成的策略,而功效卻遠超出杜絕抄襲作業(yè)。但訓練不僅僅是當堂練習,還需在訓練后立即進行當堂反饋,給予鞏固落實,否則訓練就沒有達到讓學生深入理解的效果。實踐表明,學生對這一環(huán)節(jié)會很緊張,也很在乎,這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很大的促進。
三、在教學實踐中改進
可見,無論“翻轉課堂”還是“洋思模式”。其內在要求都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新課標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核心思維,就是要打破單純以被動獲取知識的模式,化有形為無形,最終構建以生為本,培養(yǎng)探究、主動學習的模式。在整個課程活動中特別強調學生主體意識。老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講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只有使能力培養(yǎng)在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才能學得積極、愉快,才能真正減輕學生的負擔,變“苦學”為“樂學”。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自學中得到成功體驗,激發(fā)出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視野變開闊,部分學生在搞好物理學習的同時,還能積極參與課堂外發(fā)散學習,并為終生學習打下基礎。鑒于此,筆者把兩種模式修正為“先學后教,當堂鞏固,深化理解,綜合提高”。即把培養(yǎng)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作為指導思想,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輔助,幫學生進行知識建構,并最終養(yǎng)成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為其后續(xù)學習繼續(xù)奠基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謝萌.淺析翻轉課堂與洋思模式[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7(6):117-120.
[2]陳軍民.淺議“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與“翻轉課堂”[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5(6):28-31.